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宪章胆战心惊,大清国的政治,水太深了!
袁世凯说道:“周总兵请起,请坐,本钦差还有重要事宜要和周总兵商议。”
周宪章站起身来,坐在椅子里,问道:“袁大人请说。”
袁世凯回坐到长几后,说道:“周总兵是否深刻领会了太后的懿旨?”
周宪章拱手说道:“袁大人放心,太后的意思,卑职完全明白。”
“当真明白?”
周宪章点头:“太后不是说过了吗?‘望周宪章紧密团结在以哀家为核心的朝廷周围’。”
“聪明!果然聪明!”袁世凯大喜:“太后没有看错人!”
圣旨与懿旨,口气自然不同,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结尾处的那一句话上。
圣旨是说“紧密团结在以‘皇上’为核心的朝廷周围”,而懿旨是说“紧密团结在以‘哀家’为核心的朝廷周围”!
一个皇上,一个哀家,大清国的两位最高领导人,对周宪章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周宪章心中忧虑,他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大清国最高权力之争!
政治。斗争往往比战争更加残酷!也更加难以应付。
战争是有规律的也是有规则的,一个人只要按照战争规则行事,就算不能取胜,也不会惨败。
而政治是没有规则的!政治。斗争讲的是不择手段!
尤其是皇权下的政治,其残酷程度,远远高于战争。
战争允许投降,允许缴枪不杀。
而皇权政治则是要将对手斩尽杀绝,哪怕是骨肉兄弟!
周宪章不懂政治,更不懂皇权政治。但他知道一点,皇上和太后,两边他都惹不起!
周宪章心中哀叹,大清国正面临rì本人的疯狂进攻,战争已经烧到了鸭绿江畔,而大清国的最高权利者,还在争权夺利!
周宪章沉吟不语,袁世凯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对于大清国的朝廷政治,袁世凯心中如明镜一般。每一个臣子,都必须在太后与皇帝之间做出选择,要么加入帝党,要么加入后党,要想脚踏两只船,最后的结果定然会死得极其难看!
然而,要在帝党与后党之间做出选择,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表面上看,太后垂帘训政,皇帝有名无权,当臣子的当然应该选择加入帝党,向太后效忠。
但是,谁都知道,皇帝年青,太后年老,太后总会先皇帝一步登天。如果入了后党,一旦太后宾天,皇上岂能放过他!
可是,大家也知道,太后身体康健,宾天的rì子遥遥无期,这个时候入了帝党,还没到皇上亲政,太后就能要了他的命!
所以,谁也不原意在太后与皇帝之间做出选择,但谁也不得不做出选择!
这是大清国王公大臣们最大的无奈。
袁世凯自己也不想做这样的选择,他是被慈禧太后硬生生拉进后党的。
所以,当袁世凯看见周宪章夹在太后与皇帝之间左右为难,他对年青的周宪章极为同情。
在没有来到义州之前,袁世凯并没有把这个周宪章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周宪章在朝鲜所取得的战绩,一半来自运气,一半来自虚报。这是大清**官邀功请赏惯用的伎俩。
朝鲜东学教发动暴。动,rì本人登陆朝鲜的时候,身为大清国驻朝鲜总理大臣的袁世凯就断定,一旦清rì开战,清军不是rì军的对手——rì军已经完成了现代化,而清军还是一支中世纪军队。
他不相信,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能够率领一支中世纪军队战胜击败现代化的rì本军队。要知道,rì本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甚至超过了俄国人,与德**队也没有多少差距。
然而,从běi jīng城来到义州,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使得袁世凯对周宪章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袁世凯不像那晋,那晋一路上只想着见徒儿,而袁世凯一点也没闲着,他利用一切时间,考察沿途民情和军情。
在九连城,他见到了从朝鲜败退回来的聂士成,以及一直驻守在九连城的四川提督宋庆。
这两位都是久经战阵的高级将领,而且,他们的人品在大清国是公认的,他们不是阿谀奉承之徒。
两人都对周宪章赞不绝口。
第143章 出路?
更让袁世凯吃惊的是,宋庆带他视察了九连城的防御阵地,据宋庆介绍,这个防御阵地,就是周宪章的杰作。
袁世凯知兵,他从九连城的防御阵地上,看到了西洋现代军事战术思想!而且,运用极其纯熟。
宋庆是一个旧式军官,而且,年事已高,他的冷兵器战术思想已经固化,根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部署。
如果宋庆所言不虚,那个周宪章就是一个对现代军事学极为jīng通的行家!
