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执掌天下大权的位置上,他从未发现现在的自己与从前有什么不同。
他身前坐了三个人,三个东林党的名士。
陈子龙和方以智都能与他随意的说话玩笑,只有黄宗羲一副正儿八经老学究的模样。也许,是因为陈子龙和方以智都与他有过一段似友的经历吧。只要知进退,不恃宠而骄,共患难的经历便是一种资本。
陈子龙笑了两声便停了下来,摄政王携方以智和黄宗羲突然来松江府登门拜访,他摸不清楚翟哲的目的所在。这半年,他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应该没有犯朝廷的忌讳吧。
翟哲这句话很是实诚,不夸赞自己功劳,表示这是一场很随意的聚会。
方以智道:“王爷此言差矣,多尔衮不强行推剃发令,如今的时局也许会艰难些,但王爷注定能力挽狂澜。”
黄宗羲发出一声若不可闻的哼声。方以智也会这么势利的拍马屁了吗?
这三人中只有方以智曾经在翟哲军中效力,知道许多秘闻。当年浙东军一举夺下杭州震惊天下,可有几人知晓季弘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杭州布局?
王爷好像在等着那一切在发生方以智不止一次产生过这种想法。
江南乡绅爱置办园林,陈子龙也不例外。翟哲向四周看,陈家园林不大,但很是精致,拳头大的石子铺成的小路两侧布置最多的植物是岁寒三友。
春夏本该是百花茂盛的时节,这座园里只见葱郁,不闻花香。人以物言志。陈子龙这是真的达到这种境界了,还是以松竹梅自喻呢?
先自谦,再赞人。
翟哲道:“你三人编纂的书,我的书楼中都有,虽然没有空闲认真拜读,但其中很多内容让我振聋发聩。”
听见摄政王说出这番话说,陈子龙、方以智和黄宗羲均有自得之意。文人所求,无非两点。初等的欲望是金榜题名,以功名改命运;更高的追求是著书立说,留名千古。这三人都已经摆脱了第一层境界。
陈子龙年长,替那两人谦虚道:“王爷谬赞了。”
翟哲问:“我大明自立国以来出过无数贤人,三位可知道我最推崇谁吗?”他轻笑一声,没有刻意留下悬念,自问自答道:“你三人必然以为我尊崇阳明先生,但我最钦佩的却是徐光启。”
陈子龙低下头,藏住自己脸上的神色变幻。徐光启以学贯东西闻名,常常与西番人传教士为伴。他虽无缘拜在徐光启门下,但心中一直以徐光启为师。
方以智和黄宗羲也各有所思。苏州学院名儒不少,但精通西学并对西学感兴趣的唯有方以智一人。这几年,方以智对西学了解越来越多,慢慢摒弃了从前轻视西学的心态。
翟哲接着说:“徐阁部实在是我大明实证学说的第一人阳明先生开辟心学遗泽后世,但传到今日,早以画虎类犬。”
他一个武将出身的人,与三个当朝大儒谈经论道,说出去只怕又会被某些士子嘲弄一番。
但行家眼里,没有狭隘的门户之见。这几句话引起陈子龙和方以智的共鸣。
陈子龙当年不愿出仕,在家花了三年时间整理徐光启留下的《农政全书》手稿,引领几社开启了经世致用学说的门庭。他低声道:“王爷所说极是”
翟哲叹道:“今年朝廷科考结束已经两个月了,八股取士能为朝廷所用者不过寥寥数人。”
他今日的地位,每一句话都不是随便说的。陈子龙、方以智和黄宗羲心中都是一惊,摄政王这是要改科举制吗?
他们三人对八股也不尽认同。但朝廷要改科考的影响将不下于剃发令,因为那关系天下士子的前途命运。
方以智道:“王爷八股取士虽然狭隘,但并非无可取之处。”
翟哲的心往下以沉,连方以智也会反对吗?每一项改革都是要打击一个利益阶层,创立一个利益阶层。如果这三人都不赞同,强行改科考制度,只会是事倍功半。
今日一直很局促的黄宗羲突然插话,道:“密之此言差矣,八股确实能遴选能力最突出的士子,但造成的弊病害大明久矣。如今天下士子穷经皓首一心放在八股上,若中举则一朝鲤鱼跳龙门,不中则庸庸碌碌一身。八股取士之弊不在朝堂,而在乡野。”
翟哲越听越惊讶,原本歪斜的身子慢慢坐正。黄宗羲对时局剖析之深,让他刮目相看。他问道:“太冲兄,可有良策?”
