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时汉朝-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韩延年的名字都喊出来了,实在太可怕,也太自信了。李陵第一次闻到了死亡的味道。是的,致他于死境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那个出卖情报的汉奸。



那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跑。



于是,匈奴一路追杀,李陵一路逃跑。两条腿的,当然是跑不过四条腿的。李陵想逃脱,那是门都没有。



尽管李陵拼命跑了一阵,但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李陵还能顶住,是因为还有箭,并不是已经“弹尽粮绝”,只是所剩不多而已。为了挡住匈奴猛攻,只好将所有箭都用上。匈奴从山上箭如雨下,李陵亦以箭还箭,天空像闹蝗灾似的,全乱套了。



李陵的目标是,要在箭射完之后,跑出这该死的山谷。然而,李陵在山下跑,匈奴却在山上追。他们跃过李陵军,挡住了后路,李陵想后退,已经没路了。更可怕的还在后头:李陵军箭,一天之内,五十万支箭全射完了。



这次是真的完了。箭完了,恐怕人也跟着完了。



此时,李陵尚余三千余兄弟。没有箭,士兵连长刀都没有,这仗还要不要打,如果打,那怎么个打法?李陵告诉兄弟们,这仗必须得打。没有长刀的,砍车辐充当武器。军队基层干部以上者,持刀笔协同作战。



刀笔是干什么的?刻字的。那时候,还没发明纸,也没发明笔。于是写字只能靠刀笔。



连刀笔都用上了,的确很惨。数个手持寸铁的人,和数千个手无寸铁的人,就这样如羊被狼驱。很快的,匈奴就将李陵逼近了狭谷。



死神真的来了,匈奴再次对李陵军发起进攻。这次,匈奴连箭都省了。他们使用一种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匈奴人将大块石头,从山上一路砸下来。老实说,三千人拥挤在一条狭窄的山谷里,被砸中的概率是相当高的。只要被砸中,多半要受伤。



必须在绝境之中冲出一条血路来。于是,李陵军继续后撤。可是他们发现,想撤出山谷,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因为单于先生,已经亲自派人堵死了他们的后路。



是战之罪,还是天将亡我?



这个问题,当年项羽说过。他的答案是,非战之罪,是天要亡我。同样的问题,李陵却选择了这样的回答:非战之罪,我命由我,不由天。



高度自信的李陵,硬撑死撑,石头还是认人的,他还没有被砸中。更幸运的是,这时候天黑了,匈奴停止了进攻。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然而,李陵马上发现,今晚不要说喘一口气,就是喘十口气,恐怕也没用了。他趁着黑夜,穿着便衣,不带一兵一卒,独自跑出去视察地形。很久,他顺利回来。



回来后,他召集大家开会,却一直不说话。最后,他终于叹息着,说了一句绝望透顶的话:没救了,彻底完了。



那怎么办?两条路:或投降,或战死。



这时,有人站起来,对李陵说道:“将军威震匈奴,却落到今天这死境,只怪天不遂人愿。不过,将军也不要灰心绝望。当年浞野侯赵破奴被匈奴虏得,若干年后,仍然逃回本国,依然受到天子重用。有赵破奴如此,将军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



这话意思很明显,是劝李陵假降,从长计议。



道理很美,现实却很残酷。李陵拒绝了投降,他是这样说的:“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再说了。如果我不死,那就太不男人了。



何为真男人?是的,真男人就是生得坦荡,死得其所。对于李陵来说,他身体里流淌的是李家沸腾的血,是汉朝骄傲的血,是军人无畏的血。以悲壮的生命,谱写军人壮烈的歌,这是李家世代的梦想。



李陵已无选择,他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刻。必须!!



