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馕徽铰约遥且脖匦氤腥希囊庵玖途龆鲜歉菟暮晡吧柘氩隼吹摹!。А∽ⅲ赫驹谙L乩找槐呖次侍猓梢运凳牵谧咄段蘼返那榭鱿拢荒苁枪伦⒁恢溃业ゴ康姆烙涝恫换嵊谜秸5搅艘痪潘乃哪昴鹿丫挥邢M谜秸ㄒ幻髦堑陌旆ㄊ羌斜Γ苟砭荒芡蝗胛颐嵌扛魇。谡庾詈蟮氖笨蹋挂南M诿蓝碇涞姆至选!。�
希特勒把现有的师都收拢起来,让它们作最后一次的强大突击,以突破由美军第1集团军防守的、从艾弗尔山到蒙绍的纵深不大的防御阵地。党卫军第6坦克集团军在右翼,第5坦克集团军在左翼实施这次突击,第7集团军则进军卢森堡,以掩护南翼。希特勒的企图,不仅是占领安特卫普,而且要歼灭四个集团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英国第2集团军、美军第1和第9集团军。
十二月十六日,浓雾掩护了进攻行动,而且使盟军的强大的航空兵不能出动。曼提费尔的第5坦克集团军进行了非常周密的进攻准备,各级指挥官都很精干,部队士气高涨。先头部队迅猛地穿过不知所措的美军的阵地,沿阿登地区的难行道路前进,十二月二十日占领豪法莱兹,尔后向缪斯河渡口挺进,并于迪南强渡该河。如果曼提费尔由北面得到有力的支援,那就很难说,美军将会处于什么状态。然而,党卫军第6坦克集团军并没有取得什么重大胜利。党卫军第1装甲师进展较快,头两天突破纵深达20英里,但提特利赫集团军的各师都进展缓慢。十分遗憾的是,希特勒让党卫军第6坦克集团军担任了主攻。这个集团军的司令官是一个非常英勇的军人,但是对坦克战的特点却一无所知。而且,美军第101空降师和第10装甲师的“B”战斗指挥部在巴斯托尼附近抵抗顽强,使曼提费尔的部队无法前进。
当我来到“B”集团军群报到时,克列布斯将军说,尽管我们开头取得很大胜利,但是伦斯德元帅早就预料到,甚至到不了十二月二十二日进攻就要失败,莫德尔同意他的看法。巴顿的第3集团军在南翼投入战斗,该集团军强有力的攻击,迫使曼提费尔转移兵力,去支援我第7集团军。这样就削弱了对迪南的主要突击。在冰冻而狭窄的山间道路上,挤满了运输车辆。美军第9集团军的部队在北翼实施了反击。 ' 注:十二月二十日,艾森豪威尔把所有的兵力配置在突出部的北翼,由蒙哥马利指挥。这一英明决定曾引起许多美国人的不满。 '
十二月二十二日,伦斯德向希特勒建议停止进攻,因为不久就要把重兵集团由该防线撤下来,调去对付东线的俄军。希特勒对这类建议根本听不进去。因此,猛烈的进攻又持续了好几天。到了十二月二十六日,巴顿进占了巴斯托尼,这时阿登地区天气转睛,盟军空军开始大显身手。十二月二十八日,正是我向克列布斯报到的这一天,希特勒同意暂停进攻,但是他不许撤退。
十二月二十九日,我到了第9装甲师。该师配置在豪法莱兹西北的山林区。冰封的道路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我亲眼看到敌人的飞机对我交通线和补给站是怎样地进行不断的袭击。空中没有德国一架飞机。许多车辆被击毁,其残骸乱堆了一路。当我到了师司令部,才知道我们这个师防守着第5坦克集团军防御地带内最前边的阵地。我看了作战情况图以后,得知美军在两翼实施进攻,突出部端部我装甲师所受威胁最大。但是我们接到的命令,是让我们原地不动。我们按命令行事,同时注意在防御中采取机动战术。
我的士兵多数是奥地利人,尽管损失惨重,但士气尚高。师的装甲团还剩下20辆坦克;两个装甲步兵团,每团约有400人。唯有炮兵团实力很强,且素质较好。我们一直在抗击美军的进攻,直到一月五日才接到了命令,要我们撤出这些没有价值的阵地,并向东撤退。我奉命指挥第5坦克集团军的后卫,我在俄国作战取得的经验对我很有好处,在冰雪地如何行动,我知道得一清二楚,但这对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新课题。白天,我们的坦克群依托选择好的阵地进行抵抗;一切活动都在夜间进行,以防战斗轰炸机的袭扰。即使如此,由于敌人集中炮火攻击我们的翼侧,也使我们遭到很大损失。一月中旬,第9装甲师已抵达奥尔河一线,德军曾在这里发起阿登地区的进攻。
