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却不同了,出兵大理使大宋迈出了‘君臣之间’实质性的一步,说明大宋是个敢于负责的老大,藩国有事他不会再坐视不理,而会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不再是那个供在桌子上的宗主国。这使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定位自己和大宋之间的关系,谨慎对待这位中兴大宋,带领国家再度崛起的新君!
最快做出反应的是大宋的宿敌西夏,宣和年间后两国的关系随着女真人的崛起和衰落时而紧密,时而疏远,在赵柽这个克星即位后变得更加微妙,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的同时又严加防范,不敢有丝毫懈怠给日渐强盛的大宋以‘入侵’的借口。而现在西夏内部也不稳,国主李乾顺和王弟察哥两人的关系也日渐紧张,‘大理事件’让他们看到大宋已经开始插手他国内政,有能力左右一国走向。
李乾顺哥俩儿当然不想学大理国,让赵柽这个小子钻了空子给自己‘上课’,最后闹得两败俱伤不说,还让大宋得了利。左思右想之下哥俩儿决定还是要暂停内斗,强强联手搞定赵柽,免得再打他们的主意,看看现在已经是十月了,新年又要到了,于是决定由察哥带队前往大宋入贡,拉拉关系(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六章 屁事太多
赵柽现在就觉得自己像一只被人抽打着不断旋转的陀螺,他自觉十分擅于偷懒,但每天还是总有那么多忙不完的事情,可还是被御史们几次‘警告’惰于朝政,李纲等人也隐晦的劝导皇帝不要沉迷于那些‘奇巧’之事,把心思多用到治理国家之上来。
赵柽知道他们都是在怪自己管了大理国的闲事,而且手段不那么光明正大,这让他觉得自己真是冤死了,这又搭功夫又搭钱的自己还不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啊,虽然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家的江山,但也很不舒服。他一气之下给自己放了假躲到后宫中哄孩子玩儿去了。
“二爷,李相已经多次请求觐见,今日一早又来了!”见喜看着皇帝抱着二公主正咧着嘴乐呢,知道他心情不错,上前禀告道。
“闺女,他是不是很烦啊,不让爹跟你玩儿!”赵柽双手托着孩子让她在自己膝盖上蹦跶着说道。
“二爷,不是我烦,是他们烦,今天李相要硬闯宫门还是我给拦下了,揪着脖领子还要打人!”见喜十二分委屈地说道。
“还反了他们啦!这天下人谁不知道你是老子最亲近的人,打你就是打朕呢!”赵柽眼睛一瞪说道。
“二爷,他怎么会不知道呢,可能也是真是有急事,别吓着二公主!”见喜心中一暖,皇帝还是心疼自己的,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那些士人明着对自己爷长爷短的,其实是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若是再不自重,就给皇帝添麻烦了。
“切。彩儿的爹妈都是上阵杀敌,刀斩敌酋的勇士。怎么会那么容易受到惊吓呢!”赵柽听了赶紧回头看看女儿,只见她正对着自己乐呢,他撇了撇嘴冲见喜说道。
“二爷说得是,您大小胆子就大,六岁就亲手毙了刺客,那天都快把我的魂吓没了!”见喜笑笑说道,老子英雄儿好汉,皇帝那么点杀人都不眨眼,没准也生出个胆儿大的。
“嘻嘻。你哪天也不错,起码没有撒腿跑了,还知道挡在我的前头!”赵柽笑着说道,对于这个伙伴他是真心喜欢,过去还爱贪个小便宜,可当了内侍省都知后却改了坏毛病,做事愈加周正真给自己长脸,“他打着你了吗?回头我教训他!”
