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马上就要见到近代中国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任何人也不能免俗,说不激动,那简直就是开玩笑。
见张兴汉没有反应,赵登禹将军试探性的问道:“怎么了?兴汉,有什么不妥嘛?”
“哦!没有,多谢旅座栽培!”张兴汉震惊归震惊,被赵登禹一句话给惊醒了,这样并不代表他就傻掉了。赵登禹将军有意的栽培和提拔自己,自己怎么会看不出来。或许这年代的军人,都爱才吧。
“那就好!你赶紧回去收拾一下,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赵登禹吩咐道。
“是!”没有丝毫的迟疑,张兴汉欣然领命,啪地敬礼之后,旋即转身大步离去。
……………
四连临时驻地。
此时的四连,连长侯万山壮烈牺牲,其他战士也全部阵亡,只剩下了赵黑塔俩人,虽然旅部已经开始从其他部队调拨兵力补充四连,但是真正和张兴汉熟识的只有赵黑塔了。
“班长!我不在的期间,你好好保重!对了,现在应该叫你连长了,等到补充兵一到,团里面的任免令也该下来了!”张兴汉边收拾自己的军装以及武器边笑着对赵黑塔道。
“什么连长!按照战功,这个连长应该是你的才对,咱俩谁干不都一样!重要的是,咱们哥俩能在一起打鬼子。不过兄弟你这次立下了大功,去了保定,说不定蒋委员长会赏你一个大官做!可惜,咱们老四连以后恐怕就我一个人了!”赵黑塔有些硬咽的道。
张兴汉闻言默然,确实,老四连就剩下他和赵黑塔俩人了,自己会不会被封做大官,不清楚,但是如果真的如班长所言,那老四连今后确实只剩下他一个了,这些补充进来的新兵也够他愁得了。
“班长!别想得那么多,说不定,蒋委员长给点口头嘉奖,就让兄弟我回来继续打鬼子了,到时候,我们又能够并肩作战了。”张兴汉连忙正色道:“就算让我当大官,我也不干,我是军人,不是当官的料,我的职责就是抗击敌寇入侵,保护国家领土完整!我的生命属于中华民族,在它需要我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生命!”
“你个傻瓜,别人八辈子都求不得!你还不稀罕!如果真有机会,你一定要好好把握,攒点钱,去个婆娘,生一大堆娃!”赵黑塔越说越有些失落,但是还是希望张兴汉能够出人头地。
张兴汉听完赵黑塔的一番话后,不由得心间一暖,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真正对自己好的,应该是这个“相识”还不到一个月的班长加战友加兄弟吧。
他拍了拍赵黑塔的肩膀道:“班长,你放心,无论兄弟在哪里,日后做什么,你我都是兄弟。”
“嗯!赶紧走吧!别让旅座等你小子!”赵黑塔点了点头道。
“保重!”张兴汉拎着自己的背囊和步枪,对赵黑塔敬了一记军礼道。
“保重!”赵黑塔也回敬一礼道。
目送着张兴汉离去,赵黑塔如何也不知道,今日一别,再次重逢竟然长达四年之久,这对一起出生入死的生死战友,在徐州战场上遇见之后,再度联手,和日寇展开了惨烈血战…………
推荐票!一早上起来,发现连续被爆了至少五六个级别!这真是太伤心了,相当于秋风被爆菊五六次啊!兄弟们,你们如何忍心哪?求推荐票!强力火力支援!
第一卷 喜峰口抗战! 第二十章:初见委员长!
第三更到,求推荐!求收藏!兄弟们给力啊!
张兴汉带着自己的背囊,来到了旅部,此时赵登禹将军已经准备完毕,随行的除了张兴汉外,还有两名卫兵。
见到张兴汉到来,赵登禹将军随即带着三人走出了旅部,上了一辆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吉普车,四人上了吉普车之后,司机当即启动汽车,旋即扬尘而去。
…………………。
从喜峰口到蓟县大概距离应该在九十多公里左右,张兴汉和赵登禹将军乘坐汽车,形势了足足将近三个小时才来到了蓟县。
此时的蓟县还属于大后方,第三军团司令部就设在蓟县。
蓟县,古称渔阳。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无终子国,秦朝时期隶属于右北平郡,到了唐代改称蓟州,民国二年,改称蓟县。
这座千年古城,地处平、津、承三城腹地,为了便于指挥前线各部队,第三军团司令长官宋哲元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了这里。
赵登禹带着张兴汉等人到达之后,立即有专人带着他们来到了蓟县城内的第三军团司令部。
“你就是击毙日军少将的张兴汉?”司令部里,宋哲元将军有些吃惊的看着年纪轻轻的张兴汉。
“回禀司令!是的!”张兴汉忙挺身立正朗声回答。
“好!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宋哲元将军微笑着点头,随即又对赵登禹道:“舜臣啊,此次前往保定面见委座,由你我,庞副总指挥(庞炳勋)以及秦参议(秦德纯,原皖系人物,后来中原大战后,投靠国民政府,先任张学良总司令部参议,现任第二十九军总参议。)当然了,还有我们的抗日英雄张兴汉!”
