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老百姓,他是自愿来到远征军中效力,为的就是博取日后的富贵。临行前,他对自己的妻子说道:“放心吧,此行一定成功,一定会赢得日后的富贵!”

薛名将说到做到,他怪异的装扮为唐军赢得了胜机,也为自己迎来了一生的转机。李世民在北山高处看到了这个怪异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触动了他的好奇心。

这次接见为薛仁贵的戎马生涯起了个好头,爱才心切的李世民直接擢升白丁薛仁贵为游击将军,从今以后你就是从五品官员了,享受副厅级待遇。

从此薛仁贵成为李世民重点培养的青年将领。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这样一番话: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将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第二天,也就是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李世民设想中的受降仪式正式开始,刚刚搭好的受降帐篷马上派上了用场,一分钟都没有耽误。

高延寿和高惠真两个败军之将率三万六千余名士兵向李世民投降。为表诚意,高延寿一干人等膝行(膝盖跪地)爬到李世民的面前,请求宽恕。秦末诸强拜见项羽时用上了膝行重礼,现在高句丽降将对李世民也用上了。

对于高句丽降将,李世民既保持着大国皇帝的风度,也保留着咄咄逼人的锋芒,指着高延寿等人说道:“你们东夷小族跳梁小丑,打起仗来还不如老头,现在还敢与我打仗吗?”

死一般的沉静,无人应答。

此战唐军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铠甲一万领,收获颇丰。

然而缴获容易处理,降兵却难处理,该如何处理这三万多降兵呢?李世民给了这三万余人三条路,只是这三条路是李世民指定的,降兵只有认命,没得选。



高延寿以下三千五百名酋长,加授武职散官,押往长安;

余下所有高句丽士兵全部释放;

三千三百名靺鞨部落士兵,全部坑杀!谁让你们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竟敢跟大唐作对。



三万余名降兵片刻间都受到了处置。出国的出国,回家的回家,坑杀的坑杀,自此十五万高句丽援军尘埃落定,再无痕迹。

在十五万大军兵败的传染下,安市城周边的后黄城、银城守军纷纷弃城而逃,并且把逃跑的风气传染了下去。从安市城往外数百里内已无人烟,唐军要想进攻平壤,就需要先通过数百里无人区。

此时的李世民先不去想无人区,他的目光集中在眼前的孤城安市城上,他不相信这座孤城能挡住他的刀锋,更不相信这座孤城会是他解不开的死结。不会,绝不会,李世民的征战史上没有死结。



其实对于安市城,李世民是有考虑的。早在攻克辽东城之后,他就把安市城提上了议事日程,一向讲究变通的李世民听闻了安市城守将的事迹,他已经意识到这将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他甚至动了绕过这块骨头的念头,然而这个念头却被李世勣给打消了。

此时镇守安市城的高句丽守将叫杨万春,是一个性格刚烈的主,权臣渊盖苏文夺权之后,命令高句丽境内各城向自己表忠心,诸多城市纷纷响应,唯独杨万春镇守的安市城对渊盖苏文的命令置若罔闻,压根没有搭理。气恼之下的渊盖苏文派兵对安市城进行了攻打,然而没想到,杨万春镇守的安市城针扎不进,水泼不进,渊盖苏文干瞪眼没办法,只能任由杨万春继续镇守安市城,以后再找机会慢慢收拾他。

正是基于杨万春镇守安市城,李世民才想到了迂回作战的办法。在他看来,不必急于拿下安市城,完全可以绕过安市城先攻打建安城,等攻打下建安城之后再回军包围安市城。如此以来,安市城就处于唐军的完全包围之中,就算打不下,围也把它围死了。

遗憾的是,李世民这一跳跃性战略思想被李世勣给否决了,因为李世勣觉得这太冒险。李世勣说道:“建安在南,安市在北。我们的军粮都在辽东;现在越过安市去进攻建安,要是被人截了粮道,又该怎么办?不如先去攻打安市,然后再打建安。”

跳跃的李世民遇上了步步为营的李世勣,很难说谁对谁错,以往很有自己主见的李世民这一次没有坚持,他认同了李世勣的说法,说道:“任你为将军,用你的计谋,但是不要误了我的大事。”

