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全文)
作者:萨苏
捍卫我们尊严的事儿(上)
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1)
捍卫我们尊严的事儿
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
一
《朝日新闻》报道1939年5月5日,日本陆军航空兵派遣荒莳大尉等乘九七式司令部侦察机冒险前往天皇号坠落之处抛洒鲜花,进行慰灵飞行——萨的问题:如此兴师动众,他们是去给谁“慰灵”?
日军1939年1月31日派遣九架轰炸机配合地面部队向湖北荆门县的沙洋攻击,由陆军航空兵“天皇号”指挥机长渡边广太郎大佐率领。中国军队第四十四军第一四九师第八九三团团长李禾农指挥全团重机枪向日机射击,“天皇号”被击中,迫降在沙洋镇东北约十公里的襄河东岸。渡边和藤田雄藏少佐等六人跳伞落地后,打死船工,抢得木船一只,企图从襄河顺水而下前往日军占领区。
中国军队乘船拦截,渡边等一边向中国军队开火,一边将随身携带的文件等物抛入河中。中国军队将敌六人悉数击毙。收缴文件、地图、日记、手枪等七十余件。在渡边的日记中,有他两次指挥轰炸重庆的记载,在他的军刀上刻有“天皇御赐”字样。
——摘自《俘获日皇座机“天皇号”始末》
在我国的抗日史料中,击落日军“天皇号”飞机,一直是一个带点儿神秘色彩的传奇事件。在纪念抗战将领李浓的报告文学《西充名将威震日寇》中,对此有着更详细的记载。李浓(1907-1998),川军抗日将领,即上文中的八九三团团长李禾农,按照他的回忆,击落天皇号时,该团正驻守在湖北省沙洋附近的杨家峰、新城等地。日机被击中迫降后,他下令所部西充籍营长阳怀本率部拦截,经警告无效,将持枪顽抗的五名日军飞行员全部击毙,并缴获其携带的武器文件等物。一说当时三十七师吉星文将军的临时指挥所恰在附近,见到日机坠落,曾派出参谋和警卫人员参加战斗。湖北百姓素性剽悍,因痛恨这伙日军杀人夺船,也主动赶来助战,并在战斗后对日军尸体砸以乱石泄愤。据记载,天皇号被击落后吉星文将军曾来该机坠落处视察,并登上飞机检看被机枪击中的地方。由此可见,“天皇号”并不是日军所说的故障坠落,而是的确被打了下来。
空军第八修理厂的修理纪录,也可证明这一点。这架天皇号飞机,被中国方面修复,一度作为轰炸机使用。负责修复工作的是空军第八修理厂修造课少校课长黄渭雄,他带人到达沙阳以后,经两个月努力工作,将该机修复,并在当地河滩上开辟一条2000米长的临时跑道,由飞行员将该机开回重庆。其间,还发生了因为该机带有日军机徽险遭己方击落的插曲。有趣的是,执行这个任务的飞行员也是个传奇人物,是朝鲜族飞行员李英茂。此人二战后返回朝鲜,后来成为韩国第一任空军司令。
而该机的归宿则一直是个谜团,一说该机修复后停于成都凤凰山机场,因日军对此事恨之入骨,专门策划在一次轰炸中突然派飞机降落在机场跑道上,浇汽油将其烧毁;一说该机一直使用到抗战结束,其间还曾在各地展出。
并有说法称渡边被击毙后日本东京曾举行隆重悼念活动,并说这架被击落的天皇号并非轰炸机,而是一架日军一百式运输机。
老实说,当我最初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心中曾有些疑惑,这里面有很多让人觉得矛盾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比如,当时检查该机的中方人员描述,这是一架“巨型飞机”,“钢架铝皮,双星式九缸发动机,有正副驾驶各一座,另有无线电通信员、领航员各一座机头侧面有恭楷所书‘天皇号’字样”,而且“内部布置典雅,设施豪华,机舱里也未置武器”。
所谓“巨型飞机”,显然是相对于日军常用的轰炸机而言,我一度曾因为在日本见到一张渡边广太郎身着飞行服立于日军侦察机旁边的照片,而认为所谓“天皇号”,实际应该是一架侦察机。
1…1在日本保留下来的日本侦察机照片,走在前面的就是渡边广太郎。
然而,如果说双发动机的“巨型飞机”,那就和侦察机不搭界了。照片上的侦察机只是一架单发动机九九式司令部侦察机,编号キ…51,全重2。7吨,乘员三人。中国空军当时最经常迎战的日军九六式轰炸机自重即达4。7吨,再怎么样黄渭雄也不会把两吨多的九九式当作“巨型飞机”吧?此外,中方纪录,击毙的日军共计五人,九九式司令部侦察机根本装不下。当时中国空军号称万国牌飞行部队,黄渭雄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从又修又看新鲜的劲头,这“天皇号”显然是架他老兄没见过的古怪玩意儿。
其实看对这架“天皇号”的描述,里面真是迷雾重重。
首先,有的说法击落的是架轰炸机,可“天皇座机”怎么会是轰炸机呢?这天皇是不是也太穷了点儿?而且,天皇在日本,抗日战争其间从来没来过中国,他的座机怎么会跑到中国来?
