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武汉会战开始。8月下旬,第五战区令张部先头开赴豫南,坚守潢川,掩护信阳一带中国军队向武汉外围集结。张自忠迅即率部行动,与日军激战11昼夜,大大地牵制和消耗日军,完成了掩护任务。日军广播承认“我军在潢川方面遭中国军队坚强抵抗,致使蒙受巨大损失”。10月中旬,各路日军迫近武汉,国民党政府被迫放弃武汉。25日,长江以北中国军队开始向鄂西北撤退。张部再次担负掩护任务。撤退途中,张自忠升任第33集团军(由第27军团改编)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晋升上将衔。11月上旬,张自忠率部抵达鄂西荆门,被任命为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39年5月,日军第11军计12万余人,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沿襄阳至花园口公路和 京山钟祥公路大举进犯随县、枣阳地区,以巩固武汉外围。第五战区军队奋起抵抗,随枣会战爆发。张自忠率战区右翼兵团近12个师的兵力,负责固守襄河西岸,并向京钟公路出击。因战区内一些部队作战不力,致使日军逐步对战区主力形成合围之势。为扭转战局,张自忠亲率一部东渡襄河,截击合围日军,另令第29师迂回敌后,断敌退路,迫使日军动摇,合围计划破产。随后,第五战区主力向日军反攻,歼敌1。3万余人,使日军退回武汉,取得“鄂北大捷”。张自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再次受到统帅部嘉奖。
第十部分张自忠 上将(3)
张自忠将军灵榇经过宜昌时,十万人众迎灵致祭
1939年冬,国民党军投入一半以上兵力,发动“冬季攻势”,张自忠督率第29集团军、第33集团军参加对武汉外围日军的攻势作战,取得“襄东大捷”。战后,蒋介石通电嘉奖第五战区右翼部队,称其为最优部队,襄东战场则被誉为“模范战场”。日军第11军为解除鄂北、豫南方向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调集15万余人,于1940年5月1日分三路向枣阳、宜昌地区合击。枣宜会战爆发。5日,日军对枣阳合击成势,李宗仁电令张自忠派有力部队出击。张自忠深感“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便不顾众将劝阻,于6日亲率身边仅有的机动部队2个团和特务营东渡襄河截击日军。8日,枣阳沦陷。10日, 炎浦寥站衔ν獾牡谖逭角髁ο蛲蝗朐嫜糁蟹⑵鸱?击,日军伤亡惨重,乃向枣阳南突围。张自忠奉令截击南逃之敌。15日,张自忠率部在南瓜店地区将日军截为二段予以重创。日军以重兵向张部反扑,经反复冲杀十余次,双方伤亡惨重。战至16日下午2时,张部伤亡殆尽,张自忠本人受伤多处,但仍拒绝劝其撤走的要求,裹伤督率警卫部队死战。3时许,日军冲上阵地,胸部已中数弹的张自忠,留下最后遗言“我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良心都很安慰。大家更要努力为国杀敌”,而壮烈殉国。日军感佩张自忠忠勇,对其盛殓军祭,拟将遗体运往汉口。第五战区及重庆当局得知噩耗,严令战区右翼部队不惜任何代价夺回遗体。右翼各部经两昼夜激战,终于夺回忠骸。张自忠忠骸夺回以后,在宜城祭悼三天。而后经宜昌转运重庆,沿途各界纷纷迎灵致祭,蒋介石在重庆亲率文武百官登轮迎灵。国民政府为张自忠举行国葬,将忠骸盛葬于北碚梅花山。8月15日,延安各界隆重追悼张将军。抗战胜利后,北平、天津等地设立张自忠路以志纪念。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国家还拨巨款重新整修张自忠将军陵园,建立张自忠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彭玉龙)
第十部分张学良 上将(1)
张学良(zhɑnɡ xueliɑnɡ,1901—2001),字汉卿。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以发动要求实现全国团结抗日的西安事变而震惊中外。1901年6月3日,张学良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詹家窝铺村。为奉系军阀张作霖(人称“张大帅”)的原配夫人所生,张学良从小受名师指导,系统学习经史典籍,并接受西方文化熏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张学良从青年时代起,就由其父为他选择了职业军人的道路。1918年底,被任命为卫队旅的营长。1919年入东北讲武堂第1期炮兵科学习,1920年毕业后即成为炮兵上校,任奉天督军署卫队旅营长,不久升任第2团团长。6月,升任第3混成旅旅长。11月,晋升为少将。1921年秋,张学良在去日本参观日军秋季军事演习之后,提议在奉军中进行改革,并与第8混成旅旅长郭松龄紧密合作,整训第3混成旅和第8混成旅,使之成为东北军的精锐。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 ⅲ抛髁刈槌烧蛲龉刈髡剑叛Я既味返?