然而该耽误的还是耽误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世民的跳跃是对的,李世勣的步步为营是错误的。安市城城险兵精,绕过容易,攻取却难上加难,而偏偏李世勣就与安市城较上了劲,这一较劲就让李世民又一次与胜利擦肩而过。



安市城下,唐军重重包围,双方进入胶着状态,高句丽守军在守城的同时还用上了无成本的防守武器——谩骂,漫无边际的谩骂让唐军愤怒到了极点。

高句丽守军很有眼色,很会挑时候,专等李世民出现的时候大肆谩骂。他们未必认识李世民,但他们认识唐朝皇帝的旗帜,只要皇帝旗帜出现,就是他们大肆谩骂的开始,绵绵不绝,层层叠叠。

谩骂之下,李世民怒不可遏,气火攻心,恨不得将安市城一口吞下,一旁的李世勣看出了皇帝的愤怒,当即提议:克城之日,男子皆坑之,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准奏。

这一次,李世民和李世勣这对君臣过了嘴瘾,却犯了兵家大忌。兵家围城讲究“围师必阙”,也就是说围城时不要把城彻底围死,要给里面的人留下所谓的突围缝隙,有突围缝隙存在,被围的人就不会殊死搏斗,而会在生存欲望促使下选择突围。而突围时,正是围城部队对之实现有效打击的时机。

现在李世民和李世勣恰恰相反,他们把城围死了,而且把城里人的生路全断了,城破之日就是城中男子集体被坑杀之日,还有比这更差的结局吗?没有!既然死守是个死,城破也是个死,那么不如死守到底,总比平白无故被坑杀好的多。

城险兵精,众志成城,安市城之战已经进入死局。

此时唐军阵营中有两个人站了出来,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这个建议被采纳,唐军远征高句丽的战局依然有可能做活。

提出建议的是高句丽降将高延寿和高惠真,两人说道:“我们既然已经委身于大国,就不能不拿出我们的真心实意,期望天子能早日建立大功,我们也能与妻子团聚。目前安市城守军为了保护家人,个个奋勇作战,安市城一时半会不容易攻下。我等率十余万大军都败在唐军手下,高句丽国内更是闻风胆寒,现在乌骨城(辽宁省凤城市)守军都是老弱残兵,不能坚守,如果唐军发兵攻打,早上到晚上就能攻克。其余当道的小城,必定望风而逃,这样唐军一路收集沿途的粮草,一路向前,平壤必定守不住了。”

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高延寿和高惠真的话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李世民能够采纳,此次远征高句丽或许可以以胜利收场,然而李世民偏偏没有采纳,只能再一次与胜利错过。

其实,听完高延寿和高惠真的话,李世民动了心,多数随行官员和将领也动了心,官员们甚至建议召回张亮的那部分军队合兵一处,进攻乌骨城,进而进攻平壤。

几乎所有人都动了心,除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说道:“皇帝亲征,跟一般将军不同,不能心存饶幸。现在建安城与新城的俘虏,有十万之众。要是我们向乌骨进兵,他们必定跟在我身后,不如先攻取安市,再攻取建安城,然后长驱直入攻打平壤,这样会万无一失。”

长孙无忌的依据很简单,天子亲征不能处于险地,残敌尚未肃清,不能冒险出击,否则一旦被抄了后路,后果不可设想。

显然长孙无忌追求的是万无一失,然而古往今来,行兵用险,战场之上如果只追求万无一失。那么就必定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如果你追求行兵万无一失,那么你就注定与胜利渐行渐远。

每一个惊天动地的胜利背后,必定潜伏着波涛汹涌的风险,这是战场的定数,也是人生的定数,同时原本这也是李世民一生的写照。

然而这一次,李世民却倒向了长孙无忌一边,他放弃了行兵用险,选择了万无一失。这次选择让他的最后一次亲征只能以平淡收场,登基以来的养尊处优已经磨平了当年的锐气,现在的李世民已经背叛了当年的自己。

令人痛心的是,此时张亮的部队已经抵达了建安城,完全可以与李世民合兵一处执行奇袭平壤的计划。只可惜那个年月是“交通基本靠走,沟通基本靠吼”,建安城尽管与安市城近在咫尺,然而两军愣是没有联系上,白白错过了天赐良机。



