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李显登基伊始,魏元忠的命运就发生了转机,李显派出政府的驿马车前往高要(广东肇庆)把魏元忠接了回来,随即委任为卫尉卿(军械供应部长),参预政事,成为宰相团的一员。

原本在李治和武则天的时代,魏元忠是公正严明的典范,这次重新出任宰相,天下人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扭转李显朝中的不正之风。

然而,这一次魏元忠让人失望了,他不再是公正严明的典范,相反他自己亲附权豪,抛弃寒门俊士,同时也不再赏罚分明。

最让人诟病的是一次回乡祭扫。

为了这次回乡祭扫,李显特意赏赐魏元忠锦袍一领、白银千两,并给配备了千骑卫士四人,以壮行色。

李显的用意很明显,便是让魏元忠衣锦还乡,而赏赐银子一千两则是让魏元忠回乡当散财童子,既长魏元忠的脸,也散播天子的恩德。

令李显没想到的是,魏元忠居然把这一千两银子私吞了,愣是回乡当了一次铁公鸡,一毛不拔。

重新为相的魏元忠就是这样,只顾沉默,只顾自保,或许是宦海多次浮沉让他变得庸俗起来,或许是人到老年便把富贵看的比名声更重。

总之,这是一个陌生的魏元忠,一个让天下人深深失望的魏元忠。

不久之后,酸枣县尉袁楚客给魏元忠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让魏元忠羞愧地无地自容。

信是这样写的:

皇帝最近接受天命,正应推广恩德,引进君子,清退小人,振兴政治教化,在这个重要时刻,你怎么能只顾安享富贵,沉默不言呢?

今不早立太子,选择师傅进行辅佐,一错;

公主也开府任用官僚,二错;

和尚尼姑游走权门,借势纳赂,三错;

戏曲歌舞演员当官,枉取国家俸禄,四错;

有关部门选拔干部,全看对方贿赂多少,五错;

宦官升官的,已有千人,必定是将来祸乱的前奏,六错;

王公贵戚,赏赐无度,竞为侈靡,七错;

大量设置编制外官员,伤财害民,八错;

先朝(李治时期)宫女,在外随便居住,随意出入皇宫,交接权贵,九错;

旁门左道之人,蛊惑皇上,枉领俸禄,十错。

凡此十错,您不去纠正,谁去纠正!

公平的说,我们应该感谢写这封信的袁楚客,他的这封信一下子就把李显时期的政治现状揭露得淋漓尽致,由此不难发现,李显这个皇帝相当低能。

袁楚客把相当大的责任归结到魏元忠不去纠正上,其实是不对的,只要李显这个根子不正,这个王朝就不可能有希望。

其实,魏元忠也是满腹委屈,有韦皇后和武三思这样的人在,他魏元忠除了自保还能做什么呢?

难道起兵清君侧不成?





第九十九章 李重俊起兵


说起兵,还真有人起兵了,不过起兵的不是魏元忠,而是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是李显的第三个儿子,正常情况下轮不到他当太子,由于他的两个哥哥都发生了变故,便轮到他当了太子。

李重俊的大哥叫李重润,李重润是李显和韦皇后所生,也是李显和韦皇后最中意的儿子,不出意外的话,李重润将继承李显的帝位,然而意外发生了。

公元701年,李重润、李仙蕙、武延基因为议论二张专权被武则天下诏处死,这样李显就失去了第一个太子人选。

在李重润之下是李重福,他是李显的第二个儿子,但是并非韦皇后所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韦皇后对李重福非常忌恨,李显刚登基,李重福就被赶出洛阳,前往均州(湖北丹江口)出任均州刺史,说是刺史,其实就是被软禁的囚犯。

这样洛阳城中只剩下李重俊和李重茂,他俩都不是韦皇后亲生,只不过相比之下李重俊更年长,因此李重俊被册立为太子。

就本性而言,李重俊聪明,做事果断,如果有良师辅佐,或许能成为一代有为君主,遗憾的是,李显给李重俊配备的官员,良师寥寥,贵族子弟居多。

李重俊的太子宾客有这么两位,一位是秘书监杨璬,一位是太常卿武崇训,秘书监是皇家图书院长,太常卿则掌管宗庙礼仪,按照常理,这两个人当太子宾客便是教太子礼仪,然而李显所托非人。

杨璬和武崇训都是青年贵族子弟,并且都是皇室驸马,能力一般,性格孟浪,以这么两个人陪伴太子,能陪出什么好呢?