阿登进攻的结果是很令人扫兴的,我们在兵力兵器方面损失都很大,只是争得了几个星期的喘息时机。 ' 编者注:关于德军在阿登进攻中的损失情况没有准确材料。维尔莫特没有提供数字。艾森豪威尔总部当时的估计,德军人员伤亡为22万人,而伦斯德的参谋长维斯特佛尔估计为2万5千人(参见维斯特佛尔著《西线的德军》一书)。美军损失7万7千人,其中俘虏2万余人。参见约翰·诺兹著的《1944…1945年的西北欧:第21集团军的战绩》一书。 ' 的确,美军部队由洛林调出,从而减轻了对“G”集团军群的压力 ' 注:一月初,“G”集团军群实力很强,足以发动一次进攻,并有收复施特拉斯堡的希望。 ' ,但是这种减轻压力只是暂时的。如果以小得多的兵力对亚琛实施进攻,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尔后就可以把我们的战役预备队转移到波兰去。阿登之战再一次证明一条原则,即在敌人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集中坦克实施大规模进攻,是无成功之望的。我们的这些宝贵的预备队给消耗掉了,要想消除面临东线的灾难,早已无能为力了。
东线的灾难
一月十二日,等待已久的俄军的进攻终于开始了。科涅夫的军队由巴拉奴夫登陆场发起进攻。42个步兵师、6个坦克军、4个机械化旅攻入波兰南部,矛头指向上西里西亚的重要工业区。我对俄军的这个登陆场记忆犹新,因为巴尔克在一九四四年八月指挥第4坦克集团军的时候,曾竭尽全力压缩这块登陆场,连续不断地对俄军这个最危险的立脚点进行了反击。巴尔克预见到,如果敌人在这里突破,将摧垮我们在波兰南部的整个防线,而在我们把兵调到西线以后,俄军即可渡过维斯瓦河,并巩固这里的阵地。
一月九日,古德里安提醒希特勒说,“东线就象用纸牌搭成的房子” ' 注:见《坦克指挥官》原文第387页。 ' ,但元首却一味地认为,俄军行动不过是虚张声势,他硬要扼守既占阵地,并把坦克预备队由波兰调到匈牙利,妄图支援布达佩斯地域的军队 ' 注:一月十六日,当整个波兰防线崩溃以后,希特勒同意将第6坦克集团军调离西线,但是没有把它调到波兰,他坚持把这个集团军调到匈牙利。在他的许多战略性错误中,这要算是最厉害的一个。 ' 。其结果是,维斯瓦河防线在几天之内就被分割成若干段;一月十七日华沙陷落,十八日,俄军占领罗兹和克拉科夫,二十日,朱可夫的前进纵队越过西里西亚边界。已经上冻了的地面,使俄军能够快速前进,其进攻的兵力和猛烈程度都是战争中所没有过的。显然,俄军最高统帅部完全掌握了指挥强大机械化兵团的方法,而且斯大林已经下了决心,要首先攻入柏林。一月二十五日,俄军已进至我的家乡布雷斯劳一线。二月五日,朱可夫已进至凯斯特林附近奥得河一线,距德国首都只有50英里了。朱可夫在这里被亨利斯将军巧妙部署的部队阻住了一段时间。在东普鲁士,罗科索夫斯基方面军直冲到波罗的海沿岸,切断了德军25个师的后路,于是,西里西亚和匈牙利的我军即处在俄军的重压之下。
象许多人一样,我也以十分焦虑的心情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大家都看出了我们居住在东部地区的眷属岌岌可危的处境。过了几个星期,我听说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已经逃离苏军的魔掌,他们总算比别人走运,但是他们除了一条命和背上的衣服包以外已一无所有。一九四五年冬天,这冰冷的二、三月间,千百万的德国人死于非命,真是无与伦比的一场悲剧,在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那些德国的旧有省份里,俄军对待居民象野兽一样残酷无情。一九四五年头几个月,在维斯瓦河和奥得河之间发生的事情是难以尽数的。自从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在欧洲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莱茵河之战