很快,袁世凯渡过鸭绿江,来到了义州城。
在义州城的所见所闻,使他终于确信,周宪章对rì作战的胜利,绝不是运气,也不是虚报。
因为,义州城里,章军的部署、官兵的jīng神与任何一支清军都大不相同。
他已经打听到,章军已经采用了德国人的编制。这种编制,袁世凯早就想在清军中推广,但是,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冲破守旧势力的重重阻挠。
而周宪章做到了,就凭这一点,他就据有不同凡响的能力。
袁世凯起了爱才之心。
而今天晚上,他坐在书房阅读**《使西纪程》,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试探周宪章。
与他的公开表白的态度截然相反,袁世凯无比推崇《使西纪程》。在他看来,郭嵩焘是一位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伟人!他用《使西纪程》,为中国人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
可笑的是,大清国那些顽固守旧的王公大臣们,硬是要关闭这扇窗户,守在yīn暗闭塞的房屋中,做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
可悲的是,如果中国不主动打开窗户,洋人就要一脚踢开中国的大门!
天朝上国的美梦终究要破灭,要么是自己醒过来,要么是被人家的枪炮打醒!
袁世凯有意让周宪章看到这本**,就是为了看一看周宪章对这扇窗户的态度。
周宪章在为《使西纪程》辩护!尽管辩护的十分巧妙,但仍然是辩护。
这证明,他不是一个守旧之徒!
袁世凯再无怀疑。
“周总兵,我非常理解你的心境。”袁世凯和颜悦sè:“在圣旨与懿旨之间,是一件极为尴尬的事。”
周宪章苦笑:“谢袁大人。都是为国效忠,圣旨就是懿旨,懿旨就是圣旨。”
袁世凯大笑:“周总兵言不由衷啊。也罢,我倒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不知周总兵是否有意?”
“袁大人请讲。”
“周总兵,我见你英姿挺拔,见识非凡,袁某也就直言了。你在朝鲜所取得的胜利,根本无法弥补我大清的惨败!这场战争,大清国已经战败了!”
周宪章吃了一惊,,谁都知道大清国败得很惨,谁都知道,周宪章的胜利,不过是大清国的一块遮羞布。可谁也不敢说出来,这个袁世凯倒是快人快语,一点也不藏着掖着,胆子够大的。
周宪章对袁世凯产生了好感。
“袁大人所言不错。”周宪章叹道:“清军一泻千里,章军现在装备不足,粮草不济,困守孤城,难以力挽狂澜,就算章军能守住义州,rì军也可以在山东和辽东登陆,那里的清军不是rì军的对手。”
袁世凯压低了声音,说道:“周总兵,这仗再打下去,不管是对于你,还是对于大清国,都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且,周总兵领兵在外,朝廷对你,也不是太放心,太后和皇上那里,你又如何两头兼顾?周总兵现在处境尴尬,以本官愚见,周总兵不妨抽身事外!”
“此话怎讲?”
“我已奏明皇上和太后,这趟差事办完后,太后许我去小站以西法编练新军。周总兵见识高远,对西洋军事颇有研究,如能随我去小站,一则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二则,也免了在太后和皇上之间的尴尬。”
章军困守义州,粮草枪械弹药布匹严重不足,一旦rì本人来攻,凶多吉少。跟着袁世凯去小站,远离战争,倒也是一条出路,不过,一旦离开了义州,就要扔掉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周宪章沉吟不语。
袁世凯继续说道:“另外,周总兵在朝廷和rì本人之间的处境,也是极为尴尬!”
“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周宪章问道。
袁世凯笑道:“我已经打探清楚,章军的实际兵力是一万一千人,你手里握着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大大超出了朝廷的预想!如果朝廷知道你手里握着这么大一支军队,恐怕,你这个总兵就干不成了!不管是皇上还是太后,他们都不原意看到,这么大的一支军队,掌握在汉人手里!我还知道,你的大部分士兵都是赤手空拳,你寄希望于朝廷给你粮草枪械,我可以告诉你,朝廷绝不会给你的!他们绝不会出枪出钱来武装一支他们无法控制的军队!如果你向朝廷要钱,等待你的,将是朝廷的百般刁难!甚至,有xìng命之忧!”
