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失去的胜利-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揭簿突嵋货瓴徽窳恕5搅苏飧龆菊揭劢崾保鞫ㄓ衷俣然氐搅说鹿说氖种校砉艘惨丫獾搅肆酱问О堋K淙徽舛疾痪哂芯龆ㄐ裕次茸×苏较卟⑹沟鹿乘Р靠梢杂惺苟哒秸⒄钩晌喑志质频南MK淙蝗绱耍颐侨淳霾挥οM�1943年夏季再发动一个攻势改变战局的趋势。我们的战斗力损失已经够大了,所以这种计划已经没有可能性。
德国统帅部所应该获得的结论,就是应尽一切努力,以求能至少与其敌国中的一个先行签订和约。同时,它也应该认清,今后在东线的战争指导是必须以节约兵力为原则,尤其应该尽量避免斯大林格勒式的悲剧(损失一个整集团军),同时更应设法消磨敌人的攻势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坚决摆脱一切次要的愿望,在西方敌国还不能在法国登陆,或在地中海地区中作严重打击之前,应尽量把主力集中在东线。 
假使我们现在再回头说到这次冬季战役及其结果时,我们所应该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可能就是为什么俄国指挥当局,在这个战役中既已获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却仍然未能对德军的整个南翼完成决定性的歼灭成功呢?俄军不仅拥有压倒性的数量优势,而且从一开始起也就握有作战性的优势,所以本来是应有全胜的机会。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俄国的指挥当局并不缺乏果敢进取的精神,为了达到其目标,是完全不顾虑其兵力的损失。俄军部队也都能勇敢善战,不避牺牲。尽管如此,其步兵的素质却还是具有弱点,而在19411942年之间所损失的炮兵,到现在仍未完全补充起来。自从战争开始以来,俄国的将领们毫无疑问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教训,尤其是在大装甲兵团的组织与使用方面。虽然早在1941年,敌人就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坦克,但他们却完全不知道如何把坦克编成独立单位来加以运用。现在他们也已经学会了如何组成坦克军及机械化军,并且也已经学会了德军的深入突破技术。不过即使如此,我们却还是每次都击败(毁)了俄军的装甲部队,尽管他们已经在德军的前进地区中,透入达相当的深度——只有1942年11月的情况为例外。自从围歼了第6集团军之后,俄军就再也不曾有过同样的成功了,他们想要切断德军南翼的目标始终不曾达到。除了在斯大林格勒,那是希特勒自己替敌人造机会以外,俄军统帅部也就从来不曾再作第二个大包围战,像我们在1941年所作的,那一次俘虏就是好几十万人。尽管在这次冬季战役中,俄军在数量上占有极大的优势,而且开始时的情况和德方同盟集团军的崩溃,也使他们可以毫无阻拦的进入德军的后方,结果还是如此。反之,我们在1941年,所打的却是以正面为主的战斗。 
现在我们再来检讨俄军的最高层领导。从德国夏季攻势结束时的作战情况上来看,包围德军南翼的战略目标实在是理所当然,决不可能被忽视。突破同盟集团军正面的观念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行动。换言之,在1942年晚秋时节拟定一个作战计划时,俄国方面实在并不需要什么太大的军事天才。
第一下打击,即包围第6集团军,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假使这一击成功了——德军统帅部也倾全力来促其实现——则德军的最强大打击兵力也就随之而消灭了。 
假使这第一下打击能与对意大利和匈牙利两个集团军的攻势相配合,则似乎就会更好,俄军在一开始发动攻势时,就应倾全力企图用一个统一的大规模攻击行动,以在罗斯托夫或亚速海上达到切断德军的目标。很明显,其所备有的炮兵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理由,俄军才延缓了其突破作战。同时也可以想像到俄军的运输情形,不能容许其全部兵力同时集中和获得适当的补给。
