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状态:全本』
『内容简介:
北方有玉姬,惊世而独立。 一赌倾人城,再赌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玉姬难再得! ※※※※ 一个绝世赌姬,用一颗玲珑剔透心,周旋于乱世间,看她如何赌色生香,赢归真爱! ※※※※』
**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促织
xīshuài
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较(比)体躯(躯体)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功能利尿,主利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有油葫芦、大棺头蟋等因均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
蟋蟀(cricket)是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昆虫,因鸣声悦耳而闻名约2;400种,长3…50公釐(0。12…2吋)触角细,後足适於跳跃,跗节三节,腹部有2根细长的感觉附器(尾须)前翅硬、革质;後翅膜质,用于飞行雄虫通过前翅上的音锉与另一前翅上的一列齿(约50…250个)互相摩擦而发声音的频率取决於每秒击齿的次数,从最大蟋蟀种类的1;500周/秒到最小蟋蟀种类的将近10;000周/秒鸣声的速率与温度直接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最普通的鸣声有招引雌性的寻偶声;有诱导雌**配的求偶声,还有用以驱去其他雄性的战斗声雌雄在前足胫节都有敏感的听器多数雌虫以细长的产卵器产卵於土中或植物茎内,对植物常可造成严重危害在北方,蟋蟀多於秋季成熟产卵,若虫於次春孵出,蜕皮6…12次而成熟成虫寿命一般为6…8周
蟋蟀亚科(Gryllinae)的田野蟋蟀属(Gryllus)和家蟋蟀(Achetadomesticus;旧作Gryllusdomesticus)体粗壮,黑或褐色,常打浅洞;取食植物、动物、衣服或互残田野蟋蟀又称黑蟋蟀,常生活在田野或庭院,有时进入室内家蟋蟀头部色浅,并有深色横带;已从欧洲引入北美;见於建筑物及垃圾堆中;家蟋蟀及田野蟋蟀均分布广泛,日夜鸣叫在美国售作鱼饵,又用於生物学实验田野蟋蟀属常出现於诗、文中如狄更斯的《炉边蟋蟀》(TheCricketontheHearth)针蟋亚科(Nemobiinae;或归入蟋蟀亚科)长12公釐,鸣声为一系列高调的颤音,生活在牧区及林区条纹针蟋(Nemobiusvittatus)腹部有三条暗纹树蟋亚科(Oecanthinae)白或绿色翅透明;因食蚜虫而有益,但产卵时损伤树枝;鸣声为悠长的颤音雪白树蟀(Oecanthusfultoni)通称温度计树蟀,因其在15秒钟内发出的颤音数再加40;便大约等於当时的华氏温度栖息在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夜间叫,草丛种类日夜都叫蚁蟋亚科(Myrmecophilinae)的种类小型,3…5公釐长,无翅,弓背,生活於蚁巢中钲蟋亚科(Mogoplistinae)的种类(无翅灌丛蟋)常见於灌丛或热带多沙地区水边的碎石下,体细长,5…13公釐,无翅或翅小,而覆有透明易磨去的鳞片蛣蛉亚科(Trigonidiinae)的种类(有翅灌丛蟋)4…9公釐长,产卵器剑形,生活於池边灌丛中金蛣蛉亚科(Eneopterinae)的种类(褐色灌丛蟋)较大,瘦长,浅褐色,常见於树上或灌丛中在东方,人们笼养雄蟋蟀听其鸣叫;在中国斗蟋蟀的风习已有数百年之久蟋蟀在神话及迷信中起重要作用人们认为有蟋蟀存在便等於好运和智慧,伤害蟋蟀便带来不幸在缅甸曼德勒的市场上销售一种大型棕色的炸蟋蟀,常供游方僧人食用
在英语中,许多其他昆虫亦称cricket,如灶马、沙螽(Jerusalemcricket)、蝼蛄(molecricket)和蚤蝼(pygmysandcricket)
'编辑本段'物种名称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趋织蟋蟀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腔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另此处数据有疑问:世界上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以上,我国已定名有30种以上)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在斗蟋蟀时,如果以细软毛刺激雄蟋的口须,会鼓舞它冲向敌手,努力拚搏;如果触动它的尾毛,则会引起它的反感,用后足胫节向后猛踢,表示反抗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蟋蟀是以善鸣好斗著称的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并不是通过“自由恋爱”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它同性,那它就获得了对雌蟋蟀的占有权,所以在蟋蟀家族中“一夫多妻”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当然,从生物学进化论观点来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有利于蟋蟀家庭子子孙孙健康昌盛此外,蟋蟀的鸣声也是颇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这是我的领地,你别侵入!同时又招乎异性:“我在这儿,快来吧!”