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仕途-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觯鄹癖阋司谌说男蚴橹朔溆刀础?粗柿慷疾淮恚簧偃寺虻亩疾恢挂槐荆芯跷镉兴怠6潭倘焓奔洌饲Ф啾臼槿渴垠溃榧芤簧ǘ眨詈笾荒芤晕藁醺嫱#么蠹野敫鲈轮笤倮础H遣簧偃擞性褂铩�

    这两件事沈欢都掺和其中,像司马光的奏章,根本就是沈欢代笔的!司马光对于此事把握不大,又有点哗众取宠之意,还有点犹豫,最后沈欢怕失去先机,只能硬着头皮帮他写了一个奏章,经他首肯润笔,才成就了那本奏章。

    至于这卖书一事,完全是他的手笔。沈欢吩咐新华书馆马不停蹄印刷儒家经典,二十天下来就印了八千本,打算先收回第一笔资金再扩大规模。准备印刷与销售一条龙服务更有助于垄断,便让周季以“新华书馆”名义开了一家店,自己销售自己印刷的书。开业两三天,即让有周季在文人士子中做广告了,以宣传攻势获取市场。此举果然有效,以其低廉的价格,三天就卖完所印之书,不能不让他感叹,这种速度,在后世也算畅销了!以他对技术的垄断,别人就是想盗版也困难。书就在这里,若你能把价格控制在一百文以内,你就是盗版我也没话说。

    平常书市,质量差的动辄都要五百文以上,沈欢就是把价格调到三百文,估计买的人也不少,不过还是有点高,引不起轰动,干脆以一百文为价;当然,太低了也不行,若一时间低到几十文,那估计就容易造成祸患了,毕竟开封城做印刷生意的人也不在少数。第一笔资金回笼之后,沈欢在赵仲针所派之人的帮助下,扩大生产规模,又制造了一台印刷机,多招十几个工匠。规模也不能无限制扩大,毕竟市场份额有限,如今以开封为基点,两台机器,日印一千,一个月下来有两三万的数量,也足以应付。若规模过大也难控制,技术泄露则非好事。

    “子贤,这书造价真的只有二十文而已?”二月的最后一天,司马光拎着一本厚达百页的《论语》,一脸疑惑地问沈欢。

    沈欢把事情真相的一大部分说给司马光知道,比如这个印刷机之事,功效吹嘘得厉害,至于合作做生意,则隐瞒下来,只说是好友周季所经营,别人就是查也查不到什么,毕竟用的是他母亲的名义,再说合作者里有当朝皇长子所派之人,谁又敢多说什么,毕竟此人今后可能是皇太子,甚至未来皇帝!

    “老师,是的,确实很便宜。”

    司马光有点不高兴了,道:“子贤,如此利器,有助于教化,你应该进献给朝廷!”

    沈欢解释道:“老师,由朝廷控制,也不过是给皇家印刷一些书籍罢了。若由人经营,所得暴利月过数千贯,朝廷收以税收也有数百贯,一年下来就几千贯,这不就能充实国库了吗?现今朝廷用度紧张,如此之高正当收入,也算难得了!另外,作坊规模扩大,足能容纳无田无地之人百名,算上他们的家庭,这里就能为我大宋朝解决数百人的吃用问题,另外还有那些经营书局之人,以后这个作坊印书多了,肯定得让这些人帮忙销售,如此一来又养活几百人。开封城单一个印刷作坊就能解决一至两千人的吃用问题,这不比朝廷招收流民入厢军拿俸禄要好吗?既能收税,又能凭白解决无业之人问题,岂不是大善?而且,这只是开封城景况而已,若在大宋天下大城里开上十几家分店,赋税加起来一年几万贯,所养之人更是过万!老师,这应该要比献给朝廷好上几分吧?”

