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理想到了现实,偏差极大!
    金军,并未因为六贼的惩治,而卖新皇帝的面子;也没有因为宋钦宗登基,而送来庆贺的国表,而是剑苛刻的条约再度送上。条约的内容很多,可内容依旧是要钱、要地、要女人,要名分。
    如有不从,就上演汴京大屠杀。



第13章千里眼
    “做好了吗?”
    “殿下,千里眼做好了!”
    看着简陋版的望远镜,赵朴心中感叹,不容易呀!
    金军兵临城下,战争将起,乱世将要来临。而要想在乱世活着,总的有些安身立命的本事。
    想要万夫不当之勇,有着项羽、李元霸那样的武力,没有好体质;想要成为名将,可是不懂战争变化,不懂军队编制,吹吹牛,放空炮还可以,若是战场厮杀,绝对是一溃千里的料。他倒是想要招揽名将,将岳飞、韩世忠之流的收归麾下,可是不知道这两个如今在何处。
    想要搞火药,发明出火绳枪,燧发枪,也不知成不成。
    思来想去,只能是制造望远镜。有着望远镜,至少可以远远看到敌人,及时跑路。望远镜的原理很简单,可是具体制作起来,他却有中抓瞎的感觉。所幸汴梁城,最不缺的就是优秀的工匠。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赵朴才将望远镜的原理向工匠阐述完毕。
    几天后,工匠终于制造出来望远镜,也就是“千里眼”
    这个千里目还是有些粗糙,首先不能调节远近,只能是固定的距离,最远也仅能望到二十里;第二,这个时代,没有玻璃,只能是宝石或者是水晶,越是透明越是好,造价太高了。第三,需要高级工匠打磨。
    总之,由于工艺成本等问题,致使望远镜的造价极高。
    在前世,到商场买一个望远镜顶多是几十块人民币;可是在宋朝制造一个望远镜相当于几十万人民币。一般的人根本制造不起,也多亏他是大宋王爷,不差钱。
    “总算是制造出了望远镜!若是将望远镜用在战争中,那金人就有的受了”
    这个时代可没有卫星定位,也没有雷达,更没有飞机侦查,可以说视察敌情全靠骑兵侦查。这样落后的侦查方式,情报探知手段极为落后,往往是敌人已经靠近了,才发觉敌人。
    在宋军与金军的交战中,由于情报的落后,宋军往往是来不及反应,金军就出现在眼皮底下,根本来不及结下阵型,金军的铁骑就冲击而来,然后摧枯拉朽般横扫,宋军快速奔溃,然后放羊了,接着就是大规模的屠杀。
    而有了千里眼,宋军至少有了准备的时间,可以减少一定的损失。
    不过,赵朴不打算将千里眼,送给那个便宜大哥。没办法,宋钦宗太废物了,送给的下场,也只是资敌的料。要送也要送给岳飞那样的千古名将。
    包好千里眼,赵朴正打算离去,忽然间听到外面乱糟糟一片,心中不由打了一个突突,金军不会进城人吧。可是立刻摇了摇头,他的历史知识很是贫乏,可也知道汴梁城打了两次才打下,太原失手之后,两路金军围攻,汴梁城才失守。
    现在绝对不会失守!
    压下心中的紧张,赵朴向外面看去,看到的不是穿着甲衣的金军,而是一群读书人,准确来说是太学生。
    “这又是干什么?”赵朴嘀咕道:“前不久,太学生游行示威,除掉了蔡京童贯等人,现在又不会是要除掉四奸吧!”
    “唉,朝廷出了奸臣,要议和。大学生不服,向官家情愿,愿誓死抗敌,共同抗击金贼!”那个制作千里眼的工匠愤然道,“西军快要赶到,可是官家为何要议和,定然是出了奸臣!”
    果然读书人,最是热血。
    只是可惜了,读书人向皇帝情愿,多数会被认为威逼的嫌疑,找到猜忌,或是镇压。
    “可怜呀!”赵朴道。宋朝版的五四运动又要上演了,只可惜他注定无法觉醒国人的血性,绵羊还是绵羊,永远张不出犄角,绵羊变不成山羊。宋人的血性一直没有觉醒,直把杭州作汴州,直到最后崖山悲剧。
    洗刷靖康之耻,成为南宋人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而这些参加情愿的太学生,结局也是悲剧的,因为没有一个帝王愿意被挟持,哪怕是有千万种理由。
    
