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很奇怪,刚才为什么会对方孝孺产生那么大的怒气和杀机?
    思考片刻,朱棣得出一个结论:明成祖的灵魂虽然消散了,但既然他的记忆被朱棣所继承,那么他的思维方式、性格特点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对朱棣产生一定的影响。
    朱棣深吸一口气,将不安的感觉强行压下。
    无论如何,如今控制这具身体的是自己,不再是那个杀人狂永乐大帝。所以说,绝不能干出那种诛人家十族的事情来。
    尽管来自二十一世纪,不过朱棣并不完全否定酷刑和株连。有些已经犯下死罪的在逃犯会毫无顾忌地杀人,正是因为没有酷刑威慑所致——这种人的想法很实在:反正被捕后也逃不了一死,那么再多杀几个人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于株连,向下株连和横向株连过分了些,但是向上株连却未必没有道理。朱棣倒不是认为子女犯罪后父母一定应该被牵连,但是在某些案例中,子女之所以会犯下严重罪行,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因为父母的溺爱、纵容以及包庇的结果。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父母难道不该承担任何责任?
    朱棣摇摇头,将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海里甩出去,然后缓缓走到方孝孺面前。
    “朕对方先生的学问是极为佩服的。你不肯奉诏,是因为建文帝对你有知遇大恩,国家有这样的忠臣,朕也很欣慰。不过,建文帝在位时你忠于他是为公,然而如今建文帝已经驾崩了,此刻正是社稷安危存亡的关头,第一要务乃是立天命所归的新君。你也是儒学大家,当知道皇帝即天子,天之子也。刚才你亲眼所见,朕怒,则天亦随之怒可见,朕乃天命所归之人。所以说,如今你不肯奉旨拟诏只是一己私心而已。你是当代大儒,要为文人们立个好的榜样,不要公私不分。”
    这番话却是谁也没想到的。刚才朱棣还暴怒不已,甚至扬言诛方孝孺十族。可是现在他却娓娓而言,入情入理,前后反差实在太大了。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方孝孺这时候已经不再痛骂朱棣了,但他仍然不肯奉旨拟诏,只是一个劲地放声痛哭。
    朱棣温言道:“方先生此刻情绪太激动,也很累了。你们把方先生扶下去,让他回去好好休息一下你们都出去,道衍留一下。”
    待诸人离开后,朱棣望了道衍半天,然后突然一笑。
    “昨天你预测方孝孺绝不会奉旨,而且会有血光之灾。呵呵,现在你怎么自圆其说?”
    道衍盯着朱棣研究了好半天,叹了口气。
    “昨天陛下一定要我预测方孝孺会不会拟即位诏书,我是迫不得已才说出预测结果。然而天道无常,天机之所以不可泄露,是因为如若泄露天机,极有可能会造成结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往往是朝着对求卦人不利的方向发展。方孝孺倒是逃过了被诛的结局,只是”
    见道衍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朱棣知道他想说什么。不就是说结局会对燕王不利吗?!
    朱棣摸着下巴想道:如今明成祖的灵魂完全消散了,这样看来,天机似乎真的不可泄露呢
    既然天机不可泄露,那么继续和道衍谈论玄学方面的问题显然不妥,因此朱棣便示意道衍离开。
    朱棣在大殿里独自坐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到殿外溜达。
    此时他不想见什么人,也不想和谁说什么话,只打算独自一人思考一些事情。逢此大变,哪怕是心如磐石者恐怕也会情绪激荡,需要一段时间用来独处静思。随堂太监黄俨虽然跟在身后,可是他象个影子一样,走路悄声无息的,并没有打扰朱棣,所以朱棣也就将他无视了。
    朱棣已经完全接受穿越的事实了——不接受也没办法,反正他也不知道如何回到原来的世界。
    令朱棣欣慰的是,至少他的穿越身份还不错。虽然年纪大了点,已经有四十二岁了,但这个身体高大健壮,而健康程度甚至比原来还要棒——朱棣在大学期间缺乏锻炼,打半场足球都会累得喘不过气来。如今这具身体充满了力量和活力,感觉至少能够打完一整场足球还不带喘气的。
    身份好,身体也好,朱棣还能苛求什么呢?
    “皇上仔细,前头是水洼!”
