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根基安在一个向来容易出精兵且民风劲悍的地方,确实是朱慈烺的幸事。

平虏军的军人都是十分壮实的小伙子,入营前就已经是如此,入营后,在每天肉食和高强度训练之下,这些小伙子变的越发孔武有力,身体可以承受更多更大的负荷。

最少,在鱼贯出营之时,身上披着四十斤重甲的铁戟手们,一个个都是神态轻松,步履从容,并没有一点吃力的表现。

一会他们将披着这些重甲,披坚执锐,冲杀在第一线。

只有在破开敌阵,战局呈有利之时,他们才会在一直跟在身后的辅兵们的帮助下,脱下外甲,暂作休整。

至于铁矛手们,他们的铁矛也是精心打制,不论是长度还是锐利的矛尖,还有锋锐的矛勾,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之后才打制成功的。

用手中的长矛,他们可以戳刺,拉,抡,或是顶住敌骑的强袭。

每个人身上也是最少两层甲胃,行动之时,也是十分轻松。

眼前平虏军的状态,朱慈烺看到自然也会是十分的欣慰。

他在清江所做的一切,无非也就是要做到眼前的这一幕,也就是所谓的:甲坚兵利!

在欢快的腰鼓声中,三营平虏军的将士用快而有序的速度和姿态迅速出营列阵,在很多营头还在整队的时候,三营四千九百一十一人的队伍已经在营门前列成了一个“品”字形。

曹庆在最前,张全斌营为左,金千里营为右。

彼此间用旗号和传令兵联络,相隔也非常近,在三营中间的通道上,是骑在马上的将领和营直属的少数的马队,辎重营的一队骑兵也被调了过来,与三营骑兵加在一起,形成了不到两百人的战略突击力量。

在步兵营右侧不到一里的地方,车炮营也是已经整队完毕了。

此役车炮营出动四轮铁厢车一百一十辆,装有佛郎机炮和虎蹲炮的炮厢车五十辆,两轮马车四十余辆,铁厢车和炮车车辆以横字布开,用来遮蔽身后的炮营士兵和运送火药炮弹等军资的两轮马车。

轻马车也是布顾小型的方阵,车炮营管带白文路等人,就在其中居中指挥。

除上车身防炮之外,还有士兵举着一人多高的硬木蒙牛皮的盾牌,一会车阵向前移动与清军交战时,这些盾牌就立在车辕和两车之间的空档处,这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使得敌人无可乘之机。

在这样坚固的布防之后,是五十门虎蹲炮和佛郎机铜炮,炮组成员也是全部就位,摩拳擦掌,打算一会好好打,就算比不上正经的大炮,好歹他们也有数量优势,绝不能叫炮营的同僚们太小瞧了自己。

在铁厢车内,则在临敌一面,装有可以射几百步远的盏口炮,这种炮与其说是炮,倒不如说是超大口径的火铳。

平虏军步营内的那些大火铳在口径上只比这些盏口炮稍小一些罢了。

此战过后,盏口炮必定会退出炮营编制,甚至被直接取消。

因为在威力上它只比火铳强一点,和正经的火炮比就是小孩子的玩具,两边不靠,可能就会被淘汰。

不过在车上准备着的炮手们仍然是踌躇满志,预备在一会的战事中,用手中的武器,好好的表现一把。

武器可能有差异,但每一个车炮营的成员,都是绝没有小看自己一等的打算。

在车炮营和三个步军营全部布阵完毕,并且彼此靠拢之后,明军大阵终于也差不多布成了。

在齐鲁大地的平原上,到处都是旗帜的海洋,孙传庭的中军大旗,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一级武官的旗帜和认旗。

在旗帜之下,则是铠甲漆成红黄两色的束甲将士们,在鲜艳招展的旗帜之下,显的特别的绚烂壮丽。

连同赵应元的山东镇骑兵在内,加上徐州镇,平虏军,一万四千人的战兵,四千名辅兵,明军全师,近一万九千余人。

庞大的队伍从东向西展开,最东边是赵应元的骑兵和平虏军的车炮营,还有徐镇的一个营,这些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掩护有强力火力输出的车炮营。

徐镇的一个营原本并不负有保护车炮营的责任,而是在孙传庭发觉车炮营的威力之后做出的断然部署。

因为这个改变,也极大的鼓励了车炮营上下的士气,在列阵完毕的时候,车炮营的所有将士都得到了来自东西两边的友军的欢呼,在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中,每个炮营官兵都是昂起胸膛,整张脸也涨的通红。

军人荣誉,不外如此!

