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史并不如烟-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久攻不下,整个高丽成了一只无从下口的刺猬。如何才能把这只刺猬的肚子翻出来呢?杨广又陷入了沉思。想来想去,他决定改变原计划,调出于仲文、宇文述等九个军,东渡辽河,在鸭绿江边会师,伺机进攻平壤,只要拿下平壤,其他的城市就不在话下。

然而令杨广没有想到的是,尽管他计划周密,装备齐全,然而还是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于仲文和宇文述的军中竟然已经开始缺粮了。

原来宇文述等人的部队分别从辽宁锦州和辽宁辽中县出发,出发时每人发给一百天的粮食以及铠甲刀枪等辎重,平均算下来,每个士兵的负重量居然高达三石。



吕思勉先生说,三石这个数字恐怕夸张了。我按照两个民夫手推车推三石粮食推测,三石这个数字绝对夸张了,两个人推手推车只能推三石,而让一个士兵长途跋涉背三石,可能吗?



总之,由于士兵们负重太多,相当一部分士兵在出发前就把粮食给埋了一部分,这样就能减轻负重。然而负重是减少了,粮食却成了最大的问题,此时全军上下已经开始缺粮,断顿只是迟早的事。

就在宇文述等人的军队驻扎在鸭绿江西岸进退两难的时候,高丽王国的大将乙支文德来了,这个人是高丽的重将,有勇有谋,这次高丽抵抗隋军的通盘部署就是他做出的。乙支文德凭借他的历史功绩后来成为朝鲜半岛的民族英雄,现在韩国海军舰队里还有一艘导弹驱逐舰,名字就叫“乙支文德”号。

乙支文德这次来访口头说是投降,实际是来忽悠,顺便探听一下情报。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事前曾经得到过杨广的密令:如果高丽国王高元或者大将乙支文德来,一定要扣下来(从这一点看,杨广一点都不笨,而且很狡诈)。

眼看猎物自动上门,于仲文准备扣留乙支文德,而大军慰抚使、尚书右丞刘士龙却坚决反对:“皇上不是说要以礼服人,以德服人吗?”

话是没有错,但要分什么时候,而且皇上的话要仔细听,仔细品,要善于听出话外音。可惜刘士龙是个书呆子,这个书呆子坚持“以德服人”的原则,结果就让乙支文德毫发无伤地从东征军大营中退出,而刘书呆子在不久后就被“以德服人”的皇帝杨广秋后算账,一个字“斩”。刘士龙也许委屈,也许不服,其实他始终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孙子说的,“兵不厌诈!”



刚放走乙支文德,于仲文就后悔了,刚才怎么能听那个书呆子的呢?于仲文马上派人去追,等追到鸭绿江边,乙支文德已经上船了,负责追赶的人冲着乙支文德大喊:“于将军说还有话要说,请再回来一聚!”

乙支文德悠闲地回过头来,挥挥手:“有话下次再说吧!”于仲文的人眼睁睁看着乙支文德从容不迫地渡过鸭绿江,下了船,上了岸,一溜烟的绝尘而去。



春秋战国时也曾有相似的一幕,晋国释放了秦国的败将后又后悔,结果追不上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渡河而去,历史总在不经意的地方发生交汇!



乙支文德已经走了,只留下于仲文和宇文述在大营中叹气。宇文述主张就此收兵,而于仲文却不同意,在他看来,三十万大军已经到了鸭绿江边,怎么能空手而归呢?况且对手不及隋朝的一个郡,根本没有多少兵力,如此放弃,实在太可惜,实在无法跟皇帝杨广和先皇杨坚交代。



对于杨家,于仲文有着特殊的感情。

于仲文是北周的贵族子弟,父亲于实是北周的燕国公。他本人年少好学,父亲于实曾经指着他对家人说:“此儿必兴吾宗矣。”九岁时,于仲文曾经在云阳宫见北周太祖宇文泰,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于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当时号为名公子。

虽然少有盛名,但于仲文声名远扬却是因为一头牛。

事情是这样的,年轻的于仲文刚刚出任安固太守,就遇上了一桩疑难牛案:任姓、杜姓人家都丢了一头牛,后来在路上找到了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家的,闹到了官府,官员们久不能决。益州长史韩伯俊说:“于仲文小时候就聪明,让他断断看。”于仲文若无其事地点点头:“这事太简单了。”于是令两家各驱牛群到衙门前,然后放开两家争夺的那头争议牛,此牛遂向任氏群中。事先于仲文还让手下人故意给牛弄出了小伤,两家人看到伤口之后表情大有不同,任氏表情怜悯痛苦,杜家表情轻松,事不关己。于仲文马上盘问杜氏,杜氏服罪而去,一头让众人理不清的牛就这样被于仲文搞定了,于是众人更加佩服。