“有,废八股,分类会绝学如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等等,乡民小吏,有绝学者皆可为官以阻望族辈辈相传。”
翟哲心中大喜,但口中不置可否,目光转到陈子龙和方以智身上。
陈子龙恍然大悟,原来摄政王前来拜访是为此事啊朝廷要改科举制度,关系到天下士子命运,强行推行阻力太大,摄政王是想借助他们三人的声望而已。
黄宗羲没有在朝堂当过官,不懂朝堂之争的险恶,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谁在这件事情上出头,就会成为天下士子的对头,比阉党更加遭人唾弃。
做了恶人,肯定能得到回报。但陈子龙和方以智虽不说视功名如粪土,但也不会为了权势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陈子龙暗自摇头,黄宗羲对功名利禄并不热枕,他的性子有点像那个被摄政王摒弃的福建大儒黄道周,也不适合在朝廷为官。
翟哲笑道:“三位既然已经知道八股之恶,何不缉文以告天下,此乃万民之福矣。”
☆、第674章 借计
明军三路大军蓄势待发时,北京城的使者走运河南下到达南京。
钱谦益时隔五年重复江南旧地,早已物是人非。
南京朝廷刚刚进行了人事变动,原工部尚书张国维改任礼部尚书,兵部侍郎熊汝霖升工部尚书,原大将军府副总管马贵接替熊汝霖担任兵部侍郎。
柳随风到了兵部,为了行事方便,总要带去几个自己人。翟哲给他留下了陈子壮这颗钉子,也要给他派几个得力的助手。马贵给宗茂打了几十年的下手,做事兢兢业业,与熊汝霖性子有几分相似,再加上他与熟知兵事,从大将军府来到兵部任职不会有任何不适应。
张国维初到礼部,正好接待钱谦益一行。
六月初,烈日似火。
钱谦益一行乘船到达浦口码头。他躲在船舱里偷窥码头的富商和船工都是往日大明的服侍,想到自己脑后挂着的鼠尾辫,心中羞惭。
浦口码头没有人迎接,也没有因为北使来临特意命人清场。只有一群锦衣卫在码头等候。
北使的大船靠岸后,领头的锦衣卫千户上前等钱谦益下船,以平礼迎接,道:“在下李丁一,奉摄政王命迎接钱老。”
明明只是个粗鄙的武人,若在往年钱谦益可能连多看他一眼都会觉得耽误功夫,但在此刻,他竟然生不出傲气。是因为他留了辫子,还是因为大明现在比满清更强盛呢?他自己也想不明白。
锦衣卫千户的制服他是认得的,于是还礼道:“烦劳李千户了”
李丁一笑道:“浦口码头人多嘈杂,礼部张尚书在定桥道口等着钱老呢”
钱谦益松了口气,他从北京出发时大明的礼部尚书还是空缺,他对朝中官职变动的规则很熟悉,听说礼部尚书姓张,知道一定是张国维了。
大明派出礼部尚书来迎他,肯定不会再从表面功夫上来羞辱他。人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他这是拖着鼠尾辫还乡,有种无颜见家乡父老感觉。
两国相敌,不辱来使。张国维奉摄政王命出南京城三十里迎钱谦益。
钱谦益故交满江南,与张国维也有过数面之缘。两队人马交汇后,结伴而行,往南京城进发。
一路上,钱谦益有心向张国维拉近乎,但张国维反应很冷淡。
想起多尔衮安排的任务,钱谦益仿佛被暴烈的太阳晒得喘不过气来。他又想起临行的前夜,柳如是喝的微醺,对他说过的那些胡言乱语。
他知道柳如是一直不忘大明,“但河东君竟然是南京城的密探,这不可能她一定是喝醉了”
使团入南京后被安置在离玄武坊不远的驿馆。南京城有四处驿馆,玄武坊边的这座驿馆是新修建的,位置和环境都是最好。
张国维送钱谦益入馆,又陪坐聊了一会,道:“圣上体弱,已多年不理朝政,摄政王近日忙于兵事,钱老先歇在这里,等摄政王抽出空暇,会召见你。驿馆周边都是留都新兴的繁荣地段,钱老若是有心,可以到处走走。”
说完这番话,就是要告辞了,钱谦益起身送客。
张国维起身告辞。
南京朝廷并没限制他的自由,钱谦益在驿馆中转了一圈,见不远处玄武湖波涛荡漾,往东看,那边朦朦胧胧可见茶楼酒坊林立。
他不敢随意出去,大明朝廷一定派了锦衣卫密探在暗中窥视他,北京城的多尔衮也不会放松对他的监视。
要想打听消息,他必须要联系往日的门生故吏。他扳着手指头算了算,复社士子应该都会给他几份薄面,但陈子龙辞官后,朝中当权的复社士子不多了。
“黄宗羲、方以智、何孚远……”他一个个清点离开北京时列出的名单。那些人听说他到了南京后,会来拜见他吗?
