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有什么不敢的,你以为我真得会帮你吗?你难道忘了风华城是谁将我们囚禁的吗?我今天就要报这捆绑之仇,陈友谅拿命来!”
“啊,我这真是引狼入室,作茧自缚啊,给我杀了常遇秋!”陈友谅歇斯底里地吼道。
“主公!你看看现在的形势。”手下副将对陈友谅说道,“我们中了他们的圈套了,赶快下令撤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
“我只是不甘心哪!”陈友谅不相信竟然会败的如此狼狈,看看手下的军兵说,“撤吧,咱们还会杀回来的!”
陈友谅在手下副将的拼命保护下终于冲出了伏击圈,向南逃窜,常遇秋对徐达说:“趁热打铁赶紧将洪都城夺回来!”
徐达和常遇秋合兵一处返回了洪都城,而洪都城外陈友谅的人马已经尽弃各种兵器战车逃回了领地。
徐达和常遇秋大获全胜,并且得到了陈友谅的大量武器辎重,徐达非常高兴将此消息飞鸽传书给应天府的朱元璋。
朱元璋正在等待着徐达的消息,心想也不知道徐达突围成功没有,可别全军覆没啊,这十万人马可是我的命根子。这时手下人将火漆封好的书信呈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看着徐达写的书信,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喜笑颜开,大声地说:“遇秋老弟干的好啊,我就知道你不会坐视不理的,哈哈哈……”
徐达让白宁继续镇守洪都城,他则和常遇秋率领人马赶回了应天府。朱元璋摆好了接风酒席在帅府里等着徐达和常遇秋,常遇秋随徐达回到应天府徐达的家里,洗洗脸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直奔朱元璋的府邸。
“主公,你看我把谁给您带来了。”徐达兴奋地对朱元璋说道。
“哎呀,遇秋老弟咱们终于有见面了。”说着朱元璋牢牢地抓住了常遇秋的胳膊,好像生怕常遇秋飞了,继续说,“快往里面请,早就准备好了,只等贵客临门啊。”
常遇秋感到朱元璋还是和以前那样的热情,嘴里也说道:“朱将军你也一向可好?”
“好好好,见到你我就好的不得了。”两人分宾主落座,朱元璋端起酒杯对常遇秋说,“遇秋老弟这第一杯酒我要谢谢你出手相救,解了我的洪都之围。”
常遇秋也站起来满饮一杯回敬朱元璋。
“这第二杯酒,我欢迎你来到应天!”
“这第三杯酒,你大哥我不会拐弯抹角,我想什么说什么,我郑重的希望你能和我结成金兰之好,共同对付那些欺凌老百姓的势力!”
常遇秋也端起酒杯,心潮澎湃的看着朱元璋说:“这也正是小弟求之不得的,还请老兄你不要嫌弃我们啊。”
“哈哈哈……”朱元璋大笑,说,“欢迎你加入我们啊,兄弟!”
“大哥,我以后就跟着您干了。”
看到常遇秋终于投奔到了朱元璋的麾下,朱元璋的手下也都非常高兴,常遇秋的弟兄们也都非常看好朱元璋,这也是他们经过反复斟酌之后作出的决定,他们觉得不管是陈友谅还是张士诚都没能成大器,别看现在数朱元璋的势力最弱,但是朱元璋最有头脑,而且手下的将才也最多。
两支大军终于合为一处,朱元璋的地盘这下子连成了片。拥有了北至汴梁南至洪都,东至应天西至湖北四川边界的广大区域。朱元璋吸取洪都一战经验教训,他觉得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是很难打败对手的,不能老期待奇迹的出现,世上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常遇秋。他拜访了安徽的徽州名儒朱升,此人饱读经书,满腹经纶,便请求朱升出山辅佐,但是却遭到婉言谢绝,无奈之下,朱元璋向朱升请教安邦定国的良策。朱元璋礼贤下士,且胸怀大志,给朱升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念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朱升觉得学以致用,理当救国,他沉思良久对朱元璋说:“我送你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送给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箴言,并预言只要朱元璋依照行事,便能成就帝王大业。