“二爷,没有。李相只是虚张声势罢了,若是为了我而惩治李相岂不坏了规矩,您若是心疼小的,还是去见见李相吧。否则他们又该以为是小的向您进了谗言呢!”见喜更加感动,当然更得为皇帝着想,数日不朝毕竟不是好事。
“彩儿。咱们看在喜爷的面上就去见见那老倌,好不好!”赵柽摇摇闺女笑着说道。起身抱着孩子就要走。
“二爷,天已渐凉。别冻着公主!”见喜看着皇帝真是哭笑不得,衣服也不换,抱着孩子就要去和宰相商讨国家大事,就是早教也有些太早了。他知道这还不能提,否则皇帝拗劲儿上来了,还真做得出,只好一边给折美鸾打眼色,一边拿孩子说事儿。
“陛下,还未更衣呢!”折美鸾也乐得不行,拦住皇帝接过孩子,让人赶紧给他更衣
赵柽来到文德殿,见李纲、许景衡等几位宰执早已等候多时,也不理他们径直坐下,众人施礼后也没有按惯例赐座,就让他们站在殿上,几个搬着绣墩的小黄门颇感意外,可皇帝不说话他们也不敢往下放,只好讪讪地又退了下去。
“陛下,身体可复原了?”李纲见皇帝来了就想劝谏几句,许景衡急忙拉住他上前施礼道,他一看就知皇帝气还未消。其实他很理解皇帝,在西北的时候他是副手,皇帝往往都是将下边送上来的文牍甩给他批阅,自己在外东跑西颠一年在府中也待不了几天,现在能做到这样已经是有很大进步了。
“嗯,偶感风寒,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赵柽面色稍缓点点头道,他知道许景衡是给自己台阶下,不能不接着。
“陛下日夜为国操劳,还需保重龙体啊!”许景衡又一本正经地施礼道,他知道皇帝也是人不是神,整天让他干活,还嫌他干得不够卖力,肯定也要闹脾气,先捋捋毛再说吧!
“嗯,有何事如此着急觐见!”赵柽看看他心中暗笑,可也十分配合的轻咳了两声,装出一副大病初愈的样子问道。
“陛下,殿试已毕,登科的进士吏部已经查遗补缺授官,拟了条陈等待陛下批阅下旨,现迟迟不见批复,已授官者不能觐见赴任,还请陛下早作决断!”李纲不想跟着演戏,抢先一步奏道。
“授官?!授什么官,他们懂得怎么当官吗?”赵柽反问道。
“陛下,按照往年常例,进士可以直接授官,或留京中,或是外放,这些人苦读多年,满腹经纶,还是可以胜任的!”李纲也被问得一愣,急忙解释道。
“他们有才华不假,但是写文章和治理地方完全是两回事,让他们为官恐怕连公文都需他人代笔,更不要说如何处理相关事务,造福百姓了,朕将一方交给他们管理如何放心!”赵柽冷笑着说道。
“这”李纲被问住了,皇帝说得不假,这些进士们所学不过是书中所言,那些四书五经也多是大道理,可谓是没有丝毫工作经验,对处理政务一窍不通,不得不依靠手下的胥吏们做事,那就免不了欺下瞒上、误国害民的事情发生。
“直接授官却有弊端,可历朝皆是如此,若是改了规矩,恐怕会引起震荡!”许景衡说道,大宋百余年的官员任用就是这么过来的。
“既知有不足,就应革除,不能因为他们的不满而遗祸百姓!”宗泽朗声说道,他自己也是进士出身,在地方上干到胡子都白了,当然清楚其中的门道。
“宗大人言之有理,我们当年整编新军有人说不行,担心引起兵变;治理冗官有人说会导致政局不稳;我们改革币制,开海通商,有人也言重商轻农会使国家根基不稳;即便去年北伐也有人说朕是穷兵黩武,浪费钱粮,结怨女真。可到头来怎么样,我们新军战无不胜、裁减了上万官员也没怎么样、开海通商让我们大宋国库充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他们所说都没有发生,现在就凭二百多个进士我不相信他们能推翻了我大宋,亿万百姓会听他们的,如果怕这怕那就不要做事情了,当官的没有担待还当什么官!”赵柽言辞激烈地说道。
“陛下,那就暂停授官?”李纲被皇帝一番大论给镇住了,想想理儿虽歪,却不无道理,这些人不懂为官之道,却不乏有建功立业、名留青史之心的家伙,让他们主政一方,很可能根据自己所想胡乱作为惹出乱子,到时倒霉的还是他。
“臣以为应仿照在西北路学时积累的经验,让这些新晋之人到军中、地方历练几年,了解民间疾苦,学习为官之道,积累执政经验,然后再根据其所长授官!”许景衡言道。
“然也,右丞之意甚好,如今官制已改,官和吏之间可以相互转资,如果他们连个胥吏都做不好,如何能成为一地主官,就让他们从九品之吏做起,参与吏部审官‘能者上、庸者下’!”宗泽十分赞许地点头言道。
“宗相之言太过了,太祖曾言‘科举之法乃是为国选贤’,以进士充胥吏岂不浪费其才!”吏部尚书陈公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我之见,可以先授官,后到各部中自案头做起,或到地方任县尉、主薄等辅官历练,再依其能力或升或降!”