……烟尘越来越近,大地也开始抖动起来。

太阳升的老高,在冬曰来说,也是很难得的温暖的一天。但这一天,注定有这么一场大杀戮。这一场战事,原本是明军预备以强击弱,策应河南明军和西北战场的李自成而发动的。

战略初期的目标严格来说是含糊的,不大明朗的。

究竟是打击敌人有生力量,还是渡河北上,肃清整个山东的敌军,占领所有的城市?

这一切,都是含糊不清,甚至是小视了自己的力量下开始进行的。

明军毕竟是与清军打了几十年,而朱慈烺身为一个穿越者,对清军的力量只有高估而绝不会小视。

所以全军上下,战战兢兢,对与清军主力决战的准备,坦白说,并不充足。

特别是在动员北上的时候,阿巴泰并未南下,而且明军统帅部,特别是朱慈烺对清军南下的动员规模并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要不然的话,他可能派来的就不止三个步兵营,也不会不派一个骑兵和炮营来加强机动力量和火车输出。

只有在战役打完,整个大战场的态式发生了极大改变之后,整个战役的重要姓才完整的体现出来。

在那时,却又是另外一番情形了。

烟尘越来越近,大地震动的也是越来越利害,站在刁斗上的旗手不停的变幻着旗语,提示主帅和各营将领敌军的规模和距离。

面对明军摆出来的阵势,清军也是在不停的调整变换着自己的阵形。

明军的阵势应该是一个螃蟹阵,按孙传庭的设想,左翼是高杰的部下,多年战斗的老兵,经验丰富,为了援助高杰,士气也十分高昂,所以实力很强。

右翼原本打算派出山东镇的骑兵和孙传庭自己的中军,不过在发觉车炮营的可怕火力输出后,孙传庭加派了一个营配骑兵,又是一个坚实的支撑点。

只要中军的平虏军打的不太面,能顶住冲击,两翼不停推进,就不能胜,也能和清军打成一个交换人头的消耗战。

身后背靠着实力雄厚的大明,孙传庭绝不怕消耗!

第三百零七章会战(43)

身为经验丰富的统帅,阿巴泰就算没有望远镜,也没有望杆车,但只是手搭凉棚在马上观察了一会,再结合逃回来的侦骑带来的情报,他就咧着嘴笑道:“这股明军不好啃,今天这一场仗,有的打。”

“父王,何以见得?”

这一次问话的不是好学的镇国公岳乐,而是他的三哥,贝勒博洛。

身为阿巴泰之子,博洛完全继承了他父亲善战的基因,在天聪九年就和多铎攻打宁锦有功,封固山贝子,同时还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

崇德元年进理藩院,参与政务,这是八旗王公贝勒从普通的旗下贵族转为朝廷重臣的信号。到了崇德六年,他在地方设伏,击败明大同总兵王朴和宁远总兵吴三桂,立下大功。

按他的功劳和资历,早就该封贝勒或是郡王,但因为阿巴泰混的不算得意,所以博洛也就被压了下来。

到了顺治元年时,阿巴泰好歹封了郡王,博洛也立刻被封授贝勒,在爵位上,始终就比阿巴泰差一等。

多年征战,博洛也曾几次单独领军,养成了稳重厚实的将帅之风,比起年纪小他一块的岳乐,博洛早就俨然名将了。

这一次南下,按原本的历史走势是没有博洛的份的,他此时应该在多铎军中,一直打到潼关,并且在刘泽清等降军攻打江阴不利的情况下主持攻城,后来一直打到杭州为止。然后为大将军,南征北讨,其弟岳乐还是个镇国公时,他就已经是亲王了。

这个儿子发问,阿巴泰显然重视了很多,立刻答道:“明军的左翼很强,右翼我看不出来什么,但孙传庭领军多年,不会一翼强,一翼弱。这么一来,我们从两翼一包,等明军自乱夹击的战法,肯定是用不上了。”

清军与明军交战,素来是最重骑兵,满人的骑射论确实有吹嘘的成份,但并不能完全否定它的骑兵快速机动和抢占战场有利地形,在心理和实际上对明军形成包夹威慑,使得明军不战而溃败的作用。

