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厉害!”高宠充满豪气地说道。
“既然西辽想趟这趟浑水,不若我们兵分两处,一路取北庭,一路拒西辽!”赵礼言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 赵柽的打算
西征军歇兵十日,获得补给后兵分两路,一路由高宠领龙骑两个旅和猎骑旅、沙漠军、炮兵两个指挥及配属辎重队出发攻取北庭。另一路由监军赵礼率两个步兵旅、炮兵两个指挥及各部协从军和辎重支队大部留守盐泊城阻击来援的西辽军。很明显,两路军实力相差悬殊。且大家都看得出高昌军羸弱,西辽军才是西征军的主要对手,可如此部署兵力着实让人疑惑。
但如此安排兵力是经过赵礼和高宠两人商议后决定的,因为皇帝事先有言,在与高昌作战中不宜与西辽发生武力冲突,应尽量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但是西辽有武力挑衅行为可进行坚决的反击,可烈度要适当,留下缓冲的余地。赵柽如此考虑是基于当前的形势,西辽处于中亚边缘,是进入西亚地区的桥头堡,而此刻西亚地区却为塞尔柱王朝统治
塞尔柱人属突厥乌古斯部落联盟四大部族的一支,初居突厥斯坦的吉尔吉斯草原,以其酋长塞尔柱的名字命名。约于十世纪中期,塞尔柱率其游牧部族西迁至锡尔河下游的占德地区,被编入萨曼王朝的边防军,在布哈拉城附近定居,归信伊斯兰教。后趁伽色尼王朝对外战争和内讧之机,扩大势力,逐渐兴起。
在宋仁宗景佑年间,塞尔柱之孙图格鲁勒率其部越乌浒河西下,夺取伽色尼王朝属地木鹿和内沙布尔。其后在丹丹坎决战中,塞尔柱军大败伽色尼军,连克几处城邑。占领呼罗珊全境。图格鲁勒定都内沙布尔,建立行政机构。自封为“贝克”。建立政权后,其领兵继续西进。并吞米迪亚,进据赖伊、哈马丹,在攻占伊斯法罕后迁都于此。二十年后,他又征服阿塞拜疆,该地封建主向塞尔柱人纳土。次年,应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戛伊姆之召,图格鲁勒领兵进入巴格达,废黜布韦希王朝埃米尔,被哈里发视为救星和保护人。
后来哈里发被迫赐予图格鲁勒“素丹”称号。封他为“东方与西方之王”,成为哈里发的摄政王。从此,阿拔斯王朝所有权力悉归素丹控制,哈里发仅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在素丹艾勒卜?艾尔斯兰及其子马立克沙执政时,帝国达到极盛时期,武功文治卓著。几十年间占领拜占庭亚美尼亚省首府阿尼,攻占了阿勒颇,其势力扩张到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并从法蒂玛王朝手中收复了圣地麦加和麦地那。
此后在凡湖以北的曼齐卡特战役中。塞尔柱帝国打败拜占庭军队,俘掳拜占庭皇帝罗麦纽斯?戴俄格尼斯,占领小亚细亚东部。从此,大量塞尔柱人相继迁往小亚细亚。伊斯兰教在小亚细亚得以传播。在上世纪末马立克沙把首都迁到巴格达,此时塞尔柱人的版图,东起中亚并与辽接壤。西至叙利亚及小亚细亚,南达阿拉伯海。北至基辅俄罗斯边境,形成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在聚礼日祈祷中。将素丹的名字与哈里发并列,成为西亚新的主人。
本世纪初马立克沙和尼扎姆?穆勒克相继逝世后,王室诸子争位,皇族内讧,各地军事封建主割据称雄,伊斯玛仪派的阿萨辛支派在波斯和叙利亚占据许多堡寨,出击王朝军队,进行暗杀活动,从而使塞尔柱帝国开始解体,罗姆素丹国在小亚细亚独立。后帝国分裂成以巴格达、大马士革、科尼亚、摩苏尔、迪亚巴克尔等城市为中心的许多小塞柱素丹王朝,各王朝间相互混战,削弱了抵御外敌的能力。
虽然塞尔柱王朝已经走向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依然是西亚的霸主。按说不论谁弱谁强和远隔万里的大宋并没有多大关系,可这些突厥人还是做‘生意’的高手。其不管是与波斯联手还是与拜占庭联手,都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目的:垄断丝绸之路。他们利用占据中西亚的通道的优势和有力条件,劫掠东方商人贩运到中亚的丝绸、瓷器和珠宝等,拿去与罗马、拜占庭做生意,以从中获取暴利
塞尔柱人的无本买卖让大宋商人损失巨大,且惹怒了大宋财迷皇帝赵柽。大宋现在搞得是外向型经济,通过出口来拉动国内的经济,提高财政收入,以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断人财路,等同于杀人父母,他们这么搞等于切断了大宋陆路上的财路,赵柽岂能咽得下这口气。
