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战是平息了,但是由于几只部队崩溃。连周湖的湖匪,虎爪山的山贼也死灰复燃,守备团每天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战斗。大量的乡绅跑到沙洋向张春求援,说泥腿子们受到革命党鼓动,要包围和驱除了他们,还烧了他们的田契。但是更多的农民跑到张春的衙门,要求和新民镇一样重新分配土地。
  张春召集闹事的农民和富商们在军营里谈判。
  顾明几个看见农民中的春丫等人,都暗自笑了。难怪春丫那帮人几个月没见人。原来就干这事了。
  张春说:”就这么平分土地是不可能的,我去分你们家的地你肯吗?”
  这一句话让乡绅们一个劲地点头,但是一想,不对呀,这还是要分地啊。
  果然张春说话了:“这不分地怕也是不行,我在新民两个镇的土地都分了,不是我仁义,而是不分地,穷人们日子不好过。”
  这次轮到老百姓那边点头了。
  “这样,我说一个办法行不行,赎地。”
  老百姓那边的脸色就暗了,那不就是卖地?有银子还用说?
  张春提出的办法就是地主们的土地作价,由政府担保卖给农民,或者直接卖给政府,钱一次性肯定给不了,分成若干年还。不过既然这一次也有人闹事,那么下一次肯定还会闹。你们今年分了别人的地,明天就有人分你的地,所以最好卖给政府。然后政府分给农户。农户按时间把钱还给政府,政府拿这笔钱还给地主。既不让地主们吃亏,也能让农民有土地。
  地主们自然纷纷抗议。
  张春又说了,地主们有钱了,政府支持你们在城里购置产业,兴办工厂和商行,和外面做生意。政府专门划出土地,你们可以自己买,也可以先欠着,用自己的钱购置机器和搞建设。欠的钱自然要还,可以分几年还。为了保证农民和商行工厂门能够还钱,能够过好日子。政府研究降低税率和征税的办法。
  这个办法呢,一时肯定拿不出来,你们这些老百姓都不认识字,跟你们弄不清楚。这样分两步走,一方面,让新民学院的人来镇上办一个农民讲习所,你们来这里听课,地主们也来听,有什么一二三,画个道道来。学生和政府给你们调节。
  第二呢,你们农民组成农民协会,工人组成工人协会,商人组成商人协会。谈判时不能一哄而上,要讲道理。也可以保护你们的利益。不能杀人放火,要是发生暴乱,军队是要管的。也不能蛮不讲理,都要有妥协退让,如果由此发生争执,政府会处罚不讲理的那一方。



 第八十章 沙洋镇

  打发走了农民和地主。张春和顾明才带着人到了沙洋镇;开始筹建农民讲习所和相关政府机构。
  旧官员全部不予任用,而扔进了政治协商会。
  顾明,周希哲、曾思敏和地主乡绅代表先谈,请蔡元培代表新民大学做中间人。主要是农村土地作价,城镇土地的购买,还款期限,商业税率问题,再有就是政府对这些产业如何扶持。
  谈判结束,谈判结果被编成册子,由新民大学的学生和守备团士兵组成了讲习组,在各个村镇的讲习所进行讲解。
  新成立的税务局研究征税的办法,改组税务机构。工商局给地主们登记工厂和商行的资金、规模以及帮扶方案。教育局尽快恢复教学,在适当的地方组建新学堂。
  沙洋镇的小学和中学基本上都是富人子弟在上学,穷人子弟可没学可以上。所以规模难以预计,要等到讲习组把调查和统计收回来才能知道。
  张春对讲习组进行了严格规定,每个人都必须带着手枪和自动步枪下乡讲习。不是沙洋管辖的区域不能去,但是别人来听不阻止。遇到袭击立即开枪,确保自己的安全。
  为了保证讲习组的安全,守备团要加快剿灭湖匪的行动,将湖匪和流民搜出来,再决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帮助。
  整个八月就这样忙忙碌碌中过去。
  张春迅速平息了境内的乱局,让周边的一些官员和军阀都有些吃惊。
  九月,湖北的讨袁战争完全失败。刘铁到了武昌,在日租界等他的清子的保护下去了日本。
  沙洋镇,农民等各协会组建。政治协商会在乱哄哄的气氛中召开,勉强通过了《沙洋土地临时约法》,授权由张春组建的军政府进行土地收购和分配。
  而在此之前,各地不得组建政府机构,待土地分配完毕,军政府拿出各方同意的办法后,再行组建政府。
