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中原逐鹿-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赋浞郑卸魃鳎兰朴欣交裙セ嵘俚枚唷�
  最后陈、粟决定,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之始,华东野战军采取持重待机的对敌策略,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国民党军,审慎地观察战场形势的细微变化,分析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有利战机,条件具备就坚决歼灭之;条件不具备,就改变和放弃原定计划,绝不轻躁作战。
  鉴于国民党军已发动重点进攻,3 月27日,陈毅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华东野战军在胶济路之休整,如可以告一段落,则应考虑作战问题。4 月初,如敌第5 军等部已到济南之线,集中力量修复津浦路,而济南之敌又拟重点胶济线,则我军可考虑,向敌各师之间隙较大、便于分割,且距第2 、第3 兵团较远的第1 兵团所在地域临沂、东海、新安之间突击。”
  次日,粟裕在征得陈毅同意后,与华东野战军副司令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梁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提出:“为粉碎敌之企图,使敌防线延长,逼敌分散兵力和支援华中斗争,以便取得华中可能的物力人力支援长期作战,我们拟以三个纵队队7 、8 共82000 人)伸入那城、码头、新安镇。到新安镇后,向西扩张,占领运河线,继而渡运西进,威胁津浦南段之势,诱敌74、83两师南援。”“以上部署于4 月1 号开始运动,14号左右才能打响。如何?望复示。”
  中共中央军委于3 月29日复电,同意华东野战军结束休整和南下歼击国民党军的部署。
  于是,陈票指挥华东野战军第2 、7 、8 纵队迅即南下,出击都城、马头、新安镇,扰敌后方,并以主力第1 、3 、4 、6。9 纵队,集结于蒙阴东南、临沂西北地区,待机歼灭南线之74、83两师,或歼灭由泅水向东南增援之11师,或歼灭大汉口向东进犯之第5 军。
  4 月1 日,华东野战军开始分路南下,但是,解放军南下的行动于4 月3 日即被国民党军侦探察觉。
  被打怕了的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第1 兵团立即向临沂地区撤退收缩,转人防御。为了加强第1 兵团的守备力量,顾祝同于4 月10日急调第7 军和整编第48师东开临沂附近,整编第9 师进至新安镇地区助阵。
  同时,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还决定:第2 兵团的第5 军东移太平邑,准备向蒙阴进攻;第3 兵团的整编第11师东移费县,准备向青驼寺进攻,以威胁华东野战军的侧背,达成相互照应。
  由于汤恩伯集团的收缩,以及王敬久、欧震集团移动,使得南下击敌打援,创造战机的部署未能实现。已经南下的华东野战军3 个纵队,只得停止在新泰、蒙阴、十字路之线待机。
  此时的陈毅、粟裕,一面指示各纵队注意侦察当面敌情,及时报告国民党的细微变动;一面在作战地图前挑灯思考、计议再次寻敌之隙,创造战机。
  顾祝同见华东野战军停止了南进,经报告陈诚获准后,即于4 月中旬,指挥汤、王、欧三集团全线发起进攻。
  陈诚、顾祝同的作战部署和作战意图是:第1 兵团除以一部守备临沂、那城、新安镇等地外,主力积极“清剿”临沂。那城以东和新安镇、海州以北地区‘,企图阻华东野战军南下华中,并伺机配合第2 、3 兵团的进攻。
  第2 、第3 兵团主力积极向新泰、蒙阴推进,企图逼迫华东野战军主力局促于滨海一隅,然后与其决战。
  另外,鉴于泰安战略地理位置之重要,又令第3 兵团以一部兵力守备泰安。
  4 月20日,国民党军整编第72师,受第2 兵团司令王敬久之命,从坎上、宁阳地区北进泰安,执行守备任务,至使其位于国民党军之左翼,位置比较孤立。
  冷眼静观国民党军动向的陈毅、粟裕,立即意识到可以从驻守泰安之第72师,作出围城打援,创造战机的大文章。