于仲文真正在朝中受到重用,除了聪明,还要得益于政治立场正确。北周尉迟迥作乱时,于仲文拒绝诱惑,冒死投奔杨坚,他的三子一女因此却死于非命,深受感动的杨坚也以最高规格接待了于仲文。杨坚没有在公开场合接见,而是在自己的卧室内接见了于仲文,在卧室里接见,就是拿于仲文不当外人了。

此后于仲文在杨坚的大旗下频频立功,在白狼塞防守过胡人,在渭水开过漕渠,随水军平过南陈,随杨俊平过江南叛乱,本来战功赫赫,结果在小节上栽了。平定江南叛乱时,当地米价奇高,于仲文动了活心眼,顺便私卖了点军粮,结果这一卖就被人告发随即被免职。

在于仲文最困难的时候,晋王杨广挽救了他,并委任他“督晋王军府事”。杨广抵御突厥时,杨广为元帅,他为前军,杨广继位后封他为右翊卫大将军,对他的好无以言表,用李密的话说那得说是“罄竹难书”。

征辽东以来,诸军战绩平平,唯有于仲文这一军有所斩获。

于仲文军过乌骨城时,故意把数千匹羸马、驴放在全军的队尾,大军正常行进,做出防备很松懈的样子,按捺不住的高丽兵果然出军掩袭辎重,全部俘获。正在高丽军洋洋自得的时候,于仲文率大军又回来了,高丽人驴没抢着,人却被于仲文包了驴肉馅饺子。



有了这场胜利,于仲文觉得高丽军队不过尔尔,看着宇文述唯唯诺诺,于仲文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宇文将军,你率领十万大军却连一撮盗贼都灭不了,还有何颜面回去面见皇上!”

愤怒归愤怒,于仲文还是很清楚,此次征辽东很难有大胜。一百多万大军东征,左翼十二军,右翼十二军,再加上禁军十六军,四十军居然没有最高统帅,各军各自为战,没有协同,表面看起来威风八面,实际却是一盘散沙,这样的军队配置怎么可能建立大功,获得大胜呢?可是没有办法,皇帝的猜疑心太重,这些军队交给谁都不放心,所以大军统帅的职位只能空缺。

虽然杨广没有任命大军统帅,但同时又交代各军将领,“遇事可以向于仲文将军请示”。这句话就让于仲文变得不伦不类,说是最高统帅又不是,说不是吧,众将还得向他请示,那索性就叫假元帅吧。

在于假元帅的训斥下,宇文述等将领再也不敢提回军的事情,九个军渡过了鸭绿江向朝鲜半岛进发。

看着九个军陆续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于仲文有些欣慰,然而他不会想到,这次征战将是他最后一次征战,他的一世英名也将毁于这场征战。



隋军来势汹汹,高丽的乙支文德却早有准备,以他丰富的军事经验早就判断出隋军已经缺粮,缺粮的隋军进入朝鲜半岛越深,那么离失败也就越近。

在乙支文德的指挥下,高丽军一触即溃,连战连败,宇文述军一天内连续七次击溃高丽军。全军越追越近,越追越急,已经渡过了清川江,距离平壤只有三十里!咫尺之遥,却是天涯之远,三十万隋军到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虽然离平壤只有三十里,却已经无力再进行攻坚战。

疲惫的猎狗为了追兔子追行了上百里,现在该轮到兔子反攻了。

在反攻之前,乙支文德还是没有放弃忽悠,他再一次派信使向隋军表示:如果隋军班师,高丽国王高元将去离宫朝见大隋皇帝。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宇文述已经没有跟对方讨价还价的余地,他知道全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再停顿下去将十分危险,现在不管乙支文德是真心还是假意,隋军都要做出接受的姿态,然后快速撤退。