三次奇袭良策胎死腹中,三次无可奈何的错过,此时远征高句丽的唐军已经与惊天动地的大胜渐行渐远,只能集中精力对付安市城这根难啃的骨头。

为了拿下安市城,李世民将李世勣和李道宗兵分两路,李世勣在城西侧攻打,李道宗在城东南侧攻打,两军齐发,安市城再无宁日。

安市城依山而建,东高西低。李世勣负责的城西一侧,进攻难度非常大,因为地理位置决定,高句丽守军居高临下,而李世勣则要从低到高,采用最难受的进攻姿势——仰攻!如此一来就让李世勣的进攻大打折扣,进攻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李世勣是指望不上了,要想攻城还得指望李道宗。

安市城东南角的李道宗没有闲着,他正在大兴工程,构筑土山。他要构筑一座大大的土山,这座土山就是他攻城的最后法宝。

为了构筑土山,李道宗采取了一手攻城,一手建设的方法。一方面唐军对安市城的攻势不减,每天至少进攻六七次,让安市城守军疲于奔命,唐军的抛石车已经屡次轰开了安市城的城墙,然而安市城的守军非常顽强,哪里有缺口,哪里就有堵缺口的守军,一有缺口,守军就迅速挡上栅栏,然后迅速修复。唐军多次进攻,就是无法打开安市城的缺口,最后的宝只能押在李道宗的土山上。

李道宗构筑的这座土山可要了亲命,工程量巨大,前后耗去了六十天,日夜不停,最后总计耗去人工五十万人次,按照现代工地的劳动报酬标准,假设每一个劳工工作一天报酬为50元,李道宗构筑这座土山的人工成本达到了2500万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座土山的工程量。

众人堆土土堆高,经过唐军士兵的不断努力,土山工程终于完工了。此时的土山已经高出了安市城的城墙,与城墙的直线距离只有几丈远,安市城守军的一切动向都暴露在唐军的眼皮底下,如果以土山为跳板向安市城发起攻击,城中男子集体被坑杀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

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这次意外的起因还是因为李道宗的脚。

原来在构筑土山的过程中,李道宗不慎扭伤了脚,影响了行走,为此李世民还亲自为李道宗针灸了一次,让李道宗又感动了一番。然而皇帝的针灸形式大于内容,李道宗的脚一时半会并没有好利索,这就极大的影响了李道宗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了他对手下士兵的管束力度。

在土山完工之后,李道宗委派果毅都尉傅伏爱率军驻扎在土山山顶,以防高句丽守军突袭,这是唐军唯一的制高点,必须万无一失,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不堪设想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耗费李道宗无数心力的土山居然崩坍了。

崩塌的土山倒向了安市城的城墙,城墙因此被压塌了一段,如果此时唐军顺势攻城,安市城城破的厄运在劫难逃。

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果毅都尉傅伏爱居然不在阵中,他居然趁李道宗管束不力之际私自离岗了!这次离岗要了唐军的亲命,也要了傅伏爱的小命。

在唐军六神无主群龙无首之际,几百名高句丽守军已经从城墙的缺口处杀了出来,直奔守护土山的唐军士兵,此时的土山只是崩塌了一部分,依然是有效的制高点,疯狂的高句丽守军正是来争夺这致命的制高点。

没有将领主事,守卫土山的唐军很快败下阵来,他们费了五十万人次的土山落入到高句丽守军的控制之中。随后高句丽守军在土山周围挖掘了壕沟,重兵防守,土山不再姓唐,改姓高了。

震惊之余,李世民下令全力攻打,夺取土山。然而,谈何容易?高句丽守军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唐军由低到高仰攻,双方在地利上已是天壤之别。

众将攻了三天,毫无结果,土山依然在高句丽士兵的控制之下。

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将果毅都尉傅伏爱斩首示众,然而已经于事无补,即使再斩一万个傅伏爱也挽救不回丢失的土山,更挽救不回唐军已经失去的时间。

李世民心中叹息不已,他赦免了双脚赤裸请求处罚的李道宗。虽然李道宗管束不力,按罪当死,但是李世民愿意给败军之将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