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琦、张延朗这几个平庸之辈比,他也是一个缺乏政治驾驭能力的庸才。他不懂平衡之术。这样,后唐的亡灭也便进入了日程。
如果,如何如何,历史将会改写。
但是,这般这般,历史没有改写。
历史,并不古怪,很静谧地呈现往事。
石敬瑭,在静谧中浮出水面,走入历史前台。
肆 晋阳大战
燕云十六州不再属于中原,反成契丹南部屏藩。草原帝国雄踞此地,进可攻,退可守,而燕南之地一马平川,铁骑数日间可直抵黄河北岸。以至于赵匡胤在后来的日子里,不得不将重兵压在汴梁,拱卫京畿。所谓大宋“冗兵”之弊,因此而起。
石敬瑭不是软柿子
石敬瑭在“赵匡胤时代”,影响深巨。
此人生于892年,死于942年,他活动的时期,正是赵匡胤的少年时代。
石敬瑭不是汉人,与李嗣源一样,也是沙陀族人,他是五代第三个朝代后晋的建立者,史称后晋高祖。
后唐末帝李从珂时,他感觉到了不确定的危机。为了试探末帝,他上表陈述自己身体病重衰弱,说是可以解除兵权,或调往别的镇所(因为河东大藩,地当契丹边境,压力山大),话说得很悲惋,凄凄惨惨戚戚的样子。
李从珂得到这个信息,又惊又喜又忧,他也不能确定这个石敬瑭是不是玩真的,何况,当初还跟“石郎”有约:永不移镇。在跟臣下商议此事时,李崧、吕琦等人都劝谏他不要听信石敬瑭的请辞报告,说这很可能是在刺探主上意图。李从珂犹疑不决,还是那个书呆子薛文遇鼓舞了他的勇气。
初夏的一天夜里,薛文遇一个人值班,末帝与他讨论河东事。薛文遇激情满怀,高言道:“过去有个谚语说得好:‘当道筑室,三年不成。’这事不必跟李崧那班老家伙们商量,主上的意志可自行决断!群臣怕打仗,都在为各自的利害打算盘,不可能说实话的。以臣看来,河东这事,他是移镇也反,不移镇也反,早反晚反,早晚得反。我看是晚反不如早反,早反早解决!”
末帝听后,大喜。
此前,他不知在哪儿曾听一个术士说后唐今年应有贤人辅佐,有奇谋,定天下。听了薛文遇这一番话,末帝以为这个“贤人”就应该是他。于是对他说道:“爱卿一番话,让朕之心意豁然开朗!此事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朕决计施行!”
说罢,即刻命薛文遇起草改封石敬瑭官职的拟议,交学士院拟制任命书。制书中说:“任命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同时河东节度使一职,也做了安排。
天平,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这个藩镇远较河东逊色,就地方要塞之重要性和历来屯聚兵粮之重言,应该属于中原二等藩镇。所以这个干部任免书一出来,满朝文武听到呼叫石敬瑭的名字,不免相顾失色——略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是要出大事了——除非石敬瑭是个软柿子。
但石敬瑭不是个软柿子。
藩镇地头蛇,最怕是移镇。石敬瑭一下明白:不反即意味着完蛋,于是决计谋反。但他还要做出“哀兵”的模样,在接到朝廷要他尽快到山东上任的“制书”后,对麾下将佐们说:“当初,我第二次来河东前,主上曾当面应我终身不再派他人来替换;现忽有了此令,莫不是像年初千春节时,主上同公主讲的那样吗?我如不反,朝廷会先发制人。我怎能束手被擒,死于道路之间!现在我要上表说有病,不能赴任,就用这个来看看朝廷的意向。如对我宽大,我就继续臣事他;如对我用兵,那我就只好另作打算了!”
