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睹为快……快你个头!刘伯温顿时傻眼了。这两年来,他除了吃就是睡,压根没抄那缺心眼的《三字经》,可如今朱元璋竟然要检查他的家庭作业,他这岂不是欺君了吗?
正在目瞪口呆之际,就见那照料他起居的美貌宫女起身,扛来高高一摞抄写好的《三字经》,放下说:“刘先生抄写的《三字经》,都在这里了。”
霎时间刘伯温再次目瞪口呆。万万没想到,他已经是个老头了,而且命悬一线,可这年轻貌美、聪明伶俐的小宫女,却不知道哪根筋转错了,竟然爱上了他。看他不爱写家庭作业,两年来竟然偷偷地替他把作业全都完成了。
爱情啊,你来的未免太突然了。
就在刘伯温的感动之中,那一摞《三字经》被抬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翻开一看,咯咯乐了:“你们瞧瞧,你们都过来瞧瞧,这《三字经》抄写的,笔力温柔,笔画娟秀,这分明是我派过去的女特工的笔体嘛。她怎么会放弃职守,替刘伯温抄写起来呢?是不是这小丫头春心萌苏,被刘伯温策反了呢?”
查一查!
这一查可不了得,爱上刘伯温的小宫女犯了欺君之罪,被拖出去砍了。刘伯温痛绞于心,哭天抢地地阻拦,终究也无法拦得住。
太狠毒了。这一手真是太狠毒了。
刘伯温病倒了,任什么样的男人,也承受不住如此强烈的打击啊。
就在这时候,新任宰相胡惟庸登门看望,此后这一段历史进入了永恒的空白之中——昔日李善长手下的马仔胡惟庸亲切问候过后,就离开了,而刘伯温则悄然身死。有关他的死,多半史家确信他是中毒而亡,但到底是谁下的手,这个却说不准。有人认为是朱元璋干的,有人则认为是胡惟庸瞒着朱元璋干的,但到底是谁干的,这事,无论是刘伯温生前,还是死后,都没有留下一个明确的卦象,以供我们参详。
但是,刘伯温的血不会白流。此次事件,再次潜伏下动乱的种子,掀开了帝国大屠杀的新篇章。
##017 我憎恶私欲
1380年初春,一个普通马车夫的死亡,导致了大明帝国一场规模性的大屠杀。
当时这名马车夫正赶着他那满载货物的马车,在南京的街道上行走。不提防前面突然蹿出来一匹受惊的马,马上骑着一名富家子弟,无巧不成书。当惊马经过马车的时候,富家子弟从马上摔了下来,脑袋恰好摔在马车的轮子下,让马车往前重重地一辗,只听“咔嘣”一声脆响,那孩子的脑壳就碎烂了。
出人命了!
可是最多只是个失误,马车夫想,他与这孩子无冤无仇,要不是他自己把脑壳塞进轮下面,就算是想压也压不到他……可是马车夫错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压死的孩子,赫赫然竟是大明帝国宰相胡惟庸的儿子。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说的就是宰相的权势了。
得知自己的宝贝儿子竟然被一个马车夫压死了,胡惟庸痛绞于心,他立即下令对这个马车夫进行拷打,从快从严,以偿还他那冤死儿子的性命。
马车夫就这样被杀了。可是杀他的人是宰相,按理来说,他死也是白死。普天之下,有谁惹得起宰相呢?
然而天下敢惹宰相的人,总还是有的。比如说皇帝朱元璋,他就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胡惟庸杀马车夫泄愤的案子,很快被人报到了朱元璋的案头,朱元璋很不高兴,就把胡惟庸叫到朝堂之上,严厉地批评了他的错误,要求胡惟庸有错必纠,偿还马车夫的冤屈。
胡惟庸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工作失误,立即对马车夫的冤案进行了平反,并拿出大量的黄金绸缎,用以补偿。
可是朱元璋却摇头说:“不,这些还不够,远远不够。”
不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胡惟庸再往下一想,立即被自己的想法吓坏了。
接下来,这一段历史变得扑朔迷离。有资料记载,胡惟庸的亲信忽一日冲入皇宫,揭发检举说,胡惟庸痛恨朱元璋,已经在他的宰相府中设下伏兵,准备请朱元璋过去喝茶。等朱元璋一进门,就乱刀齐下,嘁哩咔嚓,将朱元璋剁碎了喂狗。
还有一份资料说得更邪乎,说是胡惟庸暗杀朱元璋的计划,被一个名叫云奇的宦官发现了,于是云奇狂奔回宫,见朱元璋摇摇摆摆,正要去胡惟庸家挨刀。于是云奇拦在前边,可是因为急惶,却说不出话来,朱元璋怒问他为何挡路,云奇急得只是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说不出一个字来。朱元璋火了,喝令暴打,于是宫中太监一拥而上,乱棍齐下,生生把云奇的手臂打断了。可是他仍然用那条断臂,指着胡惟庸的家。这时候朱元璋终于醒过神来了,登门一望,好家伙,胡惟庸家里,到处都是埋伏起来的军队……这段记载,说得云山雾罩,但明摆着是朱元璋的瞎掰。
可他为什么要瞎掰呢?
