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2)但是,她的正义声音无人理会。 皮亚特尼茨基被捕一个多月后被秘密处决。此后,再没有人敢于公开为布哈 林辩护了。 第三次莫斯科公开审判的被告,除了布哈林和李可夫外还有很多。他们 绝大多数被推上审判台,并不是因为他们过去曾与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 基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而完全是因为当局需要赋予第三次公开审判以较大的 规模和重大的政治意义。于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被从各人民委员部、中央 和地方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拉下来,关进监狱,赋予规模庞大的 “右派托 洛茨基反革命集团”的大小头目的角色,机械地并入这个集团。此外,当局 还人为地将几个著名的医生加进这个集团,作为 “毒杀”高尔基、古比雪夫、 明仁斯基、高尔基的儿子佩什科夫以及叶若夫的凶手。令人费解的是,执行 大清洗的主角之一、刽子手雅哥达居然也被纳入了布哈林、李可夫领导的集 团。他们被捕和被秘密审讯的情况将在下一章中予以插记。从1936年到 1937 年,第三次公开审判的许多被告都与已经被判决的和正在审讯的人进行了对 质。这些对质先是由卡冈诺维奇和叶若夫安排和主持,后来,其他政治局委 员也参加了,有斯大林、莫洛托夫、米高扬、伏罗希洛夫。参加对质而还没 有被判罪的一方,是希望通过对质澄清事实。而主持对质的人则把对质看成 是他们表演、暴露、制造新罪行的机会。对对质的评价意见和指示往往成为 侦讯人员放手大干的根据,成为进行审讯和判决的根据。注释: ①卡尔洛·希塔伊奈尔 《劫后余生——古拉格归来》,北京1989年版, 第 173 页。 ②N ·马尼科夫斯卡娅、尤·沙拉波夫:《个人迷信和党史学》,载《苏 共历史问 题》1988年第5 期,第 61—62 页。 ③列昂尼德·波斯蒂舍夫: 《任伺时候都不能违背真理》,载 《死后平 反者》第 二卷,莫斯科 1988年版,第 147页。 ④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苏共“二十大”日记》,第21 页。 ⑤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苏共“二十大”日记》,第61 页。 ⑥ 《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治肖像》,(苏)《十月》杂志1988 年 12期、第82 页。 ⑦ 《斯大林文选》上卷,第129页。 ⑧ 《斯大林文选》上卷,第149页。 ⑨ 《斯大林文选》上卷,第112页。 ⑩ 《斯大林文选》上卷,第132—133、118、121、129页。 (11) (12) (13) 《斯大林文选》上卷,第136、134、138页。 (14) 《斯大林文选》上卷,第147、148—149页。 (15) 《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真理》,第148页。 (16) (美)鲍里斯·列维茨基编:《三十年代斯大林主义的恐怖》, 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355 页。
Page 227
(17) 《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真理》,第151页。 (18) 《任何时候都 不能违背真理》,第 157—158 页。 (19) 《布哈林的最后岁月》,第175 页。 (20) 《他要改造生活,因为他热爱生活》,《星火》杂志1987 年第 48 期。 (21) 《他要改造生活,因为他热爱生活》。 (22) 《布哈林的最后 岁月》。第 126页。 (23) 《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治肖像》,(苏)《十月》杂志1988 年第 12期,第 113页。 (24) (美)斯蒂芬·科恩:《布哈林政治传记》,北京1988年版,第 572—573 页。 (25) 《关于所谓“右派—托洛茨基反苏集团”—案受审人员 的党籍问题》,第 78—79 页。 (26) (27) 《斯大林周围的人》,第108 页。(28)《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治肖像》,载(苏)《十月》杂志1988 年第 12斯、第 112页。 (29) 《布哈林的最后岁月》,第127页。 (30)载 《星火》杂志1983年第 10期,转引自万户智、韦政强等编译: 《克里姆林 宫秘闻》,北京 1988年版,第23—24 页。 (31) 《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 治肖像》,载 (苏)《十月》杂志1988年第 12期,第 113—114页。 (32) 《布哈林的最后岁月》,第128页。 (33)苏共中央公报1989年第5 期登载 的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与沃尔利戈诺夫的说法相同。见 《公报》第80 页。(34) 《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治肖像》,载(苏)《十月》杂志1988 年第 12 期。第 114页。 (35) 《他要改造生活,因为他热爱生活》。(36) 《布哈 林的最后岁月》,第 178页。(37)《布哈林的最后岁月》,第139页。(38) 《他要改造生活,因为他热爱生活》。 (39)列夫·沃斯克列夭斯基: 《也有我洒的一滴血——布哈林及 其绝命书》,载 (苏)《莫斯科新闻》周报1987年第49 期。 (40) 《布哈 林的最后岁月》,第 138页。 (41)Г·沃龙科夫: 《从不说谎的人》,载《莫斯科新闻》1988年4 月10 日。 (42) 《从不说谎的人》。
Page 228
第十章莫斯科第三次公开审判 (上) 凡是真正应该被称作政治活动家的人,即使他们的 肉体已经死去,他们在政治上是不会死去的。——列宁 1938年3 月2 日,莫斯科第三次公开审判在联盟宫十月大厅开场,莫斯 科漫长而产寒的冬天虽己接近尾声,但依然寒气袭人。冬日灰暗的光线似乎 勉强透进那狭长的厅堂,所以厅堂里就是白天也开着电灯。 在厅堂的前5 排落座的是内务部的人,后面是公众代表。像以往的公开 审判一样,公众代表是由当局挑选、审查和批准的,包括苏联社会各阶层以 及新闻界的代表。公众代表中的许多人的旁听证只能使用一天。这就是说, 他们只能去见识见识,而不能观察了解审判的全过程,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 完整的印象,无法对审判作出全面的评价。公众代表中有斯大林特意允许的 人,比如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他发表过不少肯定公开审判的言论。此外, 听众中还有外国记者。英国记者中有麦克莱恩和代表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 埃德蒙·史蒂文斯。主要的外宾是参加过莫斯科第二次公开审判的美国总统 特使约瑟夫·戴维斯。他依靠他的俄语翻译记者夏布罗听了第三次公开审判 后,认为斯大林已在 “俄国摧毁了希特勒的第5 纵队”,①而夏布罗则认为 公开审判不过是一出闹剧。 353 在听众的等待中,首先是法官入座,有审判长乌尔里赫、审判员马图列 维奇、叶夫列夫和书记员巴特涅尔,当时乌尔里赫带着 “军队军法官”的军 衔,相当于现在的苏联司法上将军衔。法学博士、俄罗斯联邦功勋法学家奥 列戈·乔穆什金说, “直截了当地说,只有援引人员编制表才能称乌尔里赫 为法官,因为他是那样肆无忌惮地践踏了司法机关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法律 准则。②”乌尔里赫是继老布尔什维克、忠诚的列宁主义者瓦连京·安德烈 耶维奇·特里福诺夫之后,于 1926年任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庭长职务的。 他是个特别内向而孤僻的人,没有朋友,不与人们来往。经他的手签署死刑 判决书后而含冤去世的人何止千千万万。他到自己临死前没有要住宅,而在 “大都会饭店”占了一个豪华的房间。到1948年,显然是因为他知道的事情 太多,应该遭到他的受害者的同样的命运了,他被从军事法庭调到一所军事 学校不显眼的岗位上。1950年他的死救了他,使他免遭镇压。马图列维奇和 叶夫列夫是两个唯命是从的不敢说话的人,在莫斯科第三次公开审判的速记 记录里,找不到他们对受审人和证人的提问,也没有他们对法庭审讯议程的 任何反应。接着入座的是国家公诉人总检察长维辛斯基和辩护律师布芬德和 科莫多夫。然后,卫兵进入会场。预审期间的侦查员们坐到了被告席的前面, 继续观察和监督他们长期审讯过的每个被告,注意他们的动态。接着被告被 带到了被告席。 第三次莫斯科公开审判与前两次公开审判相比,特点是被告重要人物 多,范围广,影响大。被告席上有3 名列宁在世时联共 (布)中央政治局委 员:布哈林、李可夫和克列斯廷斯基。由于布哈林的声誉,莫斯科第三次公 开审判常被人称为 “布哈林案件”。被告中有传奇式的革命英雄、共产主义 运动的著名战士、巴尔干和乌克兰革命运动的领导人拉科夫斯基。苏联前内
Page 229
