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奇怪的逻辑长期存在于李豫身上,相伴他的人生始终。放眼全国,李豫心绪难平,虽然他早已削平安史之乱,但安史之乱遗留下的藩镇割据却盘根错节,尾大不掉。
平卢战区(总部在山东青州)节度使李正己手握十五个州,魏博战区(总部在河北大名)节度使田承嗣手握七个州,成德战区(总部在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手握七个州,山南东道(总部在湖北襄樊)节度使梁崇义手握六个州,这四个节度使虽然口头向朝廷称臣,但私下里各行其是,每个战区都是一个独立王国。
李豫深深叹了一口气,不是他不想削平这些战区,实在是回纥、吐蕃两大强敌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对于四个战区只能暂且听之任之了!终李豫一生,他没能削平藩镇割据;终李豫儿子李适一生,也没能解决藩镇割据;终李豫曾孙李纯一生,一度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可惜也是昙花一现。藩镇割据已经成为时时发作的病毒植入大唐王朝的身体里,任凭历任皇帝闪转腾挪,却总是挥之不去。孤家寡人的李豫没能做到,他的子孙们终究也没能做到。
挥手离别
时间走到公元七七九年五月,李豫的生命接近了终点。
五月三日,李豫染病。五月二十一日,李豫下诏由太子李适监国,当晚病逝于紫宸内殿,终年五十三岁。五个月后,李豫的儿子李适将他安葬于元陵,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对于身后大事,李豫留了一道遗诏:任命郭子仪为帝国最高摄政(摄冢宰)。遗诏将李适托孤给了郭子仪,同时也让郭子仪成为屹立四朝不倒的四朝元老。从唐玄宗末期开始,郭子仪开始挑起帝国重担,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马上又将跨入德宗朝。
如果在唐朝勉强找一个人跟郭子仪相比,恐怕只有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了。柳公权比郭子仪还牛,郭子仪走过四朝,柳公权走过七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整整七朝。
不过话说回来了,柳公权之所以能走过七朝,是因为这些皇帝御宇时间都不长,真要赶上一个康熙王朝,能熬过一朝也就不错了!
李豫驾崩,该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对于这个从父亲手中接过内忧外患乱摊子的皇帝,该作何评价呢?《旧唐书》、《新唐书》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
《旧唐书》:代宗皇帝少属乱离,老于军旅,识人间之情伪,知稼穑之艰难,内有李、郭之效忠,外有昆戎之幸利。修己以禳星变,侧身以谢咎征,古之贤君,未能及此。
《新唐书》:代宗之时,余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旧唐书》说李豫是贤君,《新唐书》说李豫只是一般皇帝、中材之主,在我看来,李豫大约属于后者。在中国历史上,能称上贤君的少之又少,屈指算来也只有唐太宗李世民、东汉光武帝刘秀等少数几人。更可悲的是,无论年代多久远的王朝,贤君数量都是少得可怜,可叹,可悲!
公元七七九年五月二十三日,三十七岁的李适登基称帝,是为唐德宗。
相比于父亲、祖父、曾祖继位前的激烈竞争,李适的登基波澜不惊。传言有人试图用独孤贵妃的儿子韩王李迥跟他竞争,但只是传言,并没有实质举动。
三十七岁的李适顺利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大唐王朝的第十二任皇帝,他登基时,大唐王朝已经开国一百六十一年,在这一百六十一年中,大唐王朝有过贞观之治,有过武后当国,有过开元盛世,也有过安史之乱,而他接手的,正是安史之乱平定后的微妙棋局。
向左,可能重现往日荣光,向右,可能滑向无底深渊,李适走上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想做一个好皇帝,他想在唐朝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个新生的人都向往人生,每个新婚的人都向往幸福,李适梦想着自己和自己的王朝都能向前看,往上走,然而往哪里走却不完全由他说了算,尽管他贵为皇帝。
生活是最好的导演,时间是最好的见证,曾经有着雄心壮志的李适不会想到,自己的皇帝生涯居然会那样跌宕起伏,那样悬念丛生。
李适的皇帝生涯会是一番怎样的场景,他和他的子孙们又会给历史留下怎样的记忆,请看下集《唐史并不如烟之元和中兴》。
【白猎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