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下,亨受太多的无形利益,早年从事贩卖鸦片的罪恶勾 当,另外,几乎独揽      了香港的专利经营。      港府对绝大部分公共事业,实行专利管制。早年,英资凭藉财力雄厚、 技术先进,几乎控制了所有的专利。进入80年代,华资崛起。情况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先后落人华资手中的专利经营权有:港九的巴士公司、电车公司、 
… 页面 27…

山顶缆车公司、商业电台、无线电视台、亚洲电视台、中华煤气公司、香港 电灯公司、海底隧道公司、天星渡轮公司、和记传讯(无线电话)公司,等 等。      控制在英资手中的仅中华电力公司大东电报局 (总局在英国,主要业务 是国际电话)、国泰航空等寥寥几家。      自来水公司等归香港政府直营。      实行对公共事业专利管制,与港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原则上不矛盾。在 提倡自由经济的美国,亦是如此。      上述三家英资专利公司,中电与大东不仅难收购,连参与竞争的可能性 都没有。目泰也是不可收购的,太古控有约70%的股权(汇丰约占30%), 国泰是施怀雅家族的聚宝盆,无论如何都会抓住不放。然而,同样是实行专 利管制的传播业,却允许数家电视台并存竞争,那么,香港航空业,出现两 家航空公司并存的情况,也是可能的。      1984年10月,《中英联合声明》发布,有关航空业的条款是这样的:  “在香港注册并以香港为主要经营地的航空公司与民用航空有关的行业可继 续经营。”      曹光彪反复揣摩这句话,由衷欣慰,他放弃了投资地产的初衷,转到空 中,欲与国泰分一杯羹。曹氏同时相信,中方在1997年接管香港后,不仅会 排斥英国的政治势力,连享尽百多年无形利益的英资,也将会排挤出局。      1985年7月,在曹光彪的积极鼓动与筹划下,港龙航空公司宣布成立, 曹光彪出任董事长。曹氏大力鼓吹振兴民族航空事业,不能再容忍英资航空 公司独霸中国香港的领空。在香港的历次商战中,没有一次像现在这样,带 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舆论均认为,曹氏的目的,是要港尤在1997年后取代国泰。国泰更是这 样认为的,这对施怀雅家族,不啻听到了丧钟。      空中争霸战一触即发。                                     空中大战      施约克·施怀雅爵士于1983年逝世,他是太古洋行最杰出的大班。老施 怀雅死后,家族事业由施约翰·施怀雅、施雅迪·施怀雅兄弟共同打理。根 深蒂固、实力雄厚的施怀雅家族,害怕港龙主席曹光彪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他们害怕曹氏声称的中资背景。      港龙是港澳国际投资公司与曹氏合作组建的。港澳国际股东有31位,包 括曹光彪、包玉刚、李嘉诚、冯秉芬、马万棋等港澳著名人物,传说港澳国 际有中资背景,中国银行占22%股权,华润公司及招商局共占30%股权。香 港在1997年将回归中国,在香港,无论英资华资,听到中资都会肃然起敬。      曹光彪来头真不小,难怪施怀雅家族如临大敌,感到畏惧。      港龙尽管拥有靠山,但甫问世,就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港英当局迅即 立了新法,限制香港新的航空公司成立。并以港龙非英资,不符合法规为由, 迟迟不予批准。      港府立的航空法例的核心,是“一家公司,一系航线”。如香港一北京 一条航线,只允许一家公司专营。事实上,所有的重要航线,已经给国泰霸 满。原来港府的航空监管部门,只是按国际协议实施“一家公司,一条航线”。 
… 页面 28…

