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弓去对付一只小老鼠呢?高丽这些小毛贼实在不值得劳动天子大驾,皇帝还是不要亲征了!
郭荣的上书没有起到作用,去年反对杨广征辽东的庾质却还在坚持,结果还是遭到了皇帝杨广的训斥。对于一个强迫症的病人仅仅劝阻是不够的,因为他已经控制不住自己,更何况别人泛泛的劝慰。
为了安心征辽东,皇帝杨广对两个人做了人事安排,刑部尚书卫文昇辅佐代王杨侑留守西京大兴,民部尚书樊子盖辅佐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此皇帝杨广已经有将帝国托付给两个小学生的迹象,一切都因为他的强迫症,他的辽东梦。杨侑、杨侗都是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皇帝杨广的孙子,当时年纪均为十岁左右。
此时皇帝杨广的主要关注点还是辽东,不过在各地告急的文书中,他还是偶尔看一看各地的民变报告。在这些报告中他对两个人非常感兴趣,一个是齐郡郡丞张须陀,一个是张须陀的副手,也是隋末唐初的名将,罗士信!
张须陀的作战范围主要是泰山脚下,他的对手是著名的民变头领王薄。张须陀对王薄的待遇是见一次打一次,打死为止,先后数次打得王薄溃败,打得王薄不敢在张须陀的辖区内活动。
张须陀的副手罗士信,时年只有十四岁,当初想跟随张须陀平叛,张须陀还看不上他:“你那小样穿得起一副铠甲吗?”好说歹说,十四岁的罗士信还是进入了张须陀的帐下,很快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主要特点“猛、准、狠”。
跟随张须陀在淮水剿匪,对方刚刚布好阵,罗士信就冲杀过去连杀数人。一上来连杀数人本来就很有威慑力,接下来罗士信的表演让变民军接近崩溃,因为他给变民军表演了一个行为艺术:穿糖葫芦。
穿糖葫芦的整个流程是这样的:先斩下一颗人头,然后抛向空中,长矛一举正好接着,然后飞速地在变民军阵前掠过,一边奔驰,一边举着葫芦串给变民军看,偶尔还用长矛向变民军中指上一指,一圈下来,变民军已经快崩溃了。
张须陀一看,趁热打铁,冲锋,全军齐举长矛,变民军瞬间崩溃。罗士信一边急追,一边砍,人头顾不上了,只能割鼻子充数了,不知道这一招是不是跟神人麦铁杖学的!
看了地方送上来的报告,皇帝杨广对这两个人产生了兴趣,下诏派使节慰问二人,顺便带一个画师跟随二人体验生活,务必画出二人的战场实况图。如此看来,这个画师算是早期的战地记者了,而画师的作品就相当于早期的小人书、连环画。
处理完国内的小事,皇帝杨广于公元613年四月二十七日东渡辽河,继续他的征辽东大业。
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人却能两次被一块石头绊倒!
辽东,如鲠在喉
公元613年四月二十九日,重新获得信任的宇文述与上大将军杨义臣一起出击平壤。杨义臣本姓尉迟,因父功从小被杨坚养在宫中,赐姓杨。
与此同时,左光禄大夫王仁恭攻击新城(辽宁抚顺北),高丽军登城固守。皇帝杨广指挥大军围攻辽东城,这一次不再讲仁义道德,不接受投降,只要能攻下城,任何方法均可使用。
在皇帝的指挥下,攻城大军发挥集体智慧,动用各种工具攻城:有高空作战的飞楼(有点近代塔吊的味道,可以站在上面往城里放箭)、有撞城堡的撞车(利用撞车的冲击力撞毁城墙)、有攀登城墙的云梯(搭到城墙上士兵踩着往上冲)、有深入城中的地道(可以参考老电影《地道战》),总之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目的就是攻破辽东城这座围城。
双方你来我往二十来天,死伤极为惨重,城还是没有攻破,这时一个小人物的出现,险些改变了双方的格局。
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叫沈光,也算是个贵族子弟,父亲沈君道官至南陈吏部侍郎。可惜后来南陈灭了,沈家也败了,沈光一家就在大兴惨淡生活,父兄靠在集市上替别人写信为生,而沈光却不甘于这种平淡的生活。
沈光早先曾经做过太子杨勇的引署学士,后来又做过汉王杨谅的府掾,再后来汉王杨谅造反失败,沈光也被除名,自此失业。不过沈光在大兴的不良少年里人缘很好,不良少年们都愿意跟他交往,有人供他吃,有人供他喝,有人供他穿衣,有人陪他唠嗑,总之失业的沈光比上班时过得还好。
不良少年们之所以愿意结交沈光,一是因为这个人行侠仗义,二是因为沈光有绝活,身手极为敏捷,戏马功夫(马上杂技)天下无双,他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有一次沈光在一个禅院露了一手,被和尚们称为“肉飞仙”。当时禅院新建,幡竿高十余丈,不巧的是挂幡的绳断了,想修的话,要么把幡竿砍倒(不吉利),要么找人爬上去修(一般人爬不上去)。正当和尚们着急乱转的时候,沈光来了,对和尚们说了一句:“拿绳子来,我来修。”
沈光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观者骇悦,莫不嗟异,时人号为“肉飞仙”。由此看来中华杂技,源远流长!