不为什么,他只要杀胡惟庸。不仅是要杀胡惟庸,还要杀尽那些追随胡惟庸的人。朱元璋自己承认,他在这起事件中杀了一万五千人,但实际上,被他下令处死的,至少是在这个数字的两倍之上。
既然要杀人,可总得有个理由吧?
在这里朱元璋所伪造的证据,就成了他杀尽胡党的全部理由。
可是朱元璋,为什么要瞎掰个连自己都觉得可笑的理由,杀死胡惟庸呢?
关于这一点,史家有许多解释,甚至还有个故事说,因为朱元璋杀性过重,太子朱标就委婉相劝,于是朱元璋将一只带刺的荆棘丢在地上,对儿子说:“你能拿起这根荆棘来吗?你拿不起来的,因为上面有太多的刺,所以当爹的先替你把刺拔掉,傻孩子你听明白了没有?”
通常之下,人们就用这个理由来解释朱元璋大开杀戒的因由。
但这个理由,只是那些对权力法则一无所知的文人们的臆想。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大明王朝,曾有过三十二年拒不上朝的皇帝,也有过全然拿自己的帝位不当回事的皇帝。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不是因为他能力强,本事高,而是因为下层官员及底层民众的相互博弈,构成了一个平衡的态势。正如已被江湖除名的小明王,他屁本事也没有,不照样号令天下?从朱元璋到张士诚,哪个不是奉了小明王的旗号行事?
而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取代小明王,仅仅是因为乱世。正如乱世是群体意志的选择,太平盛世也同样。乱世的时候你想求得太平,就会有人来找你的麻烦,太平时节你如果想造反,同样也少不了人来找你的麻烦。
自古时势造英雄,从无英雄造时势。朱元璋之所以能够登基为帝,是因为他处于一个皇帝短缺的伟大时代。而在这漫长的战争状态之后,大量的劳动人口死于战乱之中,此时和平已是群体共同的愿望,纵然是胡惟庸想发起战争,但以他的本事而言,还差得远。
所以,清理掉有能力及影响力的老臣子,为下一届的新皇帝扫清道路,这个说法,在此不攻而破。
可如果不是这个理由,那朱元璋何以要杀胡惟庸呢?
事实上,朱元璋的杀机,早在他血战陈友谅,遭受昔日伙伴邵云的背叛之时,就已经注定了。
朱元璋是一匹凶猛的野狼,他渴望野狼的战斗,野狼的激情。可是自从王保保死后,他所面对的,却是一群哞哞叫的老绵羊。绵羊倒也罢了,可是在这些绵羊的心里,却涌动着无尽的贪婪与阴险。单以胡惟庸来说,他在许多政务上都有意对朱元璋隐瞒,目的就是为了多捞点油水——你说你不过是只屁本事也没有老绵羊,却比饿了八百年的野狼更加贪婪,胡惟庸你自己说你至于这样吗?
这就是朱元璋愤怒的缘由,也是胡惟庸的处死之道。
趟过晦涩而阴暗的人性之河,抵达人生最高点的朱元璋,恰恰最为憎恨人性深处的卑污与肮脏。要知道,朱元璋从未击败过任何一个人,他所有的对手,都是自己倒下的,倒在自己同伴那无可竭止的私心与欲念之下。看着那些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朱元璋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充满了绝望与悲凉。
面对那挥之不去人性之暗恶,像陈友谅、张士诚他们一样拱手臣服,甘愿认输,还是拿起武器,以野狼掠过荒郊般的凶狠与暴戾,将其彻底消灭呢?
朱元璋的选择是既然无处可逃,那就勇敢面对。
宁不惜身负千载万世之骂名,他也无法容忍自己在这人性的卑污与暗恶面前妥协。
杀!
