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项英任副主席兼劳动人民委员及代理财政委员。1933年1月,博古等临时中央领导成员先后到瑞金与苏区中央局合并。同年5月,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增加项英为军委委员,并决定在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到前方指挥作战时,由项英代理主席,主持军委工作。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项英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在第二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项英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副主席兼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9月,代替病中的王稼祥任军委副主席。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长征,中共中央决定项英同志留下坚持游击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主席、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陈毅等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华北事变后,项英与陈毅以中央分局的名义发表《为日本侵占华北告群众书》,号召“抗战救华北”。1936年9月,项英又同陈毅一道提出“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去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全国联合一致抗日,实现对日战争”。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项英又发表《芦沟桥事变与抗日斗争高潮》的文章,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表示愿意联合抗战。不久,撰写《中国新革命阶段与党的路线》一文,提出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红军游击队必须遵照党中央的路线与要求,与国民党谈判,争取合作抗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项英和陈毅主持召开粤赣边区干部大会,统一了由“反蒋”转变为“联蒋”,由内战转变为抗日的思想,并派人到其他游击区联络和传达。项英还写信给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及进攻粤赣边区的国民党军,提出进行抗日的谈判。


第九部分项英 将军(3)

1939年2月,新四军领导人与周恩来合影(后排右一为项英)

项英于1937年9月底到达南昌,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谈判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一到南昌,项英即打电报给毛泽东及中共在南京的代表叶剑英,从而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项英在南昌谈判解决了国民党军从红军游击区撤退,国民党江西省政府释放政治犯,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军队等问题,10月底,项英取道南京飞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中央政治局在听取了项英关于南方游击队工作情况汇报后,做出专门决议,给予高度评价。并指示项英返回南方负责组建新四军。1937年底,项英带着中共中央的指示,从延安到武汉同国民党谈判,就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问题达成协议。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由于当时实行统一战线,没有设政治委员。项英名为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还担任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项英和陈毅、张云逸、曾山等分赴各游击区传达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以及部队整编的指示,在短时期内就将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的4个支队,共1万余人,6000多支枪,从1938年3月起陆续在皖南集中,军部由南昌进驻皖南歙县岩寺,后转至泾县云岭。新四军整编完毕,项英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指示,首先派出由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赴敌后作战略侦察,随后又组织新四军第1支队、第2支队向江南敌后 挺进,先后创建苏南、苏中、皖东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9年2月,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北、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并同项英等商定了“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向南巩固”的战略任务。4月,党中央致电项英,重申发展华中的方针。据此,项英同叶挺、陈毅等一道,领导新四军,积极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经过两年的艰革斗争,完成了向北发展,建立巩固的苏中、皖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任务,在大江南北收复大片国土,建立苏南、苏中、苏北、淮北、淮南、皖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也从成立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1940年的10万余人,对日作战4000余次,歼敌9万余人(其中日伪军5。5万余人,顽军3。49 ?余人),奠定了长期坚持华中抗战的基础。项英作为东南局和新四军的主要负责人,其功绩是应该肯定的。中共中央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在项英同志领导下的东南局和军分会,在三年抗日战争中是有成绩的,是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的。”但是,项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认识不足,曾经认为一切工作的发展都需要经过统一战线,对毛泽东制定的关于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努力扩大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等指示,没有完全执行,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和冲破国民党的种种限制,对国民党顽固派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缺乏应有的警惕。1940年10月,国民党当局致电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强令在大江南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撤退到黄河以北。中共中央拒绝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中共中央决定驻皖南的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并要求项英组织皖南的新四军迅速北移。项英对于执行党中央的此决定犹豫不决,强调客观困难,迟迟没有行动。在党中央再三催促下,才于1941年1月4日率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由泾县云岭出发北上。6日,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伏击,是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项英在事变中犹豫动摇,处置失当,并拒绝叶挺军长关于立即组织突围的正确主张,使新四军失去了突围的有利时机。1月8日,项英带领袁国平、周志昆等离队,企图突围,使部队失去了领导中心。突围未成,项英等于10日返回军部,致电中央做出检查,表示愿意听候处罚,并坚决与部队共存亡。12日,中共决定皖南新四军一切行动由叶挺最后决定。项英随军北上,当夜,叶挺决定分散突围。在突围过程中,袁国平牺牲,叶挺下山谈判被扣。项英、周志昆突围后隐蔽于泾县赤坑山蜜蜂洞中,准备寻机北渡,不幸于3月3日深夜被叛变的军部副官刘厚忠杀害。全国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奉命派专人到赤坑山找出项英的遗骸,1955年6月移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项英的主要著述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验对当前抗战的教训》和《项英将军言论集》等。(彭玉龙)