这一番话也有试探僚佐的意思。果然,他听到了意见不同的各种声音。有人劝他不要反朝廷,有人认为河东虽大,但以一藩之力,究竟不是后唐一国的对手,有人劝他赶紧到山东去上任,有人说不懂军政大事,不掺和意见。石敬瑭倒是宽大,对各人意见一律不与计较。
但他看出部下意见不一,应该有了“篝火狐鸣”神话自我的故技。
《玉堂闲话》这部野史记录说,石敬瑭跟宾佐聊天时,有一次讲述了一个白日梦境。说他梦中与当今天子李从珂并驾行走在京师洛阳(后唐首都洛阳,后晋首都开封)的大道上,经过李从珂的旧居府邸,天子就邀请他也进来坐坐,石敬瑭在梦中很谦逊地表示不敢叨扰,但李从珂坚持要他进来坐坐,不得已,只好骑马进入。到了厅事下马,上台阶,进入大堂,石敬瑭西向而坐。但回首看时,天子李从珂已经驾车走了。
显然,这个梦有某种不难理解的含义,所以,当他把这个梦讲给各位听时,听者有点恐惧,史称“群僚莫敢有所答”,一帮听者没有人敢分析这个梦境。
他最亲信的办公室主任都押衙刘知远看出了端倪。他对石敬瑭说:“明公您长期带兵,很能得到将士拥护。现正占据有利地势,将士和马步军队精锐强悍,雄于天下。如果起兵,发檄文宣示各道,可完成统一国家大业,怎么能为一道朝廷制令就自投虎口呢!”
他最亲信的秘书长掌书记桑维翰说:“主上刚刚即位时,明公您即入京朝贺;那主上岂能不懂‘蛟龙不可纵归深渊’的道理?但他到底还是把河东再次转给您!这实在是天意要借利器给您啊!想当初,先帝明宗,将遗爱留给了嫡子,今日主上却以‘旁支庶子’取代大位,群情是不会依附他的。您是明宗爱婿,可主上却把您当叛逆看,这已经不是低头服从他就能免除灾祸了!咱们保全自己,只能另想法子。——我知道的是:契丹同先帝明宗曾协约做兄弟之邦,现在,他们的部落就在河东之外,明公如能推心置腹地讨好他们,万一有急变之事,可以朝呼夕至。有这样强大的依托,还担心什么事不能办成吗?”
桑维翰这一席话,犹如电光一闪,照亮了石敬瑭那一颗腌臜的心。
但桑维翰这一道闪电却无比邪恶而狰狞。
“幽云十六州”
船山先生《读通鉴论》说到中原之变,认为——
石敬瑭之进犬羊,桑维翰导之也。
“犬羊”这里指契丹。这话的意思是说,石敬瑭之所以引进契丹祸害中原,源出于桑维翰的怂恿启发。
船山先生认为,为人谋划国家大事,导致国家之祸患,这就是天下的罪人。但这罪人有“差等”,罪过有大有小,有人谋划国事祸在一时,有人谋划国事祸在一代,而有人谋划国事则祸在万世。史上祸国万世者,自从中国有人以来,只有桑维翰可以当之。因为桑维翰,所以石敬瑭!因为石敬瑭,所以契丹、女真、蒙元而不断!应该说,南宋的秦桧,就是后唐的桑维翰;后唐的桑维翰,就是南宋的秦桧。这是“覆载不容之罪”,天地之间唯此罪为大。桑维翰实在是传统衣冠文人的败类。
一文一武,两人的话让石敬瑭吃了定心丸。而桑维翰一番话,几乎就像当年诸葛亮跟刘玄德的一番“隆中对”,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后来的事也确实按桑维翰的沙盘推演在行进。桑维翰的“隆中对”给中原带来人间苦难,但却给石敬瑭带来政治利益。“旁支庶子”,这个意见启发了石敬瑭。他知道这是消除李从珂执政合法性、合理性的杀手锏,有此一议,河东将师出有名!
就在这一时刻,石敬瑭,反意已决。
他干脆与朝廷公开撕破脸皮。
他上了一份奏章,内中说:“现在的皇上李从珂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大位,请传位给明宗的嫡子许王李从益。”
末帝得到这份奏章,气得将它撕碎,掷到地上。
随后,起草了一份诏书回答石敬瑭道:“你跟原来的鄂王也不算疏远吧?他可算明宗的嫡子吧?但你在卫州干的那点事,天下人人皆知。现在又假装推举许王李从益,谁信?”
