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那时候,他要向朝廷提出更多的要求!小站新军十个镇,必须要达到章军的兵力,装备也不能弱于章军,否则,朝廷拿什么与章军对抗!
袁世凯有十成把握,朝廷会答应他的要求!
到那个时候,制约朝廷的,就不是章军,而是小站新军!章军再强大,也远在台湾朝鲜,而小站新军,就在北京城下!
袁世凯心里十分清楚,大清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现在,到了用实力说话的时候了!
小站新军虽然丢了冯国璋的一个镇,但是,王世珍、段祺瑞那些经历过甲午战争的官兵们,心中只有袁世凯,他们早就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而对袁世凯充满了希望!只要袁世凯一声令下,这些人就会跟着他勇往直前!
按下袁世凯不表。
且说,张萌桓向周宪章颁旨毕,盛宣怀又拿出一道朝廷的敕命来,宣布朝廷对章军官兵和台湾地方官员的封赏任命。在这之前,周宪章以总理衙门大臣和湖广提督的名义,向朝廷上书,保举台湾和朝廷两地地方和军事官员。朝廷的这倒敕命,基本上就是周宪章上书的翻版,朝廷也明白,到了这个时候,只要周宪章承认大清国朝廷对台湾和朝鲜的主权,其他的,只能任由周宪章行事。
按照朝廷的敕命,章军弟兄各有封赏:
洋鬼子汉纳根,按律不能获得实职,赐一品顶戴,双眼花铃,赏黄马褂,赐尚书衔。
刘永福,授台湾巡抚。
朴永烈,授朝鲜巡抚。
韩令准授平壤总兵,兼安州知府。
罗鸣芳,授台湾提督。
冯国璋,授朝鲜提督。
清朝管制,提督品级在总督之下,是总督的属官,但提督与总督的辖区是一致的,周宪章为台朝总督,那么,就应该有一个台朝提督,总管台湾、朝鲜的军事。不过,台湾和朝鲜相距甚远,一个提督不便掌控,周宪章打破常规,在两地分别设置提督,分别掌管两地的军队,朝廷也就听之任之。
那哈五身份特殊,接替周宪章,授湖广提督,并授兵部尚书衔,官居一品,这是遥领授职。光绪皇帝对这位皇叔,还是极为看重,他心里还指望着那皇叔辅佐他的皇位。
姚喜授副将。
吴佩孚授台北总兵,加兵部侍郎衔。
张作霖授彰化总兵。
张勋授台南总兵兼知府。
郭二杆授台中总兵。
蔡挺干授海军提督,领海军大臣衔。
李国革授澎湖知事,授总兵衔。
丁汝昌原本就是北洋水师的提督,擢升为海军提督,授兵部侍郎衔。
此外,盛大年和钱有贵均授户部侍郎,在台北效力。丘蓬甲授台湾布政使,吴彭年授台北知府,孟侬授彰化知府。其余章军官兵,各有封赏,将官升三级,士兵赏银五百两,阵亡将士家属由朝廷抚恤,赏银一千两,并免五年赋税。
周宪章代表章军官兵领旨谢恩。
其实,章军官兵和台朝两地的官员们,对于朝廷的封赏毫不在意,在台湾和朝鲜,朝廷的官衔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周宪章早已任命了两地的军政官员,官员们也早已走马上任。接受朝廷的封赏,其实是给朝廷一个面子。
周宪章在任命各地地方官的同时,对章军进行了整编。将章军整编成了两个军。章军设司令部,周宪章自认章军总司令,罗鸣芳为副司令,汉纳根为参谋长兼训练总监,小贩出身的钱有贵,因为前段时间的出色表现,被任命为章军司令部情报部部长,负责间谍活动。
台湾章军陆军整编为第一军,军长那哈五,副军长吴佩孚。第一军下辖三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第一师师长吴佩孚兼任,第二师师长佟蔚,第三师师长张作霖。驻琉球的独立旅,扩编为章军第四师,归第一军管辖,师长郭二杆。
此外,张勋的直属旅,仍然为章军司令部直属旅,由周宪章直接调度。周宪章知道,张勋的部队能打仗,不过,得把张勋这小子看严实了,这小子稍稍松活一点手脚,就要闹出点事。
朝鲜章军陆军整编为第二军,军长朴永烈,副军长冯国璋。下辖两个师,第五师师长韩令准,第六师师长由冯国璋兼任。
章军设海军司令部,海军司令蔡挺干,副司令丁汝昌。海军下辖三个舰队,其中,第一舰队以镇远为旗舰,以澎湖为基地,由蔡挺干直接指挥。第二舰队以定远为旗舰,以基隆为基地,由丁汝昌指挥。第三舰队为朝鲜支队,程璧光为舰队司令,以仁川为基地。此外,李国革的海军陆战队扩编为一个师,驻扎在澎湖。
经过整编,章军陆军总兵力为两个军,加上司令部直属部队,总兵力8万,大炮五百门。海军三个舰队,拥有巡洋舰十二艘,炮舰二十艘,鱼雷艇八艘,其他舰船十艘,共有各类舰船四十艘,加上海军陆战师八千人,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人。章军成为了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周宪章真正成了一方霸主!