    司马光一愣,沈欢这种后世经济产业链所产生的附加业务,还真令他感到刺激,没想到一个小小作坊,真要算起来,还有这般作用!他隐隐感到一些亮光,脑子却还模糊着,不能一力贯通。

    *************

    本来不想多说的,不过真不得不说明一下了。算是一个注吧:历史上宋英宗是治平元年五月亲政的,病了整整一年。这里有所提前,一切都是为了小说趣味而已。再次声明,书中一些历史时间人物都做了挪移,全是为了小说情节服务。有些朋友连时间都要苛求,就真的那个啥了,历史架空,本来就是为了改变历史的。如果真要追究这个,还不如捧本历史书来看呢!书生身旁有几个历史资料,不至于连时间都搞混了,很多都是故意的,像王安石的女儿,历史很难查到她的名字,年龄也困难,不过应该比书中这个要小许多,现在也提前让她上场了,就是那些公主们,也“大”了几岁,这不都是为了趣味性么。只有历史事件还发生,主角参与其中,应该就足够了。

 第三十五章 出书

    “老师?如今朝廷上是怎么一番形势了?”沈欢自认刚才只是一番普通的计算而已,也不在意,不由问起朝堂之事来。 

    司马光闻言有点苦恼:“底下臣子们依然在争论,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老夫就奇怪了,官家是大宋天子,又已然痊愈,亲政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怎么还有人反对!”

    沈欢道:“老师,太史公也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后毕竟听政一年,提拔了不少人,也贬谪了不少人,其中利害关系不少,也难怪他们这样。”

    司马光变色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们竟然连这点都做不到,还是臣子本份么!不行,老夫还要上奏章,直到官家亲政为止!”

    沈欢苦笑,司马光就是耿直得可爱,之前还因为怕哗众取宠,犹豫着要不要上奏章,如今看到别人怠慢君主,倒又主动利索起来。

    “老师,何必令太后觉得你在咄咄逼人呢?”沈欢劝解说道,“反正如今亲政议题已经在朝堂上提出,倒也不至于会偃旗息鼓,闹了几天,估计太后与官家已都坐不住,应该快有结果了!另外还有韩相公,想必也该有行动了吧!”

    司马光默然,之后苦笑道:“罢了罢了,老夫只是个谏官,此事非政事堂解决不可,倒也不必掺合进去,如你所言,也该有个结果了!子贤,趁着如今有闲暇,再谈谈修史一事吧!”

    沈欢苦笑跟着司马光进了他的书房。

    三月很快到来,朝堂还政亲政之议闹了也逾十天,太后与官家倒还能勉强不露声色,宰相韩琦却万万坐不住了,这些天他就像一个救火队员,哪里火起就扑哪里,累得身心俱疲。

    “好个司马君实!”韩琦又气又笑地对他身边的幕僚说道,地点正是他丞相府邸的议事房,“他上了一把奏章倒没有动静了,反而是底下大臣闹起来,折腾了本相!”

    幕僚姓李,是韩琦私人幕府里的参室,四十多年纪,气态饱满,精神矫健,只是显得有点瘦小,他笑了笑:“相公何必生气,事到临头,也只有断然做出决定了!”

    韩琦五十多岁,一生风霜,政事劳累,却显得有点老态了,不过那双有点浑浊的眼睛依然炯炯有力,锐利非常,像能一眼看透人心一般,坐在椅子上有股不怒自威之态,叹了口气,道:“是啊,事到如今,也只能尽快解决了!司马君实走了一步好棋呀,不管如何,这次的功劳,他算是占了!你说他是出于公心呢还是什么别的目的?”

    李幕僚沉吟说道:“司马君实算是个贤人,耿直之名天下传唱,应该不至于有何企图!”

    韩琦苦笑道:“不管如何,他这步是走对了,却苦了本相,若不是他打乱了本相步骤,再过两个月,本相就可以直接让太后撤帘!唉,折腾不下去咯,明日早朝本相就按原计划行动吧!”

    “相公,是不是要与富枢密通一下气?”

    “不必,此事老夫自有分寸!”

    李幕僚犹豫了一下,想说什么,最后还是闭口不言。

    韩琦叹口气,也不再说什么。翌日,也就是三月初八早朝,又议亲政事宜。这日太后垂帘,官家赵曙已在朝,底下臣工又闹腾起来。

    “好了!”曹太后声音沉重,悻然不悦,轻喝一声,令众臣立刻肃静下来,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韩相公,还政亲政,此事你如何处置?不要再给本宫拉扯这拉扯那,你是首辅宰相,率领着政事堂!”太后有点不耐地令韩琦出列。

    韩琦在众人之前,微微抬起头来,太后在帘后,只能看见一个影子,倒是官家紧紧盯着他看,目光灼然,令人不敢正视,心里苦笑,知道再也不容他拖下去,行了一礼就道:“太后,既然陛下龙体痊愈,已能处理朝政,就请太后如底下臣子之议,撤帘吧!”