前几年赵柽忙于整顿内政,讨伐金国,整合周围各方势力,一时腾不出手来对付他们。这几年就不同了,高丽臣服,金国也折腾不出什么花儿来了,东南亚地区商贸也搞得红红火火,各国年年遣使来朝,所以东边已经没有什么搞头儿了,可以把精力转向西北了,而想惩罚塞尔柱王朝同样绕不过一个劲敌,那就是与他们不大友好,甚至有宿仇的西辽。
这几年大宋对外扩张的脚步走得有点快,已经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这当然包括西辽。当初宋夏联军帮助高昌驱逐了西辽势力,使耶律大石感到不安,大宋一旦控制了高昌,那么西辽必然会与一个强国为邻,这肯定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其极力阻止大宋势力的进入,不惜策反高昌,使他们再次投入自己的怀抱。
而西辽现在也不是当初那个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只有几百号人马,被女真人追得无立锥之地的流寇了,现在他们已经是一个拥有广阔疆域的地区强国了。他们的皇帝耶律大石无疑也是一位合格的统治者,不仅仅只是坚毅的性格,而且有灵活的手腕,以及宽仁的心。其统治极有效率,完全可以成为统治者中的典范,他懂得如何进取,同样也懂得如何休养生息。
在耶律大石十数年间的经营下,西辽百业兴旺,牲畜肥壮,军队此时也是军势日盛,锐气日倍,已是打遍中亚无敌手了。往来的商旅,耕种的庶民,此时都传颂着其的威名。大宋此刻虽然也已经成为东亚第一强国,且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远超西辽,但与其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新兴帝国对抗显然并不是上上之选,那不仅要消耗大量的国力,而且会在西进的道路上多一个强大的敌人。
因此在赵柽决定西进之初就没有将西辽作为敌人对待,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自己西进的盟友。究其原因不只因为宋辽曾经有过百年友好,自己又娶了一个契丹公主,还有契丹深受汉文化和中原政权典章制度的影响。而西辽王朝建立后,虽然僻处西域,耶律大石也仍然仿照辽国旧制,采用汉制上尊号,改纪元,并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并没有因此放弃传统。
另一方面宋辽两国有着共同潜在的的敌人,耶律大石和赵柽一样是个有着野心的君主,他以为即使不能回到东方,也要在这里将契丹人的威名传遍四方,建立契丹人新的伟大王朝。在这种伟大理想的召唤下,大石决定西进,去开拓契丹人新的疆土,他将目标锁定为衰微中的西喀喇汗国,也是塞尔柱王朝统治下的一个附庸国,这也使得他们与塞尔柱帝国不免一战。
而事实也证明赵柽判断的正确性。西辽康国四年,辽军进入费尔干谷地,一路西行,在忽毡附近与西喀喇汗国的大汗马合木统领的军团遭遇,双方搏战之下,西辽军发起凌厉的攻击,西喀喇汗**队的主要组成部分葛逻禄人不愿为马合木卖命,纷纷散走,最终马合木的军队被西辽军彻底击溃。
在西辽的兵锋之下,西喀喇汗国迅速被击败,马合木带领着残部逃回撒马儿罕城中。惶惶不安下,他给他的主人赛尔柱苏丹桑贾尔送去了求救的书信,祈求着他的主人来拯救自己的命运。在信中,马合木极尽渲染大石的威胁,称王国遇到了无法想象的灾难。请求桑贾尔尽真主之宝剑的职责,在新月旗下集合真主的战士,发动新的战争,保卫自己的信仰。
可当时的赛尔柱苏丹桑贾尔正忙于应付花剌子模,而无暇顾及马合木,花剌子模曾经同样也是赛尔柱人的附庸,但是此时在阿即思的统治下正掀起反抗赛尔柱人的浪潮,使得桑贾尔焦头烂额,花剌子模军一度攻入了布哈拉城,处死了赛尔柱派驻此地的总督。
不过耶律大石也没有乘胜继续西进,在他心中与塞尔柱王朝决战的时机尚未来到。忽毡之战后,西辽军队停下了脚步,巩固他们在锡尔河谷地新占领的土地。不过大石明白,与其的决战终究会来临。他冷眼旁观着,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而今年终于让他等到了,桑贾尔终于腾出手来,他要与喀喇契丹的统治者耶律大石一决胜负。而不凑巧的是大宋的军队也到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庭
