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的确因此而增加了,但政治上的厮杀和战场上的失败导致王国的权力和财富急剧缩减,东扩步伐因此停滞甚至倒退。
“固干削枝”之策事实上是个失败的策略,伤人伤己,更伤了王国,至于因此策而死的无辜者,尤其是死在战场上的将士更是难以估算,最终白白便宜了关东六国,给他们赢得了将近三十年的喘息时间。
昭襄王晚年一事无成,他是不是为此而懊悔?如果范睢不是在武安君死后的第二年就病逝,范睢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苏秦,成为名震天下的“反间”贼?
从历史上来看,昭襄王应该没有为此而懊悔,相反,他坚持自己的这一治国理念,而这种坚持导致他死后的咸阳政局始终处在混乱状态。孝文王三天而崩,庄襄王三年而崩,华阳太后主政十几年,咸阳各方势力都在为重建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案殊死搏杀。
楚系外戚从复出到壮大,连续遭到宗室、老秦人和关东人的阻击,就在楚系扳倒了为相十三年的吕不韦后,秦王政绝地反击,从蛮荒召回了公子宝鼎,利用公子宝鼎的特殊地位把老秦人、关东人和巴蜀人联合到一起,重创楚系,最终算是确立了三大势力鼎足而立的政治格局。
然而,秦王政继承了昭襄王的治国理念,而韩非子集“法术势”三家之长的法家学术更是给了秦王政实施“君权至上、中央集权”这一治国策略的理论基础,于是秦王政也是义无反顾,在拉拢和利用关东士卿的同时,向楚人和老秦人发动了无情的打击。
无论是王国自身还是组成王国统治阶层的利益团体,其本性贪婪,而贪婪给了他们攫取权力和财富的动力。秦王政也罢,太后和楚人也罢,公子宝鼎和老秦人也罢,还有以蒙氏和冯氏为主的关东士卿,大加都在为权力和财富而搏斗,贪婪让他们变成了血腥的野兽,而撕咬和吞噬成为他们生存的本能。
武烈侯一门心思统一中土,试图让王国拥有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在他看来,随着统一进程的发展,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也就变得简单容易了。参与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利益团体在自身利益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必然有合作,而合作之下重制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案必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武烈侯认为,有这段时间的缓冲,他可以改变国策和制度,延续未来帝国的命运。
可惜他过于想当然了。上位者未必都是伟人,而伟人未必都拥有高远的眼光、博大的胸怀和对未来利益预期的强烈自信,局部的和短期内的利益损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在他们眼里这些蝇头小利无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必须坚决而迅速地予以处置。
楚系外戚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小利”,放弃了“大利”。
老太后亲自写信,叫宝鼎杀了李园,而杀李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楚系无法抵来自御楚国方面的压力。阳文君熊岳暗中“帮忙”的初衷是打击李园,而不是卖国,更不愿意为此付出十几万大军和多年战争储备的损失,楚国方面对武烈侯的贪婪和无耻显然是出离愤怒了,楚系为此不得不与秦王政妥协,以免出现不可预知的危机。这个理由看上去不错,但武烈侯认为太过拙劣了。
秦王政在“固干削枝”,而这个“枝”从楚系变成了武烈侯和老秦人,楚系好计策。同样的计策楚系用了一次又一次,长安君成蛟的兵变,嫪毐(lao/ai)的叛乱,吕不韦的黯然离京,如今却要对付武烈侯了。
难道把我踩到脚底下,楚系就能实现目的?这也太幼稚了吧,难道不知道秦王政狠辣的手段远远超过了我?
无论武烈侯怎么抱怨,都不会改变既定事实了。
“我回京也不是坏事。”公子腾安慰宝鼎,“你在朝内的力量太过薄弱。我如今爵至驷车庶长,可以参与中枢决策,相比较而言,我回京对你的帮助更大。”
“楚系要得到的利益太大,大王即使妥协,也是要拖,不会马上答应。”公子腾说道,“时间拖得越长,对你越有利。”
宝鼎思索良久,缓缓点头。秦王政肯定妥协了,但妥协是假,阻止自己灭魏是真,这才有了临阵换帅之举。假若后期中原战局对自己有利,秦王还是拖,楚系就要主动“攻击”了。
这个时间差很重要。在秦王施展“拖”字诀而楚系急不可耐之际,楚系就会支持自己攻魏。只要在秦王准备答应楚系的条件而楚系打算支持秦王下令撤军的时侯,自己拿下了大梁,那秦王和楚系就双双失算,局势就完全被自己控制了。
“你回京也好。”宝鼎把自己对未来局势的分析大概说了一下,“你回京后联合公子豹等人,想方设法阻止秦王立后立储,尽量给我争取更多的时间。”
公子腾一口答应了,接着无奈叹息,“可惜,这个大功劳给蒙武和关东人抢去了。”
“我会把这个功劳给蒙武?”宝鼎冷笑,“这个功劳我是给你和王贲准备的,现在你走了,那就只好便宜王贲一个人了。”
公子腾抚须而笑,“你要将计就计?”
“咸阳既然要打击我和老秦人,那我就遂了他们的心愿,这一仗我和老秦人来打,其他人统统滚蛋。”
“恐怕很难。”公子腾笑道,“你是一位福将,跟在你后面,功劳俯地可拾啊。”
宝鼎冷笑,“本来我的确打算送他们一些,但这些人太贪婪了。人不能太贪,太贪必有祸事。”
宝鼎送走了公子腾,接着请来了桓齮、司马锌、王贲和曝布。
“这一仗还有打的必要吗?”王贲兴味索然,“咸阳既然不想打,那就算了,何必自找没趣?”
“武烈侯,现在我们没有任何胜算,此仗不打也罢,免得让将士们白白送死。”曝布也无精打采地说道。
宝鼎面无表情,转目望向桓齮和司马锌。
“打!其他人不打,我们老秦人打。”司马锌用力挥动手臂,大声说道,“区区一座大梁城,何足道哉?”



