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击落的先河,随后竹川贞义中尉等三机也在徐州会战中损失。而イ式重爆因为投入战斗较晚,主要从事对黄泛区日军空投弹药食粮的任务,倒是没有损失。两相比较,意大利轰炸机(イ式重爆)因为其比九七式更大的续航力和载弹量更受日军上层的看重。
此后,到11月期间,日军以这两个战队轮番轰炸武汉、西安、田家镇等地,颇有战果。另外日军还有一个值得琢磨的战术——炸延安专门用“イ式重爆”。这什么意思呢?大概是想用这庞然大物的洋玩意儿吓唬山沟里的“土共”吧,可好像没多大效果。大概,日本人也没调查一下,“土共”虽土,上层却多是留法、留苏吃过洋面包的,对洋玩意儿见得多了,毛公虽没留过洋,还是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横主儿,这是凭这几架中看不中用的意大利西贝货能吓唬住的吗?
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7)
说BR…20是西贝货,倒不是冤枉它。开始,这么个大玩意儿出现在自己面前,中国飞行员大概还真有点儿蒙,所以头两个月一直没有什么战果。等到交手几次,却发现这东西虽然个儿大,但是飞得慢,动作笨,而且也是一打就着,那那就打呗。
1938年年底,日军用九七式和イ式编队首次轰炸重庆,中国空军甩开比较灵活的九七机,专打意大利大块头,当即击落一架,相泽、船敏等机均带伤逃回。事后跑回去的日军报告此战イ式击落中国空军战斗机19架,不确定击落9架。萨说这皇军嘴上还有把门的没有?真有二十多架围着打早把您变中国队大门了,还能回去报告?
其实这样说中国队有点过分,中国足球队的确战绩不佳,但输球总还在10个以下,这意大利最先进的轰炸机呢?相泽的飞机上就开了32个大窟窿。
或许,得这么说——踢球,中国队不行,打仗,意大利队不行
作战有些损失倒也不算过分,更糟糕的是在使用这种飞机的日军部队中,抱怨不断,综合起来,包括以下几点:故障率高,手册上的性能和功能实际无法达到,备件不足而且与国际标准不符,这一系列问题造成该型飞机出动率低,使用中事故迭出。这事故还花样翻新,一会儿是发动机故障,一会儿是迷航,一会儿是飞到中间起落架自己出来了,一会儿是落地的时候起落架怎么也放不下来在远程轰炸中,无论是对兰州还是重庆,イ式重爆都不断出问题,损失也越来越大,乘员纷纷表示不信任这种轰炸机。
1…11空袭兰州中返航的日军イ式重爆,图上的白圈都是被击伤的地方。
开始,日本陆军上层是坚决站在“国际友人”一边,但听的抱怨多了,不免有些狐疑。就在这时,又发生了第一次轰炸兰州行动中的“一一?一二”事件。
为了切断中苏运输线,1938年11月11日,日军第十二战队司令宝藏寺久雄少将下达命令由前线指挥官、第二中队中队长栗原贺久大尉指挥进行对中苏物资供应线上要点——兰州进行第一次空中攻击。
1…12运城机场的日军イ式重爆
由于日军所在的运城飞机场距离兰州六百五十公里,超出了战斗机的活动半径,深知イ式重爆战斗力有限的栗原大尉决定进行夜间偷袭。为了进行这次袭击,他安排第一、第二中队在12日、13日夜间分别进行夜袭训练。
不幸的是12日的训练开始后,第一中队四架飞机起飞,很快就彼此失去了联系,等到快天亮,只有陪着去训练的栗原自己一架飞回来,其他三架都没了踪影。
总不会遇到飞碟了吧?