是最后的战斗,也是最后的告别。李陵命令士兵砍掉大旗,埋掉珍宝。然后,仰面叹息,悲壮地做最后的演讲:



如果我们还有几十支箭,就能逃得出去。现在,我们没有刀,没有箭,干等到天亮,与敌作战,简直就是等死。不如,兄弟就此散了吧。我这样做,就是希望有人能活着,回去向天子报告。



演讲完毕,李陵分给军士每人两升米,一块冰。然后约好,如果能跑回汉塞遮虏障者,就等后面的战友一起回国。



半夜,李陵准备突围。汉军敲鼓,发现鼓已经破了。于是,李陵只好与韩延年一起上马,率十余人向匈奴发起了冲锋。



李陵此举,只有一个目的:引开敌军注意力,好让兄弟们跑路。



果然,此举引来了数千匈奴骑兵的追赶。韩延年强悍,与敌作战,战死。最后,李陵投降。



投降了?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渴望战死,似乎成了李陵一句天大的空话。





三 辩护的后果



李陵败了,是一根稻草压垮了他。这根稻草,就是那个可耻的告密者。我仿佛看见,冥冥之中,李陵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向了远方,再也不能回头。



李陵败阵的地方,距离汉塞只有百余里。他战败以及投降的消息,马上传回边塞,而边塞将军,又将消息传回了长安。



此时,汉武大帝刘彻,正在静静地等待。他脸色阴沉,表情凝重。他不是等待李陵奇迹返还,而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等待李陵战死的消息。战死,似乎是李陵对自己,对家族,以及对国家最好的交待。刘彻是这样想的。



陪同刘彻等候李陵军报的,还有李陵的老母,以及年轻的妻子。是刘彻将他们召来的,并使一个会看相的人,观察这两个女人的面色。相面人告诉刘彻,李陵老母及妻子,情绪很稳定,没有死人的丧色。



没有丧色,说明她们心里还是挺乐观的。真的是这样吗?心情倍加沉重的刘彻,似乎看到了一丝火焰在黑暗的深处摇晃。他渴望李陵老母及妻子的情绪,能给李陵和他带来好运。



正当刘彻忐忑不安的时候,军报回来了。刘彻这才得知,李陵投降了。这下子,问题可大了。



请问,自汉武跟匈奴开战以来,有过投降的将军吗?没有。汉匈之间打打杀杀这么多年,汉将打赢了,就敲着锣鼓回来;打输了,不死,至少也可以逃回来。但是,从来没听说过,汉将有人投过降。



投降,说小了是一个人的事;往上说,是一支军队的事;再往上说,是关系到国家面子的事。汉武大帝奋斗一生,练就了汉朝铁腕拳头,打出了汉朝威武雄风。然而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全被投降的李陵给抹黑了。



郁闷,实在郁闷啊。



刘彻出离愤怒了。他马上找来了一个人,或许已经有人忘记了他。这个人,就是被李陵派回向刘彻汇报情况的陈步乐。之前,陈步乐因为跑腿报喜,刘彻赏了他个郎官。面对刘彻的痛骂,陈步乐无言语可对,只好自杀。



紧接着,汉朝召集群臣开会,就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讨论。根本就不用讨论,庙堂之上,众人个个捶着胸膛,口水群喷李陵。然而,在众臣之中,有个人犹如看客,冷静地看着同僚的表演。这个人,竟然被也正在看表演的刘彻瞄见了。



刘彻没有想到,那个人也没有想到,甚至上帝也不会想到,刘彻只一瞬眼,从此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貌似平庸的人,犹如火山喷发,整个汉朝都被震动了。



命运是什么?命运是人生运行的轨迹,是宇宙力学的一部分。有人说,强者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他凭借本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个体的人生轨迹。所谓弱者的命运,从来都不在自己手里。犹如风中的浮萍,生死由天,富贵由命。



我从来都不是个乐观主义者,我坚定地认为,所谓强者的命运,能够排斥天地鬼神的干扰,独自控制命运之船,顺利到达彼岸的,实在很少很少。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所谓强者的命运,大多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们掌握在谁的手里?掌握在一只看不见的手里。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神仙,不是阎罗,而是博弈。



博弈,亦是力学的一部分。它产生于对抗,并且产生力,最后作用于人。博弈论,适用所有生命。人类自有始以来,无不处于博弈理论的范畴里。只要是人,无论身处何地,博弈都紧紧地圈在他的头顶。



刘彻无意的那一眼产生的结果就是一场博弈开始了。而主动与刘彻博弈的人,是一个力量微薄的人。这个人,就是太史令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天陕西韩城南)龙门人。其家族史单纯,祖宗以下,基本以史官为职业。司马先祖中间有过职业转型,不过到了司马迁老爹这一代又做回太史令,恢复祖业。



