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筷子就夹起了一块看上色泽明亮的辣子鸡。微微咀嚼了一会儿,王敖率先开口赞道:“不错不错,口感十分清爽。”童渊一口辣子鸡块下肚,脸上被辣的微微见汗,拿起酒杯灌了一口西风烈酒之后,这才说道:“酥脆爽口,外焦里嫩,最难得的是辣味调理的刚刚好,既不多也不少,让人唇齿留香。”
    见到两位老人交口称赞,其余几人也都拿起筷子,向着自己喜欢的菜肴,分别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尝过敖烈做的菜肴之后,几人纷纷叫起好来,即便是一向不怎么注重饭食的孙策,也是双眼放光,忍不住说道:“师父,你这手艺真不是盖的,某第一次觉得饭食的味道可以和美酒媲美了。”跟在敖烈身边的这些日子,孙策多少也学会了一些新鲜的词汇,比如说,盖。
    敖烈微笑着伸出筷子,给蔡琰夹了一筷子菜肴,一边对孙策说道:“某看你除了练武,就只剩下喝酒了,以后有时间多度点书,没坏处的。”因为是家宴,所以蔡琰也得以在座,和大家一起进餐。
    孙策不停地夹起面前的菜肴送进嘴里,左手还拿着酒杯不时往嘴里灌一口烈酒,口中模糊的说着:“嗯,好吃。啊,某记下了,以后多看点书就是了。”
    看着孙策狼吞虎咽的样子,其他几人都会心的微笑了起来。一边轻声交谈,一边愉快的享受着敖烈做出来的美味佳肴。除了蔡琰之外,其他人都是武人,又因为是家宴的关系,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之类的规矩,早就被丢都九霄云外去了。
    一顿午饭,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敖烈做的一桌子菜肴,被大家吃了个一干二净,倒是让收拾碗筷的侍女们轻松了不少。
    酒足饭饱之后,大家坐在正厅里喝茶聊天。张绣说道:“墨寒师兄,某这次前来,是打算在你麾下任职,以后就不回北地了。”
    敖烈奇怪的问道:“佑维能回来,某当然欢迎。可是好端端的,你为何不留在叔父帐下听命,反而回到幽州来呢?”
    张绣叹了一口气,摇头说道:“师兄有所不知,某叔父在董卓帐下为将。董卓此人,残暴不仁,最近得知朝中十常侍和大将军何进争斗不休,有意率兵进京帮助其中的一方争权,说是帮助,其实还不就是为自己谋取私利、意图自成一派?若是董卓进入了京师,则必生祸乱。某实在不堪忍受,这才来投奔师兄,某部下一千余将士也随某一同前来了,正在城外扎营等候。”
    听完张绣的述说,敖烈心中顿时翻起了滔天海浪!董卓,真的打算进洛阳了!如果不是张绣前来相告,自己还不知道董卓已经准备进京了呢,看来,自己的情报系统还是不完善啊,光靠血杀营精锐骑马探哨,最多也就只能打探到方圆几百里之内的消息,想要清楚的掌握天下大势的走向,就必须尽快建立起一支专职负责刺探各地消息的特殊队伍。
    叹了一口气,敖烈又问道:“佑维率部前来,可是叔父怎么办?”敖烈猜到张济必然没有同来,否则以张济的身份,一定会随同张绣一起进城的。
    张绣有些苦恼的说道:“董卓虽然残暴,但是对叔父却有知遇之恩,所以叔父执意不肯前来。”
    童渊劝解道:“算了,此事也勉强不得。车到山前必有路,日后的事,在想办法,总不能让你叔父只身留在董卓那里才是。”
    敖烈和张绣都点了点头,眼下也只能这样了,等日后在想办法把张济接过来。沉默了一会儿,敖烈转头看向赵云道:“子龙,你和佑维出城去把兄弟们接入城中。”
    赵云和张绣同时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等到二人走后,敖烈也站了起来,对王敖和童渊说道:“师父、师叔,弟子有些事情要处理,近几日怕是没什么空闲了,指点伯符修炼武艺的事情,还要劳烦你们二老了。”
    王敖笑呵呵的点头说道:“放心,你去忙你的。”对于敖烈这位弟子,王敖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对待敖烈,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子孙一样,除了修炼时对敖烈要求极为严格之外,其他的事情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所以王敖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见到王敖应允,敖烈有对孙策勉励了几句,让孙策虚心跟着两位师祖修炼。孙策自然是满口答应。