眼见太子成天不务正业,太子左庶子姚珽数次上疏进谏,太子右庶子平贞慎又献上《孝经议》、《养德传》讽谏,结果李重俊一概不理,拒谏派头与老爹李显如出一辙。

不过除了拒绝纳谏以外,李重俊的性格与李显有着天壤之别,相比于李显的一生软弱,李重俊的性格就是一个火药桶。

说起来,李重俊这个火药桶也是被逼出来的,如果让他选择,或许他也不愿意做火药桶。

谁把李重俊逼成火药桶呢?

名单很长,有韦皇后,有武三思,有上官婉儿,有安乐公主李裹儿,有安乐公主的丈夫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他们一起打造了这个叫李重俊的火药桶。

因为李重俊不是亲生,韦皇后看他很不顺眼,甚至十分厌恶;

因为李重俊是太子,武三思对李重俊很忌惮,同时也很厌恶;

因为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便站在武三思一边,而且在上官婉儿起草的诏书里,“挺武贬李”经常埋在字里行间,这让李重俊很气愤;

至于李裹儿和武崇训,则是仗势欺人,李裹儿自认为自己是韦皇后的亲生骨肉,因此就比李重俊高贵,在她口中,李重俊甚至成了“家奴”;

让李重俊更加无法忍受的是,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崇训甚至唆使李裹儿,去动员李显废黜李重俊,而把李裹儿封为皇太女。

是可忍,孰不可忍!

多种欺辱纠结在一起,李重俊选择了爆发。

公元707年七月六日,距离李重俊当上太子正好一年,李重俊调集羽林军起兵。

这一次他依仗的是曾经参与过逼宫武则天的李多祚,他们假传圣旨,调动了羽林千骑卫士营三百余人先冲进了一户人家,将这户人家父子以及相关亲戚朋友十多人全部砍死。

这户人家的户主叫武三思。

武三思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会被李重俊这个后生活活砍死于家中,就这么结束了辉煌的一生,太冤了。

谁让你狂?狂没有好处!

砍死了武三思,李重俊下一个目标是上官婉儿,他一定要处理掉这个武三思的情妇,不然还是后患。

李重俊兵分两路,一路由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率领守卫皇宫各城门,一路由自己和李多祚率领从肃章门砍门而入,进入后宫,击鼓捉拿上官婉儿。

闻听捉拿自己的鼓声,上官婉儿浑身一个激灵,她意识到必须与李显捆绑到一起,如果不捆绑到一起,自己只有死路一条。

上官婉儿高声喊道:“看他的意思,一定是先抓我,然后抓皇后,最后就是皇上。”

一句话吓傻了一群人。

本来李显和韦皇后还有抛弃上官婉儿自保的念头,现在听她一说,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一群人赶忙连滚带爬地登上了玄武门城楼,而在城楼下面留下一百多人进行抵挡。

与此同时,兵部尚书宗楚客等人则率领两千余人守护在太极殿前,紧闭城门进行固守。

形势对李显相当不利。

这时李多祚先抵达了玄武门下,他想登上城楼,却遭到了守军的阻拦,李多祚犹豫了,上还是不上呢?

随后李重俊也抵达了玄武门,他也犹豫了。

如果李多祚和李重俊想捉拿李显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他们心存幻想,还想跟李显对话,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杀的是武三思和上官婉儿,是在清君侧。

然而是不是清君侧,他们说了不算,李显说了才算。

李多祚和李重俊的犹豫和天真,注定了他们失败的结局。

玄门城楼上的李显被这一幕吓得瑟瑟发抖,这时一位宦官站了出来,他建议向叛军发动攻击。

李显看了一眼宦官,知道他的名字叫杨思勖,李显壮着胆子点了点头。

杨思勖瞬间出刀,他的出刀很快,在场的人还没有看清他如何出刀,他就已经将叛军前锋的脑袋砍了下来,在场的叛军全惊呆了,他们从来不知道后宫还有这样一个勇猛的宦官。

就在叛军士兵面面相觑时,李显把身子俯在城楼栏杆上开始对叛军士兵喊话:“你们不都是我的宿卫士兵吗?怎么会跟随李多祚谋反呢?只要你们能斩杀叛乱者,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富贵。”