周宪章颓然点头。袁世凯说的,正在他的预想之中。
“更为尴尬的是,朝廷严令你固守义州,阻止rì军攻入满洲龙兴之地!而朝廷又绝不会给你一枪一弹。以你现在的军力,根本就守不住义州,一旦义州失陷,rì军攻入满洲,你这个英雄,就变成了千夫所指的败将,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对你绝不会留情面,现在的叶志超,就是将来你的下场!”
驻朝鲜清军主帅叶志超已经逮捕押送京城,等待他的将是砍头示众!
周宪章仰天长叹:“袁大人所言甚是,章军孤悬朝鲜,rì军虎视眈眈,朝廷疑心重重,章军进退失据,难啊!”
“如果周总兵交出兵权,随我去小站,朝廷自然就放心了,朝廷不仅不会申斥你,还会给你加官进爵,而你也可以施展才华,为大清国训练出一支现代化军队。有了好的军队,就算这次咱们战败了,咱们总会有雪耻的一天!周总兵,于公于私,我都认为,周总兵舍义州去小站是上策!”
“我去了义州,章军怎么办?”周宪章问道。
袁世凯沉声说道:“周总兵,恕袁某直言,大清国的军队其实都是国家的累赘,他们除了耗费国家钱财,一无用处!这样的军队,让rì本人消灭了,反倒是国家之福!”
“袁大人在小站将要编练的新军,又是谁的军队?”周宪章问道。
“周总兵是聪明人,有些事情不言自明!”
周宪章心中一凛,袁世凯目光高远,这句话寓意深远。
第144章 太后的眼睛
在袁世凯心目中,小站的新军,不是大清国的新军!他要把新军变成自己的私家军队!
其实,周宪章对于袁世凯的用心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还有些赞同。
周宪章自己也没把章军看成是大清国的军队。真正有远见的人,都不愿意把手里的军队交给那个朝廷,再好的军队一旦到了朝廷手里,就成了一帮废物!
当年,曾国藩的湘军骁勇善战,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害怕朝廷对他生疑,把湘军交给了朝廷。结果,归并到朝廷的湘军江河rì下,短短数年功夫,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湘军,就成了新的八旗兵,中看不中用。
周宪章缓缓说道:“袁大人是要卑职丢弃章军,全身而退!”
“不错,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多谢袁大人好意。”周宪章说道:“不过,卑职不能舍弃章军的弟兄们,他们跟着我,历尽千难万险,从成欢一路拼杀到了义州,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永远留在了朝鲜。我周宪章要是一走了之,如何对得起那些死难的弟兄!袁大人也是重义之人,必能理解卑职。”
“周总兵不要把话说得这么死,可以再考虑考虑。”
周宪章笑道:“我非常同意袁大人的见解,大清国的军队都是国家的累赘!不过,章军例外!这支军队从成欢到义州,历经大小战阵,有胜有负,但他们没有为国家丢脸。其实,章军就是一支新军!袁大人在小站编练新军,我在朝鲜磨练新军!”
袁世凯一怔,随即大笑:“看来,周总兵与袁某,果然是英雄所见!”
袁世凯也听出来了,周宪章的想法和他是一样的。
袁世凯要把未来的小站新军变成自己的私家军队,而周宪章也把章军看成是自家军队。
一个人决不可能丢弃自己的军队,哪怕这支军队身陷绝境。
周宪章起身说道:“以袁大人的远见卓识,必能在小站训练出一支真正的现代化军队!卑职恭祝袁大人在小站编练新军成功!”
袁世凯也站起身来,笑道:“小站新军尚是画饼,而周总兵的章军,却已经先声夺人!以周总兵的勇略,章军必能逢凶化吉,或许将来有一天,袁某的新军与周总兵的章军,或可一见高下!”
周宪章一怔,随即大笑:“袁大人在小站,卑职在朝鲜,练军讲武,两支新军都是为国效忠,也可以互通心得。”
“对,对,互通心得!”袁世凯伸出手来,与周宪章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一握,双方都是较上了劲!
双方心知肚明,在未来,两支中国新军,极有可能会比个高下!至于怎么个比法,谁也不敢预测。
大清国江河rì下,高度集权的zh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