古代中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和平的时间更长久,因此积累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制度经验,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更加突出。如此,在外交活动中,常常处于从容不迫、有理有利的良好状态中。而外交是国际多重关系的综合展现,经济利益、军事实力和文化状态,任何方面都不能在外交活动中缺席,任何一方缺席都会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
中国信奉物极必反的原理,所以不片面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因为暂时的利益最大化,最有可能损坏长期与整体的利益。而一国的实力是捍卫利益基点的保障,但过分诉诸实力则会留下仗势欺人的印象,长远地看则会损坏自身的更大利益。但利益是国家不能放弃的追求,而见利思义才是中国人的根本信条,道德诉求给文化软实力的展现保留了最大空间。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分歧,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文化,按照中国的传统,叫做“以文化之”。 武力是最后手段,不得已才能动用,不能经常性使用武力,但更不能没有武力。经常性的外交手段是贸易、是经济,而最受欢迎的交流方式还是文化,但见效也最慢,这需要几代人,甚至上百年的经营。
而宋辽两国文化和治国理念的想通,考虑问题的角度相似,便使得两国间有了对话的可能,且易于消除彼此间的分歧,解决双方的矛盾,而共同的敌人也使两国结盟成为可能。但要实现这些还需要一个契机。那样才能使双方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一谈。去年高昌跳出来逞英雄一下让赵柽看到了西进的机会,他决定以背盟为由先灭了其。以取得西进的立足点,而这便不可避免的与其保护者自居的西辽发生冲突。
虽然赵柽更信奉实力决定一切。但基于礼仪之邦的传统和现实利益所求,他对西辽选择了‘先礼后兵,有限反击’的处理方式,当然也不排斥不打不相识的名言,有时候打一仗比废半天话要有效的多,打服了他再讲道理他才能听得进去。因此赵柽明确的告诉了高宠两人该打的时候绝不要客气,吃亏的事情咱们不做,赔本的买卖更不干
高宠和赵礼对皇帝划的圈是心领神会——教训西辽、干掉高昌。两人据此制定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他们决定以绝对优势兵力先扫清天山以北各州。然后在挥兵天山以南。现在西夏那边大宋已经遣使问罪,据最新消息察哥已经开始整军准备按计划协同作战,这样他们承受的压力会得到缓解。
定好了大纲,可高宠和赵礼两人还是因为谁领兵对付西辽产生了争执。很明显分兵后两军旱涝不均,是‘以弱打强’的战法,可两人都想留下迎战西辽。
赵礼虽然也是‘北府十将’之一,但是他自成军后并没有独领一军作战的经历,更多的是作为参谋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和在后方主持军事训练,后来又受命开办军校。为军中培养军事人才,一直没有亲历战场冲锋陷阵的机会。所以说他更多的是做得‘纸上谈兵’的事情,缺乏实战经验。
基于此高宠便想让赵礼领大军去打北庭,高昌军实力羸弱。如果真得有强悍的战斗力,加上足够的兵员,将不会屈居别人之下。处于屈辱的附庸地位。而宋军的战斗力自不必言,手下的将领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鸟。只要告诉他们要达到什么战术目的,并不需要主将操什么心。让赵礼领这一路即便有什么失误。也绝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纰漏。
而迎战西辽的这一路宋军堪称杂牌,不仅来自不同的部族,且互不统属。留下的宋军主力也只是两个步兵旅,可要对抗的却是以骑兵为主的西辽军。而西辽军的战斗力自不必多言,他们能扫荡中亚地区,征服数国就是最好的证明。以一支缺乏协同的军队迎战一支经验丰富、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临阵之时稍有差池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失败,也可能毁掉整个西征。
赵礼却拒绝了高宠的一片好意,坚持留在盐泊城迎战西辽军,两人一番争执后也不知道谁说服了谁,反正赵礼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