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盗-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兀那汉子什么玩意?骁武军又待怎地?”被惊醒的士卒们骂骂咧咧的围拢了过来,围成一圈拍着那军官的马屁。那军官捡起文牒仔细一看,顿时冷汗直冒,颤声道:“御驾返京了!”

    东京城的百姓和后世的北京城里的老百姓有一点共同之处,就是对政治非常非常的敏感,无论是饭店、茶楼乃至妓院里,大家吃饭聊天喝花酒的时候,总能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对时政的分析。

    偏偏这大宋朝还不因言获罪,又鼓励大家读书认字。如此一来,开封府里大多人肚子里都有点墨水,可俗话说满坛子不摇半坛子乱撞。越是那些没本事的,越喜欢高谈阔论,搞得自己好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似的,大宋朝没有他们做宰相就是大宋的损失。

    这次北伐搞了个虎头蛇尾,攻打太原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退辽军,陷太原,短短几个月拿下负隅顽抗的北汉。大宋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欢欣鼓舞。可是跟着攻打幽燕就没那么顺畅了,除了刚开头还听说了一些捷报,后来就越来越沉寂。如今可好,御驾亲征的是赵光义,而带领大军回东京的却是赵德昭。

    虽然说是举国发丧,可赵光义驾崩跟老百姓有多大关系?大家该干嘛还得干嘛,一天不做,第二天的伙食可不一定有着落呢。那些闲来无事的,私下里议论纷纷,卢多逊下了台,现在还关在牢里。赵普估计是要再度风生水起了,坊间甚至连未来三衙的头头都给排好了座次,更别说六部尚书侍郎等重要职位了!

    只是没有人知道,有一个叫做谢慕华的海外游子,到底在这大宋政局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不久后坊间的传闻就渐渐成了真。

    二十七日赵德昭返回东京,第二天便行登基大典,群臣商议之后,尊大行皇帝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神功圣德文武皇帝。服丧三年,举国哀悼。

    赵德昭初登大宝,做事雷厉风行。山西防务依旧由潘美接手,之前潘美已经算得上是位极人臣,赵德昭加封潘美为三师之一太师。幽燕新败之后,急需大将坐镇,曹彬本是鲁国公,赵德昭加封曹彬为郑国公、太尉,驻守金台屯至涿州一线,防御辽军。

    靠山王呼延赞取代战死的崔翰为殿前司都指挥使,领东京禁军。

    侍卫马军司都指挥使,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分别由石守信、史珪接任。

    最引人注目的赵普终于再度拜相,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总领全国政事。

    李崇矩肃清东京叛党有功,继续担任枢密使之外,加封卫国公。

    六部三衙三司整个大宋的权力机构几乎被换了个遍。不少太祖旧臣扬眉吐气,总算是熬出了头,也有不少太宗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人落入谷底。在这一系列的人事更迭之中,一颗大宋政坛上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那就是一个月之前还籍籍无名,或者说一个月多之前他还压根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谢慕华。

    谢慕华这次功劳颇大,赵德昭对谢慕华的才干极其欣赏,竟然破格将谢慕华直接提拔为枢密院知院事,担任李崇矩的副手。一个顶着从大秦归来的才子之名的年轻人,居然破天荒的成为大宋开国以来,以二十三岁年纪担任正二品要员的大官。实在是让许多人跌破眼镜

    谢慕华倒不以为奇,要知道北宋建国以来,太祖太宗时代一直是官位多,人才少。要不然的话赵光义也不会在即位三年之内就开了两次科举,选拔了大批人才。套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叫做“跑步上岗”。前两届的进士们,就直接给绿袍,放到外地至少也是通判一州的官员。当然,官位多人才少的局面不会一直维持下去,要不了多久,到了后世的欧阳修时代,就已经是官位少人才多,从跑步上岗堕落为等候就业。那时代,进士及第能做个九品官都要抢破头了。

    这一次东京之乱,一天之内,东京要员就少了一百多位,接着被赵普一系拼命痛打落水狗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平白无故又空出不少官位。现在赵德昭愁的不是没官封给大家,而是愁自己人太少,没法把官位填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谢慕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成了枢密院知院事也就没什么好意外的了。

    既然封了官就要做事情。王溥,曾经做过后周的宰相,这倒也没什么,可他现在的身份可了不得,他的女儿是赵德昭的正妻,现任的皇后。王溥一下子成了国丈,国家已经是自家女婿的了,这国丈爷做事也分外上心。