那么,会不会就是一架普通轰炸机或者运输机呢?但又有说法该机没有武装,而且装潢豪华——这样的飞机你到前线来干嘛?就算是运输机,也没有“装潢豪华”的道理啊,那还能装货吗?再说,日军的一百式运输机是1940年才试飞的,根本不可能在1939年被击落。
要说是要员专机,比如某个日军司令长官的座机,这倒有点儿可能,当年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塚田攻的座机也是让中国军队的高射炮打下来的。但是,塚田攻那是在自己后方飞行,才疏忽大意被一二八师打了靶,这沙洋当时可是在日军前线以外呢,哪个日本要员吃饱了撑的会往这儿跑?
再说了,那机头上还写着“天皇号”的字样,就更荒唐了——要知道天皇在日本可不是能随便当商标贴的,随便提“天皇”那叫“大不敬”,有哪个飞行员敢把飞机改名叫“天皇号”?他活腻歪了他上头的总不能都活腻歪了吧?
会不会是国民党军夸大了战果?
直到我看到《朝日新闻》1939年6月5日对“天皇号”乘员葬礼的报道,才感到——恐怕这边不是夸大了战果,而是没明白到底战果有多大。
以下,就是这篇报道:
在我国航空事业留下伟大足迹,而凋谢于大陆前线天空中,卓越的六位勇士——渡边广太郎少将、藤田雄藏中佐、高桥福次郎少尉(以上特晋),以及泉泽延雄、粕谷佐助、新村寅次郎三官兵之共同葬礼十四日下午两点钟开始。
仪式在立川町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盛大举行。
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2)
放置六人遗骸的朝所内机库里面彻夜灯火通明,满怀深切怀念的同僚们彻夜不眠为其守灵,自参谋总长亲王殿下(即日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译者注)以下,陆军大臣、航空总监、东京市长、帝国大学航空研究所、朝日新闻社等各方面敬献了一百多个花圈。接受各界公祭的、在祭坛上方悬挂的纪录六人姓名的白幡,令人回想他们的功绩。白木祭坛上遗骨的上方,六勇士的照片投射出凝固的微笑
原来这一战击毙的日军里面包括一个将军。
不过,就是一个将军,也犯不着这么折腾吧?侵华日军里面,被打死的将军可不止十个八个呢。第二天,《朝日新闻》接着进行连续报道,日本方面在东京为死者举行慰灵飞行,担任驾驶员的是臂缠黑纱、两眼红肿的日本著名飞行员饭沼正明。前一年,饭沼刚驾驶神风号从东京飞到巴黎,创造了国际航空联合会承认的飞行速度世界纪录(94小时17分56秒)。
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天皇号”被击落,不但打下来的飞机奇特,打下来的人也一样的奇特
从哪儿说起呢?