当然不是,不久消息传来,那三架飞机,虽然保持了同样的航向和速度,照样飞散,中队长井关正夫大尉油尽以后迫降成功,飞机摔毁,人员返回;坂本松治机居然偏航到了大别山,迫降后被游击队包围,坂本中尉以下都被俘虏;最惨的是大胁时夫少尉机,好不容易飞回到自己后方,落地一看,居然是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仓皇逃跑负隅顽抗的大胁一行被闻讯赶来的土八路全部击毙,算是给延安遭轰炸的父老报了一点仇。
以当时价格论,一架这种轰炸机价值80万日元,三架就是240万,要知道日本开发零式战斗机,第一期拨款才50万日元,可见这是当时多么大的一笔款子。肉痛的日本陆军也开始不干了,找意大利人来理论。
而意大利方面坚决否认是飞机的问题,认为是日本飞行员学习不认真,领会得不够好才造成如此问题。
双方僵在那里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何不找权威人士飞一下,验证验证这种轰炸机的性能呢?权威如果说好,当然是好的,权威如果说不好呢,那谁也没的说。
问题是,谁来做这个权威呢?可要双方都服气的。
日本还真有一个这样双方都服气的——这就是被称作“日本的林白”的藤田藏重,时任日本陆军少佐。
五
意大利人不认为自己的轰炸机不行,这是有道理的。大家可知道最早战略大轰炸是谁的主意?告诉您吧,意大利人杜黑将军。他们不但有理论,还曾经在战前“秘密”做过轰炸美国的作战计划(够前瞻的)。为此,墨索里尼的密友,飞行家巴尔博元帅亲自率领大编队水上轰炸机进行过演练,当时作为飞行表演轰动一时(没人知道他是在琢磨炸美国不是?)。巴尔博元帅不幸在开战的时候被意大利海军打下来。此后,意大利仍然继续这个计划,并命名为“艺术国度”,连第一次轰炸的机组成员都安排好了。
1…13巴尔博元帅带队进行大编队飞行“表演”的S…55双机身水上轰炸机
问题是人都安排好了,能用的轰炸机一直没造出来,消息倒先披露到报纸上,美国人看了一笑置之——这倒真够“艺术国度”的。战后知道意大利人是认真的,不免大吃一惊。
萨——也是大吃一惊。
1…14意大利计划用来轰炸美国的SM…95轰炸/运输机,1943年5月才试飞,9月意大利就投降了。
不过日本人遭到的损失也不是伪造的,这事儿的确有点儿麻烦。
让藤田雄藏少佐来为“イ式重爆”的远航轰炸做试航检验,在日本和欧洲都可算众望所归。
藤田雄藏,在日本航空界可是个了不起的名字,甚至,在当时的世界航空界,都是个响当当的角色。他1898年生于清森,是日本最优秀的试飞员,任职于日本航空研究所,曾经多次成功完成新型飞机的试飞任务。那年头日本男的只要不傻不涅的都当兵,所以藤田也是穿军装的,在日本陆军中被授予少佐军衔,甚至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很多日本航空界的佼佼者,比如冢越贤尔,饭沼正明,都是藤田的学生。藤田在1937年4月主持创造的世界闭合线路长距离飞行记录,是日本被国际航空联合会承认的唯一世界纪录,也是亚洲当时唯一的飞行世界纪录。就凭这一点,藤田如果说你的飞机不行,意大利人也真不好说话。
击落“天皇号”背后的秘密(8)
1…15日本创造飞行距离世界纪录的飞行家藤田雄藏
藤田雄藏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飞行也是一种修养。”他对战争似乎并不十分热心,曾在世界战云密布的时候依然和飞机设计师木村秀政(后来设计过YS…11)大谈破飞行世界纪录的梦想。他死后,日本女作家羽人悦子曾为他写了赞美的传记准备发表,却被日本陆军制止,理由是藤田“是一个热心的基督教徒”。很怀疑他在执行这次“イ式重爆”的检验任务,是带着一种参加体育比赛的精神。
二战后美国著名飞行员杜立特尔曾经点评过日本的“名飞行家”,说到藤田的时候,认为他是个比较单纯的人,是被日本军部利用了,他的死“是一个悲剧”。
这人虽然被我们给击毙了,依然要叫他一声飞行家,打死他是因为他当了侵略者,叫他飞行家是因为他的成就。一码归一码,我们中国人账算得很清楚。事实上天皇号事件中,打死一个将军(渡边广太郎)问题倒是不大,打死了藤田雄藏,那影响可大多了,都大到欧洲去了。当时欧洲各国的飞行家都往日本去唁电,那种感觉就好像光头裁判科里纳让人给毙了似的。(那不是科里纳,那是把日本的加加林给打下来了。)
科里纳可没来侵略过中国,藤田是咎由自取。
这一点,飞行家们也没谁说中国打得不对。
其实,等看完藤田的那些事儿,萨都忍不住叹了两口气。第一口气是给藤田,你要是一心搞你的技术,将来走哪儿都是一个专家,干吗非掺合到侵略我们中国的事儿里面呢?瞧,把命都玩进去了;第二口气是给打死藤田那些不知名的中国兵,那渡边你打死也就打死了,这个藤田,你别看他块头儿大,其实这人没打过仗,上去抓个活的很容易。要活捉了他做个活的反战广告,那多合算啊!
