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觞歌之悲殇汉末-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多张弩对着,别说是太后,就是武艺绝伦的王越都未必能躲过。
“到底想怎样?”
董卓见卫宁已无求死之心,似乎连反抗的意志也丧失了,分外高兴。“汉室已无可为,不如投靠我军,如何?”
对于董卓的切盼,卫宁嗤之以鼻。“哼,休想!”
卫宁的倨傲,让董卓气愤万分,拍桌而起,就要发作。贾诩忙制止,对着卫宁说:“仲道,你们走吧!”
董卓诸人无不讶异,连卫宁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不好使了。“你说真的?”卫宁看了眼贾诩,又看了下西凉统帅董卓。
贾诩看着董卓,征求他的同意。其实征求也仅仅只是形式,因为只要是贾诩的提议,西凉军中一般都没有人反对,连董卓也一样。但这次,董卓并没有很快答应,而是思虑良久,不过最后还是遵从了他的意见。
太后看着卫宁三人离开,涌起阵阵失落,皇帝的废立在所难免了。但也安下心来,起码他安然无恙。董卓可没有给她感伤的机会,敕令众人出去捎带把门关上,开始发泄他憋积许久的欲火。
太后软弱的反抗,只能徒增董卓的乐趣,房中不时传出董卓欢愉的咆哮声。贾诩心中苦楚,虽然决心推汉室大厦于将倾,但毕竟自小受的是尊君重道之教,眼见国母为臣所辱,怎能不难过?不过他的难苦没有人知道,更没有人理解,因为有时连他自己都不明白。
不刻,张济与张绣领大军进宫,至此京城全部落入西凉股掌之中。第二日,董卓大集群臣,行废立大典。
董卓大声说道:“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
于是命李儒宣读太后策书,然后太傅袁隗上前扶少帝走下大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袁隗将玺绶给陈留王佩戴上,又扶新帝上殿,就皇帝位。少帝、太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董卓大怒,喝令武士拿下:乃尚书丁管。董卓命牵出斩之。丁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群臣再无丁管节气,乖乖朝贺,礼毕,董卓命扶何太后和弘农王长乐宫闲住,封锁宫门,禁止群臣擅入。董卓所立陈留王协,史称献帝,改元初平。同时拜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不过旬月,并州张辽和高顺带兵入京,局势一度紧张,据说是因为二人不愿投靠董卓。但风言风语过后,人们看到的是两大并州战将投入西凉帐下。西凉大局在握,李儒劝董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拜荀爽为司空,杨彪为司徒,黄琬为太尉。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一大批文儒将才俱有擢用。
其中犹以蔡邕升擢为甚。开始之时,董卓命征蔡邕,不赴。董卓大怒,使人谓蔡邕:“如不来,当灭汝族。”蔡邕惧,只得应命而至。董卓见蔡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期间数拜卫宁,皆不应。董卓又欲拜弃官归家的王越为将军,也不应。只有拂勒假意相屈,仍统影卫军。诺巴本为城门校尉,掌洛阳十二门,董卓迁之为司农。曹操、王允委意投靠,与董卓日渐亲近。
董卓大肆收买人心、除旧布新,举措连连,唯一令人不解的是他居然替前骠骑将军董重翻案,同时处死最早投靠他的吴匡等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董氏惨案的制造者。
政治似乎日渐清明,但京城却越发人心惶惶。董卓曾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村民社赛,男女皆集。董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董卓一系列的大举动都没有影响卫宁,他自从设计铲除西凉派系失败后,隐居在家,终日歌舞诗画。难道他已经心无壮志了吗?谁又知道呢?
一日近午,卫宁与蔡琰准备车驾、酒食、琴案诸物,欲与王越同往河东看望久别的父亲。刚出府门,便被吕布一行拦住。王越对于上次下情药的事仍心存愧疚,看着他张了半天嘴愣是没说出一句话来。
吕布倒是毫不介意,说:“康成不必介怀,上次之事只是各为其主罢了!”