    “可惜,我是皇子,不是太学生。不然我也要参加宋朝版的五四运动!”赵朴心中遗憾道。
    身为皇子,身为仪王殿下,他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逃税漏税,可以走私,可以欺男霸女,可以抢占民田,可以殴打官吏总之他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谈论国事。
    唯一破戒,也就是向便宜老爹宋徽宗,讲述六胜六败论。六败意指,不要高估宋军的实力,宋军很差,极端差;而六胜则是要说,宋军虽然很差,但是只要坚持抗战,坚持久战,只要不妥协,不投降,迟早会迎来胜利的,迟早会耗死金军的。
    就像当年的抗日战争一般。抗日战争与其说中国人击败了侵华日军,不如说中国人耗死了日军。
    在他看来,这与当年的抗日战争相似极了。
    不同之处就是,宋朝有着世界第一的gDP,总量上完爆金国、西夏、辽国总和。而抗日战争时,中国只是落后至极的国家,各个方面都是完败于日本。
    那次之所以向老爹进谏,为的就是想要坚定宋徽宗的抗金决心,不要被金军吓破了胆子,退位跑掉。然后让大哥当上皇帝,这样免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大换血,减少朝局动荡。毕竟,金军兵临城下,朝廷上下再也经受不住折腾。
    不折腾,就是最好的抗金策略。
    可惜了,宋徽宗还是退位了,最后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朝廷上下,都是忙于换血,忙于谋取利益最大化,那里顾忌上抗金。而抗金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利益最大化。
    这再一次说明,穿越者不是万能的,尽管他可以洞察到未来发生什么,可是他还是无力改变着一切。靖康之耻的悲剧,还是依照着固定的轨迹发展着
    
    穿越以来,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舒适生活。
    这里虽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唱片,没有电脑,也没有汽车,没有一切现代化工具,一切很原始很落后。可是赵朴却喜欢上了这个社会,在这里他是王爷,人格得到尊敬,活得有尊严。
    哪像在前世,有着诸多的现代化工具,可是睡得比狗迟,起得比驴早。可是最后,爹妈看不起,老师看不起,同学看不起,老板看不起,客户看不起最后过得特别没有尊严。
    他可以忍受一切苦难,就是不能忍受没有尊严的日子。
    在他的世界中,尊严最高,为了尊严他可以舍弃一切;同样谁若是夺去他的尊严,他就跟谁拼命。
    为了尊严,他要避免靖康之耻发生。他可不想过被金军狗一样的牵着,又是打,又是骂,自己的女人还被圈圈叉叉无数次。那种没有尊严的生活,他宁愿死去。
    看着太学生游行,前往皇宫面前请愿,赵朴的冷静的心再度火热了起来。
    这群太学生可能有些冲动,可能有些无知,可能容易被蛊惑,可能容易被人利用,可能有太多的缺点。但是至少有一个热血之心,有着向往自由,不屈服于强权的意志。
    让他们死在情愿愿中,无畏的牺牲,太可惜了。
    想到这里,赵朴再也无法镇定下去。这群热血青年可以死,但是绝对不能死在无价值的请愿中。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够一个。在没有杀死两个金军前,这群热血青年,不能死。
    迈步急速的走向楼,加入了太学生的队伍中。
    “朝廷出了奸臣了,汴梁还有十万禁军,足以守住城垣。城内还有百万居民,可以随时组织起二十万青壮年,形成民军。远处的西军不久将要达到汴梁了,里应外合之下,金军必败,可是奸臣却是蛊惑管家,要割地称呼臣,献上城内上万妇女,论斤卖两,送给金人,卖祖求荣!”
    “这不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可以赎钱买太平;可是这是汴梁城,我们已经退无可退,金钱无法买来太平,只能助长金军的嚣张气焰。金军灭了辽国,俘虏了辽国的天诈帝,现在,又要灭我宋国,俘虏官家。”
    “晋朝有永嘉丧乱,我朝靖康之耻,不远了!”
    “奸臣乱国,五胡乱华不远已!”
    “不妥协,不退让,不签订城下之盟,泱泱华夏,岂能屈服于蛮夷!”
    “宁可汴梁被屠城,不愿城下之盟!”
    太学生喊着口号,声音惊动了整个汴梁城,一些市民,一些商人,一些军士,五花八门各色人群都纷纷加入。原本仅有千人的队伍越来越大,渐渐变为了上万人之多。而队伍还在不断的壮大。
    听着这些口号,赵朴心脏也是砰砰乱跳,前世网络上总是说宋朝抗战意志薄弱,都是投降派,多是软骨头。现在才发觉,口号一个比一个激进,恍然间由衷回到二十一世纪愤青横行的岁月。