朱元璋听完之后,心中豁然开朗,他回到应天府便开始“高筑墙”的策略加固应天的城墙,他采取常遇秋加固和州城的办法,将应天府的城墙加高加宽,采用最坚硬的条形石块和石灰搅拌修砌城墙,在砖缝内浇灌用石灰、高粱汁和桐油搀和而成的夹浆,修建城门十三座,每面城墙内按照常遇秋的建议加修了二十七个藏兵洞,供军兵休息和存放武器辎重。
另外采取“广积粮”的策略发展经济,任命经验丰富的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兴兵屯田,大修水利;为保证军饷,他在他的地盘内采取对交易最为活跃的两种东西茶叶和咸盐抽税的办法,规定如果老百姓要贩卖咸盐和茶叶就要向他的军队交税,以次来作为军饷。
而此时,陈友谅在蓄积力量后因手下人的强烈要求自称“汉王”,陈友谅地广兵多,在江西、湖南和两广一带大肆的招兵买马,囤积粮草,扩军备战。
江浙一带的张士诚生性保守、安逸自居,见陈友谅在江西自封为“汉王”,他也迫不及待地修建豪华宫殿,自封为“吴王”,张士诚的领地最富庶,是鱼米之乡,又有渔盐之利,所以经过张士诚的发展壮大,也是兵强马壮,不可一世。
抗元队伍的首领如果实力和威望不济而急于称王,那么肯定会事与愿违。朱元璋则牢记朱升的九字箴言,便没有自封为王,而是拥立以前的红巾军首领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
朱元璋不仅想办法储备粮草和军饷,他还积极训练军队的作战能力,一天,原本常遇秋手下的一名铁匠师傅,要求常遇秋带他参见朱元璋。
“遇秋老弟,有什么事啊?”朱元璋问常遇秋。
“哦,我没什么事,只是我的这个铁匠想见您。”常遇秋向朱元璋引见铁匠。
“你要见我?”朱元璋打量打量铁匠,很客气地说,“你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你解决吗?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说吧,只要我能帮的上忙,我一定尽力而为。”朱元璋以为这个铁匠是有困难要求他帮忙,铁匠自己不敢说,才让常遇秋带他前来。
铁匠看看朱元璋,心想朱元璋这个人真是明主,通过这几年以来的暗中观察发现朱元璋确实是个能成大器的人,铁匠打定主意,从怀里摸出一本书,对朱元璋说:“主公,我家没有任何困难,我是来向您献图的。”
正文 第三十六章 铁匠献图
新时间:200764 16:46:00本章字数:4398)
“图?”朱元璋两眼一亮。
手下人接过铁匠手中的图转给朱元璋,朱元璋接过打开一看,立刻被里面的东西吸引了,大叫:“好图啊,好图!”朱元璋看得真是爱不释手。
别看铁匠是常遇秋领来的,但是常遇秋根本没有询问铁匠要干什么,此时他也非常好奇地问朱元璋:“主公什么好事,你竟然这么高兴。”
“遇秋老弟,你也立了一大功啊,多谢你把这个铁匠给我带来。”然后对铁匠说,“你会打造图上面画的这些东西吗?”
“当然会啦,这是我祖上留下来的东西,遗训说天下大乱时一定要交给一位明主,好让这些东西见见世面。”
“好好好,我现在就委任你做督造使,监督指导完成这些东西。怎么样?”朱元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有图上画的一切。
“我一定不会令主公失望的,一个月之内我将把这些东西呈现在您面前。”铁匠保证道。
一个月之后,铁匠果然造出了图上所画的东西,朱元璋召集众将去校军场参看这些东西的功用。只见铁匠身后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很多奇形怪状的东西,铁匠一一向朱元璋介绍。
“主公和各位将军,请先看攻城一类的武器,这是楯车,车上放置一根由百年古树的树干制成的楯,楯车的两旁各有十个铁把手,这个楯车可由二十名精壮的军兵来操作,一般的城门用楯车撞击六次就会撞开。”
朱元璋下手摸摸楯车的铁把手说道:“不错!还有呢?”