  多谋善断的陈毅、粟裕,果断地定下决心,授意华野司令部迅速制定了目标为调动、分散国民党军之兵力,求得在运动中各个歼灭其主力,以及南下开辟华中战场的“泰蒙战役计划”。
  随后,决定陈士荣参谋长指挥第1 、第3 、第10纵队围攻国民党军左翼、态势孤立的泰安守军整编第72师,吸引整编第75、第85师由大汉口北援而歼灭之,并诱进犯新泰、蒙阴之国民党军回援,而后集中野战军主力分批寻歼回援的第5 军及整编第u 师等部于大江口、太平邑地区。
  以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第2 、第7 纵队集结在青驼寺、双侯集以东地区,第7 纵队待机南下华中。
  以第4 、第6 、第9 纵队集结在新泰、蒙阴地区,待机出击;以第8 纵队进入临滋公路以南山区,歼灭整编第“师主力。
  这是华东野战军的一个宏大战役计划,它显现着陈、粟的睿智和决心。千军万马在行动,而一时的焦点却聚集于平日不甚起眼的泰安城。
  泰安城,位于津浦路上,地处徐济段要冲,北接山东省会济南,南通战略要地徐州,交通便利,属重镇,是直接支援铁路两侧各战场的军事补给基地。
  进驻泰安,实施守备的国民党军整编第72师,原为川军之精锐,日械装备,擅长守备,辖有第34旅和新编第13旅。新编第15旅,共2。8 万人。
  第72师守备泰安的兵力部署是:第34旅主力(欠第3 营)守备城区,以一部配置在东、南、北关外各要点及泰山南麓、韩家岭、摩天岭、玉泉顶各要点。
  新编第13旅(欠第37团)附新编第15旅主力守备城西关基督教堂以北、育英中学以南及清真寺以西娘娘庙。泰安车站、蒿里山、云山庄至铁路以东霍家窑之线各要点。
  在各要点上,整编第72师均构筑了较坚固的防御工事,企图据守。
  第72师中将师长杨文泉曾声称:“泰安之城防固若金汤,共军绝无可攻破之道理。”
  的确,泰安城墙高8 尺余,护城河宽且深,周围设有铁丝网;城墙和城门突出部及各主要街道巷口筑有密集地堡群;西关亦有围墙、壕沟。外围蒿里山、娘娘庙等设独立据点,特别是蒿里山,除山顶密筑地堡外,并有两道鹿寨、一道铁丝网,在山脚有壕沟及大碉堡,火力可直接封锁壕沟和山脚前沿开阔地,易守难攻。
  4 月22日,陈士第下达攻歼泰安国民党守军的作战命令:以第10纵队附榴弹炮团3 个连围攻泰安,以第1 、第3 纵队控制泰安西南正面,歼灭大江口可能北上增援之敌。
  当晚,华东野战军第2 、第,3 、第10纵队分别由祖袜山南下,西越津浦路,直扑泰安地区。
  是夜,第10纵队以第28师攻击东、北门和摩天岭及其外围之敌,以第29师攻击西、南关及蒿里山之敌,国民党军退至城内及蒿里山、四关固守。第10纵队遂将泰安团团包围。
  23日拂晓,第1 、第3 纵队按计划前进至泰安西南正面。
  黄昏后,第10纵队继猛攻泰安城四关及蒿里山据点,但是进展缓慢,当夜仅攻取摩天岭一线阵地。直到24日,泰安城仍然围攻未下。
  泰安城被围,杨文泉连连向其兵团司令王敬久和徐州的顾祝同呼救。
  为加大攻城战斗,以解决泰安守备之敌和防止引敌来援,陈士梁当即发出命令,调第3 纵队的第8 师及第9 师的一部投入攻城作战。
  当时,第3 纵队第8 师师长王吉文和师政治委员王六生正在边吃饭,边议论8 师会不会直接参加攻击泰安城的战斗。
  当他们揣测时,参谋长走过来说:“师长、政委,纵队首长来电话,要你们立刻到第10纵队指挥部领受战斗任务。”
  王吉文一向风趣,只见他把筷子一放,对王六生说:“真是想啥啥到,天随人愿!政委,快走,就要参加大会餐了。”
  10纵队指挥部,在泰安城南约30里的一个紧靠公路的小村庄里。二王赶到时,3 纵队的领导也来了,正和10纵领导谈笑风生。可见一个战役部署已经确定了。
  在华东战场,第3 纵队和第10纵队经常并肩携手作战,不但纵队一级的领导关系特别密切;就是两个纵队师一级的指挥员也都相互非常熟悉。
  他们围上地图,彼此亲切地交谈着。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扼要地传达了华东野战军前指的指示:为了打乱敌人重点进攻的阵势,寻求创造更大的战机,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手段,吃掉泰安城的整编第72师。
  宋时轮接着说:“我们这次战役的具体部署是,10纵队从泰安的北、东和东南方向攻击;3 纵第8 师从西门西南、西北方向攻击。为了统一行动,何以祥司令与我商定,3 纵的第8 师暂归10纵指挥。”