随后的几日,事情完全不像钱谦益想象的那样,没有一人往驿馆中投名帖。东林党自诩忠于国事,他往日的名望再高,今日留了辫子回来,众人避之不及。
一连过了三日,第四日清晨,驿馆的门吏前来通告道:“钱老,有人找你。”
钱谦益走出房门,看见一个年轻人站在门口。
那人看见钱谦益的身影,先是愣了愣,随后几个大步冲上前来,双膝跪地,悲泣道:“爹”
钱谦益浑身一震,靠在门框上,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没想到,第一个来见他的熟人是儿子钱孙爱。
“爹,你可回来了”钱孙爱悲泣,“爹回来了,就不要走了吧”
钱谦益缓过神来,招手道:“你怎么来了,进来说话吧”他没有忘记自己使者的身份,想到钱孙爱此来,一定是翟哲故意而为之。
钱孙爱爬起来,随钱谦益走入房中,钱谦益关上房门。
父子二人坐在一张桌子上,钱孙爱把明军收复江南的钱家的遭遇叙说了一遍。
柳如是在北京早就说过这些事,但今日从儿子口中听见,钱谦益仍然有种说不出的悲伤。
“这么说,钱家是完了?什么也没有了?”
钱孙爱苦笑点头道:“凡是曾在清廷为官的人都被抄家了,得陈阁老照顾,我如今在松江府当县吏,日子慢慢好起来。”
钱谦益喃喃:“河东君没有告诉我啊”
钱孙爱听父亲说起柳如是,心中不是滋味。他对柳如是感觉很复杂,若不是柳如是出手相助,钱家不知要在劳役营中受苦到几时。他听说许多官宦家的子女最终都没能走出劳役营。但当初柳如是被牵扯入大将军刺杀案,他在家担心受怕,生怕钱家再被牵扯进去。
钱谦益压低声音问:“你在县中当小吏,怎知道我来南京,谁让你来这里的?”
“陈阁老”钱孙爱道:“陈阁老让我给您捎句话,爹爹若是愿意留在江南,他愿意出面向摄政王求情。”
钱谦益摇头,语气坚决道:“不行,河东君还在北京。”
“爹”钱孙爱拖长音调。什么时候了,还在乎一个女人。他对柳如是有感激之情,但这是什么世道?私情与家族的命运比是何等的渺小。
钱谦益坚定的摇头,他的心思,儿子不懂。
来南京后的第五日,翟哲召见钱谦益。
等了这么久,钱谦益担心自己的话还来不及说出来,大明与满清之间的战事就已经开始了。
摄政王的侍从张秉因奉命前来驿馆迎接钱谦益,南京提督金小鼎派出一队两百人的兵马前来护送。
轿子在摄政王府前落地。
钱谦益来不及多看,随张秉因走入王王府。拐过几道长廊,穿过一个宽阔的练武场,张秉因把他引入一座偏殿中,道:“请钱老在此等候,王爷很快会派人来召见。”
说完这句话,他便告辞离开。
偏殿中没有人,钱谦益小心观察左右,这座房子的屋梁和柱子都是旧的,看上去有股古朴幽暗的气息。门口廊道中有侍卫守护。
外面阳光暴晒,屋子里倒是很阴凉。
等了许久没有人来,也没有仆从上茶,钱谦益正在坐立不安时,一个消瘦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那人留着两撇山羊胡子,看不出是五十岁还是六十岁,额头上堆积了皱纹,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阴冷的气息。
钱谦益第一看见此人就想到了太监,当年执掌东厂和锦衣卫诏狱的太监就是这般模样。这纯粹是一种直觉。
来人走上前施礼,道:“拜见钱老,在下赵玉成,目前执掌东厂”他见钱谦益目光有异,于笑解释道:“我不是太监,此东厂也非当年东厂。”
虽然如此,钱谦益仍然有惧意,光东厂这个名字,已足够吓人了。
赵玉成道:“钱老奉多尔衮之命,来南京与摄政王谈议和之事,只要大明肯罢兵,清廷愿还淮扬和陕西给大明,对吗?”
钱谦益大惊,这是多尔衮给他交代的谈判底限,此人是怎么知道的。
赵玉成一边笑,一边自行坐下,道:“钱老莫要奇怪,这些消息我是从你口中得知的。”
“我?”钱谦益强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