然而宇文述的计划全在乙支文德的意料之中,就在宇文述率领大军后撤时,高丽士兵蜂拥而至,四面围攻,宇文述带领大军且战且退,总算退到了清川江边。隋军立即抢渡清川江,大军刚刚渡过一半,高丽军又追了上来。负责殿后的右屯卫大将军辛世雄战死,殿后军队失去统帅,顿时崩溃,继而隋军瓦解,四散逃命。剩下的将领抢渡过清川江,一日一夜行军四百五十里抵达鸭绿江,而高丽军又尾随而至,猎狗被兔子撵得几无葬身之地。

此时如果没有接应,所有隋军将血染鸭绿江,幸好此时甘肃天水籍将军王仁恭主动殿后,驱散追赶的高丽士兵,残余的隋军才陆续渡过鸭绿江,回到新设的辽东郡所在地——武厉逻城。等到盘点人马,于仲文一脸死灰,他知道自己的一世英名都毁在了这次东征上。当初东渡辽河九个军共计三十万五千人,而回来的却只有两千五百人!

三十万兵马毁于一旦,一征辽东的结果只有两个字:失败。



这一天是公元612年七月二十四日,隋军三十万五千人东征,回来的只有两千五百人。皇帝杨广大发雷霆,下令捉拿于仲文、宇文述等归案,同时来护儿水军撤退。

第二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五日,杨广起程回涿郡,一征辽东就此结束。临起程前,杨广望着东方喃喃地说了一句:“我会回来的!”(这句话前后说过三次!)

论功行赏,秋后算账

轰轰烈烈的征辽东失败了,皇帝丢了面子,大隋丢了面子,本来想搬起石头砸别人的脚,结果挨砸的却是自己。

秋后算账,假元帅于仲文和大将军宇文述都受到了清算。按照杨广最初的想法,这两个人都应该杀,可转念一想,这两个人都是对自己有功的,尤其是宇文述还是自己的儿女亲家,女儿南阳公主就是宇文述儿子宇文士及的妻子,总不能杀了女儿的老公公吧!

盘算到最后,杨广决定免除于仲文、宇文述全部官职,从今往后你俩就是平头百姓了,再也不是官了;尚书右丞、书呆子刘士龙斩立决,让你个书呆子“以德服人”不开化!右翊卫将军薛世雄在撤退途中还能率残兵反击高丽军,功过相抵,免去现职,享受待遇照旧;虎贲郎将卫文昇率领本部全身而退,擢升为紫光禄大夫(从二品)。

墙倒众人抢着推,破鼓众人争着捶,几天前还威风八面的于仲文大将军现在成了最颓废的人。东渡九军八个将领指责他应该负全部责任,他才是征辽东的最大罪人。在八位将领的集体努力下,八位将领被释放回家,于仲文依然拘押。

郁闷、自责、苦涩、悔恨,很快大将军于仲文就病倒了,这时杨广才法外开恩释放于仲文回家,可是一切都晚了,于仲文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享年六十八岁。少时成名,长时鼎立,一世英名,晚节不保,一生大恨,出征辽东!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如果人生剧情可以重拍,如果……

可惜人生从来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重整旗鼓,从头再来

一征辽东以惨败收场,多数人以为皇帝杨广会就此消停几年,然而这个多欲的皇帝压根就没有停止的意思。

就在征辽东惨败的几天后,皇帝杨广下令,将黎阳仓、洛阳仓、洛口仓、太原仓粮食运到望海顿(辽宁省锦州市东南)储存,民部尚书樊子盖留守涿郡。一系列诏书证明,皇帝杨广根本不打算放弃征辽东,相反,还要从头再来!

公元613年正月初二,距离上一次下诏征讨高丽整整一年,皇帝杨广再次下诏:全国军队再到涿郡集合,准备再征辽东!

此时的皇帝杨广已经患上了强迫症,辽东就是强迫症的诱因,只要还有能力,杨广就一定要将征辽东进行到底,哪怕此时已经民变四起,哪怕此时国家已经岌岌可危。在他看来,帝王的面子是最重要的,不从辽东挣回面子,以后怎么有脸面对天下百姓。

在杨广看来,高丽这样的小丑实在不足挂齿,以大隋的国力,移山填海无所不能,一个高丽怎么能挡住皇帝的脚步,自己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个小丑,让他们知道大隋天子的威严。

杨广自信满满,大臣们同样也相信大隋的国力,只是以一泱泱大国对付偏居一隅的高丽,实在不值得劳动天子御驾亲征。左光禄大夫郭荣上书杨广:夷狄礼仪上有缺是我们做臣属的工作没有做好,皇上不必动怒,怎么能浪费千钧强弓去对付一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