  分配任务后,宋时轮强调说:这次泰安战役关系全局。第72师,是敌人重点进攻阵线中最左翼的一个矛头,斩掉这个矛头,就会打乱敌人的整个阵线,敌人的脚步一乱,下一个“节目”就更加精彩了。
  王吉文和王六生当即向何以祥。宋时轮二位司令员表示:“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全力密切配合兄弟部队,坚决打好这一仗。”
  接受了任务,王吉文与王六生一路并马而归。两人心情振奋,觉得这一仗十分有把握。敌72师不是强手,又处在我内线。我们是以4 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打它一个师。群众条件好,部队又善于打攻坚和山地战。
  王吉文信心百倍地说:“没问题,三天以内解决战斗。”他忽然扭过圆胖胖的脸,向王六生问道:“打下泰安,下一个节目又是谁呢?”王吉文打仗像个好棋手,善于在走这步之前,就想到下一步。
  王六生笑了,说:“运动战嘛,哪里有利,哪里下手。要想知道下一个‘节目’名称与内容,请君去问毛主席,去问华野首长好啦!”
  “那可不是我的事”。王吉文笑了。沉思一会,又说:“敌人的把戏快变完了。我想,陈、粟首长早有考虑,在打下泰安以后,一定会接着再来个更大的歼灭战!”语气里含着对上级领导的信任,也充满着信心。
  王吉文和王六生返回师指挥所时,各团的团长、政委早已“恭候”多时了。听说有任务,谁都想争个主攻。具体任务还没分配,几个团的领导就“争”起来了。
  王六生特别理解团长、政委们的这种求战心情。自从鲁南战役后,第3 纵队多是演“配角”。就是前不久的莱芜大战,3 纵也是在南线担任阻击任务。因此,从干部到战士,心里都憋着一股劲。
  莱芜大捷以后,华东解放区根据党中央《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普遍展开了土改、复查和突击生产运动,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支前。部队也进行了一个阶段的整训,深入地学习了《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进一步明确了斗争形势,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整训中,华野全军又在“打一仗进一步”的号召下,总结了三个月来的军事工作经验,通过群众性的说战斗。说经验,评指挥、评技术等活动,把“智谋与勇敢相结合”。“技术与勇敢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那时,部队中还开展了诉苦教育、团结互助运动和立功运动——当时称为“连队政治工作的三把钥匙”,战士们情绪高极了,都盼着打个大胜仗。
  王六生边想着这些,边听着王吉文传达纵队领导分配给8 师的战斗任务。
  根据上级的指示和敌情、地形,经过一番认真的研究和各团领导的激烈“争辩”,王吉文站起来,笑了笑说:“各位同志不要争了,仗是有的打的,要相信陈、粟首长是不会让我们空闲的。”
  接着,王吉文放低声音,敛起了笑说:“现在我分配任务如下:23团攻打城西南角的制高点蒿里山和火车站;24团首先肃清南门以西城关的敌人;22团准备担负攻城任务。各团务必按照我们刚才研究的作战方案,切实完成好各自的任务,同时也要注意协作和配合。”
  这时三个团的领导的脸上,都绽开出满意的笑容。
  看着各团领导不断变化的神情,王六生禁不住笑了。他满带鼓动性地说:“同志们,这一仗还打不垮敌人的重点进攻,这只是个开场锣,好戏还在后头哩!”
  大家们对于“好戏在后头”这话,特别有兴趣,从他们一双双惊喜的眼里,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24日黄昏,雄伟的泰山刚挂起夜幕,对团进攻蒿里山的战斗打响了。
  8 师指挥所就设在蒿里山下,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主攻蒿里山部队的动作。
  开始,23团指战员如同离弦的箭,转眼间就登上了南山坡。电话里接连传来23团团长的报告:突破了鹿寨;越过了壕沟;炸开了铁丝网;夺取了山腰部工事;
  看来,攻击部队的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