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未都说收藏-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征,回去凭记忆画。今天非常容易地区分民国时期仿制的珐琅彩。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珐琅彩的早期的赝品都呈现出民国的特征,非常明显。

我买过一对民国仿制的珐琅彩碗。这对碗本来是一家电影制片厂的一个美术工作人员的收藏。他去世以后,女儿拿出来卖。这个东西历史上被查抄过,又退赔了,都贴着签。我一看,就是典型的民国时期的珐琅彩。画得非常细致入微,超薄,比康雍乾三朝的瓷器还要薄。民国的时期的工艺在提高,但审美趣味没法提高,所以一看就是民国的东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物特征,民国时代也有民国时代的文物特征。每个时代的特征各有各的好处。我们一般会认为,以珐琅彩而言,最贵重的一定是康雍乾三朝,其他的都不重要。但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民国的仿制依然重要,重要的是它提示了我们当时一个皇家垄断艺术〃崩盘〃时的社会心态。皇家垄断的艺术,过去没有人见过,那一瞬间向社会开放,那社会趋之若鹭是一个正常现象。那么正常的现象就要留下很多证据,我们今天因为有这样的证据,才能使以前的珐琅彩更加完整,更加辉煌。

【康熙珐琅彩特征】

康熙朝珐琅彩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仿铜胎画珐琅。最早进入中国的珐琅器就是铜胎画珐琅。刚开始制作瓷胎画珐琅的时候,很自然地要模仿铜胎画珐琅的特征。康熙珐琅彩瓷器常常涂满了珐琅彩料,没有留出白地,不体现瓷器的特质。

第二,由于康熙是瓷器珐琅彩的诞生之时,是皇帝一个玩儿的,所以康熙一朝的所有的款制都写〃康熙御制〃。皇上自个儿盯着制的。那么显然,它也是皇帝自己御用的。

第三,康熙珐琅彩图案一般都追求左右对称。它是比较呆板的图案。画一个牡丹,画花草都是对称的。由于他技术的不娴熟,所以他大胆地去画一些想画的画面,他还没能做到游刃有余。

【康熙与西学】

康熙如此喜欢珐琅彩,跟他愿意接受西方文化有关。康熙当时从西方的传教士那里涉足了多个领域。比如,数学、天文、地理、药学、解剖学、欧洲哲学、音乐理论、绘画艺术、拉丁文等等。我们听着这么多的学问好像都不是怎么搭界(搭边),都不怎么关联,但一个皇帝做到了,学习了这么多的学问。你就知道,清朝在中国为什么版图最大?为什么能进入〃康乾盛世〃了吧?那么,珐琅彩在这时候诞生也就不新鲜了,也就非常正常了。

【雍正、乾隆珐琅彩】

雍正以后,珐琅彩有一次本质上的革命。雍正皇帝非常重视珐琅彩,他要脱离〃铜胎画珐琅〃对〃瓷胎画珐琅〃的一个影响,他要让珐琅彩更加像瓷器。留有大量白地,画也不对称,完全是一个带有主题图案的画。这就是珐琅彩瓷在雍正一朝的一个本质上的转变。

稍稍做一下对比。雍正珐琅彩的素胎非常白,因为瓷器表面要有大量留白,所以对瓷的白度要求非常高。康熙珐琅彩的素胎不是很白,因为它全部被彩料盖上,白不白对它不重要。雍正六年国产的珐琅料试制成功,而且颜色比进口的还丰富,所以他有机会提高这个珐琅彩的质量。还有一点,就是雍正珐琅彩开创了诗书画的先河,一直影响到乾隆。康熙的珐琅彩上面不写字,也不画小印章,画面是图案型的,不是主题型的。

到了雍正一朝,珐琅彩底款就由〃康熙御制〃改为了〃雍正年制〃,但也有少量的写〃雍正御制〃的款,表明皇上对珐琅彩的监控力在减弱。康熙全部是御制。雍正有御制,有年制。到了乾隆时期御制的就非常地罕见了。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它是色地和白地共存,一半一半。到了乾隆时期,基本上乾隆就抛弃了色地的珐琅彩,以白地为主了。此时乾隆已经感觉到了白瓷画珐琅带的乐趣。他在诗书画的风格之下又加入西洋色彩。比如珐琅彩上画西洋人,从内容到技法追求洋味。在这点上,他跟他爷爷有共通的地方。但是,中国工匠画外国人的脸,有点不熟,所以乾隆时期宫廷画师画的洋人,不是那么准确。那人有点中不中西不西,或者说,一个中国人的脸着西方人的头发,就是因为工匠不熟悉。乾隆皇帝的喜好,跟他爹雍正有很多不同。他不是很雅,而是比较好大喜功,喜欢繁缛风格。在乾隆的影响下,珐琅彩也变得趋向于繁缛富丽。