    交代好了孙策的事情,敖烈对蔡琰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意思是自己又要忙碌起来,不能陪在蔡琰身边了。蔡琰回以一个温柔的笑容,表示理解。之后,敖烈快步走出了府中,来到了官衙的议事厅,找到了正在办公的荀彧和贾诩。
    看到敖烈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两人丢掉手中的毛笔,站起身来向敖烈行礼。敖烈此刻也顾不得什么礼节了,几步走到桌案前,凝声说道:“某要组建一支斥候队,不是骑哨,是专职的斥候,可以刺探全天下所有秘密的那种。”
    荀彧和贾诩被敖烈说的一愣,想要刺探全天下所有的秘密,这谈何容易?一向沉稳大度的主公,今日怎么会如此失常?疑惑的神色,在两人的脸上同时升起。
    敖烈没闲暇去理他们的疑惑,直接说道:“董卓要进京了。可是我们却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从今以后,某希望我军的情报能在第一时间,送到某的手里来。所以,某要组建一支专职的斥候。”
    对于董卓,荀彧或许了解的不是那么详细,但是贾诩却是很清楚的。贾诩也是西凉人,对同样出身的董卓自然有着深切的了解。听闻董卓即将进京的消息,贾诩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了起来:“这是真的么?如果真让董卓进京,大乱将至矣!”贾诩不是敖烈,也不是穿越者,自然不知道历史上将要发生的事情,但是贾诩有着睿智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机敏的感到,当董卓进京的一刻,就是大乱将至的一天!
    沉默了一会儿,荀彧转身走到一个书柜前,从里面拿出了一卷薄薄的绢册,递给了敖烈,同时说道:“主公,在我军训练新兵、整治军备的这大半年中,彧曾派人收集到了一些消息,都在这个绢册内,请主公过目。”
    敖烈看了荀彧一眼,伸手接过绢册,嘴里却问道:“既然文若收集到了这些消息,为何不告知与某?”
    荀彧苦笑道:“主公天天为了军事操劳,彧实在不忍心让主公负担其他的事情了。”贾诩插言道:“主公,现在我军掌管这偌大的幽州,可是主公麾下的谋士和文吏,实在是少的可怜,很多事,都是文若一个人日以继夜的操劳着去办理的,连带着诩每天也跟着累得睡不好觉呢。”
    听到贾诩这么一说,敖烈才知道荀彧的工作量有多大。无论是汉朝还是后世,每一位手握重兵的将军、元帅们,身后都有一个智囊团队为其出谋划策,反观自身,因为崛起的速度太快,导致麾下的人手极度匮乏,武将方面还好一些,人数虽然不太多,但每一个武将,都可以独当一面,暂时也就显不出什么问题来;可是文官方面就不行了,本来身边可堪重用的就那么几个人,邓芝、董和、李严等人还在外出任太守的职务,除了眼前的荀彧、贾诩之外,也就只有鲁肃、顾雍等六七个人可以重用了,难怪一向善于明哲保身的贾诩都会吐露辛苦。
    脸上带着几分尴尬的笑意,敖烈说道:“这个,是有些难为二位了,眼下也是没有办法,等日后人手宽裕了,自然不会再让你们如此辛苦。只是,组建斥候一事,刻不容缓,还望你们再辛苦一下。”说着,敖烈打开荀彧递过来的绢册,看了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事情都大大出乎了敖烈的意料。荀彧记载的绢册中,有几件事,引起了敖烈高度的重视。首先,刘备三兄弟离开了公孙瓒,去向不明。这件事敖烈早就知道,但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他们三人的消息,让敖烈感到很意外。按照历史的轨迹,这三兄弟的下一站,应该是徐州,可是那是发生在徐州牧陶谦的部下,私自杀死曹操之父曹嵩之后的事,眼下曹操还没有起家,所以也不能断定刘备一定去了徐州。
    第二件事,新的南阳太守已经走马上任了,无巧不巧的,正是和敖烈相当不对眼的袁术。想起当初自己离开南阳的时候,封存了府库中所有的钱粮,现在全便宜袁术这个败家子了,让敖烈后悔不已。
    引起敖烈注意的第三件事,就是吕布在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任职,官居中郎将的高位,掌管着并州所有的骑兵。看到这个消息,敖烈心中恍惚想起,当初和吕布道别的时候,吕布确实说过要去投奔丁原,因为丁原镇守边关,长期和匈奴人作战,吕布欣赏丁原为将的作风,有意去投在丁原帐下建功立业,后来和丁原情如父子,但并没有像演义中写的那样,拜丁原为义父。历史上,不久之后,董卓用一匹赤兔马收买了吕布,让吕布刺杀了待其如子的丁原,改投在董卓的帐下,并且认董卓为义父,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让吕布有了三姓家奴的称呼。可是敖烈心中清楚,自己的大哥吕布雄心壮志,怎么会真的被一匹赤兔马收买?当初敖烈把西域王马照夜雪龙驹相送,吕布都不肯接受,岂会为了赤兔马和丁原反目?这其中必定有着史书中不曾记载的隐秘。