藤田咎由自取,但他为人确实有不少优点。和当时大多数日本人不一样,藤田是少有的大块头,身高一米七六,虎背熊腰,还是个大近视眼。这样的人本来不适合当飞行员,但是藤田冷静的头脑、优秀的技术让他脱颖而出。藤田熟悉机械,他进行创纪录飞行的飞机叫做“航研机”,藤田参加了整个设计制造过程,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意见。比如该机的全收放主起落架,就是在藤田的主持下完成设计的。同时藤田为人恬退,日本航空研究所中人们称其为“禅让的藤田”,与“不让的山本(航研机机身设计师山本峰雄,性格固执)”算是对照。
从保留下来的资料看,藤田的形象,与我国横渡渤海海峡的张健颇有点儿相似(拿张健比日本鬼子,张先生估计会大打喷嚏)。这位挑战人类极限的北京铁人三项协会会长看来仿佛一头懒懒的大熊,体胖臂长,性格和缓,毫无“铁人”的风范。然而,他却能够徒手横越宽度一百多公里的渤海海峡,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考虑到藤田创纪录的时候也是一项挑战人类极限的举动(在飞机上连续飞行三天不下来),也许这种项目的佼佼者都是这种形象,急性子干不了这个。
说到这次创纪录飞行,就不得不谈到日本航空界一架特殊的飞机——航研机。
所谓航研机,是日本航空研究所从1932年开始研制的长程飞行试验机,它是一架专门用于创纪录的概念飞机。
日本的航空技术,在二战前期曾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零式战斗机采用极轻的锰钢合金大梁,重量轻,强度高,空战中极为灵活。在太平洋战场上,当时英国人的水牛,俄国人的伊…15、伊…16都不是它的对手。唯一勉强能和它一拼的是美国P…40战鹰,这种飞机论性能也不是零战的对手,但陈纳德的飞虎队们创造了一种古怪的战术来对付零式,飞虎队的小伙子们发现如果和零战陷入Dog…Fighting;笨重的P…40九死一生,于是干脆把它拉到高空,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来给日本人一下,然后不管打不打得着立即俯冲逃跑,拉起来再战。
1…16飞虎队的P…40
这种跟广州骑摩托抢包贼一样的战术,弥补了两种飞机性能上的差异,但不得不承认,零战的设计的确是很出色的。
在上世纪30年代前期,日本的航空工业已经有一定基础,正在起飞的边缘。但无论速度、高度、飞行距离,日本的飞机从来没有跟世界纪录沾过边的。
日本当时是军国主义,军国主义一般都是好大喜功的,如何能够承受这样的空白?
所以当局严令航空设计部门采取“攻关”的模式制造可以创造世界纪录的飞机。这个任务1931年文部省拨款25万日元给航空研究所,要求其两年内拿出能够创造世界纪录的飞机来。
事实证明,尽管日本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攻关,但两年的期限未免太短。日本的科技人员首先认定,这种飞机最有把握的项目是飞行距离,其他高度、速度等日本的技术储备不足。尔后,艰苦的设计工作一拖再拖。
1936年3月,在总设计师木村秀政主持下航研机终于完工。尽管这种飞机存在很多缺点,例如两翼太脆弱、驾驶舱视野极差。但是,它的确有着破长距离飞行记录的可能。
1…17航研机
为了破世界纪录,日本人在这架飞机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远航飞机多用几个发动机,而为了减轻重量,航研机采用单发动机;采用了脆弱但效率很高的细长机翼;大副油箱,可收放却很轻便的起落架。
1…18航研机独特的机翼设计
不过,日本毕竟技术底子还比较薄弱,这架飞机有很多设计十分勉强,故障多,操纵困难。比如,起飞降落飞行员都要打开舱盖,探头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