【杏林春燕】

有一个著名的珐琅彩碗,画的是杏林春燕,非常漂亮。2007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当时的成交价是一亿五千多万港币。一个小碗,值这么多钱。

这个碗1986年的时候曾经在香港拍卖过一次,当时的成交价是110万,被一个收藏家买去了。当时另外一个收藏家,也想买这个碗,就跟他商讨,就说;〃您看,这碗我能买吗?〃

他自己心里还说〃我还想买呢。你要买,咱不多一个对手吗?〃他就说:〃这碗不能买。为什么不能买呢?是因为碗中有一条不易察觉的划痕。〃收藏家非常讲究收藏的完美,尤其像珐琅彩这样的重器,任何一点瑕疵可能都对它经济上有所影响。那么,那个收藏家就放弃了,这个收藏家就以110万买到了这个碗。在1986年的时候,110万也是非常大的数字了。在他们家一搁21年。

2007年,他把这个碗拿出来拍卖,他没在会场。我觉得,在会场对他是一个刺激,不管这个碗卖得高低对他都是个刺激。你想想,当年他花重金买了这样一个碗,在家里搁了21年,有深厚的感情,看着别人把它买走。所以在会场上,很多人在竞争这个碗。很快,价格扶摇直上卖了1亿5千多万。卖完以后,15分钟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马先生,我请你吃饭。〃他不在会场,他清楚地知道这个结局。然后我们就一块儿吃的中午饭,聊天就说对这个碗的感受。他说:〃我老了,〃他已经80多岁了,他说:〃我老了,我也拥有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这个碗一直在我们家搁了20多年,我觉得,它应该有一个新的归宿。〃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

你拥有的乐趣是你个人的;社会拥有的乐趣是社会的。那么,可能这个社会中某一个人又有机会拥有它,那么是他个人的乐趣。我觉得,文物尤其重要的文物早晚有一天它都会进入博物馆,一旦进入博物馆就是我们民族的乐趣,或者说,全世界的乐趣。我们今天能在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能够看到我们如此辉煌的文化,那是我们先人给我们创造的。

【上海捡漏儿】

收藏当中非常不易碰到珐琅彩,我历史上碰到过。上海一家拍卖行寄给我一本图录,上面有一对珐琅彩小盘。我看到图录的时候就愣了,上面写的是粉彩,可我一看就是珐琅彩,因为底下写着〃雍正年制〃,四字方章款,粉彩是不写这种款的。我就为此专门飞到上海,拍卖会上也非常紧张。我看着还来了很多明白的买家,我想可能有一场恶战。结果,几乎没有人争,就争了一手,就举了一下牌,就买到了,非常便宜。

【珐琅彩的特点】

珐琅彩的第一个特点是数量稀少。一般地来说,世界上仅存400多件,其实远不止这些。第二,少有完全相同图案的两件珐琅彩。素胎入宫的时候,都由画师自行选择画稿,因此每件珐琅彩的画稿都不同,少有重复。第三,珐琅彩的这个图案都是经典图案,他不去做试验。很简单,就是你比如,你买一块料子去做衣服。你一旦买了一块好料子去做衣服的时候,式样反而简单化,标准化,也是这个道理。天津博物馆藏的一件珐琅彩雉鸡芙蓉玉壶春瓶,这种雉鸡芙蓉就是中国传统图案中最为标准的。我们在其他彩瓷,在斗彩、在粉彩、五彩都没有看见过。第四,是珐琅彩被称为古月轩瓷。然而在传世的珐琅彩,所有的作品中没有看到署古月轩三个字的瓷器。古月轩至今没有被破译。可是有一点,学术界对〃古月轩〃是不予承认的。