鄂王就是明宗李嗣源的嫡子闵帝李从厚,失位后,被李从珂封为鄂王。卫州事,就是指石敬瑭软禁李从厚的故实。但李从珂这份诏书,有将李从厚之死的责任推给石敬瑭的意思——这是说给天下人听的话头。
诏书还同时削夺了石敬瑭河东节度使的职务,另派他人领任。
紧接着就安排了末帝上任以来最强军阵:以名将张敬达为太原四面兵马都部署,代理太原府事;名将杨光远为副部署;名将高行周为太原四面招抚排陈等使;一面调集大军三万人马,并各戍守之地数万人马,征讨河东。
石敬瑭的两个儿子正在朝中做官,听说老爸造反了,吓得藏到民间的水井里,但最后还是被搜了出来,杀掉,藏匿这俩兄弟的人家,被灭了族。石敬瑭的弟弟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女儿,而后自己逃亡,但最后被捕,死在狱中。
历来造反,代价血腥。
石敬瑭知道寡不敌众,但他早有“庙算”:一面在朝内策反诸臣,一面由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他给予契丹的三个优厚回报是:
一、请称臣,并父事契丹,自做“儿皇帝”;
二、每年贡献银两布帛三十万;
三、事成之后,割卢龙(今属河北,在河北东北部,延及辽宁西部)一道及雁门关(今属山西)以北总十六州奉赠契丹。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这十六州,以幽州和云州为两大结点,史称“燕云十六州”。十六州所当地理,皆在中原之北,唐末以来,一直是捍卫中原安全的北方第一道屏障。
十六州分别是:
幽州(今属北京西南)
檀州(今属北京密云)
顺州(今属北京顺义)
儒州(今属北京延庆)
蓟州(今属天津蓟县)
瀛州(今属河北河间)
莫州(今属河北任丘)
涿州(今属河北涿县)
新州(今属河北涿鹿)
妫州(今属河北怀来)
武州(今属河北宣化)
蔚州(今属河北蔚县)
云州(今属山西大同)
应州(今属山西应县)
寰州(今属山西朔县)
朔州(今属山西朔县)
从此,燕云十六州不再属于中原,反成契丹南部屏藩。草原帝国雄踞此地,进可攻,退可守,而燕南之地一马平川,铁骑数日间可直抵黄河北岸。以至于赵匡胤在后来的日子里,不得不将重兵压在汴梁,拱卫京畿。所谓大宋“冗兵”之弊,因此而起。
耶律德光的异梦
如此“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优厚”条件,连他的亲信,都押衙刘知远也看不下去,表示反对说:“称臣也就可以了,还甘心父事契丹,实在过分。多多给他们点金帛贿赂,已经足以请援,不必许给他们燕云土田,这些土地地理位置太过重要,恐怕以后会成为中国的祸患,那时悔之无及!”
但石敬瑭不从。只要能约来援军,扶植他上位称帝,这些条件,他认为值!
刘知远乃是五代第四个王朝后汉的创始人。他此际正在韬晦中,应该对石敬瑭言听计从,但在这个问题上表示反对意见,可以猜想,很可能此际他已经萌有“异志”。如果将十六州割给草原帝国,将来他的朝廷也困难重重。这是诛心猜测,但按照后来的逻辑前推,应该符合这位韬晦者的心路历程。不过也要公正地说一句:刘知远能有此念,道义上已经远远胜过桑维翰与石敬瑭。这是五代乱世难得一见的价值诉求。故不论刘知远的心路呈现逻辑是什么,有此一语,足以将他与石敬瑭集团区别开来。
当时太原也即晋阳之北,尚有后唐守军,石敬瑭不得不派出得力亲信,“间道”潜往契丹上京所在地西楼(今属内蒙昭乌达盟)。如果后唐守军拿获这个细作,那么万事皆休;但这个细作成功到达西楼,于是,如俗话所言:历史已不可逆转。
耶律德光得到石敬瑭来表,大喜。
据说他在这个大好事之前曾有一梦。《契丹国志》引《纪异录》记载了这个梦,后来这个梦也被写进正史《旧五代史》。说耶律德光昼寝,梦中有一美姿容的神人穿白衣,佩金带,自天而下。
神人对德光说:“石郎使人唤汝,汝须去。”
德光醒后告诉母亲述律平太后。
太后不以为然。
但后来又梦,还是那个神人,对他说:“石郎已使人来唤汝。”
德光醒后很惊讶,又告诉母亲。
母亲说:“那就卜筮一次吧。”
卜筮的结果是:“太祖(指耶律阿保机)从西楼(今内蒙昭乌达盟)来,言中国将立天王,要尔为助,尔须去。”
卜筮后不到十天,石敬瑭据河东反,派遣使者持表来,许重赂、许割地、许自称儿,以此条件求兵为援。
耶律德光因此相信此事必有神助,对人说:“我不是为石郎兴师,乃是奉天帝敕命行使天罚!”
于是契丹做出了兴兵来援石敬瑭的规划。
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但战役的进展匪夷所思。
“围困”晋阳城
张敬达中军大营设在晋安(今属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