可是我方的同盟国出乎意料的相继迅速完全崩溃,却帮了敌人不少的忙。所以俄军在顿河下游、亚速海上和第聂伯河,没有能够切断德军的整个南翼,实在是表示他们自己的无能。从近代战争的标准上来看,俄国攻击兵力所要越过的距离并不能算太大。同时德军也并无强大预备队可以投入,所以俄军的攻势实无中途顿挫之理。 
相反,我们可以说除了斯大林格勒以外,俄国的指挥当局在打击一个决定点时,是从来不曾协调其兵力与速度。
在冬季战役的第一阶段中,俄国当局为了确实不让第6集团军这个头奖溜走,毫无疑问曾经不必要的牵制住了太多的兵力。因此,也就错过了在顿河下游切断德军南翼补给线的机会。攻击齐尔河正面的兵力固然很强大,但是他在行动上却并不能一致。 
在突破了意大利集团军的正面之后,俄军统帅部又还是未能不顾一切的迅速渡过顿涅茨河,以求直捣罗斯托夫。当然在作此种行动时,俄军本身的侧面也有受到攻击的危险,不过他们接着向匈牙利集团军正面所发动的攻击,也可以提供相当的保护。若说这是不免要冒险,我是承认的。但是不敢冒险的人却决难获得决定性的战果。 
甚至于在对匈牙利集团军获得了成功的突破之后——从顿涅茨河到沃罗涅什之间的德军正面已经撕开了一个大裂口——俄国当局还是未能用足够的速度和兵力向决定性的方面上(即趋向第聂伯河的渡口)挺进。俄军不知道集中其强大兵力于一点上,反而分散其兵力作了一连串的互不协调的攻击。这样才使德军在决定性点上能集中较强的兵力。 
施里芬曾经说道,在一个会战或一个战役中,胜负双方的行动对于最后的结果同样具有页献。德国统帅部对于第6集团军的丧失,以及整个南翼所遭遇到的危机,是应负责任的,这在上文中已经说明过了。现在为了公正起见,也应该说明德方对俄军包围德军南翼行动的失败,究竟有何贡献。 
在这一方面只有一点需要说明:面对着数量数倍优势的强敌,若非德军部队和他们的指挥官几乎作了超人的努力,则这种失败也就会是无可避免的了。若非我们那些英勇的步兵师——不像我们同盟国的部队,而且常常是缺乏适当反坦克装备的——面对着敌方装甲兵力的攻击,能够挺立不动,而当敌方坦克突破防线之后,又能立即封锁起来,并终于对其歼灭,否则这个冬季战役也就不要打了。我们的装甲师也同样劳苦功高,他们显出了无比的活力,东奔西跑,使他们的效力不只增加了一倍。德国的战斗部队深信他们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在最危险的情况中仍能屹立不动,其英勇和自我牺牲精神足以抵消敌方数量优势而有余。 
有一件事更不应忘记,那就是英勇的第6集团军,奋战到底,才使敌人未能一举而歼灭整个的德军南翼兵力。假使它不一直抵抗到2月初为止,而在其情况已经绝望时,就立即放弃这个斗争,那么敌军在各要点上的兵力就会立即增加一倍,于是整个德军南翼的被围歼也就会成为定局了。这是第6集团军的最大贡献。固然第6集团军的英勇牺牲对整个大局并无补益,但我们却决不可以抹杀其精神上的价值。这个集团军尽到了军人的最大责任——为了他的同胞,在绝望的情况中仍能奋斗到底。  
 
 
 
 
 
第十四章 “卫城”作战
 
 
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说过,19421943年之间的冬季战役,是以俄军在斯大林格勒两侧的顿河和伏尔加河的突破为起点,而最后却终于不曾使俄国最高统帅部获得其所希望的决定性成功。
现在的问题就是德军在一个夏季中应如何继续作战。很明显,在丧失了许多主要的部队之后,德军已经不再有力量来发动另一次像1941年和1942年那样巨大的攻势。不过德军方面若能有适当的领导,则下述的可能性却还是有的,即设法消耗敌军的实力,使他感到吃不消,而终于愿意接受一个不分胜负的和平。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还决不是一种幻想。不过改用纯粹防御性的静态战争,却又还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一点,德军并无足够的师数来防守这个从波罗的海起,到黑海为止的绵长防线。第二点,俄军也许会等到西方盟军在欧洲登陆之后,才再采取行动——由于北非的战局逆转,这个危机也已经日益迫切。
德军要想在东线上造成一个僵持的和局,是已经感觉到时间不多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则必须采取一种战略的守势,用局部性的强烈打击来消耗敌军兵力达到决定性程度——最重要的俘虏其大量的兵员。其先决条件就是应具有作战的弹性,因为德军指挥组织和战斗部队仍具有优越的素质,所以我们还是占了上风。