'w w w 。bxwx b o o k 。c o m'

第241章 围攻大梁
br/》
┏┉┉┉┉┉┉┉┉┉┉┉┑
│您好!│
│由于服务器压力过 │
│大,此页针对电│
│脑用户暂作缓存。 │
│手机直接阅读:│

'w w w 。bxwx b o o k 。c o m'

第242章 雷霆之威
大梁战场上,秦军严阵以待,工匠和民夫全部撤离。
鸿沟起始点广武水闸由一名五百主率军镇戍。接到王贲命令之后,这位五百主下令,开闸泄洪。
咆哮的洪水冲过水闸,沿着鸿沟大渠奔腾而下,仅仅数个时辰便抵达大梁。大沟和梁沟已经断绝,鸿沟水位瞬间抬高,强大的冲击力摧毁了早已被秦军破坏的堤坝,大水轰隆隆地冲向了大梁城。
大梁人望着咆哮而来的洪水,骇然惊呼,但来不及了,疯狂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撞在城墙上,大水从水闸等各个地方冲进城池内部,短短时间内,城池内外便陷入汪洋水泽。
秦军加高加固了水沟和梁沟的堤坝,导致水位急剧抬升,大梁城迅速被大水所吞噬,东门的瓮城竟然整个淹没,而城内低矮的房屋全部被淹,无家可归的大梁人纷纷逃亡城池西北方向,但水位依旧暴涨,很快西北方向的房屋也开始进水,大梁人叫号着,向屋顶上和城墙上转移。
王宫未能逃过大劫,虽然卫士们竭尽所能封堵所有的门庭,但奈何措手不及,准备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水冲进王宫。魏王增无奈之下,只好带着王后嫔妃爬上屋顶。
大梁城变成了汪洋中的孤岛,孤岛上挤满了人,所有露在水面上可以落脚的地方都站满了人。
秦军包围大梁之前,魏国的军队,各地的权贵官僚富豪,还有大梁城四周的居民,都逃进了这座城池,导致这座城池人满为患,再加上临时囤积堆放在各处的大量物资,这座城池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
魏国本打算依靠坚固的大梁城长期坚守,就像当年的赵人死守邯郸一样,只待时机成熟,援军自然会从四面八方杀来,所以无论是人口还是物资,都大量囤积,然而,大水一来,水灌大梁,所有的物资都泡在了水里,所有的人口都变成了难民,大梁完了,魏国完了。
天黑了,大梁城这座孤岛陷入无边的黑暗,除了绝望的哭声就剩下死神在风中发出的凄厉嚎叫,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接着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接踵而至,将大梁城彻底送入了地狱。