第十部分徐向前 元帅(1)

徐向前(xu xiɑnɡqiɑn,1901—1990),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 夥啪?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委员等职。徐向前,原名象谦,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的教师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徐向前很小就帮助家里做事,断断续续从私熟读到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时,徐向前投笔从戎,成为第一期学生。毕业后留校,任第三期入伍生队排长,参加过第一次东征和广州平叛,后到国民二军工作,曾任教官、参谋、团副等职,转战于山东、河北等地。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徐向前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第1队少校队长。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于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徐向前率学生队参加攻打叛军夏斗寅、杨森部的战斗。不久,被中共党组织派到张发奎部工作,准备参加南昌起义。部队开往南昌途中,张发奎“清党”,徐向前遂只身到上海找党组织。1927年秋,徐向前被中共派到广州任工人赤卫队第6联队队长,对工人进行秘密军事训练。12月率部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徐向前先在东江坚持游击战争,再至大别山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为扩大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做出了巨大贡献。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他率领红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他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不断进行抵制和斗争。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回师北上。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于会宁地区胜利会师。随后,徐向前又率部征西,策应河东红军粉碎蒋介石的灭共计划。1937年6月回到延安。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向前与朱德等红军将领代表全体红军将士致电蒋介石及宋哲元、冯治安、张自忠等,声援国民党第29军抗击日寇的正义爱国行动,表达了红军请缨杀敌的决心。国共合作形成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立即开赴第二战区晋绥前线作战。徐向前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八路军主力部队向山西挺进,行军路线、活动地区、作战原则、指挥关系、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同阎锡山具体谈判协商解决,中共中央决定委派徐向前与周恩来去完成这一任务。同阎锡山谈判,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坚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对阎锡山联共态度及“守土抗战”主张给予积极的评价,希望他不负国人期望, 男信?言,与中共合作到底。经过反复商谈,阎锡山同意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总动员委员会。二是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的作战地区和方针问题。当时,中共根据自己的兵力及战术特长,征得阎的同意,已开赴冀察晋绥四省交界的地区,以山地战、游击战侧击西进和南下之日军,配合友军正面的作战。第115师已经入晋,第120师即将入晋。八路军入晋部队希望早日到达预定地域作战,但须得到阎的支持和提供方便。在徐向前的努力下,阎锡山答应了中共方面的要求。三是八路军入晋部队的薪饷和装备补充问题。中共方面指出,八路军薪饷短缺,装备很差,要同强敌作战,必须解决后勤供应问题。八路军急需补充的物资,包括枪炮、子弹、炮弹、炸药、刺刀、手榴弹、军毯、皮衣、棉衣、通信器材及医药卫生材料等数十项,应在部队路过太原时予以解决。薪饷问题,应与第二战区友军同等待遇,不能厚此薄彼。经过反复交涉,阎应承并兑现了部分要求。不久,徐向前率第129师向正太路两侧开进,配合友军巩固晋东一线,战略退路为太岳山区。1937年冬至1938年春,第129师在徐向前的参与指挥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果,著名的有:反六路围攻、凤凰山战斗、长生口战斗、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反九路围攻等,为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8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对第129师做出开展河北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当时,日本侵略军趁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从华北抽调了大批兵力南下,准备攻战徐州,进窥武汉,这为八路军从山地向平原发展提供了机会。根据中共中央这一指示,第129师部于4月下旬在辽县召开会议,研究了具体部署,决定全师编为左右两路纵队。左纵队为“路东纵队”(平汉路以东),由徐向前率领,向冀南挺进。右路纵队配合左纵队的行动。左纵队的进攻方向是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冀南的情况十分复杂,30多个县的范围内,敌友我三方犬牙交错,会道门组织及各色杂牌武装盘根错节。平原游击战争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大家心里没有底。徐向前经过与许多领导人交换意见,研究地形、民情,总结了前一段时期的斗争经验,对开展平原游击战有比较深的认识。他在《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一文中,提出了“创造平原地的‘人山’的口号”。他认为“开展河北游击战争,在中国的持久战中,与取得抗战胜利上,是有伟大意义的”。经过反复分析,徐向前决定:主要打击日寇,次打六离会,三是分化和打击伪军,四是收编杂色武装,五是联合开明人士,六是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过上述一系列军事、政治行动,冀南根据地出现了大好局面,解放了临清等20余县城,消灭日伪军1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5000余人,收编数十股杂色武装和20余县的民团、保安队,建立了51个县的民主政权,控制了西起平汉线、东至运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人口逾800万。


第十部分徐向前 元帅(2)

徐向前给八路军129师干部做报告

尽管徐向前是国共合作的倡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