“嗯,陈大人之法可行,有官无职,即可用其才也能断其祸!”李纲不住点头道。
“此事先议到这里吧,待你们拿出具体条陈呈上再议!”赵柽听着他们把自己的文德殿当成议事的司房了,不耐地说道。
“是,陛下,待臣等重议后再请陛下定夺!”李纲施礼道,“陛下,秋收即将结束,工部以拿出疏浚黄河之策,所需银六百万两,还请陛下示下!”
“疏浚之策你等可审议?”赵柽皱了下眉问道。
“禀陛下,皆已审阅,其策可行,费用属实!”李纲再奏道。
“兴修水利乃是大事早有定议,既然你等皆以为可用,下拨即可!”赵柽说道,心中已有不耐。
“陛下,新军组建完毕,今冬需增加冬服、鞋帽,增盖营舍;老兵退役也已开始,所需安置、遣散之资略有增加,还请陛下示下!”兵部尚书张叔夜启奏道。
“通知户部,让他们照例拨下即可,又何必再议啊!”赵柽声音有些高了,但还是耐着性子说道。
“陛下,各地报送处以极刑之徒皆以到京等待秋决,还待陛下御笔批决!”刑部尚书张孝纯又奏道,却听到龙椅上的皇帝长叹了口气,似乎十分无奈(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七章 宗翰死了
几个人所谓的急事、大事,要么是早已议定的事情,要么是早有先例的事情,现在又翻出来炒冷饭让赵柽十分不耐烦,把自己的精力都耗费这无休止的琐事上。虽说自己在有些事情喜欢圣断独裁,可也不用将议定的事情每一个步骤都回回请示汇报,自己不催就按照既定计划执行便是了。
“三院是否审过,其中可有冤屈枉判,可有重要人犯?”赵柽长出口气,沉下脸来问道。
“陛下,臣与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调阅文卷,提调人犯一一问过,皆无人称怨,其中也无大案!”张孝纯禀告道,可抬头一看皇帝却是满脸黑线,那样子好像要恨不得将他们都一并斩了,被吓了一跳。
“这种普通刑案,各级既然都审验完毕,你们诸部又合议复审过,该杀的就杀,该关的就关,能放的就放便是了,又何必让朕再看一遍呢!”赵柽压着火说道,他也知道过去每年秋决都要让皇帝亲笔御批,根本意思就是为了显示生杀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多就是走遍形势,根本毫无意义。
皇帝不可能一一重审,那些人犯即便有冤枉的,这个时候也早被打得没冤枉了,喊冤的也是事先安排好逗皇帝开心的把戏。赵柽他爹过去十分喜欢,每每将数百人犯至于宣德楼前,他在上面或杀或赦玩儿作秀,以显示自己的英名神武,似是提高了皇帝的威信,可靠这种把戏来显示权威。真是太无能了。结果便是自己当了回犯人,让女真人给审了一通。
“陛下。这臣不敢擅断!”张孝纯低头奏道。
“唉,你等也都曾有过指挥军队的经历。如果是杀一卒、吃一餐、宿何地、花费几许也要上奏请旨,能否调动千军万马,克敌制胜?”赵柽叹口气说道。
“陛下,臣等不能!”殿上的这几个人多半都曾领兵作战,几个人相视一眼,齐声答道。
“处理政事也然,扩军、清河、科举,乃至秋决这些事情早在初春便以议定,其中细则你等自行把握、协调即可。何需事事请示!”赵柽言道,“当然你们心中可能也有顾虑,担心朕怀疑你等从中取利或是擅权专断,但是可否想过朕既然委与诸位重任,便是相信大家能不负朕的重托,即便身怀异心,自有朝臣弹劾,有御史督察,最不济也会有人敲响宣和楼前的‘登闻鼓’!”
“臣等惭愧!”众人被皇帝教训的哑口无言。无从反驳。
“朕不是气量狭小之人,也不是昏庸之君吧?”赵柽又问道,众人点头称是,“当年在西北朕将政务全部交予许相处置。军务托给赵仁,内事交予见喜,事情定议之后。便分头去做,该如何便是如何。经手的钱粮都是百万计,可只要是为国为民、忠心办事。朕从不插手过问,即便有所失误改了便是,从未像如今大事小情全都聚在朕这里,每日送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