“哦!对了总座,庞炳勋将军去哪里了?”由于司令部里面没有看到庞炳勋,赵登禹不禁问道。
“哦!他回到四十军军部交代一下善后工作,和部队的指挥问题,我们先行,和他在北平会合!”宋哲元道。
“哦!我们什么时候出发?”赵登禹将军点了点头又问道。
“半个小时以后!你们在此休息片刻,我去准备一番!”宋哲元将军对赵登禹等人道。
“是!”赵登禹将军和张兴汉连忙敬礼。
目送宋哲元离去之后,张兴汉和赵登禹将军在司令部里面找了两把椅子坐了下来。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长途颠簸,俩人都是腰酸背痛。
半个小时之后,张兴汉跟着赵登禹和宋哲元将军一同坐车向北平进发。
随行队伍,一共有两辆吉普车,十多辆卡车,两辆吉普车上坐着宋哲元、赵登禹和张兴汉等人,十辆卡车上面乘坐的则是一个装备精良的警卫连。
这个警卫连大约两百人左右,是第二十九军军部直辖的一个步兵连,其主要任务就是担任第二十九军军部的保卫工作。
警卫连成员皆是身材高大,臂粗力壮的彪形大汉,所配备的武器也是较为先进,约有一半的官兵配备MP18冲锋枪,俗称花机关。这种冲锋枪自然不是正宗的德国货,而是晋绥军仿造的晋造冲锋枪,不过威力却并不比正牌货小。
虽然花机关是德军一战时的装备,但是在眼下的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这种自动武器也算是颇为先进的了,而且用来对付手持专打一鬼子兵,近战中,几乎就是无敌的。
蓟县距离北平将近三百华里,这次车队足足行驶了两天一夜,才在3月18日清晨时分赶到了北平丰台车站。
由于行程紧迫,蒋委员长在今晚就将抵达保定。
所以,到了北平之后,宋哲元将军甚至没来得及和此时的总司令张学良见面,就带着张兴汉和赵登禹直接赶往丰台车站,准备从丰台登车之后,直接赶往保定。
就在二十九军的车队赶到丰台车站之际,第三军团副总指挥兼任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也驱车赶到了这里。
此时的庞炳勋不但是第四十军的军长,还兼任着三十九师的师长一职,庞炳勋已经年过五十,身材略微发胖,见到宋哲元,他连忙下车,啪地敬礼笑着道:“总座,来的这么快!”
“庞兄,你也不慢!好了,赶快登车吧!时间紧急!委座恐怕已经到了。”宋哲元微笑道。
说着,一行人就开始登车,一挂专列早已经等候多时,车站守备队询问一番后,开始放行,宋哲元带着第三军团一众人等陆续登车。
张兴汉跟在赵登禹将军后面,看着庞炳勋这位日后在徐州会战中、和日军板恒师团血战月余,取得临汾大捷的瘸腿将军,感叹不已,谁能知道,他日后会在中条山地区投日,为其一生抹上了一丝永远抹不去的污点。
但是其在徐州会战所立下的赫赫战功也是值得赞许的。
众人登车之后,火车缓缓驶动,喘着粗气,长鸣一声,轰隆隆开动起来,向保定方向驶进。
一夜无语,第二天清晨,火车抵达了保定车站。
前往车站迎接的是蒋委员长的亲身侍从王世和,张兴汉跟随众人下了火车之后,直接上了王世和准备好了汽车,而第二十九军的警卫连则是跟着跑步前进。
张兴汉作为蒋委员长钦点的谒见抗日英雄,当然是乘坐汽车。和他同车的除了旅长赵登禹,还有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
由于张兴汉击毙日军少将的消息,在国民政府不留余力的宣传下,早已经传遍了整个华北、整个全国,庞炳勋也自然知道。
但是,可能是军衔和职位的差距,庞炳勋简单的问了几句之后,就没有在说话,确实,他一个军长,国民政府的少将,不可能和一名普通的士兵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而且张兴汉此时,也无心和他攀交情什么的,他只想早一点应付完眼前的差事,然后回去继续打鬼子。
所以一路除了赵登禹和他有些话说,基本无语。
汽车行驶了大约不足二十分钟,来到了蒋委员长在保定的行辕外。
随着车门打开,跟着赵登禹将军下车的张兴汉抬头只见,面前是一座辉煌的行政办公大楼。
街道两侧,荷枪实弹的卫兵林立,张兴汉刚刚目光刚刚转到大楼门口,只见门口肃着几人。仔细一看,其中一人就是现如今国民政府的总统蒋委员长。
第一卷 喜峰口抗战! 第二十一章:深受器重!