    黄俨悄声无息地突然一把扶住朱棣。朱棣一惊,从遐想中惊醒过来,果见前面是一带弯弯的水洼。
    朱棣自失地一笑。
    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干什么?即来之,则安之,反正也回不去了。穿越之前成天做白日梦,想着如果他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帝会怎么做。现在真的穿越了,将以前的那些梦想一一实现不是正好吗?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比不过达。芬奇,但是除此之外,朱棣的条件已经是再好不过了。
    明朝初建,地主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历史上朱棣和他老子朱元璋将那些富户迁来迁去地折腾,迫使这些豪强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实力,他们也没敢吭声。
    靖难之役刚刚结束,无论是朱棣的主观想法还是从武将们的客观需求来讲,文臣的力量都将大受清洗,好掌握。
    至于功勋武将,朱元璋早就提前清洗过了。六公二十八侯死得早的那就不说了,死的晚的,除了汤和一人外全都没得善终。左丞相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就前前后后杀了三万多人。后来又以谋反罪杀凉国公蓝玉、列侯张翼等,牵连万余人。两次党狱下来,元勋宿将已经被杀戮殆尽。
    这种情况下,朱棣能够做到真正的一言九鼎!想要将中国带入一条正确的富强之路,阻力非常小。
    当然,目标是美好的,过程肯定还是会有曲折的。朱棣现在就有一个急需马上解决的难题:那些忠于建文帝的文臣应该怎么处理?
    按照历史那样将他们酷刑处死,并且实施瓜蔓抄大肆牵连肯定不行。即便只是处死当事人,朱棣也觉得可惜。当然,朱棣也不会放了他们。放了他们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朱棣前世就不迂腐,更何况现在还继承了明成祖的记忆和经验!
    可是,怎样处理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第二章 左逆文臣的命运


    一四零二年六月十三日,谷王朱穗、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入燕王,南京陷落。作为朱棣入城后公布的二十九名左逆文臣之一,建文帝时期的户部侍郎卓敬很快就被关进了诏狱。这座监狱虽然修建得结实,但几十年风剥雨蚀,也已显得破旧不堪了。高大灰暗的墙壁,檐间蛛网密布,雀粪斑斑,高墙上筑有了望堡和巡道,看去阴森森的。
    象卓敬这样的犯人吉凶不定,或许会被杀掉,但也有可能会是囚一段时间又赦了,更何况即将登基的燕王曾有意无意地表示过很欣赏他的才华,所以卓敬入狱后倒也没受什么罪。
    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两名狱卒恭恭敬敬地将卓敬请出牢房,将他带入一个大厅。步入大厅的时候,卓敬颇为奇怪。大厅里摆放着三桌酒席,而客人大多都是朱棣入城后先后公布的左逆文臣,礼部尚书陈迪、文学博士方孝孺、御史大夫练子宁、大理少卿胡闰、寺丞邹瑾、户部侍郎郭任、卢迥、刑部尚书侯泰、暴昭、吏部侍郎毛泰亨、给事中陈继之、御史董镛、曾凤韶、王度、高翔、魏冕、宋人府经历宋徵、修撰王叔英、户部主事巨敬奇怪的是,燕王的首席谋士道衍和尚和御史大夫景清也在这里。他们俩一个是燕王的首席谋士,另一个是向燕王投降的无耻家伙,所谓道不同,不与为谋,他们俩怎么也在这里呢?
    卓敬略一沉吟,然后便昂首挺胸走到景清旁边坐下,向他质问道:“今天是吹什么风,把这位‘言不顾行,贪生怕死’的景大人吹到这里来了?”