    还有一件事,袁绍所在的袁家,在当代家主太傅袁隗的主张下,和大将军何进沆瀣一气,意图共同诛杀十常侍,进而把持朝政。不料事情泄露,被十常侍先下手为强,找了个死罪的理由陷害袁隗,把袁隗下了天牢,不久后,袁隗就被毒杀在天牢里。袁绍只身逃离洛阳,去向不明。对于这一点,和历史上的记载出入不大,只是袁绍离开洛阳的时间,提前了一些而已。对于袁绍的去向,敖烈大概也能猜到,一定是返回了冀州旧地,征召人马以图东山再起去了。
    除了以上几件事之外,其余就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了。真是难为了荀彧,在百忙之中,还能抽空记载下这些有用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寻常人看不出什么异常,但是敖烈却是明白得很,这些事,单独拿出来确实不值一提,但是综合到一起,就显示出大乱将至的预兆了。若不是有着后世的知识,敖烈也不可能在这些事情中看出什么端倪来。



第一百一十五章 暗影
    看完了荀彧记录的绢册,敖烈闭目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一边思索着,一边缓缓说道:“文若记录的事情非常有价值,眼下,我们除了组建斥候之外,还有一些事情要做。第一,某稍后给父亲写一封家书,告诉父亲一定要阻拦董卓进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第二,文若代某写一封通告,府中要征召一匹有才能的人担任幕僚,免得两位如此辛苦。第三,文和去通知众位将军,加紧练兵,万一大乱将至,新军也能派的上用场。”
    荀彧和贾诩点头应诺,各自去忙活去了。
    敖烈挥毫泼墨,给刘虞写了一封家书。信中没有任何关于董卓进京的笔墨,只在信的最后,提醒了刘虞一下,让他不要忘记当初离开蓟城时,敖烈告诉他的话。以刘虞的智慧,敖烈相信自己的父亲一定能领悟自己的意思。敖烈之所以用这样隐晦的方式提醒刘虞,是因为他不确定现在朝中的形式到底如何,刘协对朝政有几分的把持。若是这封信落在有心人的手里,他们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来,避免刘虞落人口实。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和成长,敖烈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政治头脑,这种事情,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给刘虞写完了信,敖烈想了想,又重新摊开了绢布,准备再给吕布写一封信。好几年没有见面了,敖烈心中还是很挂念吕布这位结义大哥的。虽然不明白历史上的吕布,为什么会做出刺杀丁原、投效董卓这样的事情,但是敖烈相信自己的大哥,一定有着自己的苦衷。为了避免吕布落下三姓家奴的恶名,敖烈在信中提到,吕布如是对现在的处境不满意,可以随时到幽州来,敖烈举双手欢迎。
    两封信写完,敖烈的心中才算是舒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这两封信是不是能够阻止历史重演,不过重要的是态度,自己已经尽力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剩下的事,就真的不是敖烈能左右的了。
    安排人手把两封信分别送了出去,荀彧和贾诩刚好完成了任务回来了。敖烈又和他们二人商量起了组建斥候的事情。最后,三人决定,在军中和民间,挑选身怀特长并且忠诚度高的人,进入这支斥候部队,先由贾诩教授他们心理上的揣摩、对事物的洞察等功课;同时敖烈将请出王敖和童渊,传授这些人足够自保的武技;最后,敖烈将亲自指点他们各种伪装之术。整个过程,只有敖烈、荀彧等少数几个人知情并参与其中,对其余的人,暂时保密。
    三人商议好之后,荀彧和贾诩分别拿着敖烈的手令去民间和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