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折返,怒道:“不好好赶路,为何停在路边歇息?现在离崔府只有数里之远,半个时辰即可抵达,做事便如求学一般,要一鼓作气,岂可半途而废!”
被崔卓不问青红皂白训斥一顿,崔向颇感无奈,不过若要对他明说刚刚发生何事,不定又会惹来他长篇大论的之乎者也,算了,在自己父亲面前吃点亏又算什么,就低头恭顺地答道:“父亲所言极是。”
崔向一行三人走后,在不远处的一辆五花骢马七香车之中,一个婉转犹如黄鹂啼鸣的声音说道:“此人机智多变,又不乏风趣,好玩,妙人……”
“可是娘子,他坏了你的好事,吓跑了历小三,今天想要拿历小三取乐的由头没有了,如何是好?”一个眉清目秀、年龄不过十三的丫环跪坐在一人面前,讨好地说道。
“七令,依你说该如何是好?”小娘子意态慵懒,漫不经心地问道。
七令心中一喜,自家娘子是什么脾气她心中清楚,越是她在意之事,她越要假装轻描淡写一般,仿佛万事不过于心,其实内心委实在意得很。
不过娘子也就是在她面前拿捏一把,矜持几分,否则就凭自家娘子眼神之中透露出的迫切和热烈,任谁一看就会知道她心中所想。七令不免暗叹一声,小娘子什么都好,就是太沉不住气了,看看,现在双眼放光,眉眼如电,明显是已经想出了害人的坏主意了。
而且瞧她眼角带笑、眉毛上挑、暗自得意的样子,肯定还是毁人匪浅的法子。
不知为何,一想刚才那人谈笑间就将历小三整治得连滚带爬,七令心中就莫名一紧,不由向后缩了缩身子,暗道,娘子千万别让她出面去对付那个人,倒不是她害怕,实在是那个人太坏了,坏到了骨子里,又说又笑就把人给毁了。
好在车厢够大,七令的小动作瞒过了小娘子。小娘子正想到什么好玩之处,一人笑得既古怪又调皮,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笑容之中含有坏坏的味道。
七令被小娘子不经意的一瞥扫中,那一笑的风情,一眼的明媚,即便她身为女儿身,也不禁被小娘子的如画容颜和无意间流露的惊人之美而震惊,心怦怦直跳,急忙低下头来,心中直道,人道卢家娘子貌动京城,依我看,远不如我家娘子美如天仙。
不提七令的小小心思,小娘子在一旁笑了又笑,不时若有所思,或是轻皱蛾眉,不多时,她咯咯一笑,问道:“八归怎么还不回来?眼下正有一件事情要着落到她的身上!”
一听小娘子这次让八归上阵,七令如释重负,眉开眼笑地说道:“八归也该回来了,去了有小一个时辰了。娘子,可是想好了如何捉弄那人?”
小娘子歪头一想:“任他诡计多端,难逃我妙计定天……他不叫‘那人’,以他那般笑里藏刀的手段,称他为小恶人也不过分。”
“对,就叫他小恶人,笑起来贼兮兮的,一看就是坏到了骨子里,是个地道的小恶人!”七令在一旁为小娘子鼓气,一脸同仇敌忾。
“不过……”七令转念一想,又问,“小恶人家住何处?如何才能找到他?”
小娘子得意洋洋地一笑:“小事一桩,我早有准备,方才已经派郑十三暗中追踪小恶人去了,他逃不了……”
崔向若是听到自己好端端的,险些被贼人偷了不算,还被主仆二人当作笑面虎一般的坏人,且还无偿奉送他“小恶人”之名,估计除了觉得啼笑皆非之外,定会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大呼冤枉。
崔向此时倒也正是张大了嘴巴,不过不是因为要说话,而是因为心中震憾连连。
第十一章 崔氏
(零点过后冲一下新书榜,同时加更一章,在线的朋友,请帮忙投一下推荐票,不胜感谢。老朋友们请多帮忙,新朋友们也请放心,老何是一个守信用、质量稳定的作者,更新稳定,从不断更。所以新老朋友请卖老何一个面子,到时助我一把力,助我上榜。下周唯有努力码字多更以回报!郑重承诺:要是朋友们助我冲进新书榜前十二名,每日三更伺候,绝不食言!)