我们自然已经考虑到一旦泥泞季节终止后,俄国统帅部将会采取何种行动。斯大林是否会等到其西方盟友在欧洲登陆之后,才再采取行动呢?虽然这似乎是非常自然的想法,但事实上却有许多理由可以反驳它。因为去年秋季战役中的巨大成功,毫无疑问也增加了俄国人的自信力。还有从心理的观点来说,俄国领袖们已经把“解放俄国神圣领土”的口号喊得天花乱坠,他们是否好意思中途停止呢?还有俄国人是否想赶在其同盟国的前面先把巴尔干抢到手,这本是俄罗斯扩张主义者的传统目标。
假定敌人在损失补充完毕之后,即将重整攻势,那么似乎又可以断定它的主力方面还是会指向德军南翼方面——即向南面集团军群进攻。
德军正面有一个突出地区,从顿涅茨河与米斯河的交点起,一直到哈尔科夫附近为止,其中包括着在该城以南的重要工矿地区在内,似乎是正在等候敌人去加以切断。假使敌人在哈尔科夫附近达到了突破的目的,甚或只是渡过了顿涅茨中游,则他也就仍能达到上个冬季中所未能达到的目标,在黑海岸上围歼德军的整个南翼。(此时A集团军群还仍留在库班半岛之内!)这同一个打击也能使他重获宝贵的顿涅茨地区和乌克兰的谷仓,并且打通达到巴尔干和罗马尼亚油田的道路,而对于土耳其也能产生政治上的影响。在东线没有任何其他的地区,能够比这里使俄国获得更多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利益。所以俄国的决定性攻势是一定会指向南面集团军群方面,不过因为俄国拥有数量优势,所以在其他的地区中自然也会有作较小规模攻势以张声势的可能性。
南面集团军群总部已经几次提醒陆军总部和希特勒应该注意此种趋势。后者所应作的最后决定就是要从全面情况上来判断,我们是否应等候俄军发动攻势,然后再加以沉重的反击呢?还是先发制人,在战略防御的结构之内,作一个有限的打击呢? 
集团军群总部是主张采取前一种方案。因为它就作战而言是比较有希望,并已在2月间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计划草案,它的构想是假定俄军果如我们所预料的,从南北两方向顿涅茨地区发动一个钳形攻击——在哈尔科夫附近迟早也会有一个辅助性的攻势发动——那么我们沿着顿涅茨河和米斯河的弧形防线就应该依照预定时间表加以放弃,以便把敌军向西引诱使其趋向顿河的下游。同时,所有一切能动用的预备队,尤其是装甲兵的主力,则应集中在哈尔科夫以西的地区中,首先击碎在那里附近所能找到的敌军攻击兵力,然后再直趋正在向顿河下游前进的敌军侧面。这样敌军不但不能在黑海岸上围歼我军,其本身反而在亚速海岸上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但是这个计划却不曾获得希特勒的批准。他仍然偏重顿涅茨盆地的经济价值,并且害怕即使只是暂时的撤退,也都足以影响到土耳其与罗马尼亚的态度。但是其最大的偏见还是认为我们对于其在1941年冬季中从斯大林手中所赢得的土地是应该寸土必争的,他对他自己的成就是一向很自负的,认为只有那样才使德军免于作一个拿破仑式的撤退。不过此外,他毫无疑问也会感觉到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冒险。也许他内心里是不相信他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尽管对于战术有时的确也十分敏觉,但他究竟缺乏一个名将的能力。
所以,我们现在就一心只考虑先发制人的打击,这又必须在俄军恢复其在冬季战役中的损失之前,而先作一个有限的迎头痛击。
俄军在库尔斯克城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突出地区,似乎是一个很合理想的目标。在这个地区中的俄军面对着德军中央和南面两个集团军群,在泥泞季节中双方当然都是按兵不动。不过等到俄军要发动攻势时,就会以此为跳板而向我方集团军群的侧面进行打击。假使我们的攻击能够成功。那么在这个突出地区中的俄军就有可观的数量会被一网打尽。不过其条件却是我们必须赶紧提早动手,以便使敌人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敌人必然要使用其在冬季战役末期中已受重大损失的装甲单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