对于和伟人同时代的历史名人,张兴汉还是认得的,何况他原本就是一名特种兵军人出身,所喜欢的书籍的也大多都是些记载历史人物和事件等。
对于近代历史人物,虽然不敢说全部认的,但也是略知一二。
就在张兴汉还在震惊之中,宋哲元、庞炳勋、赵登禹等将军们已经纷纷向蒋委员长;立正敬礼了。
张兴汉站在后排,也连忙上前两步,跟着挺身敬礼。
在这个时代,对蒋委员长尊敬还是必须的,至少表面功夫要做到。
近距离之下,张兴汉看得更加确切了,此时的蒋委员长眉清目秀,器宇轩昂,正微笑着和宋哲元等人一一握手,慰问呢。
很快,蒋委员长和一众将领握手问候之后,问道:“那位是击毙日军少将的抗日英雄啊?”
“禀告委座!他就是张兴汉!枪法出众,作战勇敢,喜峰口一战,一枪击毙日军第四旅团旅团长。”赵登禹将军连忙走到张兴汉跟前对蒋委员长道。
说完,用手轻轻推了张兴汉一把,以目示意。
张兴汉当然明白赵登禹的意思,连忙上前啪地挺身敬礼朗声道:“参见委员长,国民革民军二十九军第37师109旅217团列兵张兴汉奉命前来报道。请您指示!”
蒋委员长看着年纪轻轻的张兴汉,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一股英气浑然天成,而且张兴汉的个头和自己差不多,多少让蒋委员长对他的好感有些许增加。
而且从张兴汉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年轻的时候,追随先总理革命的时候。
见到张兴汉敬礼,蒋委员长一脸谦和的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笑着道:“不错,年纪轻轻,英气逼人,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国家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军人,来抵抗外辱,保家卫国滴!”
“多谢委员长夸奖!”张兴汉不卑不亢的大声道。
“兴汉是哪里人啊?”蒋委员长对于张兴汉的桀骜不驯不但不反感,反而有些喜欢,因为面前这个年轻人的行事作风,言谈举止和自己年轻的时候太像了,而且他确实立下了大功,于是问道。
张兴汉前世就是浙江宁波鄞州人,距离蒋委员长的故乡奉化非常之近,由于事出突然,他也没有想到蒋委员长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情急之间,张兴汉只得如实回答道:“回禀委员长!卑职故乡浙江宁波鄞州。”
“哦?你是宁波人?蒋委员长显然有些意外,他不曾想到第二十九军里面竟然还有江浙人,而且还是宁波人,要知道,宁波和奉化本来就是毗邻,鄞州和蒋委员长故乡溪口更是只有不到三十公里,在蒋委员长看来,只要是宁波人,甚至是浙江人,就是自己的同乡。
蒋委员长用人一是看能力,二就是看出身了,从后世史实资料上就可以看出一二,在国民政府各级部队以及军队中蒋委员长尤其喜欢并且重用奉化系人才,有些政府高官,本事平平,却能够步步高升,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是奉化系,被蒋委员长视为心腹。
这个奉化系并非只是单纯是奉化一带的出身的人,总的来说,只要是浙江省内的都可以被划归为奉化系。
比如国民政府中土木系领军人物,蒋委员长绝对的心腹,号称小委员长的陈诚陈上将,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河南人民成为“水、旱、蝗、汤”四害之一的汤恩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