    此言一出,朝堂又是一番议论,各人有着不同的心思。司马光点点头,一切正如沈欢所料,韩琦最后只能站在官家这一边。龙椅上的赵曙又惊又喜,紧张得全身都在颤抖,想说什么,最后顾虑一下,看看帘后太后,又静下来,不敢动作。

    帘幕后面的曹太后沉默一下,令众人大气都不敢喘,倏地冷冷地道:“既然韩相公也说撤帘,那本宫就撤帘吧!”

    “太后凤德天明!”一直与韩琦是良好搭档的欧阳修身为参知政事,权势不小,立刻挺身出来恭维太后一声,算是力挺韩琦的决定。他这样表明态度,加上太后又亲口说出撤帘的话来,其他大臣也只能齐声赞美了,算是为此事定下了基调。

    韩琦面色依然冷静,看到龙椅上的官家有跃跃欲试之色,不禁凛然,咬咬牙又道:“太后,既然决定撤帘,可否告之确切日子,也好让臣等有所准备。”

    太后淡淡地道:“既已决定,何必再选什么日子,就今日也成!”说完在帘后站了起来,作势要走。

    韩琦心里凛然,如今骑马难下,只能力挺下去了,闻言在朝堂上高呼一声:“侍官何在!难道你们没听到太后说撤帘吗,这就把帘子撤下去吧!”说完在众人目瞪口呆中一步步走向右边的帘子下,抬手就要收拾丝帘,只听到帘后太后轻呼一声,一阵脚步声急切而去,待韩琦把帘子扯下来后,众人吃惊地看到帘后已经没有人了,只发现转角处有一片锦衣晃过而已,正是太后的衣服!

    “太后让韩相公赶走了!”这是众人脑子里唯一剩下的心思,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说什么。

    就连首先提出撤帘的司马光,也看得目瞪口呆,惊奇地看着韩琦,又点头又叹气。

    枢密使富弼今日也在早朝,看见韩琦作为,又佩服又埋怨,两人朝中声望相同,又都是朝中大臣,一掌政事,一掌军务,韩琦今日举动,明显有所准备,以两人之前合作关系,他竟然没有得到通知,心里大是不悦,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责怪,他只能率先高呼道:“陛下亲政,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众臣反应过来,高声恭贺,算是确定了新皇的地位。

    “诸位臣工都起来吧!”赵曙抑制不住兴奋,满脸通红,挺起胸膛,精神也抖擞了几分,高坐龙椅,九五至尊,睥睨天下,豪情顿时浓郁于心中。

    大宋治平元年三月初八,太后撤帘,病了整整一年的新皇亲政,从新掌握了政权,开始了历史的新篇章。

    沈欢从司马光口中了解到韩琦的强悍,也不禁咋舌,招呼人上前撤帘,让太后避之不及,如此人物,千古难见,不愧是史册里大有篇章的臣子!他想了又想,这种事自己肯定不敢做,至于司马光,估计是不肯做!他们师徒,一个谨慎胆小,一个谦恭有礼,在官场上也不知是福是祸。

    皇帝亲政,肯定又有一番赏赐。论功行赏,不少臣子都有所升迁或者厚待,特别是力挺皇帝上位的韩琦,加右仆射,封魏国公,身为宰执,荣誉之极;当然,官家也没有忘记率先上奏章的司马光,加龙图阁直学士,仍知谏院。司马光本来又想辞掉,不过后来也许是想起沈欢的告劝,受了下来。这倒让沈欢惊奇了许多,也许是近朱者赤,也许是潜移默化,司马光这个终日要求辞去高位的家伙终于难得一次接受加封了,离他指定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下一步的目标是御史中丞的位子,沈欢也不管是否有越级的可能,总之他要让司马光尽快做上御史中丞,机遇就在濮王之议!如今的御史中丞是贾黯,此君历史上就是因为在濮王之议中站在了皇帝的对面,事后被贬到外地去,不过好像事实上最后也是由司马光来接替他的位置,但是十八个月的濮王之议,沈欢认为太长久了,他与司马光都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看来又得为司马光好好谋划一番了。

    皇帝亲政,这个该死的濮王之议也该来了吧!当然,此事看来不可能一两个月就解决,还是等事情发展到**阶段再出手吧,也好显得功劳巨大。这之前,沈欢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今年七月就得去参加秋比考试,以望获得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