这种国际协议,是解决航空业混乱局面的有效途径,港府立新法,从法律角 度看,没什么可挑剔的。但以这么惊人的速度立法,用心昭然若揭——是针 对港龙的。      这样,港龙充其量只会是一同包机公司。      国泰有法律武器,港龙有政治这张王牌。据传媒称,曹光彪宣扬中国政 府对港龙的支持,有点拉大旗做虎皮的味道。      大概中方认为曹氏独力难支,或许又是出于港府新立法的考虑,1985年 10月,有人游说包玉刚担任港龙主席。包氏于1963年加入英国籍,是英皇 室的座上宾。包氏还与北京政要交往甚密。包氏出马,港龙必气贯长空。      已登陆的包氏,顿生凌云志,欣然答应。包氏与曹氏的一个已入英籍的 儿子,共占港龙股份50%以上。华资港龙,摇身一变成为英资港龙。这样, 港府才正式批准港龙成立。      港龙副主席曹光彪宣布,港龙资本已增至两亿港元,各股东将会不断注 资,将订购一架波音737客机,不日开通至北京、上海的航班。以后,将不 断增设新的机型及新航线。      这当然是曹氏的一厢情愿,新法例如紧箍咒,牢牢套在港尤的“脑门”。 按规定,一间包机公司,航线不得与已开辟的航线重复;不得开定期航班; 不得做广告宣传;不得直接向乘客售票;不得在航线终止站设办事处;每月 须向港府航空监管机构申请一次才能继续经营;包机不准在下午12:30至4 时起飞降落。      港府的新法例不算大苛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类似的立法。香港推崇 法治,叱咤全球商界的包爵士无可奈何。      国泰有新法例的庇护,更有实力上的巨大优势。港龙仅一架波音737, 国泰拥有波音747达45架!国泰现在有恃无恐,它不怕1997年后,英国大 势已去,中国政府与它过下去吗,施怀雅家族认为中方是会秉公处事的,说 话 (指法例)是算数的。施怀雅兄弟反复研究《中英联合声明》中的航空业 条款,看不出有什么优待中资华资而排斥英贤的含义,但有一点显而易见, 这就是强调“本港”。      太古集团匆忙将国泰上市,让公众待法定比例的股份,使英资国泰本港 化。国泰更是自我标榜是“港贤”。所集新资,用于购买新飞机,增设新航 线。      在这场商界交锋中,港尤由中资变“英资”,英资国泰又变港资。为适 应1997年,曹氏接着又声称港龙是“港资”,变幻如此频繁,港民眼花缭乱。 有不怀好意的人称:港龙是条变色龙。      在这场“变资”较量中,国泰略胜一筹,其间,曹光彪曾多次借助传媒 向公众呼吁,抨击港府,请求公正,以唤醒公众的民族热情。曹氏在报刊发 表言论:       “香港政府竭力反对国际保护主义,并派人到欧美游说,要欧美开放市 场,但在香港航空政策上却构筑保护主义堡垒,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国泰 既不是香港的国营公司,也没有向港府交纳专项垄断税,如此保护国泰利益, 实际上是保护英国利益不遗余力,而下惜用港府政策的名义。”      包玉刚一贯声称商业行为格守以和为贵,在曹氏的激励下,也借传媒的 力量炮轰港府:“不要以为我现在只是为港龙争利益,这也不仅是航空间的 冲突。一条航线只唯一家公司经营的政策,造成垄断而不公平,有违本港工 
… 页面 29…

商百业以至港府长期遵循的自由经济哲学,实在极不光彩,后患无穷!”      呼吁归呼吁,国泰空中霸主的地位,稳如泰山。当时有人说,港龙要撼 国泰,唯有靠中资背景了。港府对来自北京的压力,一贯以软弱著称。人们 抱各种心态,期望曹光彪等从北京带来尚方宝剑,大杀回马枪!      谁都不曾想到,在香港寸步难行的港龙,到北京也四处碰壁。曹氏、包 氏无数次飞赴北京,进展非常不顺。一切问题最后裁决都得归于中国民航总 局,有关官员表示,港龙是在港注册的包机公司,中国民航无权单方面决定 中港间的航运。      据报载,中港问的航班已经不对等,中航与港航的航班比率为 10:1, 悬殊惊人。中方已面临来自港方的压力——要求增加航班,改变严重不对等 的现状。现在港龙要求开辟航班,中方自然会感到头痛。很显然,中国民航 对自己的航空公司实行保护主义。这种做法,也是一些航空业缺乏国际竞争 力的国家常采用的。                                     港龙折翼      渴望一飞冲天的港龙始终困在地面展不开机翼,而资金消耗却异常惊 人。每年1月,各股东都要“输血”应急。      1987年1月,增资至4亿港元,1988年4月,资本增至6亿港元。行政 首脑曹光彪称:月亏损约500万港元。      1988年9月,港龙终于获得中港方面的正式批准,开办港京、港沪间的 不定期包机航班。港无可望扭亏为盈。      