第14章太学生请愿
    “那个喊着,宁可汴梁被屠城,不愿城下之盟,太学生是谁?”
    “他是秦桧大人的二子,秦禧!”
    “当今,满朝上下,都言议和,只有寥寥几人坚决抗战,其中就有秦桧大人!”
    靠!麻痹的,太疯狂了!
    一瞬间,赵朴的世界观凌乱了。竟然是秦桧的儿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诸多的奸臣,若是排上一个奸臣榜,秦桧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的第一。蔡京童贯之流,比其他来差了很多;王莽董卓之流,在他面前抬不起头,似乎只有后世的汪精卫可以媲美。
    正如同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人一般,坏人往往是由好人变成的。
    例如秦桧,在前期可以说是坚定的抗金分子。金兵进攻宋朝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这时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要的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诈,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让他们进朝门上殿堂.当时要弭兵就得割地。北宋派秦桧和程璃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进行谈判。秦桧在谈判中尚能坚持上述意见,于是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后来,金统治者“坚欲得地,不然,进兵取汴京”。朝中百官在讨论中,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认为不可。
    可是到了后期,陷害岳飞,自以为杀了岳飞也没有什么,顶多是相当于杀死蔡京、童贯之流,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遗臭万年。排在奸臣榜第一,牢不可破,世人再也没法动摇,更是留下了“青山有幸埋忠臣,白铁无辜铸造佞臣”。就连是后代也是以他为耻辱!
    而在后世,一些叫兽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为秦桧辩白,说这是曲线救国,是为了百姓安乐,但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投降的本质。
    前后为何差距会这样大,赵朴觉得理由只有一条:初生的牛犊不怕虎,长了犄角反而怕了狼。
    年纪轻时,缺乏成熟的政治手腕,思考的也比较少;可是年岁大了之后,思考的多了,也越发的保守了,甚至是有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蜕变为一个政客。
    在赵朴精神恍然,跟随者队伍继续前进。
    游行还在继续,口号也越发的响亮,最后成群结队的人群,聚集在了皇宫门前。一些代表请求面见管家,而一些宫中侍卫则是紧张的维持着秩序,生恐一个不慎惹恼了这群爷爷。
    宋朝奉行的原则是,赵氏与士人共同治理天下。
    这也使读书人的脾气被彻底的惯了出来。可以大声的议论,胡乱的说话,不管有道理,没有道理,就是无法堵住读书人的嘴。可以嘛王安石,骂司马光,骂蔡京,而不用担心诽谤国家领导人的罪名。
    也不能武力镇压,不说朝中大臣一致反对,还怕青史上留下恶名。总之最后还得好言相劝,说服读书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言论自由。可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言论太过自由了,导致思想有些混乱,缺乏统一的思想。若是在太平时代,思想混乱,顶多是出一些乱子,可是在金军兵临城下,却是致命的。
    
    “官家不好了,外面的太学生又闹了起来!”一个小太监慌乱的喊着。
    “太学生又闹了起来,也不知是那一个混蛋泄露议和的消息,真是该死!”宋钦宗眼镜中闪现出厌恶。从他即位以来,读书人就没有安生过。老爹给他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内忧外患,而读书人的心思也是乱糟糟的。读书人四处集会,清谈不断,大骂蔡京,大骂童贯,还有大骂李纲,总之只要是权臣都骂。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