古往今来,所谓大师,从来都是早慧的动物。十岁前,司马迁开始诵古文;二十岁,周游天下。然后定居长安,优游无事,直到三十六岁那年。



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约三十六岁。这年,汉武大帝去泰山封禅,按规矩,司马迁老爹司马谈身为史官,理当随行。没想到病倒洛阳,无缘封禅大会。司马迁只好临时替父随行。司马迁参加封禅回到洛阳,司马谈郁闷至极,估算自己活不长了。于是司马谈老人家,流着眼泪向司马迁交待了两件事:第一,继续家族祖业做史官;第二,继续老父遗志,写一部震古烁今的史作。



司马谈说完遗言,就走了。两年后,司马迁如他所愿,当上了太史令。当上太史令的司马迁,开始编写著名的《史记》。将近十年,司马迁都过着平淡无奇、默默无闻的生活。直到替李陵战败辩解的那一刻。



刘彻向司马迁提问,怎么看待李陵战败投降失败一事。司马迁雄辩滔滔,归结起来,总共有以下几点:



李陵告别父母妻子,于千里之外奋力杀敌报国,没想到一战而败,那些安居后方,无事抱老婆安眠的人却要说什么风凉话。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其一;



李陵凭五千步兵,与匈奴决战千里,顶住数万敌人屡次进攻,战到最后一刻,箭都没有,赤手空拳也要跟匈奴蛮干,虽败犹荣,日月可鉴,足以激励后人。这是其二。



总结以上两点,司马迁得出结论:凭李陵的个性,他不是真降;只要他不死,肯定还要寻找机会报答国家。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司马迁:牛,很牛。再加一句话:牛得不知死之将临。官场博弈,说得痛快,死得也痛快。我们说司马迁死之将至,主要是他不但得罪了一帮牛鬼蛇神,竟然连阎罗王也得罪了。



所谓牛鬼蛇神,就是那帮说风凉话不知牙痛的汉朝大臣;所谓阎罗王,就是汉武大帝刘彻。司马迁骂满朝同僚,咱是看得见的。可是他怎么和刘彻也抬上杠了呢?



问题就出在对李陵评价的八个字上:虽败犹荣,日月可鉴。除了刘彻外,我们基本的理解大约都是,李陵虽然战败,但是败得光荣,没什么可丢人,这是经起得阳光检验的。



这句话明显是替李陵申辩的,仅此而已。但是,刘彻却认为,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年前,有人告诉我,聪明的读书人,先把厚书读薄,再将薄书读厚。很多年后,我才明白,真正聪明的人,首先学会从鸡蛋里挑骨头,然后再用骨头顺理成章地杀人于无形之中。



司马迁是有骨头的。在一个有骨头的人里,挑出几句有骨头的话,对刘彻这等绝顶聪明的人来说,简单易如反掌。果然,刘彻发现,司马迁替李陵辩解的那番话,明是替李陵说话,实是借李陵骂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当然是李广利。曾记否,李广利几次出征,都是以绝对兵力,惨胜而归。貌似光荣,实则丢人。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虽胜犹败,神鬼泣之。现在司马迁突然来一个虽败犹荣,日月可鉴,夸大李陵,贬低李广利。这不是要跟李广利过不去吗?



可不要忘了,明星李广利是谁造出来的?刘彻。骂李广利,就是骂刘彻。连皇帝都敢骂,简直是找死了。



我认为,以上这番推论,根本就是刘彻个人臆想。或许司马迁,纯粹就只想替李陵打抱不平。然而刘彻能浮想联翩,鸡蛋里挑出大骨头,只能这样说,他心虚了。



心虚见鬼。刘彻怒了,他直接就将司马迁定死罪,准备将他办了。



在汉朝,不是所有死罪都必须死。如果不死,有两条路可供选择。第一条,交钱,赎人;第二条,以腐刑代死。交多少钱,六十万钱。什么是腐刑,通俗地说就是割男根。如果用数学公式换算,当时汉朝的男根,等同于六十万钱。



在交钱和受割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的思路是很清淅的,就算是当了高利贷鬼,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