由于珐琅彩在清朝没有进入民间,为皇家独享。那么,粉彩从普及的意义上讲,它大大地超过了珐琅彩。下一讲就讲粉彩。

22 疏影暗香 繁花似锦

--粉彩

这一讲我们讲陶瓷的最后一个主要品种粉彩。

【昂贵的台灯】

先讲一个雍正的八桃粉彩橄榄瓶的故事,这只瓶子原来在美国驻以色列大使的家当台灯,一当就几十年。美国大使获得这个瓶子的时候,他自己改装的台灯,当时他试图在这个瓶子底下打一个眼好穿过电线。但是中国有一句话叫〃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他钻不了这个眼,所以他就把这个电线一直耷拉在瓶子的旁边。这样他一共使了几十年。大使去世后,他们家的遗产拍卖。然后,苏富比的专家就去了他们家。去了他们家以后,看了他所有的财产以后,忽然发现了这个台灯,然后就问他们:〃这个台灯可以卖吗?〃他们家人说:〃这台灯也值钱吗?〃苏富比专家就跟他们说:〃这个台灯非常值钱。我们可以试一试。〃然后,就把这台灯上的灯头、灯罩就卸掉了,从里头倒出了半瓶子沙子。他怕它碰翻了,它里头灌满了沙子。然后里头还抽出一张1969年的报纸,可见灌沙子的时候大约是在1969年。

2002年,这个瓶子在香港拍卖,当时的成交价是4150万元港币,在当年曾刷新了清代瓷器第一高价的记录。它被国内一个企业家买了以后,后来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了。我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可以看到这只瓶子。

那么,这样一只瓶子为什么有如此之高的价格呢?它主要是这个品种所决定的。这只瓶子在全世界范围内就这一只。它所画的这个桃,真的比仙桃还美。这就是粉彩的表现力。在所有的彩瓷中,粉彩的表现力为第一。清代中期以后,由于生活的富足,大家对寿命开始关心。那么,我们都知道,今天过生日的时候都会送两个寿桃。这个桃就代表了长寿。雍正时期,画桃题材的瓷器,不管它是盘子还是瓶子,它都画八个桃。到了乾隆时期,就画九个桃。所以在这个古玩界有一句话叫〃雍八乾九〃,说的就是这种瓷器。

【粉彩诞生】

粉彩它实际上是一个模仿珐琅彩的一个品种。珐琅彩由于是外来的釉料,材料的成本非常高,工匠要求得非常严格,所以它不适合普及。康熙晚期,景德镇的工匠利用粉彩的特性就追求珐琅彩的效果,让它在民间普及起来。到了雍正、乾隆,风靡大江南北。《陶雅》中有这样的记载:〃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彩也。〃它说得很清楚,把彩里添进了粉,使它的红变成了淡红,有了过渡;使它的绿变成淡绿,也有了过渡。这就是粉彩的一个功效。那么,他实际是在五彩的颜料里加了一种叫玻璃白的物质,使它的彩呈现了过渡的颜色。

康熙晚期,五彩就开始衰退,粉彩就开始诞生。那么,它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历史背景。康熙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明显地复苏。它从明代晚期的那个贫穷战乱的时刻,已经恢复到一个比较安定富足的时刻。人们的生活趋于安定,主观上需求一种温和的生活状态。

比如我们今天,我们今天的人的心态跟二十多年前,跟三十年前的心态就有所不同。我们今天人的生活心态相对来说都比较温和。典型的社会特征就是,你在街上看到打架的就少了。当他生活比较富足的时候,他的心态就趋于一种温和。而这咱温和,被艺术捕捉到的时候,它也要表现一种艺术上温和。就是为什么硬彩向软彩转化的一个根本原因。

粉彩是一个最后诞生的主要品种,它是异军突起。它一旦出现就成了青花的一个主要对手。我们说过,青花诞生几百年来,青花没有遇到过一个真正的对手。颜色釉五彩、斗彩,这些都构不成对它的市场占有的威胁。只有粉彩出现的时候对青花几百年以来形成的这个市场发起了一个挑战。

【气死官窑】

粉彩与珐琅彩不同。珐琅彩我们知道是皇家独有的一种艺术,而粉彩是官民共享。这一点非常地重要。我年轻时看到一个雍正的粉彩碗,当时我以为就是官窑,非常精美。我翻过身一看,底部没款。没款,我心里就不踏实。当时认为必须写上〃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这个粉彩才有价值。但是有个老师傅告诉我一句,我就到今天都记得牢牢的,他说这叫〃气死官窑〃。就是说它的质量达到了官窑的水准,虽然没有官窑的款识,但是它比官窑还精美,行话说叫〃气死官窑〃。

当时,他这么一劝我,我就把这个碗买了。很长的时间,这个碗都拿在我手里。我就没事拿出来去琢磨它,后来慢慢发现了粉彩的一个真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