原本按沈光留有的案底(在杨勇身边打过工、在汉王府上过班),他是不可能加入隋军的,然而在年初,皇帝杨广为了征集更多的人才征辽东,一下子放宽了征兵的标准,只要勇猛,只要有特长,那么英雄莫问出处,结果在几万人的海选中,沈光高居第一。
沈光参军的那一天,一百多个朋友送行到灞上,沈光端起送行的酒一饮而尽,对天发誓曰:“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当死于高丽,不复与诸君相见矣。”
现在辽东城正处于焦灼状态,隋军攻不进,高丽军也攻不出,沈光知道,自己表现的时候到了。
隋军以云梯冲城,竿长十五丈,沈光飞速爬到顶端,跨上墙垛与高丽守军短兵相接,杀十数人。高丽士兵集中攻击沈光,沈光寡不敌众摔下城墙,急速下坠,眼看就要坠地,不死也残,恰巧云梯上有一根垂下的绳子,沈光伸手抓住绳子,翻身再上云梯,再一次冲上顶端厮杀。
沈光以一己之力几乎打开缺口,只可惜高丽士兵太多,缺口刚刚打开又被迅速合上,力战不下,沈光只能趁机后撤,等待机会。
令沈光没有想到的是,刚才这一幕居然都被皇帝杨广看到了,这下沈光的机会来了。
杨广派人召来沈光,龙颜大悦,即日拜朝请大夫(从五品),赐宝刀良马,没过多久就升为折冲郎将,赏遇优重。皇帝杨广经常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如果还有一人能跟他相比,那估计是汉初三杰之一——韩信!
得到沈光这样一个勇士,杨广征高丽的信心更足了,在他看来,辽东城破只是时间的问题,二征辽东一定会大获全胜。
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杨广没有想到,沈光(此人自此成为对杨广效忠到底的死士)就是他二征辽东的最大收获。没过多久,征辽东就进行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后院起火,杨玄感造反了!
假如给我一天光明,假如再多给杨广一点时间,可惜历史是条单行线,错过了,就无法回头!
第七章
造反也是一种能力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就在皇帝杨广雄心万丈要消灭高丽的时候,他的后院着火了,放火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曾经的亲密战友杨素的儿子杨玄感。
在中国大历史中,带头造反的人很多,尤其到了一个王朝的末年,遍地都是造反的,似乎造反很简单,造反根本不需要能力,只要振臂一呼,然后天下云集,吹一下冲锋号,然后新的王朝就建立了。
真的是那样吗?其实不然,造反其实是天下第一难的事情,古往今来成功者屈指可数,失败者罄竹难书,说白了,造反也是一种能力,特别需要高智商,遗憾的是,杨玄感什么都具备了,就是不具备高智商。
杨玄感小的时候开窍比较晚,反应非常迟钝,见过他的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子,唯独他的父亲杨素经常对身边的亲人说:“其实这孩子一点都不傻!”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杨玄感确实不傻了,反而好读书,善骑射,体貌雄伟,美须髯,从一个疑似傻子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美少年,真应了那句话:男大十八变。
因为父亲的功劳,杨玄感的职场生涯就像坐了热气球,一度官居二品,上朝时跟老爹杨素站一排,爷俩上朝是同事,下朝是父子。久而久之,文武百官看着既别扭又嫉妒,皇帝杨坚看着也别扭,索性把杨玄感降了一级,这样杨玄感上朝时就不能跟老爹站一排了,文武百官看着也舒坦了,没那么眼红了。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杨玄感的好日子也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到隋文帝末年时,老爹杨素不受待见了,不受待见的理由很简单,“位高权重”遭到了隋文帝杨坚的猜忌。老爹失势,儿子也好不到哪去,回到家里爷俩只能郁闷得大眼瞪小眼。