  土地临时约法规定,军政府必须保证新民大学提供相应的农业技术支持和扶持,土地赎金分三年交割清楚。乡绅们还是不相信这个政治协商会,而相信张春和新民大学,所以特意把新民大学带上了。
  军政府必须支持商户进行工商产业。税率不得超过纯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军政府在土地租金全部收回后,解散,组建新的政府。
  政府在政治协商会议下主持工作。政治协商会议必须保证除农民以外的各行业人数均等,但农民代表不得超过代表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
  土地约法是通过了,但具体土地分配要等到棉花和水稻收割完成后才能进行。
  为了保证这几个月农民不闹事,张春出七成,各商户地主加起来出三成的粮食,开始修建从拖船埠到沙洋,从沙洋到李市再到后港的道路,凡属上工的人都有一日三餐的粮食,以工代赈。
  拖船埠到沙洋隔着汉江。
  而后港位于长湖之滨,长湖是古代洪泽湖最大的遗存,是沙洋与潜江和荆州的天然屏障,有连汉水和长江的水道。
  规划这条道路,就意味要修桥。建筑所的人十分精心。
  十月,各地的农民讲习组回来,集中在沙洋镇进行资料汇总,包括总人数和拥有土地数量的初步统计,预计实际测绘的时候还会多出很多。所管辖区十三个镇的人口数统计到的居然不到八万人,要知道新民三个镇就已经有了近二十万人。地盘却只有沙洋镇的一半大,这还不包括周湖和拖船埠地区。
  七岁适龄儿童不到一万人。人口比较多的如沙洋、后港、李市、高阳、曾集五个镇就占了七成以上。其他的镇多是百十来户。
  不过沙洋地盘很大,森林和湖泽众多,民风彪悍,很多地方和仙女一样亦民亦匪。各个湖区的流民不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他们走出森林和湖泊,人口保守估计在七八千人左右。
  沙洋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只有很少的地方有棉花,有很多村子都是依靠湖泊而居,以打鱼为生。
  十一月水稻收割完毕,土地收回军政府所有,军政府主要是军人和学生组成,不过这些人的脾气都很好,他们懂知识,每个人都是秀才。读书人在农民中的地位很高,所以守备团也被老百姓叫学生军,因为农民们分不清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是学生还是士兵。
  学生兵用仪器测量土地,每个镇上都建了一个良心尺。绝对标准。测量出来的土地没人敢捣鬼。
  学生兵让散居的农户搬到一起,和农民们一起建造房屋,修建公共厕所和沼气池,教农民制作农家肥和小麦耕种技术,组建互助组。
  因为这里大多数十来户一个村子,严重缺乏农具和所有的生产物资,不进行相互帮助,农田里的活干起来非常吃力。
  合作银行就给他们贷款,利息很低。反正已经欠了政府土地款等等一大笔钱,债多不用愁,只要有土地,农民们相信能够偿还。
  学生兵们让他们自己选组长,选村长,组成农民协会。组长和村长还能去镇里选镇长。镇里有农民讲习班。村里有小学堂,镇里有中学堂。
  学校里都是学生兵在上课,不是那些私塾先生。书本也是学生兵们带来的,免费。孩子只需要交吃饭的粮食。
  不过据说他们都是临时帮忙。以后会有一些老师过来,就需要交一定的学杂费购买书本。老师们自己有薪水,张春张大人发的。
  村里开办了扫盲班,不去识字不行,因为学生兵们带了很多种地的书籍。不识字,就看不懂。种地都种不好,还叫农民?据说张春张大人种地就种的很好。连这些学生都是张大人教出来的。
  那张大人是多么厉害的人物啊。
  学生们只是笑,说张大人确实很厉害,但是也是一个普通人,还经常跟孩子们在街上做迷藏呢。说不定你去沙洋,去新民就能和他在一起坐一张桌子吃饭呢。张大人在学校都是和学生兵一起吃饭的。
  所有的这些都使军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建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只要学生们到的地方,事情就会变得顺理起来。