梯队司令。奉军失败后,张作霖决定“整军经武”,张学良协助筹划,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任第2旅旅长兼整理处参谋长,东三省航空处总办和航空学校校长。1924年5月,任第27师师长兼东三省陆军训练副监,驻防锦州,时年23岁,人称“少帅”。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3军军长兼第4师师长,担任山海关、九门口一线正面主攻任务,经过月余浴血苦战,攻破山海关。战后统带京榆驻军,设司令部于天津。1925年4月,晋升为中将。1925年11月,对军阀混战极为不满的郭松龄在滦州举兵反奉。张学良出任前线总指挥,率部堵击郭松龄。郭兵败被杀。1926年初,张作霖和吴佩孚联合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南方革命势力。张学良统率第3军在南口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同年11月,北方军阀组成以张作霖为总司令的安国军,企图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12月,张学良晋升为上将。1927年5月至6月间,率部在河南与武汉政府的北伐军作战,被击败。同年秋季,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奉。张学良为京汉线总指挥,率第3方面军团、第4方面军团由保定向石家庄进发,攻击阎军。10月12日,晋军师长傅作义从五台山出兵,乘虚抢占奉军后方涿州。张学良立即率精锐部队围攻。涿州之战,双方苦战三个月,其强攻固守闻名全国,成为张学良与傅作义的成名之役。1928年,蒋介石举行第二期“北伐”,向奉军开战。张学良再次被任命为京汉线总指挥,率部阻击。5月下旬,奉军在石家庄和保定接连失利,败局已定,张作霖下令退回东北。6月4日,日军制造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连忙返回沈阳,处理后事。6月19日,张学良就任奉天军务督办。7月4日,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开始主政东北。同年12月9日,张学良冲破外受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利诱、内受老臣宿将反对两大阻力,毅然实行东北易帜,坚决维护祖国统一。1928年12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东北易帜后,张学良积极支持东北的抗日民众运动。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开始。6月,蒋介石派人游说张学良,并许以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之职和京、津、冀地盘。9月,张学良通电拥蒋,挥戈入关助战。结果,冯玉祥、阎锡山战败下野,张学良以副总司令之职坐镇北平,成为蒋介石在北方的有力支柱。11月,蒋介石特邀张学良到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并推张学良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931年4月,张学良在北平设立副总司令行营。1931年7月,日军制造万宝山事件,唆使军阀石友三率3个师的兵力叛乱,张学良当即命令于学忠、王树常两军迎头痛击,于保定以南望都附近彻底击败叛军。1931年9月18日,日军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闻讯后,当即报告蒋介石。蒋介石密令“力避冲突”,“听候中央处理”。张学良被迫执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迅速沦入敌手,因而替蒋介石背上了“不抵抗”的黑锅,被人们称为“不抵抗将军”。1931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2月,蒋介石在全国人民的谴责声中和国民党内部派系的倾轧下辞职下野,张学良也被解除副总司令之职,改任北平绥靖主任。1932年8月,张学良被蒋介石任命为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日军企图侵占华北,张学良决心用赤血贯彻抵抗,洗刷自己和东北军不抵抗的丑名。1933年1月,日军进攻山海关,张学良令东北军何柱国部奋起还击,就此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3月,日军进攻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张学良再次成为蒋介石的替罪羊而引咎辞职。4月中旬,前往意大利考察。1933年底,蒋介石为调东北军“围剿”红军,电召张学良回国。1934年1月,张学良返抵上海,积极拥护蒋介石实行法西斯主义,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无条件拥护。