形势就此急转直下,看到富贵馅饼的叛军士兵瞬间倒戈,将领头的李多祚等将领砍落马下,兵变部队就此瓦解。

几乎与此同时,另外一路由成王李千里率领的兵变部队也失败了,他们原本想杀死宗楚客等人,结果反而被对方杀死。

李重俊的兵变就这样刚开头就结了尾,他本人则在一百多名骑兵的护卫下逃往终南山,一路上人越跑越少,跑到今天的陕西户县时,身边只剩下几个人。

穷途末路,人心思变。

在李重俊还向往前跑时,他已经再也跑不了了,身边的士兵起身将他诛杀,为他的短暂人生划上了一个休止符。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李重俊死后,在宗楚客的建议下,他的头颅被割下,放到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前祭祀。

此时太子宫的所有官员都自动与李重俊划清了界限,他们都怕惹祸上身,只有一个小人物走上前去,脱下自己的衣服包住了李重俊的头颅,放声大哭。

这个人叫宁嘉勖,时任永和(山西永和)县丞。

随后宁嘉勖被贬,从永和县丞被贬为兴平(广东高明)县丞。

古往今来,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真难。

李重俊的起兵匆匆而起,又匆匆而终,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不可一世的武三思提前退出历史舞台,而李重俊自己却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

在李重俊起兵失败之后,有两个人成为受益者,一位就是快刀宦官杨思勖。

杨思勖这个宦官值得好好说说,他的身上有几个唐朝第一:第一个出任三品高官的宦官,第一个率军出征的宦官。

原本在贞观年间,李世民对内侍省做出明确规定,宦官中不设三品官,最高只能是四品,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武则天时代。到李显时,传统被打破了,而打破传统的就是杨思勖。

因为平定李重俊叛乱有功,杨思勖被越级擢升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位官居三品的宦官。

其实杨思勖本姓苏,后来被宫中一位姓杨的宦官收养,便改姓了杨,这一点跟高力士有点像,高力士原来也不姓高,而姓冯。

不管姓苏还是姓杨,总之杨思勖开了唐朝宦官担任高官的先河,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又开了宦官领兵的先河,跟后来宦官监军不同,杨思勖出征,他自己就是主将。

在李隆基的开元年间,杨思勖先后四次作为主将外出平叛,全部大获全胜,他不仅打仗很猛,而且下手很黑,凡是落到他手里的俘虏,只有一个结局:惨死。

开元年间,牛仙童接受贿赂,李隆基命杨思勖将牛仙童处死,杨思勖把牛仙童绑起来晾了几天,然后探取其心,截去手足,割肉而食之,其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开元二十八年,杨思勖病卒,时年八十余。

说完杨思勖,该说下一个受益者了,这个人是谁呢?

时任兵部尚书的宗楚客。





第一百章 无处不在的矛盾


宗楚客这个人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及,这个人在《全唐诗》中还有一席之地,《全唐诗》收录了他的六首诗,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功底不俗。

不过在有唐一代,诗人确实太多了,如果不是诗人,可能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宗楚客另外一个身份值得一提,其实他还算外戚,他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堂姐,因此武则天对宗楚客以及宗楚客的哥哥宗秦客、弟弟宗晋卿都高看一眼。

不过,宗楚客步入仕途还是靠自己的努力,他通过进士考试步入仕途,然后辗转升迁,成为宰相的一员。

不过宗楚客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恰恰相反,遭遇了很多波折,先是因为跟兄长宗秦客一起贪赃被流放岭南,宗秦客不久就死在那里,而宗楚客一年后回到洛阳开始第二次奋斗,不久升任吏部侍郎,成为宰相的一员。

好景不长,宗楚客又犯事了,因为与武懿宗不和,再加上建造府邸时有奢侈过度之嫌,便被贬为播州司马,然后又开始了第三次奋斗。

经过奋斗,宗楚客又做回了吏部侍郎,同时出任宰相,然而没过多久又出事了,他因为娶妻的问题又被贬为原州都督。

后来宗楚客搭上了武三思这条线,总算再次东山再起,在李重俊起兵时,他已经官居兵部尚书。

李重俊杀死了武三思,就此给了宗楚客机会,本来就依附于韦皇后的宗楚客迅速上位,顶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