一切,又重新开始了。
##018 磨刀霍霍向亲人
朱元璋,他孤独的背影永远刻印在历史的深处,在他行走过的路上,是不计其数的伏尸与淌流成河的鲜血。
名臣宿将,尽其剪除。军中元勋,剿杀一空。
当他的目光转向军方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怀疑,在这个孤独的帝王心中,是否有着和王保保一较高低的想法?他是不是想和王保保比较一下,看谁宰杀的明军将士最多?王保保一战屠杀了四十万明军,现在轮到了朱元璋,要超过王保保的业绩,他得花多少时间?又得需要多少个理由?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朱元璋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机构——锦衣卫。锦衣卫供奉的是南宋名将岳飞的牌位,这表明,这个极端组织只效忠于皇帝本人。
锦衣卫令人闻风丧胆的,是他们那超出人们想象的残酷。而这种残酷是获得皇帝本人嘉许的。不止一次,朱元璋曾兴致勃勃地讲述起锦衣卫所处理的一起案件。
一个贩卖毒药的商人被锦衣卫侦破,他们将这个商人带到宫中,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命令商人将他所贩售的毒药全部吞下肚去,商人被迫这样做了。当毒性发作的时候,他痛苦地呻吟惨嚎起来。朱元璋在一边细心地观察着,记录着,询问这种毒药的秘制方法以及解药的配方。然后再命人将解药配好,等到商人将死亡的时候,再将解药给他灌下。商人被救活了,等他叩谢皇恩之后,被送往刑场砍头,并把他的头悬挂于旗竿之上。可以说,借助这起成功的案例,朱元璋已经把他要说的话,全部告诉了大家。
之所以选择这个贩卖毒药的商人作为警诫,朱元璋是想说,他最痛恨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毒化人心的邪恶之扩散。
人心是迷茫的,善良是脆弱的,唯有邪恶,却如同黑色的毒火一样,具有强大的扩散及幅射效果。将一匙美酒,倒入一桶脏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脏水。将一匙脏水倒入到一桶美酒之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脏水。肮脏的邪恶就是如此可怕,只需要一点点,就足以污染整个环境。
这就是朱元璋之所以要用最酷毒的手法处置那个贩卖毒药商人的缘故,他卖出一包毒药,毒死的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原本可以变得美好的时代。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无法容忍邪恶的扩张,试图以最残酷的手段,将这种邪恶的污染降到最低。
于是杀戮持续进行,下一个目标,就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
李文忠,是为了大明王朝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但是功劳或能力,与品德无关。更何况,越是能力强的人,一旦他的心灵被污染,所带来的结果就更为可怕。
李文忠在1384年失宠,下台,被杀。有关他死亡的原由,只有一份措辞含糊的官方书面说明。上面说,他有可能是反对建立锦衣卫制度,尽管反对的态度非常委婉温和,但这已经足以构成他和朱元璋之间的心理冲突。
下一个目标是驸马郭桓,他在1385年5月被杀,罪名是贪污了七百万石谷子。但是朱元璋后来发布《大诰》时承认,有关对郭桓的指责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事实上,郭桓贪污的不是七百万石谷子,而是两千四百万石。当初之所以将这个数字压缩了近四倍,只是因为朱元璋担心人们不相信这个过于庞大的数字。
很显然,朱元璋对于民众的反应,是非常重视的,但这种重视和他的对手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的对手就是他的血亲——1390年4月,朱元璋与其家人的冲突,达到了一个高峰。他的第八个儿子朱梓,为了抗议父亲的血腥杀戮,同时也是为了逃避更为恐怖的结局,他和自己的王妃双双服毒自尽。没有人知道朱元璋与儿子朱梓之间的冲突详情,人们能够找到的理由,只是朱梓的妻子於妃,其父亲与宰相胡惟庸案有涉,这唯一的线索成为了历史上最合乎情理的解释——但是接下来,太子朱标也神秘地死去。
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外边行军打仗,朱标就出生在一个叫陈迪的人家中,并寄养在陈家。朱元璋深知知识与思想这玩艺很重要,就为朱标请了一大票的儒学老师。明摆着,朱标和父亲朱元璋之间,不可能有丝毫的认同感。父子之间的距离,比朱元璋和猪八戒的距离还要远。
此前,太子朱标奉旨出京,前往陕西,他带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考察陕西的地理与人文。帝国始终认为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