公子宝鼎坐在大帐内,凝听着帐外的风雨之声,心里没有丝毫的喜悦。
放水灌城之前,王贲和司马锌等人建议夜间放水,这样可以把睡梦中的大梁人淹死大半。当初武安君在攻打楚国鄢(yan)城的时侯,就是夜间放水,然后围城半月,导致楚人死伤大半,彻底失去了抵抗力。
宝鼎坚决拒绝,明确要求白天放水灌城,这样可以减少大梁人的死亡。他不是屠夫,他不想如此灭绝人性地杀人。
桓齮倒是很支持宝鼎。当初在方城隘口,宝鼎如果拒绝纳降,合纵军必定全军覆没,但宝鼎没有这么做,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收降了所有的俘虏,虽然这给宝鼎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也让天下人看到了一个与传说截然不同的武烈侯。
帐帘掀起,王贲、司马锌等人喜笑颜开地走了进来。大梁城已是囊中之物,魏国灭亡已成定局,众人心花怒放,一个个激动得难以自持。
“武烈侯,水位已经停止增长。”王贲兴奋地说道,“我们临时加筑的堤坝太不牢固,很多地方摇摇欲坠,估计坚持不了多久。”
“半夜之后要增加泄洪口,否则东南那一段的堤坝肯定要塌。”司马锌的声音格外洪亮,“武烈侯,天亮后我派人乘船过去,叫魏人赶快投降,否则就等着饿死吧。”
众人七嘴八舌地叫嚷着,帐内乱哄哄得热闹非凡。
“魏人坚持不了多久。”宝鼎笑道,“今年雨水多,大河水位连续暴涨,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天可能还要来一次洪峰。魏人如果不投降,我们就再灌一次,彻底断绝他们的生路。”
“我看等不到下次洪峰了。”章邯说道,“下午我乘船绕着大梁城转了一圈,估计就算明天水位降下来了,大梁城至少也还有一丈水位,尤其东城,淹得更厉害。城里人满为患,食物短缺,坚持不了几天。”
“东段城墙的下面几乎被我们掏空了,这么高的水位浸泡几天后,城墙肯定要塌。”曝布洋洋得意地说道,“武烈侯,你的估计有错误,以我看,十天之内我们就能拿下大梁城,根本要不到一个月。”
“这是好事啊。”宝鼎笑道,“时间长了,人畜死伤太多,我们处理起来非常麻烦,而且财物的损失也大。早点进城,对敌我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我们这么快拿下大梁城,齐国也就失去了出兵救援的理由。”桓齮坐在案几一端,抚须笑道,“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稳固中原的事了。”
“中原是我们的了。”王离扯着嗓子振臂吼道。
帐内顿时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之声。

天亮了,小雨连绵,水位也在缓慢下降,但对于大梁城来说,水位降不降都没有意义,大梁人失去了士气,失去了勇气,再也守不住这座城池了。
在一片哀号之中,魏王增把相国庞宠等文武大臣召集到一起,商量出路问题。是投降,还是继续坚守?
在这之前秦国的武安君白起曾水淹楚国鄢城,那一仗鄢城军民几乎死绝,几十万人都被无情的大水吞噬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如果继续抵抗下去,唯一的结局就是死亡,大梁城几十万军民全部变成死尸。
大臣们面如死灰,谁也不敢说话。现在还有什么好说的?除了投降还有活路吗?大水一来,秦军挖地道挖墙角的目的也就一清二楚了,城墙在大水的长期浸泡下,肯定倒塌。城墙一倒,拿什么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军?
“投降吧。”魏王增老泪纵横,哽咽说道,“魏国完了,完了……”
一叶扁舟载着庞宠赶到秦军大营,无条件投降。
第二天中午,章邯带着二十艘船抵达大梁城外,把魏王增和所有的文武大臣押回了大营。
第三天,秦军打通了大沟和梁沟,洪水重新回到水道,奔腾而下。
第四天,秦军进入大梁城,魏国灭亡。

秦军报捷,攻克大梁,灭魏。
杨端和第一个接到消息,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武烈侯拿下了大梁城?仅用四十五天就拿下了大梁城?一场大水就吞灭了魏国?
蒙武接到这个消息后目瞪口呆,一股痛疼从心底蓦然涌起,痛得他几乎窒息。他竟然错过了灭魏的机会,他被武烈侯欺骗了,从此后,还有谁能阻止武烈侯的崛起?
捷报传到咸阳,咸阳欢声雷动。
咸阳宫也是欢声笑语,君臣彻夜庆贺,但在欢声笑语的背后,却掩藏着一颗颗复杂而沉重的心。还有谁能阻止武烈侯一统天下的步伐?短短几个月,一把大火烧毁了合纵军灭亡了韩国,一场大水干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