同时,在台北成立武备学堂,周宪章亲自担任校长,罗鸣芳为常务副校长,汉纳根为教务主任。这座完全西式的军事学堂,担负着为章军提供后备人才的任务。周宪章规定,章军营、连、排军官,全部都要到武备学堂受训,这些军官大部分是打出来的,临战经验是有的,理论知识严重不足,经过训练,战术意识大为提升。
周宪章的老朋友,德国人艾德,受邀来到台北,担任台北武备学堂的总教习。艾德把他的德国同行都带了来。台北武备学堂人才济济。
第231章 战败者
西历1895年12月30日清晨,伊藤博文和神尾光臣步入总督府。
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九元老之一,其实,他的地位,已经超出日本所有的政客,是日本政坛首屈一指之人!他创造了日本政坛的奇迹,他是日本的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
伊藤博文一手缔造了明治维新的日本政府,把日本从保守落后的列藩割据状态,推进到了近代化进程的康庄大道上!他一手创建的立宪制度,成为世界立宪制度的楷模,也被中国维新派推崇为改革的模板。这个制度保证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促成了日本在短短三十年间,跻身于世界列强。
为此,伊藤博文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就连日本的敌国大清国,崇拜伊藤博文的也大有人在!
然而,他引以为傲的立宪制度,却为军国主义极端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在民主体制的框架下,民众拥有不可剥夺的参政议政权和言论自由,正因为如此,极端分子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扬大日本帝国优越论,毫无遮掩地宣扬暴力夺取生存空间,并最终把日本引向战争的深渊。
独裁体制不能孕育出民主,而民主体制却可以孕育独裁!这是民主最大的悲哀。
现在,伊藤博文品尝到了民主的苦果。因为民主,他不能钳制军部那些战争狂人的叫嚣,言论自由原本就是民主的重要标志。而那些战争狂人们,最终把日本引向了惨败,伊藤博文为之奋斗了三十年的明治大业,彻底被摧毁了!
失去了冲绳的日本,再次跌落到了明治维新之前的三流国家的行列,和大清国一样,成了西方列强案板上的肉。
就在不久前,美国人的军舰再次出现在了广岛海域,英国人、法国人再次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德国人要求租借长崎作为她的远东军事基地,俄国人则是把目光投向了南千岛群岛,在那里,已经出现俄国远东舰队的身影,而失去了海上力量的日本,根本无力阻止俄国人进一步南下。
章军对冲绳的占领,让西洋列强看到了日本的衰弱,也助长了列强瓜分日本的野心!
西洋列强早就有瓜分中国的念头,但迟迟没有付诸行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大陆是一个整体,人为分割极为困难。而日本是一个由岛屿组成的岛国,岛与岛之间的天然分割线,使得日本更容易被肢解。
从这个意义上看,章军对冲绳的占领,不仅仅是一个领土问题,它很可能会成为西洋列强瓜分日本的开端!
日本面临着亘古未见的亡国灭种的危机,自古以外,日本就没有面临过这样的危机。被大海包围着的日本,有着天然的地理安全,而现在,随着章军踏上了冲绳,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那些把日本拖入深渊的军人们,要么死了,要么躲了起来,他们的狂言成为了笑柄,他们把责任推给了文人内阁,其实,就是推给了伊藤博文!
作为一手把日本推向近代化进程的明治元老,伊藤博文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踏上了吉凶难料的台湾之旅。
他的使命只有一个——保住日本对冲绳的主权!
