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反复循环多次。
⊙冯友兰的文章,气势恢弘而意义深远,为时人所乐道。1943年,他曾给蒋介石写信,要求政府收拾人心,开放政权,实行立宪。蒋看信后“为之动容,为之泪下”,即刻表示愿意实行立宪。
⊙汪精卫到南京做了行政院长,见到从前一同反蒋的人,对他说自己好比消防队队员,是被主人叫来“打短工”的。覃振劝汪,没必要那样替蒋介石“背黑锅”,汪说:“我既已跳下茅坑,就臭到底吧。”
⊙吴稚晖一生三次对人下跪:1902年向中国驻日公使蔡钧长跪,求他担保九名自费留日学生入成城学校;未果。1924年向小他一岁的孙中山下跪,求他宽容陈炯明;未果。1939年,吴稚晖得知汪精卫欲投降日本,曾经痛哭流涕、长跪不起,请求汪不要有愧于国家和民族;亦未果。
⊙张竞生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赛金花:“她一个烟花女子,尚知民族大义,曾救北京于危难之中,这样的侠骨柔肠,我们不妨自己问一问,比得上吗?”
⊙慈禧在得到李鸿章病危的奏报后,“为之流涕”,她伤感地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这如此重荷,更有何人分担。”第二天,听到李鸿章病死的消息后,慈禧“震悼失次”,随从人员“无不拥顾错愕,如梁倾栋折,骤失倚恃者”。
⊙蒋介石曾这样要求他手下的将领:“认清历史,效法曾胡(曾国藩、胡林翼)。”
⊙1928年1月2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午餐后假眠,后往下关迎三妹,到后知其皮肤病甚剧,精神亦衰弱,心甚不安,悔不该与其祯梗也。”婚后前三年,蒋、宋二人经常吵架,宋吵架后就回上海娘家,蒋必温言劝回。蒋在另一则日记中写道:“彼甚以不自由为病,复劝余以进德,心颇许之。”
⊙1923年12月30日,孙中山在《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中说:“我们革命党推翻满清,把人民由奴隶的地位超度到了主人的地位;现在做了主人,不但不来感激,因为暂受目前的痛苦,反要来漫骂。常有人说:‘我们从前是很安乐的,自革命之后,国乱民穷,要有真命天子出世,或者清朝复辟才好,民国真是没有用呵!’”
⊙1937年6月,张慧剑在北平采访早已过气的大军阀吴佩孚,写了一篇采访记:“他说他笺注《春秋》、《左传》,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一。他大骂杜注,他夸奖着这部书在军人教育上的作用,我知道他是自比关岳的,我听他批评《左传》的许多幼稚的见解,不免惊奇,然而同时却感觉到一种极大的安慰,以如此理解支持着自己人生的吴佩孚,总不会屈膝事虏的吧……以后我是静听吴氏发挥其三教同源的新学说,至于四十分钟之久。我压制着我的感情,不再说一句刺激吴氏的话。”
⊙毛泽东曾经充满敬意地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
⊙费孝通曾谈到自己与潘光旦在做人上的差异:“我这一代人可以想到,要在人家眼里做个好人,在做人的问题上要个面子。现在下一代人要不要面子已经是个问题了。我这一代人还是要这个面子,所以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一点很难做到。这个问题很深,我的力量不够,讲不清楚,只是还可以体会得到。”
⊙胡适评价梁启超说:“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黄兴),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近人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时’,此二语唯梁氏可以当之无愧。”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又说:“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
⊙康有为主张创造“大同世界”,然康圣人第一次见到黑人时,却被惊得目瞪口呆。晚上回到住处,心中兀自起伏难平,于是提笔写道:“然黑人之身,腥不可闻……故大同之世,白人黄人,才能形状,相去不远,可以平等。其黑人之形状也,铁面银牙,斜颔若猪,直视如牛,满胸长毛,手足深黑,蠢若羊豕,望之生畏。”
⊙隆裕皇太后签发大清王朝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她死后,《中国日报》曾撰文说:“己丑年嫁光绪帝为嫡后,秉性柔懦,失西后欢,尤与光绪感情不洽,抑郁深宫二十余年。既无可誉,亦无可讥。惟清廷退位,后力居多,将来共和史中亦不失有价值之人物也。”《亚细亚日报》撰文说:“隆裕太后去岁,不为亲贵浮言所动,力主共和,实为有造民国。今一日崩御,我五族国民,当同情哀悼。”
⊙赛珍珠的《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界反应很冷淡。鲁迅说:“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立场而已。”茅盾批评过赛珍珠的小说歪曲了中国农民的形象。胡风批判赛珍珠把握不了中国农村的经济结构,不能揭示中国农民悲剧命运的根由,忽略了中国与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而去美化外国人。
⊙1905年,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实业家张謇据此说:“日本的胜利和俄国的失败,是立宪主义的胜利和专制主义的失败。”
⊙1921年,紫禁城养心殿装上第一部电话,电话局并送一电话本。出于好奇,溥仪拨通了胡适的电话。胡乍接电话激动不已,二话不说就去拜见了溥仪。回来后,胡又连夜给溥仪的英语老师庄士敦写了一封信,说:“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能在我国最末一代皇帝——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的面前,占有一席位!”