务人民委员、大刽子手雅哥达,闪着他老鼠般的惊惧而疑惑的眼睛,不住地 向左右瞅来瞅去。他出现在被告之中,引起了被告们和听众的惊讶。其余的 被告主要是二三十年代苏联的高级干部。罗森戈尔茨、伊万诺夫、切尔诺夫、 格林科曾任苏联政府的人民委员,泽连斯基曾任苏联供销合作联社的社长, 沙兰戈维奇曾任白俄罗斯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还有乌兹别克的前领导人、 所谓的民族主义分子霍贾耶夫和伊克拉莫夫。除了上述领导人外,还有5 名 中级干部:苏联驻柏林商务代表处的干部别索诺夫,农业人民委员部的干部 祖巴列夫,古比雪夫和高尔基的 3位秘书。最后还有 3位非党医生:著名的 医学家普列特尼奥夫、莱温和卡扎科夫,其中前两位医生年龄分别为66 岁和 68 岁,是这次公开审判中最老的被告。 被告们神态各异,霍贾耶夫穿着一套似乎刚做的西服。伊克拉莫夫则穿 得邋邋遢遢,显得颓唐不堪。雅哥达鬼鬼祟祟的样子,像一只被治服的狼。 克列斯廷斯基面色苍白,身体虚弱,鹰钩鼻子上架着一付钢边眼镜,铁青着 一张脸。布哈林虽然瘦弱,但神情自若,目光凝重。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法庭程序,首先由审判长乌尔里赫宣布开庭。然后, 书记员宣读了公诉书,它是总检察长维辛斯基于 1938年2 月23 日写成的。 公诉书冗长空洞,危言耸听,没有提出什么可作为罪证的事实材料。公诉书 宣称本案的21 名被告犯下了里通外国、破坏社会主义建设、谋杀党和国家领 导人、阴谋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复辟资本主义和分裂祖国的大量罪行。 “内 务人民委员部所属机关经调查后,确认本案被告遵循敌视苏联的外国谍报机 关的指示,组织了一个 ‘右派—托洛茨基联盟’的阴谋集团,其目的在于推 翻苏联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制度,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 权,便于各敌国瓜分苏联,使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细亚各共和国、格鲁 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滨海区脱离苏联。 “调查认为,‘右派—托洛茨基联盟’内部纠集有托派、右派和季诺维 也夫分子,以及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和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中亚细亚各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民355族主义分子。”③ “调查结果表明,‘右派—托洛茨基联盟’按照与德国和日本谍报机关 达成的直接协议,并遵循人民公敌托洛茨基的指示,策划并执行了一系列针 对我国某些最优秀的人士的恐怖行动。”④ 公诉书还宣称 “右派—托洛茨基联盟”与军队的阴谋分子密切合作。 公诉书说,许多被告从20 年代初起就充当德国、英国、日本和波兰的间 谍,还有一些被告曾作过沙皇暗探局的特务。被告的破坏活动遍及工业、农 业、商业和财政各个领域。在恐怖活动方面,公诉书再次把基洛夫被害的责 任加到被告身上,基洛夫的死再次成为打击和镇压任何反对派领导人的借 口。公诉书正确地指责雅哥达通过列宁格勒内务局副局长扎波罗热茨为谋杀 基洛夫的成功创造了环境。但其正确性仅到此为止,因为公诉书接着十分拙 劣地说雅哥达从叶努基泽那里得到了谋杀基洛夫的指示。在公诉书中,过去 一向宣称的古比雪夫和高尔基的自然死亡变成了政治谋害,也是右派—托洛 茨基集团插手搞的。前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局长明仁斯基以及高尔基的儿子佩 什科夫,和古比雪夫、高尔基一样,是被反革命集团用医疗手段谋害的。与 前两次公开审判的被告一样,被告同样被指控为对斯大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进行了谋杀恐怖行动,而且同样是不成功的。头号被告布哈林似乎在 1918 年就企图谋害列宁、斯维尔德洛夫和当时不起眼的处在二流领导人地位上的
Page 230
斯大林,实行反革命政变,夺取以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当然也 包括夺取还没有掌握党政大权的民族人民委员斯大林的政权。后来,以这次 公开审判提出的控告为部分依据而编写的篡改和伪造历史的电影 《列宁在一 九一八》,公开地搬上了舞台,流毒全国和全世界。当时,苏联各报甚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