    景清漠然看了卓敬一眼,对他的挑衅毫无反应。
    道衍咳嗽一声。“人都到齐了,开席吧。”
    说完,道衍便自顾自地吃起来。他那副模样,好象只是到酒楼吃顿饭,而旁边的众人只是酒楼中素不相识的食客而已。
    众人之中,有表里如一的真君子,遵循食不语的古训,吃饭就吃饭,旁的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管;有些人却只是一股气撑着,表面上不露怯,内心却犹如猫挠一般;还有一些人修养又差一些,满腹关心自己的命运,但因为文人脸面的关系,天塌下来也必须讲究个“从容潇洒”,万事都不能带出猴急相,只好耐着性子故作潇洒地东扯西拉,谈天说地,却还要想方设法将话题引到他们所关心的事上——心里头这份折磨,简直没办法形容。
    道衍基本上不说话,偶尔开口,只是劝方孝孺吃菜喝酒。景清的话也不多,但是从他的话里行间,旁人却听出点不寻常的东西来——昨天朱棣请方孝孺拟即位诏书,期间似乎发生了什么奇异的事。
    于是,很多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方孝孺的身上。
    方孝孺一脸的麻木,但是熟悉的人却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一丝绝望和痛苦。不由地,众人开始向方孝孺追问昨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然而不管众人怎么追问,方孝孺却咬紧牙关一言不发。最后,大家终于从景清的口里得知了昨天发生的奇事。
    震惊过后,众人连忙向方孝孺求证,方孝孺仍然紧闭着嘴,不过,从他那惨白的脸色可以看出,景清所讲述的事多半是真的。
    于是,酒桌上渐渐没了声响,众人都默默想起自己的心事来。
    这时,道衍放下酒杯和筷子,抹抹嘴,说道:“我代陛下问诸位一句:诸位愿降否?”
    刑部尚书暴昭冷哼一声:“我等受先帝大恩,所谓一女不嫁二夫,忠臣如何能事二主?”
    道衍看了暴昭一眼,正待说些什么,却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
    众人顺着道衍的目光往门口望去,却发现燕王朱棣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
    如果不是刚刚听说了朱棣强令方孝孺拟即位诏书时所发生的异常天象,这里多数人看到朱棣都会破口大骂。然而,这个时代的人总喜欢将天命和天象联系起来,而闻名天下、性格刚烈的大儒此刻神不守舍的表情又给他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所以,他们现在也有点拿不准朱棣究竟是不是天命所归了。
    不约而同地,大家均保持了沉默。
    朱棣居中坐了下去,接过随堂太监黄俨捧过的茶品了一口,扫视了众人一眼,突然一笑。
    “你是以清俭知名的暴昭吧?你一开始是太祖皇帝的臣子,后来又侍奉建文皇帝,这算不算事二主呢?”
    暴昭一窒,厉声反驳:“这如何能算事二主?”
    朱棣轻轻一笑。“太祖是一,建文皇帝是二,如何不是事二主?”
    说完后,朱棣不再理会暴昭,而是将视线移向前户部侍郎卓敬。
    “卓敬,听说你秘密向建文皇帝上疏,说燕王朱棣雄才大略,智虑绝伦,所封北平又是形胜之地,士马精强,建议徙封南昌以便控制——我问你,你区区一个臣子,为何离间天家骨肉?”
    卓敬放下筷子,冷冷一笑。“只可惜先帝没有采纳我的建议。”
    朱棣摇摇头。“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这个时候还惹朕生气,殊为不智。朕怜你博学多才,诗词宏丽,文章奇拔磊落,所以不忍处罚你。你应该知道管仲改事桓公、魏征改事太宗的事例,他们都成了传承千古的佳话你何不仿效管仲、魏征?”
    卓敬淡淡说道:“但求一死以见故君于地下!”
    僧道衍走到朱棣身旁悄声建议:“陛下,如今虽然天下已定,但战场的硝烟尚未尘埃落地。如今楚王尚强,蜀王富盛,卓敬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有英雄才略。如果放过卓敬,他一定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移檄诸王,声扬大义,据东南之饶,限长江之险,鼓舞豪杰,起兵作乱,那时候陛下即便想睡个安稳觉也未必能够。放过卓敬,岂不是养虎为患?”
    朱棣知道僧道衍与卓敬有过节,所以将这些话当作耳旁风。卓敬有才华有名声不假,但道衍说得也太夸张了些。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有实力的王爷谁站在建文帝那边?建文帝活着的时候楚王、蜀王等人都只是老老实实地保持着中立,难道在建文帝失败之后反而会跳出来找死?
    朱棣不是什么滥好人,即便没继承明成祖的记忆、知识,他也并非对封建社会皇位争夺的残酷性毫无所知。只不过,朱棣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实在做不出那么残暴的事——即便不搞株连只杀这些建文帝的死忠之臣,朱棣也不忍心。
    这些可都是极为稀罕的忠臣啊!
    当然,将这些人随随便便放了也是绝对不行的。不说这样会惹得忠于朱棣的大臣强烈反对,就事情本身而言,那些建文帝的死忠之臣被释放后未必会感恩待德,反倒是继续造反的可能性更大。虽说朱棣并不认为这些文臣能够推翻他的政权,不过,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