当有别的同性不识抬举贸然闯入时,那么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若“最后通牒”失效,那么一场为了抢占领土和捍卫领士的凶杀恶战便开始了,两只蟋蟀甩开大牙,蹬腿鼓翼,战在一起,其激烈程度,决不亚于古代两国交战时最惨烈的肉搏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此虫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它每年发生1代,产卵在土中以卵越冬雄虫遇雌虫时,其鸣叫声可变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时则发出带颤的“吱”声雄虫好斗,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即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然后,败者无声的逃逸,胜者则高竖双翅,傲然地大声长鸣,显得十分得意蟋蟀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每个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听,蟋蟀们又在开演唱会了!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蟋蟀在不停地震动双翅,难道它是在振翅欲飞吗?当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发声器官因为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用动听的歌声,寻找佳偶其中歌王当属长颚蟋蟀体长可达20毫米左右,触角长约35毫米,因两颗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长颚蟋蟀,俗称克斯除了善于歌唱,蟋蟀还十分好斗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荫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虫口过于密集时,常自相残杀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为害花生幼苗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11月中下旬,以若虫开始越冬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大蟋破坏花生幼苗达10%~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编辑本段'常见品种
中华蟋蟀(Grylluschi-nensis)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大棺头蟋蟀(Loxoblemmusdoenitzi),头扁,前端平,向前倾斜,雄性头向两侧明显突出;
油葫芦(Gryllustestaceus),身体暗黑色,有光泽,两复眼的内上方具有黄条纹,直达头后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泽,后翅较发达,雌性的产卵器长达2厘米夜间觅食,成虫、若虫均为害大豆、高粱、花生、瓜类、蔬菜等作物全国各省多有分布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别名】蛐蛐儿、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
【简介】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chinensisWeb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咸,温有毒
【功能与主治】利尿,破血,利咽用于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腹水,咽喉肿痛
【用法与用量】2~6只,水煎或焙干研粉服
【注意】体虚及孕妇忌服
【备注】(1)东北地区产一种蟋蟀为SeapsipeduaspersusWalker,另有棺头蟋蟀LoxoblemmusdoenitziStein等在不同地区也供药用
【各家论述】
1。《药性考》:能发痘
2。《任城日记》:治水蛊
3。《纲目拾遗》:性通利,治小便切
4。《四川中药志》:治阳痿
5。赵际昌:凡产不下,用干看一枚,煎汤服
【选方】
①治小水不通,痛胀不止:蟋蟀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滚汤下,小儿减半(《医方集听》)
②治跌扑伤小肚,尿闭不出:蟋蟀一枚煎服(《养素园传信方》)
③治老人尿闭:蟋蟀四只,蝼蛄四只,生甘草一钱煎汤,分三次温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小儿遗尿:蟋蟀一个焙,末,滚水下,照岁(数)服,如儿十一岁者,每次服一个,服至十一个为止(《慈航活人书》)
⑤治肾虚阳痿:蟋蟀、晴蜓、狗肾共为末,兑酒服(《四川中药志》)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
北京人玩蛐蛐儿
宗春启
白露、秋分、寒露,是北京人斗蛐蛐儿的**期“勇战三秋”,就指的是这三个节气
蛐蛐儿,学名叫蟋蟀,有的文章里叫它鸣蛩,比较普遍的名字是促织因为一听见蛐蛐儿叫唤就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冬天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不知是谁先发现的,雄性的蛐蛐儿好争斗,斗起来挺好玩儿的,于是就把它们逮回来,令其争斗、观其胜负,以博一乐据记载,斗蛐蛐儿之戏,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写过一部专著:《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蛐蛐儿,致使一条好蛐蛐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蛐蛐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并非所有的北京人都玩蛐蛐儿,玩儿蛐蛐儿的,只是北京人中的“玩家”
玩家,外行读作“玩儿家”听起来,好像“玩儿”是动词,“家”是宾语好嘛,把“家”给玩儿了,这不成了败家子吗!正确的读法是“玩家儿”“玩”,不带“儿”音
玩家儿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逮上一两条蛐蛐儿搁在罐儿里养着,称不上是玩家儿斗架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蟋蟀相遇会用触角辨别对方,两雄相遇必然露出两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