    赵德昭登基的第二天,王溥就会同七十三名官员联名上书,指责卢多逊等人大逆不道,意图谋反,杀害许王。请求赵德昭下旨将卢多逊等人处以极刑!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个个显得义愤填膺,一个个的跳了出来,痛斥卢多逊。有说卢多逊把持朝政,阻塞百官进言之路的其实这事赵普也干。有说卢多逊收受贿赂,买官卖爵的有说卢多逊结党营私,用心叵测的一个个恨不得马上跟卢多逊划清界限,就连平日里为官清正的薛居正、沈伦等人也被人泼了不少污水。

    谢慕华明白赵德昭的心意,杀,赵德昭是不愿意杀他们的;总要找个借口,将他们远远流放得了。赵普虽然痛恨卢多逊,可他毕竟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揣摩上意是中国人做官的不二法门,赵德昭不愿意处斩卢多逊,赵普看得出来。

    赵普索性跟百官唱起了反调,上书赵德昭,名言卢多逊虽然罪该万死,可他久居宰辅,自古以来刑不上大夫,而且大宋对读书人宽厚仁爱,恳请赵德昭法外开恩,免其一死。

    前任宰相一夜之间成了反贼,无论如何要向天下人有个交代,赵德昭想了几天也想不出来这诏书要怎么写,干脆把这难题丢给了素有“才子”之称的谢慕华!

    谢慕华恨得牙痒痒,以后谁敢说他是才子,保准谢慕华立马就跟他急!

    可皇帝交代下来的事儿,不管是不是难办,总得给办了。谢慕华苦思冥想,终于想起了赵光义写过的《告两京军民书》里的只言片语。又假装右手受伤,请人代写,总算给赵德昭找了个好理由——卢多逊是太宗皇帝任命的宰相,要是杀了他,太宗面子上不好看,加上赵普的那些借口。赵德昭终于可以诏告天下,将卢多逊等人流放出去。

    大宋的这一场政治风暴渐渐平息了下来,新任的大臣们各司其职,也算是将中枢打理的井井有条。

    可是北方传来了坏消息。

    这一日,谢慕华正躲在房中练字。

    红木桌子上放着一锭松烟香墨,架着一支银镶斑竹极品羊毫笔,铺着一张雪白的宣纸,谢慕华右手探出如虎爪,一把抓过毛笔,当即笔下如行云流水,既然端端正正的楷书、隶书写不好,那就装模作样练练草书吧。

    谢慕华既然已经来了宋朝,总不能一辈子都让人代笔吧,大宋鼓励读书,许多人都写得一手好字,谢慕华还背了个才子的名头,难道要用他那见不得人的毛笔字给人题词?后世的领导们都喜欢给大学啊,楼宇啊题词,将来要是谢慕华去了某地,人家盛情款款请他题字,却写出一手惨不忍睹的字来,岂不是让人笑掉了大牙?

    谢慕华一气呵成,写了**《沁园春。雪》的标题,可惜,虽然只有四个字,那字迹潦草的连自己都几乎认不出来。

    忽然,吱扭一声,房门被人推了开。要说以谢慕华现在的身份,虽然皇帝还没有赐给他专门的府邸,还临时住在以前中书舍人李穆的府中,可用不了多久,皇帝是必然要给他一座大宅子的。有人敢直接推门而入,而不通报,那十有**,就是呼延家的大小姐,荆儿了!

    果然,荆儿带着一阵香风飘然进了谢慕华的书房,谢慕华大窘之下,还没来得及收起那副乱七八糟的字。

    荆儿扯住那幅字,仔细一看,赞了声:“好!”

    好?谢慕华几乎以为自己听觉出了问题!

    荆儿指着斑斑点点的宣纸说道:“虽然我自幼读的书少,可是看我哥哥读书,倒也学了些。官人这寥寥数笔,一气呵成,既似北宗李思训的斧劈皴,又似南宗王摩洁的披麻皴,实集南北二宗之所长。这幅画,意境幽远,官人的确不负才子之名啊!”

    画?谢慕华吓了一跳,急忙掩饰自己尴尬的神色,咳嗽一声,说道:“你来有何事?”

    荆儿笑道:“你躲在书房,吩咐不准外人进来,我就替人来报讯了。皇上宣你入宫!”