二
说起“天皇号”被击落的事件,恐怕第一令人好奇的就是这架“天皇号”到底是一架什么样的飞机。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真容吧。
1…2全长16。1米,高4。3米,宽21。56米,起飞重量9。9吨,双发A…80RC空冷星型螺旋桨发动机,最大航程三千公里。对比这种飞机被称作“巨型”在当时堪称名副其实。
而这架飞机的外观,显得和大多数日本飞机格格不入,近乎方形的机头、半埋式起落架、略显笨重的前机身,都更像是欧美设计师的产品。
“天皇号”的确是一架颇为怪异的飞机。根据伊泽保穗所著《日本陆军重爆队》一书的描述,1939年1月31日迫降沙洋的这架飞机的原型,并不是日本制造的,而是意大利制造的菲亚特BR…20重型轰炸机。1937年10月,日本向意大利订购了72架BR…20式重型轰炸机,用于对中国战场的远程轰炸。在日军序列中,这种飞机的编号为“イ式重爆”(イ是日语中意大利的首写字母),是1941年一百式“吞龙”轰炸机服役前日军最大、航程最远的轰炸机,曾参加对我国重庆、兰州、永昌、汉中等地的多次轰炸。根据兵库爱机协会桑原卓提供的资料,这架“天皇号”,是其中唯一没有武装的一架,当时并不在对华作战的序列之中。在它被击落的前三天,还曾经运送日本高松宫亲王从东京前往广岛呢。
1-3带有日军标记的意大利菲亚特BR…20重型轰炸机
日本陆军怎么会使用意大利的轰炸机呢?而没有武器的“天皇号”又怎么会飞到中国来被打下来呢?
事情巧得很,这种轰炸机出现在中国战场,正和这位在“天皇号”上被打下来,而且死于随后战斗中的日本陆军航空兵少将渡边广太郎有极深的关系。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这位渡边不死在这次飞行中,他大概也会很快获得少将军衔,只不过随后又可能吃官司。一切,都和这种轰炸机有关。
渡边广太郎,日本陆军大学24期优等毕业,长期担任日本航空兵团兵器开发方面的领导职务,阵亡时职务为日本陆军航空兵团兵器部部长、陆军大佐(死后追晋陆军少将)。渡边1937年8月受命担任日本赴意大利军事装备采购团团长,购买イ式重爆,就是他负责的。渡边之所以受到这样的任命,是因为他曾经在意大利留学多年,是日军中少见的意大利通。
日本方面之所以有意购买这种轰炸机,是因为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日军发现其轰炸机部队在长程作战中的表现差强人意——这是个客气的说法,不客气的说法就是中国地方太大,而日军轰炸机部队只要飞得远些,就会被打得稀里哗啦。日军总结说,现有的几种轰炸机,在对华作战中都不适合承担远程作战任务。不幸的是,中国的持久战恰恰是以空间换时间,战线越来越长。这样,日军急需一种能够进行远距离、大当量轰炸的新型机种。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军事专家们始终有一个琢磨不透的事情,那就是日本很早就开始把美国和中国作为自己的假想敌,但日本在开发大型轰炸机方面始终投入不多,没有什么建树。这和日本海军大量制造战舰,积极准备和美英作战的表现大相径庭。事后,人们才明白,原来日本陆军和海军是日本帝国的两条铁轨——平行永不相交。日本海军的确是以美英为主要假想敌积极备战,但大型轰炸机只能使用陆上基地,因此在开发方面自然是日本陆军做主导。不巧的是,日本陆军的将军们打仗从来不看对手,个个长着装满了白刃战自杀冲锋一类思维的榆木脑袋,认为无论对谁只要抱定了武士道精神就百战百胜。他们认为战争中精神是第一位的,至于装备嘛,只有缺乏皇军那种武士道精神的国家才会重视。所以,自始至终不把高技术兵器的开发当作重点。于是,日本陆军开发出来的装备,都多少有些不伦不类。战车,比如典型的九七式中型坦克,在各国中是最袖珍型的;飞机,比如干预海军设计获得的一式陆上攻击机,外号“日本造打火机”——一打就着啊。日本重型轰炸机的发展,自然也落在了时代的后面。
于是,日本对华战争开始的时候,能够用于远程作战的轰炸机,可谓屈指可数。
当时,日军使用的最典型的两种轰炸机,一种是九六式中型轰炸机,一种是九三式重型轰炸机。
九六式陆上中程轰炸机,是日本海军1936年6月正式开始使用的长程双发攻击机,航程倒是比较充裕。1937年8月13日上海开战后,由于日军暂时没能控制大陆机场,驻扎在台湾的日本鹿屋、木更津两航空队的九六式轰炸机从台北起飞,对中国大陆上海、杭州等地进行“越洋轰炸”,日本舆论喧嚣一时。
然而,喧嚣一时的背后,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