铁匠继续介绍:“这个是铁裹车,此车与楯车比较起来长处是攻城时不易被敌人的火箭所烧毁,它也有缺点那就是比较笨重,但是撞破一般城门的次数只需三次。”
朱元璋依然伸手摸了摸铁裹车。
“这个是钩梯,攻城时由两名军兵操作即可,与云梯比较起来钩梯方便多了,它可直接挂在城墙上然后军兵攀登而上。”铁匠介绍完了几种攻城兵器,接着说,“主公请看守城兵器,这是大碗口铜铳,在敌人沿着云梯向城墙上进攻时可以由军兵抓住拴在铜铳上的绳子甩动起来攻击敌人。这是矢石,这种石头可以对敌人造成巨大的损伤。这是双重铠甲,虽然有两层但是重量并没有增加。”
各位将军也看得一个个爱不释手,恨不得立马穿上一件。
“主公,各位将军,现在我向你们介绍最重要的进攻武器――火器。请看,这是大铁炮,炮身内装满火药以及铁蛋,点燃引线,铁蛋飞出可以将城墙砸个大窟窿。这是架火战车,请看它是独轮车,意味着这种车能够到达任何适合作战的地点,车的两边各有六个火箭筒,可盛二百支火箭,作战时可由三名军兵操作,其中一人负责推动,另两人负责点燃火箭筒,架火战车的杀伤力巨大,车的前面还有棉帘,可以抵挡敌人的攻击。”铁匠看着朱元璋和各位将军站在架火战车前看个不停,高声说,“主公请看这个,这是我祖上研制的神火飞鸦,它是用竹篾扎成的乌鸦形状的一种飞弹,飞鸦的腹部装满了火药,可以飞行将近一里地,落入敌军大营后,可以点着一切可燃之物。再看这个,这是火龙出水,主要用于水战,它由五尺长的竹筒做成,前后安装有龙头、龙身和龙尾,腹内装有火箭,龙身两侧绑有火药筒,这种火器可以飞行二里地左右,杀伤敌船上的军兵。主公,这就是小人一个月来所造的所有东西。”
朱元璋看着满地的新式武器,太兴奋了,来到铁匠跟前说:“铁匠你是我的大功臣啊,以后就留在我的身边做负责督造兵器的督造使,另外为了表彰你的功劳赏银一千两。”
“小人真是受宠若惊啊,其实这幅图里原本还有几页是关于如何建造战船的,可是在我祖父那一辈,由于家境衰败,我的目不识丁的祖母将此图用来烧火,幸亏我的祖父及时发现才没有将这幅图全部烧掉,只留下了如今这本残缺不全的底本。”
“噢,是这样,那真是太遗憾了,不过世上之事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现在我能得到这些武器,我已经很满足了,接下来就全靠你了,我拨给你两千人由你指挥,希望你尽快将这些武器大批量地造出来。”朱元璋虽然很遗憾,但是他觉得这已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恩赐。
常遇秋来到朱元璋跟前,说:“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得到如此精良的兵器,这真是如虎添翼啊,有了这些东西何愁不能百战百胜!”
徐达等也过来说:“主公你是从哪里找来的这个铁匠?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哈哈哈……”朱元璋已乐得合不拢嘴,说:“这都是常遇秋给我带来的福气啊!”
常遇秋不好意思地说:“这主要还是主公英明啊,这个铁匠跟随了我这么多年,从来没跟我提过有这些好东西,可是他在跟随我投奔主公后不到一年,他就将这些宝贝献了出来,你们说这不是主公英明神武吗?”
“是啊。主公,看来是您的大气使他看到了曙光。”徐达说道。
“行了行了,你们这些舞刀弄枪的将军什么时候学会了拍马屁?别再说了,再说我就要晕了,哈哈哈……”朱元璋大笑。
又过了三个月,那个督造使也就是原来的铁匠成功地打造了数万件新式武器,并且分发到军中,军兵都感到非常新奇,朱元璋下令:“所有军兵勤加训练,一个月后视察你们的熟练水平。”
不出半个月,军兵就已经运用自如,因为对于这种新奇的东西,你就是不要求大伙,大家也都愿意上去摆弄摆弄,所以很快军兵就掌握了他们的用法,朱元璋很是高兴,以前天天发愁自己的部队战斗力怎么就是提高不了,现在不仅吸收了常遇秋教授的操练办法,还又发展这么多武器,现在的作战能力可谓蒸蒸日上啊。
这时,自称吴王的张士诚发兵攻打徐州,朱元璋召集众将商议应对办法,大将徐达说:“主公来的好啊,我们那些新式武器正发愁找不到试验品呢,如今张士诚前来送死,我们就拿它好好练练手!”
别的将军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只有常遇秋在一旁默不吭声。
朱元璋看到大家士气这么高,说:“好,现在就发兵迎战。本帅这次要亲自出马,徐达为左翼,常遇秋为右翼,即刻开往徐州。”
张士诚在做了吴王之后,手下人说:“大王,我们应该发兵清剿各地的势力,统一全国,现在陈友谅实力较大,我们不宜进攻,但是与我们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