好不容易等到杨广登基,杨玄感以为老爹作为夺嫡功臣一定会受到重用,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新皇帝杨广跟老皇帝杨坚一样,还是把杨素冷了起来。尽管封赏很多,官职很大,但对于杨素本人,杨广的做法还是“挂起来,靠边站”。
如果说“官场冷处理”杨玄感还可以忍受,那么他不能忍受的则是皇帝竟然想要老爹的命。在老爹杨素生病时,御医走马灯地来,一遍一遍地诊断,一包一包地开药,表面看来是皇帝的恩宠,实际上是在暗示:怎么到现在还不死。
老爹杨素看出了端倪,于是对杨玄感的叔叔杨约慨叹道:“我难道还想活?”说这话时老爹眼中全是泪水,杨玄感和叔叔杨约也是泪流满面。所谓地位,所谓富贵,都是假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我们都只是皇帝的一条狗,一条连生命尊严都没有的狗。
老爹杨素如皇帝所愿的死去了,杨玄感在这个世界上的依靠也消失了,皇帝杨广撰写的悼词很长很长,而对杨玄感来说,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讽刺,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扎向他的内心,慢慢地,他的内心只剩下八个字: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老爹杨素去世后,杨玄感为父亲守了一年的孝,随后被任命为鸿胪寺卿,袭了父亲楚国公的爵位,转而又升任礼部尚书。在一般人看来,皇帝杨广待他不薄了,而杨玄感复仇的心却从没有停止。
如果皇帝杨广能够真心待他或许还能软化他复仇的心,可惜杨广对他依然很猜忌,甚至对左右亲信说,如果杨素不死,恐怕也要被灭族!
在杨玄感看来,接受皇帝这样的赏赐不是荣耀,而是屈辱,而他就是要在屈辱中等待爆发的机会。这段时间里,杨玄感广交朋友,对父亲杨素的旧将故吏用心交往,四海之内的名士以诚相待,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将是他起事的基础。
大业五年,也就是公元609年,杨玄感迎来了第一个机会。这一年他跟随皇帝杨广西征吐谷浑,返程时,全军过大斗拔谷,山路崎岖险恶,全军只能鱼贯而出,士兵,宫女,百官混杂,秩序混乱。杨玄感见状准备趁乱杀掉杨广拥立秦王杨浩(杨广三弟杨秀的儿子)为帝,结果却被叔叔杨慎阻止了,杨慎的理由很简单,“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这样杨玄感的第一次行动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机会永远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隐忍了数年的杨玄感终于等到了起事的机会,这一年是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这一年皇帝杨广二征辽东,全国精兵尽数调往辽东,隋朝境内防守空虚,东都洛阳、西京大兴均由不满十岁的皇孙镇守,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黎阳起兵
决心已下,杨玄感着手准备,首先利用职务之便(当时他负责督运粮草)扣留东征军粮草,能不发就不发,能少发就少发,总之能饿死多少算多少;其次派人召唤两位随皇帝杨广出征的老弟杨玄纵、杨万石回来一起造反,倒霉的杨万石走到半道就被河北的地方官抓获斩首,倒霉名字,万石,“完蛋”;再者派遣家奴装扮成朝廷使者,从东到西大造舆论:大将来护儿谋反了,大家收拾好家当,准备参军平叛!(来护儿当时正准备从山东莱州出海攻击平壤,结果被杨玄感污蔑造反。)
六月三日,胸有成竹的杨玄感进入黎阳城,关闭城门,裹胁民夫,制造铠甲,设立官署,发布公告,宣布全面恢复隋文帝杨坚时的制度(等于宣告杨广非法)。为了达到忽悠的目的,杨玄感给众人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先皇杨坚临终时曾经交代家父:“好子孙为我辅弼之,恶子孙为我屏黜之。”后来家父又把这个神圣的任务交给了我,现在就要上禀先旨,下顺民心,废此淫昏,更立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