在机动时,清军骑兵也会抓住一切机会,给明军远程打击,在当时明军辽东文官的一些记录中都有记载,比如在马上站着射箭,或是有一种特别的大弓箭,箭如矛杆云云。

这些话固然是有夸张失实之处,但清军骑兵两翼夹击的战法,也绝对是符合事实的。

但这种打法,也就是吓唬那些没用的废物,明清在关外博击多年,很多战事在一开始的时候只要清军的骑兵大股出现,明军营兵就会士气崩溃,将领会第一时间选择逃跑。

比如王化贞主导的广宁战役,几万明军刚看到清军的影子,祖大寿就转身先逃了。

祖部一逃,明军阵脚当然大乱,然后广宁镇将领内乱,王化贞仅以身免,在他身后,抛下了几万具明军营兵的尸体。

这种战场,当然是清军打的最舒服的时候,也是阿巴泰等人的美好回忆。

当然,在辽东他们也遇到过硬茬子,比如满桂的宣大兵,打起来虎虎生风,给阿巴泰等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眼前的明军,就有一股子当年宣大军的感觉。而且,还不止如此。以阿巴泰的战场嗅觉很快就转化为实际的判断。

眼前的明军,士气并不低落,原本期待的昨天明军山东镇的大败会给明军毁灭姓的打击并不存在,事实上明军敢在今天出阵,也明显就是孙传庭等人对士气和将领的约束力有相当强大的自信。

要知道,历来明军文官领军,最可怕的就是将领在战场上临阵脱逃。

因为崇祯的短视和处置失措,将领在崇祯年间获得了此前百多年没有过的自行其事的权力。象左良玉这样屡战屡逃的败将,还有大同总兵王朴那样的滑头,只因为他们手中握有重兵,崇祯就从不敢置之以法,时间久了,将帅摸清了朝廷的底细,对文官的敬畏也就只局限于表面了。

战场临机逃走的将帅,简直史不绝书。

松山时,洪承畴就被一堆将领转身给卖了,松山之后,可就再也没有大股明军和清军对垒的记录了。

眼前的孙传庭,倒不愧是明末杰出文官将帅的杰出人物,阵势一出,就叫清方将领感觉到了一股久违了的压力。

特别是左翼的高杰所部,在阿巴泰眼里,是比当年宣大兵还可怖的存在。

毕竟宣大镇可没有这么多重甲给士兵装备!

在阿巴泰眼前,排好阵势的明军左翼犹如一条游动着的银蛇,大量的铁甲在光线下熠熠生辉,闪的他眼睛生疼,在铁甲之中,是一张张可以感受到愤怒和杀机的面孔,再加上那些如同芒刺般闪着寒光的兵器,整个左翼明军犹如一头愤怒的豪猪……这样的猪,吃起来不仅不会有快感,恐怕还会扎的自己满嘴出血。

“他们是打哪儿弄来的这么多铁甲啊?”

尽管清军已经不是后金时那只可怜的部族强盗武装,在天聪之前,八旗中只有最精锐的巴牙喇兵才有重甲和强兵,普通的旗兵可能就是一身布袍和一顶大帽,然后手中是一把生了绣的劣制腰刀。

一直到天聪之后,打了明军多年的草谷之后,清方获得了大量的钱财物资全部用来打造自己的战争机器,到了那时,通过打制和缴获,清军才解决了三四人才有一甲的尴尬境地。

自此之后,就是所向无敌了。

就算已经富裕了多年,毕竟是穷家小户的出身,此时的阿巴泰在看到明军的豪华阵营时,仍然是忍不住的惊叹。

他的战兵有一万一千人,其中有一千多人是蒙古旗兵,这些混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跟在主力后头捡便宜他们是一把好手,披坚执锐的冲向敌阵,这些成吉思汗的后人哪里还有这个本事?说真的阿巴泰都难以想象,不过隔了三百多年的时间,怎么草原曾经的主人们现在成了这副尿姓?

蒙古人靠不住,还有两千汉军虽比蒙古人强的多,但用来当主力是显然不够格的。

真正的主力,就是他自己的旗下兵马加上多尔衮在燕京给他临时抽调的兵马,加起来也就是六千人不到,这些套着双甲甚至是三层铁甲,壮实的如同野牛,刀枪锐利,甲胃坚实,眼神锐利而充满杀气的满洲八旗才是阿巴泰用来克敌制胜的真正利器。

剩下的所谓战兵,不过就是套着一层皮甲或棉甲的旗丁和索伦兵,鄂伦春兵等杂牌部队。比起蒙古人他们更听命令,比起汉军的战斗力他们都要差一些,所以只能发一把刀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