崔府座落在深水巷深处,占地不下一百亩,七处大院,百余处小院,层层叠叠,亭院曲折,说是袁州城中最大的宅院也不为过。崔府的主人,乃是身为袁州刺史的崔贺尧。说来一州刺史也不过是正四品,虽说唐朝厚待官员,奉禄优厚,但只凭刺史的奉禄是断然置不起如此宽广的一处宅院。
而且就算崔刺史不怕被御史弹劾,贪污亏空,收受贿赂,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建造一处令人侧目的宅院落人口实。但崔府宅院之大袁州人人皆知,也无御史参劾崔刺史“奢靡浮华、不事节俭”,为何如此?只因崔贺尧是四姓士族之中首屈一指的清河崔氏旁支。
贞观年间在坊间颇为流传的四句话是:“年轻有为,进士出身。编修国史,娶四姓女(崔、卢、郑、王),此为唐朝四有新人的标准,由此可见士族的荣耀,在士子以及百姓之间有着无以复加的影响力。而始终位列四姓之首的崔姓,人杰辈出,家风不坠,不但成功地将名声煊赫、备受推崇的高门望族地位维持了长达七百多年之久,而且仅在唐朝便出了十二位宰相以及无数三四品高官,更有一些诗人写出名垂千古的诗篇,比如崔灏和崔护。
有唐以来,自唐太宗李世民起就对士族心怀忌惮,同时又有仰慕之心,采取明里拉拢暗中打压的策略,先是下令不许崔、卢、郑、王四姓通婚。不过禁婚令不被四大姓氏放在眼中,表面上令行禁止,私下里仍是联姻不绝,以保士族血脉高贵。李世民虽然也算出身世家,不过与四大姓氏相比,差之甚远,且李世民身上有胡人血脉,即便身为皇上,李世民面对四大士族,既有些自卑又自觉高高在上。
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李世民得知后大怒:“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为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可惜的是,李世民贵为天子,金口一开,《氏族志》虽然改李氏为第一,天下所有士族却无人承认,还尊崔氏仍为士族高门第一,更讽刺的是,长孙氏更是从来没有被几大士族提起,连李世民也无可奈何。
正是因此,唐朝以来,自李世民起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强行将公主指婚给四大士族,娶也娶得,不娶也得娶得,令四大士族苦不堪言,尤其是崔氏,自太宗以来,皇上子女众多,几乎每隔十年便赐婚一名公主给崔氏。适龄的崔氏子弟每到圣上指婚之时,争先恐后提前成亲,唯恐避之不及。
崔氏一是不愿与有胡人血统的李氏通婚,二是身为崔氏子弟,几乎全是才华斐然之人,无人愿娶公主为妻,终身只做一名从五品的驸马都尉的闲职。身为驸马,再有才华,也不可入朝为官,就算是普通士子,也很少有人想当一名无所事事的驸马,混吃等死。
对于圣上指婚,崔氏也曾拒婚两次,无奈圣命难违,其后每隔十年,崔氏便会迎娶一名公主,几成定制。四大氏族之中,以崔氏迎娶公主为第一,只因崔氏家学深厚,礼法严谨,崔氏子弟少有顽劣之人,能屹立七百余年常盛不衰,不管其他士族如何浮沉,崔氏始终稳居一等士族之首,如此诗书传家,即便皇家也是自叹不如。
最主要的是,崔氏确实一直人才不断,无论哪位皇上即位,大臣之中总有崔氏子弟,且至少是三品以上高官,而且崔氏也深得皇上信任,执掌天下文柄百余年,可以说无数高中进士的士子,都要在崔氏面前执弟子礼。所以崔氏影响之大,人脉之广,又得当今圣上青眼看待,一等士族第一的位置无人撼动。
崔氏本来只有清河崔氏一支,后来兄弟二人分地而居,分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两支。
崔氏如此显赫,而袁州刺史崔贺尧却并非清河崔氏或博陵崔氏中人,只是清河崔氏数十年前流落到长安一带的旁支。崔贺尧在文宗在位之时考中进士,随后外放到河南道蒙阴县为县令。因蒙阴县与清河县相距不远,由此结识清河崔氏家主崔岘。崔贺尧与崔岘一见如故,谈论起祖上姓名,却是发觉百年以前同为一家。崔岘爱才心切,提出将崔贺尧列为清河崔氏旁支。
崔贺尧自是大喜,天下崔姓,莫不以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尊,不提两大崔氏是如何煊赫,子弟之中人才辈出,便是现任家主崔岘乃是会昌元年状元及第,若非因为母丧在家服孝,崔岘现今也定是天子身边近臣,前途不可限量。
崔贺尧当即应允,郑重谢过崔岘。从此崔贺尧一系正式列入清河崔氏族谱,虽只是旁支,但毕竟也算正式地认祖归宗,且是诗书传家的一等一的高门望族,怎不令他喜极而泣!