    谢慕华瞪了她一眼:“如此大事,你不早说?”

    

    待到谢慕华进得福宁宫中,朝中大臣差不多都云集在福宁宫中,赵德昭这个皇帝看来做的不怎么开心,这一个月来总是愁眉苦脸的日子多过眉开眼笑的时候。

    更让谢慕华意外的是,吕端也回了开封,就站在群臣之中。

    赵德昭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叹了口气,随手把玩着案上的镇纸,说道:“辽人说可以放回齐王,他们要银十万,绢二十万!”

    谢慕华不禁有些疑惑,这点钱财对于大宋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赵德昭居然会为了这点钱烦恼?

    看着群臣迷惑的神情,赵德昭接着说道:“是年年都要给!”

    什么?谢慕华心里咯噔一下,这就要澶渊之盟了?

【第四十七章 辽国来使】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辽国人摆明了以为齐王赵廷美奇货可居,开出这等价码来。一年三十万以大宋的财力原也算不得多,可是如此一来,就好像大宋屈居于辽国之下似的。况且辽国是北方苦寒之地,缺的就是钱财,年年送三十万银绢给辽国,那不是生怕辽国不强大么?只是大家想归想,谁也不敢开口说不要齐王回来。

    赵德昭看着殿下群臣,这里都是大宋的中流砥柱,大多人都是从后周开始就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的人。足智多谋的有,骁勇善战的有,但是面对辽国人这样的难题,一个个都是交头接耳,摇头叹气,没有一个人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赵德昭也明白,如果现在不同意给辽国人钱帛。虽然一时之间还不至于有大战,可是将来战争的花费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一点谢慕华是最有资格回答的,历史统计,宋辽战争,宋朝开战差不多要耗费三千万贯这足可以给辽国人一百年了。

    另外,赵德昭还有担忧之处,如果按照金匮之盟,赵廷美无疑比他更有资格当皇帝。如今赵德昭刚刚登基,就不接回赵廷美,如何能掩住天下人之口?到那时民间必然流言纷飞,说他为了皇位不念亲情

    赵普刚刚重掌相权,于请于理都要站出来说话,当即问道:“吕大人,不知道你出使辽国,具体如何?”

    吕端也是愁眉不展,他此去辽国,萧燕燕和耶律贤根本就没给他说话的机会,先拖了几天再见他,跟着直接提出这等条件,就差没说一口价买卖,概不讲价了!吕端空有满腹才学,面对这如此不讲理的辽国人,却是无计可施。

    吕端把在辽国的情形分说一番,又道:“辽国使臣随臣一起来了东京,现在由枢密院礼房接待。”

    赵德昭早已听过吕端的汇报,接口道:“不知道那契丹人是不是小觑大宋,居然派了个女子出使。”

    女子?谢慕华暗忖道,辽国现在军国大事都是萧后这个女人做主,出使的使臣是个女子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吕端见群臣议论纷纷,走到殿中说道:“那个女子来头不小,乃是辽国皇后萧燕燕的侄女,名叫萧月影。年方十七,但是见识非凡,不亚于男子。契丹人派她出使向来也是因为她熟悉中原礼节,又熟读中华典籍,不至于给辽国人失了颜面。又加上萧月影毛遂自荐,萧皇后又宠爱于她,就答应让她来使,想来并非是小觑大宋!”

    赵德昭轻咳一声,把手中的镇纸丢在案上。一声轻响,朝堂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赵德昭初登大宝,大权在握,见群臣慑服,心中不免自得。当下说道:“各位爱卿,朕决定明日接见辽国使臣,不知道哪位爱卿能为朕分忧啊?”

    谢慕华盘算许久,想起当年读书看过一个故事,料想有用,出列道:“微臣自大秦归来,不知礼仪。敢问若是大宋给了辽国钱财,辽人可要答礼?”

    赵普呵呵一笑,说道:“答礼自然是要的,不过辽国人漫天开价,齐王又在他们手中,我们若是要的答礼太厚。等于拒绝辽人一般。这倒是颇伤脑筋!”

    谢慕华胸有成竹,朗声道:“微臣有一计策,可教辽国人不得不放齐王归来。”

    赵德昭喜形于色:“谢爱卿有何良策?”

    谢慕华微微一笑,快步走到赵德昭的书案前,低声细语一番,倒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