2月出任鄂豫皖“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由蒋介石兼),代行总司令职权,驻节武汉,从东北军中抽调16个师又4个旅,共80余个团的兵力,围剿鄂豫皖根据地,但屡遭徐海东红二十五军的打击。1934年底,红二十五军向陕北实行战略转移。蒋介石电令张学良继续“进剿”,否则以“纵匪抗令”论罪。1935年2月,蒋介石撤销鄂豫皖“剿总”,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张学良任行营主任。4月2日,国民政府授予张学良一级上将军衔。5月至6月间,日军加紧对华北侵略,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的东北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被蒋介石、汪精卫逼出河北。张学良极为不满。1935年9月,蒋介石又调东北军到西北围剿陕北红军,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率10万之众,向陕甘根据地发动第3次围剿,被红军彻底粉碎。在劳山战役、榆林战役和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被红军歼灭3个师,两名师长阵亡,特别是直罗镇战役,东北军的精锐第109师被全歼。张学良的思想因此受到极大的震动。蒋介石不但不履行补充兵员与装备的诺言,反而趁机取消被歼部队番号。张学良对此痛心疾首。1935年10月末,张学 嫉侥暇┎渭庸竦乘慕炝腥岷臀迦蠡幔毖∥醒胫葱形?会委员和政治委员会委员。会后,张学良来到上海,会见了爱国人士杜重远和义勇军将领李杜。正在这时,一二•;九运动爆发。共产党坚决抗日的主张,东北军“剿共”作战的失利,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杜李二人的忠告,使徘徊踌躇的张学良痛定思痛,逐步认识到:“剿共”是死路一条,势必断送东北军;只有联共抗日,个人才能在国人面前一洗前罪,东北军才有出路,中华民族才有希望。于是,张学良开始积极要求与共产党建立联系。是年年底,张学良回到西安,首先同驻守西安的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就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问题进行磋商。杨虎城早就与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双方不谋而合。1936年2月,张学良与红军代表李克农在洛川就联合抗日问题进行初步商谈,达成局部停战协定。4月9日张学良与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在肤施举行历史性的会谈,接受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双方确定,不分党派,一致抗日,内外结合,红军在外,张部在内,逼蒋抗日。会谈对张学良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奠定了东北军、第17路军和红军三位一体联合抗日的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大西北初步形成。从肤施归来,张学良便以逼蒋联共抗日为己任,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为培养抗日力量,张学良成立王曲军官训练团、抗日同志会、学兵队等组织,亲自担任王曲军官训练团团长和抗日同志会主席,还分别派代表到新疆、广东、广西、四川、山西等地与各地方实力派联络。9月,中共中央派出的红军驻东北军正式代表叶剑英抵达西安。
第十部分张学良 上将(2)
张学良发动兵谏前和蒋介石在一起
西北“三位一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平息“两广事变”后,于10月22日匆忙飞抵西安,催逼张学良、杨虎城督兵“剿共”。张学良、杨虎城力劝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责骂。11月29日,张学良以祝寿为名,到洛阳向蒋介石痛陈国情,要求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联共抗日,再次遭到蒋介石的痛骂。至此,张、蒋矛盾趋于尖锐化。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率大批军政人员再次飞抵西安,迫张、杨继续“剿共”,否则就将东北军和第17路军分别调往福建、安徽,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剿共”。12月7日,张学良再次向蒋介石痛哭陈词,直言极谏,被蒋介石斥之为“反动”。此后张学良又两次向蒋哭谏,均未动摇蒋介石的“剿共”主张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