两年后,崔贺尧升迁袁州刺史,临行前,崔岘委托他在袁州之地建造崔氏学堂,惠及江南西道一带的崔姓子弟。至于为何不建在江南西道道府所在地洪州,崔岘并非明说,崔贺尧却心中猜测怕是与江南西道按察史卢关和崔氏不和有关。
崔氏与郑氏交好,和王氏通婚最多,天下皆知,当年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之母便是崔氏之女,但崔氏和卢氏不和,却并不为人所知。崔贺尧身为崔氏中人,又身有官职,怎会不知其中内情?不过他也只是略知一二,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不管如何,如今他身列清河崔氏旁支,在袁州建立崔氏学堂责无旁贷。
崔贺尧欣然应允,一到袁州任上,便大兴土木,先是建造一处占地宽广的崔府大院,又在崔府院中辟出十亩方圆之地,兴建崔氏学堂。历经半年建造,又用半年时间精心打造各项设施,终于在会昌三年岁末之时,崔氏学堂矗立于袁州之地,崔府之中。
背靠清河崔氏,另外还有与清河崔氏同气连枝博陵崔氏,即便按察使卢关对他再是不满,也不敢轻举妄动。再者崔贺尧毕竟身为崔氏中人,自然要与崔氏同进共退。
一进崔府,崔向与父亲母亲被崔府门人引入偏厅,只一进门,他便觉眼前一亮,犹如置身于一处景色优美的园林之中,一眼望去,假山环绕,叠石堆山,园景深远,比起后世统一规划、规模生产的大小公园强上百倍,小中见奇、静中见幽不说,更是崎岖有致,达到了园外有景、景内有景的妙处。自认比唐朝之人多了一千年见识的崔向一见之下,竟大吃一惊,震惊当场。
他张大了嘴巴,心中的惊讶无以复加,真是惯性思维害死人,原本他以为经过千年的发展,后世的园林和公园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眼前的一切都明明白白地说明,他在后世所见过的园林和公园,还有众多以所谓湖光山色为卖点的高尚小区,比起崔府的一角之地,也有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崔向一瞬间下定了决心,不管如何,一定要博取功名,豪赌一场,再有从龙之功,以后就算不当三品以上大官,也总要做个富家翁,置办比崔府还要大还要好的一处院子,天天起床就是赏心悦目的美景,生活才算有滋有味。
崔向正偷偷陶醉,冷不防却被崔卓冷哼一声:“不可失礼!”(必要的过渡章节,必须交待的一些背景,谢谢。)
第十二章 崔府(求票!)
(周一冲榜,各位兄弟请助我一臂之力,若是能冲到新书榜前十二名,每日三更奉上,绝不食言!)
崔卓心中来气,见崔向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好奇模样,只觉大失颜面,不由出言训诫。崔向忙收敛形容,恭谨地跟在父亲身后,心中却大大不满,其实他可是见过天大的世面之人,见过唐朝人都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可是,他也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唐朝的大户人家的府邸,隔了千年的光阴,新鲜感和神秘感自然强烈一些,也是情有可原。
当然,这些话只可烂在肚子里,要是开口说出,定会惹来崔卓勃然大怒,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便会脱口而出,然后又会是引经据典,好好地将他从头到脚训上一遍。
崔府偏房也是窗明几亮,比起崔向家中正房还要大上许多。门人向里通报,崔府二管事崔福前来作陪,奉茶落座之后,崔福歉意一笑道:“崔郎君没有事先告知我家阿郎,阿郎前往府衙处理公务,恐怕还要过些时候才回,方才已经派人去叫二先生了。”
唐时习俗,称呼家主为阿郎,少主为郎君,初识之人为了表示亲近之意,也可直接称呼郎君。唐朝并没有“老爷”的称呼,老爷一说,宋朝以后才有。
崔福年约五旬,生得慈眉善目,一脸喜相,让人一看之下便心生好感。崔卓虽然不愿对崔刺史承情太多,不过又想受到别人重视,本来见只有一名管家出来相陪,心中不快,却不静心去想自身身份,随即见崔福态度谦下,谈吐有礼,也就心下释然,果然是高门治家严谨,便是一名下人也是彬彬有礼,推此及彼,想来崔刺史为人也必定礼贤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