  沙洋镇,张春再次当了甩手掌柜。
  沙洋的守备团总算满编了,有了八个连队,收的都是十七八岁有点文化的新兵。每个连队加上通讯、卫生、侦察250人左右。因为新兵需要学习文化,连队除了连长,还设了教导员,负责思想和文化教育。
  周荣带领四个连驻守后港。顾明带着两个连驻守沙洋,张霖越带着两个连驻守白马,赵定刚调往白马协助。因为部队之间隔了一条江和一条河,如果有事,救援不会那么及时。所以白马的防守力量加强了。
  沙洋成立了沙洋巡警学院,黄元平的校长。沙洋设了警察局,各个镇都设了外出所。只是每个派出所人都很少,因为黄元平也不过培养了五百多名警察而已。好在目前学生和军人在前线支撑着。
  新民大学的中学分出去后,又在雁门口镇和仙女镇都建了中学。因为随着各小学生的毕业高峰期的到来,一个小学就是三四百人毕业,新民三镇就有近两千人,新民中学已经装不下中学和大学一起学习。
  沙洋中学几年后肯定也要扩建,不然应付不了上万人的学生。所以后港也要建一所中学。
  中学的学制延长一年。新民大学的招生标准再次提高。
  蔡元培被这种全民教育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他在考虑,开一些专科学校,让考不上大学的孩子选择自己的择业方向,学习从业技能。
  沙洋,现在的城镇人口约五六千人,都是地主商户搬过来的。
  为了兑现军政府的承诺,王仁彬在沈集规划了一个石膏厂和水泥厂。
  这里的资源比雁门口要好一些,所以规模和相关产业链也尽量完备。环境组和化工组对水泥厂的石灰石膏利用、环境治理和花了不少时间,已经有一整套方法。


 第八十一章 桥与石油

  周湖规划了一个造纸厂。虽然军政府把整个周湖设为保护区,但是里面的芦苇生长面积非常大。而芦苇是造纸的最佳原料。
  周湖位于汉江的大曲字弯里面;云龙河在洪水季节,可以从王家集向周湖里补水。不过后世开挖河道,围湖造田,周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消失了。而现在,张春非常珍惜这种自然环境。他要早早地划定保护区。并把造纸厂设在周湖和王家集之间,这其实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因为经济本身就基于环境。只是造纸的污染需要解决。环境所和负责沼气的微生物所接到了造纸厂的污水处理项目高兴坏了。
  造纸厂带来的就是印刷厂。两个建在一起,正好在沙洋和新民中间,蔡元培已经盯上了这个计划,他想设立新民报社和新民编书局。就缺印刷厂了。
  现在学校用的都是油印教材,和很小的印刷机印刷少量的资料。
  新民大学的图书馆里还有大量的论文需要整理编印。没有印刷厂让他痛苦不堪。
  除了印刷厂,还有包装纸板厂等等。
  这样,周湖就会形成一个产业链。
  沈集和周湖这两个计划让沙洋的富商们非常兴奋,只是张春的计划都很大,他们全部的资金联合起来都不够。张春设立沙洋纸业公司,由合作银行出资百分之五十一,其它商户加起来百分之四十九;负责前期的建设工作和湖区的管理工作。
  沙洋区域资源还是比较少,重要的是以后的渔业、油茶和棉桑产业。不过现在张春不想让这些富户插手过多。这两个地方之所以建设规模都非常大,就是为了消耗这些人大部分的资金。
  不过无论张春怎么吸纳富商们的资金,还是会有三成左右的资金走向商业。这是因为汉水的水路运输不是云龙河能够比的。沙洋原来有两家船行。现在合起来成为一家,并吸收了一部分外来资本,叫何氏船务,老板叫何云清。
  何氏船务自己开始扩建码头,招募工人,购买船只,弄得非常不错。张春虽然心里非常不舒服,但是也只有忍着。
  然后就是各类商行,基本上都是冲着新民去的。因为新民的矿产品需求量非常大。而有一样商品是新民目前自己不能生产的,那就是食盐。商行控制了沙洋和新民全部的食盐供应,张春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解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