早在一年多前,施怀雅兄弟眼看港龙要升空,先给港龙当头一棒,批出 国泰新股给中资龙头——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香港中信首脑力荣智健, 其父荣毅仁为中国高层人士。这样,英资国泰不仅本港化,还有了中资背景。 曹氏鼓吹的中资背景已不再是威胁。      那么,荣智健在这次空中争霸战中,为什么不支持港资港龙,而与老牌 英资太古“同谋”,“堂而皇之”担任国泰的董事呢?      荣智健是国务院任命的商业机构负责人,而非政工干部。他在港发展, 并没有肩负政治使命,他必须对国家交予他的资产负责。获得溢值极高的国 泰股份,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成功的商业行为。      1993年,荣智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差不多分析了6个多月, 觉得国泰的盈利前景好,经营完善,而且有一个优秀的管理队伍。我们就把 我们的看法向总公司和北京国务院讲,不到5大就得到批准。       “我们还看到,要在香港发展,不但要跟华资合作,也要加紧跟英资合 作。我们跟国泰、太古合作,觉得他们有一套系统,双方很容易有共同的语 言,后来还成了好朋友,而且不光是工作上。”      这一役,中信斥资13亿港元购入国泰12。5%股份,其中8亿港元是国 务院特批借出的。看来中方的着眼点是商业利益,并未将商业问题政治化。      国泰有了港资与中资成份,为其顺利过渡到1997年后,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舆论均认为,施怀雅家族是识时务之俊杰。港龙及部分传媒,猛烈抨击 国泰享受港英当局大多的无形利益,现在中资参与其间,攻击的矛头指向谁?      国泰与中资联手,使港龙本来就堡水甚多、不太可靠的政治优势化为乌 有。现在唯剩下纯商业竞争。 
… 页面 30…

     港龙在1990年高峰时,才拥有自有和租赁波音737飞机4架,每架载客 126人;国泰在同期拥有波音747飞机49架,每架载客490人,另计划陆续 订购11架波音777飞机。港龙仅北京、上海两条航线,并且是不定期航班; 国泰拥有航线高达60条,并且大部分是通往国际大都市的黄金航线。当然, 港龙家小业小,两条航线经营得法,仍是有利可图。      人算不如夭算,1989年北京风波后沟通中国内地的航线大滑坡,不景气 延至次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前。报章称:“港龙的包机,除了几班从北京撤走 港人时爆舱外,业务不景的情形不难想象。”      港龙的航线全部在中国,而国泰的航线遍布全球。中国旅游业的萧条, 对国泰未构成太大的威胁。      报载,港龙的包机,载客率仅36%,同期的国泰所有航线航班载客平均 值为70%。根据国际间民航“收支平衡”理论,载客率需达50%至70%。 港龙亏损,不言而喻。      对此情景,身体状况不佳的包玉刚更是意兴阑珊,他辞去港龙主席,由 他女婿苏海文担任。      1990年元月,曹光彪又将增资买飞机,欲与国泰决一死战。包玉刚突然 决定把港龙的股份“让”给曹光彪,并指定必须再转让给荣智健。      包氏让股的价格几何?包氏未透露。曹光彪又将包氏的股份转让给荣智 健,但荣智健并没有做港尤股东兼董事,而是转手就把港龙股票“出卖”给 国泰。      包大人身退,动摇了其他股东的军心,他们也出让股份。到 1990年 1 月底,国泰已控有港龙35%股权,成为港龙最大股东,港龙也由竞争对手变 为国泰的子公司。      包氏未对他的行为作解释。他指定股份转让与荣智健,让国泰控得港龙 的目的已很明显。有人认为,港龙唯有成为国泰的附属公司,才能生存下去 ——事实也是如此。      在国泰的“卵翼”下,港尤实力大增,并已取得泰国3个城市、日本5 个城市及中国内地24个城市的航线牌照,部分航线已正式开通。另外,台湾、 印度、越南等10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航线,也在港府航空监管机构的协助 下,进入谈判落实阶段。      这不是曹光彪发起创建港龙的初衷,曹氏“振兴民族航空业”的一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