二月八日,西线盟军最后一次进攻开始时,首先由加拿大第1集团军向莱茵河和荷兰边境之间三角地带的雷赫斯瓦德森林发起攻击。这是艾森豪威尔全面进攻计划的第一阶段,按他们计划要以英、美军各集团军实施一系列的突击,沿莱茵河一直打到施特拉斯堡。在加拿大第1集团军编成内行动的英军第30军,在西线从未见过的猛烈炮火掩护下向雷赫斯瓦德迅猛突击。我们的第1伞兵集团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敌人在这森林沼泽地带花了两周的时间,进展不大。这场战斗使人们回忆起一九一六、一九一七年的西线战斗,正象松姆河战斗和帕斯申达列战斗,英军的猛烈炮击破坏了德军防御地带内的所有道路和后方设施,从而妨碍了英军自己部队的前进。
二月二十三日,美军辛普逊第9集团军(当时归蒙哥马利指挥)强渡鲁尔河向迪塞尔多夫和克列费尔德方向实施突击。当时我是曼提费尔第5坦克集团军的参谋长,我们正去接收第15集团军由都兰至鲁尔蒙特的防地。在这样的紧急时刻换防,是莫德尔元帅的拿手好戏,他常常要求把他最得力的将领用在关键的地点。然而,这样作却是很大的错误。一个集团军司令部,特别是通信部门,要想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必须有一段时间了解情况。
美军第9集团军达成了初战的突然性,在它进攻的头两天,在鲁尔河岸夺得了好几个登陆场。二月二十五日,由林尼赫登陆场实施的强大坦克突击,切断了我们右翼的党卫军第12军和中路第81军之间的一切联系。党卫军第12军遭受巨大损失;第338步兵师试图封闭缺口,遭到美军坦克的迎击,并被击退到莱茵河一线。第1伞兵集团军的装甲教练师被调到格拉德巴赫城。三月一日,美军以强大兵力攻击该地。当晚该城即失守,三月二日曾试图由翼侧攻击美军的突出部,但未获成功。三月三日,美军坦克继续向前挺进,抵达迪塞尔多夫以南莱茵河一线。
党卫军第12军被迫退到第1伞兵集团军地带内,该军即归伞兵集团军指挥。这时,在第5坦克集团军的中央和左翼展开激战。起初,美军打算由朱里西和都兰之间的登陆场攻打科隆,但未得逞。美军第1集团军在霍杰斯将军指挥下,继续在这一地域内以强大兵力施加压力,我军实在没有力量,抵挡不住连续的冲击,而拜尔林坦克群(第9和第11装甲师、第3装甲步兵师)也只能用于掩护退却。三月一日,我第81军的大部和第58坦克军被击退到艾弗特河一线。
三月的第一周内,莱茵河全线的形势显著恶化。三月四日,美军第1集团军渡过文弗特河,并向科隆开进。显然,第5坦克集团军已无力在莱茵河以西进行猛烈的抵抗,如果它在那里停留过久,很有被歼的危险。然而,三月五日,最高统帅部却令我们就地固守,并不许我们的任何重装备或司令机关渡河。这时我们所能办到的,就是令第81军进入科隆,并让它尽力而为。拜尔林的坦克群被隔绝在科隆以北大约12英里处的多马根这块不大的登陆场上,它获准在三月五日夜晚渡河。
正在科隆进行逐屋争夺战的时候,第58坦克军徒劳地想守住该城以南的登陆场。三月八日,我军在莱茵河以西的抵抗彻底被粉碎,我们两个军的余部逃过了河,希特勒这一道愚蠢的命令,使我们损失了许多火炮和坦克,由于属下指挥官的机断行事,才使大部步兵和一些重装备得救。我集团军在迪塞尔多夫和齐格河之间尽一切努力调整了部署。所幸的是,美国空军在这期间没有进行积极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两翼的集团军也在撤退,第1伞兵集团军被迫撤退到杜伊斯堡地域莱茵河一线,而我们左翼的第15集团军则非常不幸,于三月九日放弃了雷马根桥。这件事的重要性曾被过分地夸大。美军最高统帅部没有立即下令在这里扩大战果,起初只是让4个师进占并固守登陆场。其实,这对美军第9集团军在迪塞尔多夫以北强渡该河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蒙哥马利却不让这样干,而且艾森豪威尔也支持他 ' 注:见维尔莫特《为欧洲而战》原文第677页。 ' 。毫无疑问,盟军在战争这一阶段的战略水平是不高的。他们的作战方法是缺乏灵活性,受着预先拟定的计划的束缚。德军在莱茵河下游的整个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