王越长舒口气,平和的笑容回应着吕布的理解与宽容。卫宁让蔡琰先上车,因为吕布身后九将注视她的眼光让卫宁难受。
卫宁鄙夷地哼了声,扫了眼并州九将,除了两人“非礼勿视”外,其余七人无不是盯着蔡琰上车的倩影冒绿光,暗自吞着口水。
“吕将军,你要找的人不在府上!”卫宁知晓吕布无非就是冲着刁秀儿来的,只是奇怪自第一次后,为何这么些日子才来。
吕布相信卫宁说的,因为看他们这样子是要出远门的,而没有道理将刁秀儿一人留在府中。或许卫宁已将她藏于他处,又或者她已被送至京都之外约期汇合。
吕布开始责怪起董卓,一次他下命令不许任何人骚扰卫宁,才导致吕布三番两次想来寻找刁秀儿而不得。今日违令抗命,还特意将手下悍将带来就是为了强夺佳人,可是等待他的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
吕布失望,但并未放弃,势要问出伊人所在。“还请卫兄弟告知下落!”
卫宁轻笑着,摇了摇头,个中讽刺味十足。“难道将军认为卫某会送羊入虎口?况且将军会将严氏①送与我吗?”
吕布虎目圆瞠,本就打算强来的他,被卫宁嘲弄后,立马决定动手。“康成,对不住了!上!”
话一出口,吕布就催马提戟抵住王越,另有两人上前夹击,其余人围住卫宁和马车。
吕布居然会让人帮忙,王越意外不已,只得拔剑集中精力对付。但吕布与王越本就在伯仲之间,如今又得宝马赤兔,战力有所提升。再加上助攻的两人也非等闲,不过三十余合,王越已经被逼至窘境。无奈之下,王越真气不断凝聚,突然外放,指头粗细的三团实体剑气朝三人飞去。
突变之下,吕布显示了绝顶高手的超强反应力,方天画戟霸气地一挥,险险地击散了实体真气。而另外两人则没有飞将此等修为,躲闪不及中招了,幸而王越没有杀二人之心,只是让他们失去了再战之力。
吕布虽然未着招,但王越的招式让他惊喜不已,而不是另两人那般,纯粹的震惊。“哈哈哈!没想到啊!原本以为只是传言的剑圣,居然是货真价实的!来来来,今日你不用保留,全力与我一战吧!”
吕布似乎以为王越上次郊野与他一战,并未全力施展,岂知王越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适才抵敌三人消耗了不少体力和内力,真气外放又使得他体中一阵阵空虚,王越猜想自己将抵挡不住吕布接下来二三十回合的进攻。
这边王越勉强尚可一战,而那边卫宁早已是左支右绌,要不是董卓的强威让吕布手下七人不敢伤害他,恐怕不几合就被强行拿下了。
蔡琰眼见卫宁和王越危险,高声大呼,却无人相助。吕布在京中可是无人不识,董卓手下爱将闹事,谁敢插手?当然也并非无人敢阻,此时就有一人大步踏来,疾声喝斥:“住手!”
居然还有此等邪门事,连西凉董卓的爱将——风头正劲的吕布闹事都有人敢管?到底来者何人?请看下回——《天下之辩》!
①吕布的妻子,除了姓氏,其余一概不详


第六节 天下之辩
更新时间2008610 9:15:38  字数:2861

 吕布等人停手回看,卫宁和王越得以暂时平气喘息一番。喝止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西凉第一谋士贾诩贾文和。
吕布手下诸人立即散去了被人阻挠的不快神情,笑脸相迎。吕布知道今日必将拂意而归,一脸寒光,但也只能放弃了行动。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吕布是个明智之人,贾诩是董卓的绝对心腹,那自己就没有必要招惹。不过,终有一日,我吕布将纵横天下,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贾先生!”吕布心中还是拗不过一口气,并未下马行礼。
贾诩看着高马上的吕布,暗地叹息,此人野心勃勃,必不久居于人下。或许天下大势将由他而改,这不知是福是祸!
“吕将军,难道不知董公命令?”
吕布无心纠缠,辩解道:“适才相戏耳!各位告辞了!”说完,引领手下就要离开。
王越生平未逢败绩,但此次遭三人夹攻至于下风,已算一败。对除吕布之外另两人颇为在意,问道:“你们是何人?”
受伤二将对王越佩服之至,本以为自己武艺也算出类拔萃,罕有敌手。不想与心目中的战神吕布一起夹击,最后居然还双双负伤,这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雁门马邑张辽张文远!”“河东闻喜高顺高子衡!”