⊙谭嗣同死后,其夫人李闰自号为“臾生”,暗合谭嗣同绝命诗中的“忍死须臾待杜根”之意。
⊙1885年,清外交官曾纪泽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了《中国先睡后醒论》一文,称中国当时是“似入酣睡,固非垂毙”。
⊙司徒雷登从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9年8月离开中国。他的遗愿之一,就是将自己的骨灰送回中国,并安葬在燕京大学校园内。可惜这一心愿未能实现。
⊙司徒雷登的父亲是美国到中国的第一批传教士,母亲也是美国人。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从小说的是杭州话,到11岁才回到美国上学,当时同学们都嘲笑他是个不会说英语的“土八怪”。因此,司徒雷登常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
⊙刺杀宋教仁的刺客武士英说:“当时(他们)曾经许我一千块钱,但是我只拿得三十元。”
⊙唐宝玥死后,1920年,顾维钧经人介绍,与“亚洲糖业大王”黄仲涵的女儿黄蕙兰在纽约相识,并于同年10月11日在伦敦完婚。婚礼后次日,国联行政会议在日内瓦召开,顾维钧作为国联理事必须参加,因此,他们的新婚之夜是在去日内瓦的火车上度过的。
⊙1926年11月12日,蒋介石接到陈洁如一封来信,大为光火。是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得洁如书,知其迁赁月租七十二元华屋,不胜恚恨。奢靡趋俗,招摇败名,年轻妇女,不得放纵也。”1931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爱妻(宋美龄)明日欲回沪,彼此无限缱绻,甚不愿舍。夫妻日久更爱,信矣。”
⊙张伯苓办私立大学时,到处托钵化缘,就连军阀的钱也要。他说:“用军阀的银子办教育,就如同拿大粪浇出鲜嫩的白菜是一个理儿。”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对自己的幕僚、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一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谢泳说,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可以这样解读当年胡政之的死:“在一定的意义上,胡政之的死,就是《大公报》的死,胡政之的离去,意味着这份‘中国最好的报纸’开始谢幕,在随后的岁月里,《大公报》这个名字仍在,但我们还是要说,《大公报》已经死了。”
⊙因物价飞涨,政府发给联大教授一种价格低平的“公米”票,凭票领米。然而管放“公米”的人往往会凭借权力百般刁难,等到教授们花费许多时间、气力把米领到手,却发现米质粗糙得难以下咽。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在北京东华门丁字街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的炸弹暗杀。袁的卫队死伤数十人,袁幸免于难。1月25日,袁世凯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
⊙传言“九一八”前夜,张学良正与电影明星胡蝶翩翩起舞。吴佩孚听后作诗道:“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
⊙廖磊奉命率第七军尾追红军,却始终与红军后卫部队保持两天行程,最后追到贵州的都匀、独山一带便干脆不追了。红军摆出进攻贵阳的姿态,蒋介石亲赴贵阳督战,急电廖磊星夜来援。不料廖磊复电说:“容请示白副总司令允许,才能前进。”老蒋叹息道:“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孙殿英的参谋文强在《文强口述自传》一书中回忆:孙殿英说他将慈禧入殓时的一只翡翠西瓜,托雨农(戴笠)赠给了宋子文院长。慈禧口里含的一颗夜明珠,托雨农转赠给了蒋夫人(宋美龄)。宋氏兄妹收到他的宝物之后,引得孔祥熙部长夫妇眼红,他又选了两串朝靴上的宝石送去才算了事。
⊙陈炯明弥留之际,次女碧摇询问家事遗嘱,陈苦笑曰:“吾家事无可语者。”随即兴奋地抬手比画,似索要纸笔。家人取来后,陈手僵硬,不能作书,其状甚惨。
⊙梁启超说:“晚清思想界有一彗星,曰浏阳谭嗣同。”
⊙1888年,醇亲王奕譞一度病危,自以为不久于人世。当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去看望他时,他的政治遗嘱只有四个字:“毋忘海军。”同时将当年(1886)检阅北洋舰队时慈禧所赐的一块如意,交给光绪。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蒋经国在苏俄发表公开信谴责其父:“蒋介石的叛变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当他滔滔不绝地谈论革命时,他已经逐渐开始背叛革命,当张作霖和孙传芳妥协,蒋介石已经结束了他的革命生涯。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死了,他已走向反革命并且是中国工人大众的敌人。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的朋友。他已经走向革命阵营,现在他是我的敌人了。”
⊙冯国璋的续弦夫人周砥,原是袁世凯家的女教师。周嫁冯后,将冯的一切举动均通过婢女密报袁世凯。袁死前曾感慨道:“予豢养左右数十年,高官厚禄,一手提拔,事到今日,无一人不负予!不意一妇人,对我始终报恩,北方文武旧人,当愧死矣!”
⊙邓世昌死后,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
⊙助手宝洌篮螅淄跣垂皇灼呗桑骸爸唤枋姶砌。裎胛蕹舅髑濉=鹱下斫酝馕铮恼虑Ч乓嘈槊R蚍晔缇翱蜒纾猿眯履旰靥健C团睦父怂纪拢怀〈好尾环置鳌!焙罄从职选懊团睦父怂纪隆币痪渖境某闪恕耙骷亩唐吠隆薄�
⊙王照说:“中国之大,竟寻不出几个明白的人,可叹可叹!”
⊙名报人徐铸成曾说:“邵飘萍、黄远生诸先生富有采访经验,文笔恣肆,而不长于经营。史量才、张竹平、汪汉溪诸先生工于筹计,擘画精致,而不以著述见长。在我所了解的新闻界前辈中,恐怕只有胡政之先生可称多面手。后起的如成舍我辈,虽然也精力充沛,编辑、经营都有一套,但手面、魄力,似乎都不能与胡相比。”
⊙蔡元培门生满天下。先生性和易,少言笑,而时有风趣之语,北大同学会在京成立,每逢五月四日必盛宴同学,奉蔡先生为上座,年年如此。先生颇苦之,一次戏语邻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