唯有保住冲绳,日本才有生存的希望!否则,日本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被列强肢解,要么,成为某一个大国的附属国,蜕变成朝鲜、安南、菲律宾、马来西亚!
然而,对于这个使命,伊藤博文毫无把握。
他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理由劝说周宪章放弃冲绳。
周宪章拥有亚洲最为强大的海军,拥有一支战无不胜的章军,他怎么会把到嘴的肉吐出去!
也许,唯一能够说得出口的理由,就是道义!
然而,他知道,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道义不过是一张遮羞布而已!
如果道义真的起作用,日本就不该挑起甲午战争,更不该发动乙未战争!
在这个世界上,决定一切的,不是道义,而是实力!
只不过,日本的军人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伊藤博文知道自己难以说服周宪章,他想到了神尾光臣。
在伊藤博文眼里,绝大多数日本军人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而神尾光臣则是一个例外。
神尾光臣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军人,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使命感,但他的头脑,却时刻保持着冷静,与那些狂热的军官们截然不同。
神尾光臣的爱国,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他不像那些所谓的“爱**人”,很多其实都是想借助对外战争,铸造自己的将星,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
神尾光臣回国后,因为他在南方军的投降书上签字,被日本的政客们斥为败将、卖国贼!遭到口诛笔伐。山县有朋、大山岩都曾经败给了周宪章,但他们,毕竟没有在投降书上签字。
只有伊藤博文知道,神尾光臣此举,比获取一场战争的胜利,更为难能可贵!
甘愿用自己的名誉,来换取士兵的生命,在视名誉高于一切的日本军界,是难以想象的!大山岩做不到,山县有朋做不到,他们宁可让士兵们去死,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名誉!
所以,伊藤博文顶着各方的压力,说服明治天皇,任命神尾光臣为日本参谋本部参谋长。
然而,神尾光臣拒绝了这一任命。
他辞去了所有职务,放弃了他的将军军衔,回到了他在北海道的家中,闭门谢客。
乃木希典曾经指控神尾光臣私通周宪章。对此,伊藤博文只能是报以轻蔑的冷笑。
乃木希典被自己的私欲蒙蔽了双眼,竟然怀疑自己的战友,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不过,伊藤博文也相信,这世上真有“惺惺相惜”之说。
神尾光臣与周宪章,或许真的存在某种心灵上的互通,否则,神尾光臣怎么能如此准确地判断周宪章的意图,只是,他的判断不被乃木希典所认同而已。
所以,当伊藤博文临危授命,前往台湾与周宪章谈判冲绳问题之前,专程前往北海道,登门拜访神尾光臣,希望神尾光臣出山,和他一起去台湾。
神尾光臣是晚辈,当伊藤博文开启明治维新大业的时候,神尾光臣还在读小学。以伊藤博文的名位,专程前来拜访,原已经决心归隐林下的神尾光臣,不得不出山了。
就这样,神尾光臣跟着伊藤博文,先是去了北京。在北京,他们受够了大清国朝廷官员的冷嘲热讽,那些官员们俨然以胜利者自居,个个鼻孔朝天。伊藤博文心中恼怒,他知道,那些厚颜无耻的大清国官员,曾经是盼着日本人帮助他们消灭了周宪章,而现在,周宪章胜利了,他们摇身一变,好像是他们战胜了日本人一样。
当大清国的端郡王载漪,翘着二郎腿指斥伊藤博文的时候,伊藤博文几乎要按捺不住要和这位端郡王争执几句。而他身边的神尾光臣,却是面沉如水。这让伊藤博文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敬佩。
总之,有神尾光臣在身边,伊藤博文心头算是有了一点底气。
他感到欣慰,日本虽然战败了,但在日本,还是有神尾光臣这样的年轻一代,他们或许可以撑起日本的明天。
总督府内,一派安详。
除了门口有军人站岗外,府内再也没见到一个军人,只有身穿常服的服务人员,进进出出,见到伊藤博文一行,都是有礼貌地鞠躬施礼,然后静静地走开。
这和大清国的总理衙门截然不同,在那里,伊藤博文所过之处,总要被大清国的官吏们围观指点,肆无忌惮地嘲笑。总督府里的人,显然比大清国朝廷要有教养得多!
正因为如此,伊藤博文的内心更为紧张。
他终于意识到,乃木希典为什么会战败!他不仅仅是没有采纳神尾光臣的建议,更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