王越点头记住,倒是卫宁反应激动。“莫非是大破鲜卑的聂辽、高顺?”
张辽回答道:“正是!自破鲜卑来京,陛下降诏赐姓,故改名张辽。”
卫宁深深一揖,毫不介怀刚才被攻之事,由衷赞道:“二位将军能以精兵破强敌,扬国威于塞外,真乃世之良将!”
高顺素来威严,不爱说话,但见到两个名闻天下的人,还是循礼回答。“卫大才子文名智计天下共知,高某仰慕已久,今日幸得一见!”
“说来甚巧,高将军与我同为河东人;张将军与我王叔倒是同为雁门人士。我们也算有缘,他日相会一聚如何?”卫宁真心喜欢这两位善将,在他眼中,文人就该安国于内,武人就该御虏于外,而他们无疑就是真真正正的为将者。
张辽、高顺自然应允,上马告辞。贾诩见旁有杂人,说:“仲道,可否借他处一言?”
二人来到府中小院,贾诩面露担忧之色,问:“你还要伺机而动吗?”
卫宁盯了眼贾诩,面容淡然,不置可否。“宁不知先生何意!宁整日欢纵,难道还能有啥意图不成?”
“仲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我!不要再逆天而为了!苍天已死啊!”贾诩捋着短须,仰望苍穹,担忧之情更重。
“苍天已死?”卫宁重复道,神色剧变,这可是当年黄巾军的叛反口号。“贾先生,你……”
“汉室之弊,非一时一人能除,积重难返啊!天不欲存汉,你又何必强为?”
卫宁痛苦万分,他知道,贾诩说的,也许是对的。但他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清平天下,力扶汉室于倾危!
“我不会放弃的,只要尚有口气,就一定要奋斗不息!”卫宁流露的坚定,是那么难以动摇,恍惚间令人心疑面前的不是一个文士而是东岳巍重的泰山。
贾诩忧心忡忡,卫宁如果继续坚持,那他的第一步必然是铲除董卓,而这无疑会将他引上死路。不是他智谋不足,而是藏在暗处的那个“敌人”,他不可能成功。
“那好!贾某倒要一问,你的志向是什么?”贾诩决心通过一场辩论,能让他清醒过来,不再肆意妄为。
“治国平天下!”卫宁毫不犹豫地说了出来,有种理所当然的感觉。
“那国与天下有何不同?”
卫宁顿时语塞,在他的理念中,国不就是天下吗?见卫宁陷于沉思,贾诩步步紧逼,势将他带入自己的思维之中。“国,乃一人一家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新颖,闻所未闻,卫宁有了些震动,贾诩怎会就此放弃?“那你所为者,一人一家抑或天下万家?”
卫宁思绪开始被引导,贾诩继续传达着自己的理念。“汉室衰微,难以维继,有若周朝。内有诸侯权臣之忧,外有黎民盗跖之患。而今唯有破而后立,重塑天地,才是救天下人之道。”
卫宁似乎理解了贾诩的天下观,触摸到了他的信念。“那依你之言,你是要将汉室彻底推dao,另立大厦?效王莽故事?那这座大厦就是董卓?”
贾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凭我一人之力,岂敢妄言重建天下大厦!至于效王莽故事,更是可笑。日后天下必然战国再现,董卓就算问鼎,政令所行之处也不过是京畿、西凉和并州罢了。”
贾诩的见识,不谓不深,但也不能说卫宁没看出来。早在年少离家求学归来后,卫宁就知道,天下将乱,时代将彻底改变。只是一直设想的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开启太平盛世的大门,远离战端。但后来的一切,先是十常侍和何进,接着是丁原,现在的董卓更是文武鼎盛,难以制止。董卓之后,又会有谁呢?
卫宁陷入了深思,一直以来被自己压制的念头,在贾诩的开启下,全数冒了出来。“残月来袭”的时代,真的无法避免吗?他仰望阴沉的天空,在心中说出了他的疑问,但老天爷没有回答他。卫宁从未有过这般动摇,长叹道:“贾先生,你回吧!”
贾诩看出卫宁的变化,道出了告别的意思。“此次一别,再相见不知又是何时了。”
“先生要离京?”
贾诩捻须道:“京中大局已定,我也该往陕地牛辅处了。你好自为之,告辞了!”
原本,贾诩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