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帕斯杰缅斯克战役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斯摩棱斯 克战役的组成部分。1943 年 8 月 7—20 日,由*西方方面军实施。8 月 10 日 苏军突破德军防线,13 日解放斯帕斯杰缅斯克(Спасдеменск), 至 20 日战役结束时推进达 35—40 公里,同时吸引了德军从奥廖尔布良斯克 方向调来的 11 个师,促成*奥廖尔战役的胜利结束。 
 斯特拉斯堡号巡洋舰(Strasbourg)法国军舰。1936 年底下水。1939 年初服役。排水量 2.65 万吨,长 214 米,宽 31 米。航速 31 节,活动范围 7500 海里。装有 330 毫米火炮 8 门,130 毫米火炮 16 门及多种防空武器,携 有舰载机 4 架。战争初期协伺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巡弋,阻击德舰。1940 年 4 月进入地中海。法国败降后,于同年 7 月在米尔斯克比尔(Mers—ei—Kébr) 港遭英舰攻击,脱逃至土伦。1942 年 11 月在土伦自沉。后经打捞浮起。1944 年 8 月被美机炸伤。1955 年拆毁。 
 斯大林第一九五号命令1943 年 5 月 1 日斯大林以最高统帅名义发布 的命令。命令总结了 1942—1943 年冬季战役,指出斯大林格勒会战和英美盟 军在北非的胜利使德意法西斯集团陷入危机,改变了大战的进程。命令要求 苏军将士准备同侵略者展开决定性会战。 
 斯六林第一三○号命令1942 年 5 月 1 日斯大林以国防人民委员的名 义向苏联军民发布的命令。命令总结了卫国战争第一年的经验,指出敌我力 量对比已经开始发生有利于苏联的变化,要求苏军将士和游击队员提高军事 艺术,争取在 1942 年粉碎德国侵略者。 
 斯大林第二二七号命令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以国防人民委员名义 颁布的命令。当时,斯大林格勒会战处于决战关头,命令阐述了苏军面临的 危急态势和战斗任务,谴责“退却”情绪,提出“不得后退一步!”的口号, 要求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敌人前进,并规定给予畏缩不前看以最严厉的处分。 命令提高了部队的土气,加强了军事纪律,成为保卫斯大林格勒的精神武器。 
 斯大林第三○七号命令1942年10月9日斯大林以国防人民委员名义 发布的关于在苏军中建立完全的一长制和取消政治委员制的命令。命令解除 各级部队政治首长的职务,任命他们为相应的政治副指挥员(副首长),并 授予军衔。 
 斯大林第三○六号命令1942年10月8日斯大林以国防人民委员名义 颁布的关于改进步兵兵团的进攻战术和战斗队形的命令。苏德战争前期,苏 军进攻时多用纵深梯队配置战斗队形,把大量兵力兵器置于第二梯队,由于 装备不足,及德军采用非纵深支撑点式防御,致使苏军的首次突击缺乏威力, 进攻受挫。鉴于此,命令要求在编组战斗队形时必须确保第一梯队的突击力 量,战术单位预备队不超过战斗编成的十分之一,第二梯队主要由集团军组 织。此命令对改进当时特定条件下苏军的进攻战术起了积极作用。 
 斯大林第三二五号命令1942 年 10 月 16 日斯大林以国防人民委员名 义颁布的关于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战斗使用的命令。此命令总结了苏德战争第 一阶段使用坦克兵和机械化部队的经验,并对其战术和战役使用作了原则性 规定。命令要求在进攻时将坦克作为发展胜利梯队,用于方面军或集团军的 主攻方向,防御时则作为实施反突击的有力手段。命令规定机械化军是方面 军或集团军司令员掌握的作战手段,不得将其分割或转隶给步兵兵团。此命 令对苏军战术和战役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斯大林战时十月革命节报告苏德战争时期(1941—1944)斯大林在 莫斯科举行的庆祝十月革命节大会上所做的报告。1941 年 11 月 6 日的报告 总结了战争头 4 个月的进程,阐释了苏军暂时受挫的原因,指出了德军“闪 电战”的破产。1942 年 11 月 6 日的报告论述了后方的组织工作和前线的军 事行动,强调了欧洲第二战场和反法西斯联盟问题。1943 年 11 月 6 日的报 告高度评价了战争进程的根本转折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加强。1944 年们月 6 日 的报告赞扬了苏联人民的伟大功勋,提出了战后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述报告 实为卫国战争的年度总结,其中提出的苏联内外政策方针在当时为有重要指 导意义。 
 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战役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的组成部分。1943 年 9 月 15 日至 10 月 2 日,由*西方方面 军实施。该方面军经过激战前出至杰斯纳河(Дecнa)一线,随后发起向斯 摩陵斯克和罗斯拉夫利(Pославль)的进攻。9 月 24 日夜,苏军从 数个方向突入斯摩棱斯克,25 日凌晨解放该市,同日攻占罗斯拉夫利。至 10 月 2 日战役结束时苏军推进 135—145 公里,德军失去了西方向上最重要的交 通和防御枢纽。 
 斯维里河被得罗扎沃兹克战役苏德战争后期苏军人动的进攻战 役。1944 年 6 月 21 日至 8 月 9 日,由*卡累利阿方面军左翼部队在拉多加湖 区舰队和奥涅加湖区舰队协、同下实施。目的是继*维堡战役之后,进一步击 败据守南卡累利阿的芬兰军队,迫使芬兰退出战争。苏军经艰苦战斗,先后 突破芬军 6 道纵深梯次配置防御地带,强渡斯维里河(Cвирь),攻占彼 得罗扎沃兹克(Песроьаводск),前出至 1940 年苏芬国界, 共推进 110—250 公里。经此战役和维堡战役打击,芬兰于 9 月初退出战争。 
斯大林一九四一年七月三日广播演说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的首次 公开演说。演说阐发了*《联共(布)中央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指示》的 精神,指出苏联面临严重危险,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战,呼吁建立世界反法 西斯联盟。演说表达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动员了苏联军民,也鼓舞了世界 人民。 
斯大林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告人民书大战结束之日斯大林向苏联人 民所致的贺辞。贺辞中把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说成是俄国的 固有领土,认为 1904—1905 年日俄战争中俄军的失败是历史的污点,苏扶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日本则洗清了这一污点。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步形成并于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13 年 10 月中、苏、美、英关于普遍安全宣言首先提出,经 1944 年*敦巴顿橡树 园会议和 1945 年*雅尔塔会议讨论筹备,1945 年 10 月 24 日(后定为“联合 国日”)根据同年 6 月*旧金山会议上签署的*《联合国宪章》正式成立。参 加宪章签字的 51 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主要机构 6 个,即大会、安全理事 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秘书处设秘书长 一人,为联合国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总部设纽约。会员国向总部派常驻代表。 在日内瓦设有欧洲办事处。各机构会议,通常在总部举行,但也可根据会员 国的建议在其它地方举行。1946 年 1 月 10 日——2 月 14 日,51 个国家的代 表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 
联合舰队日本海军的主力编队。由两个以上的战略战役编队组成。司 令长官直属天皇。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首次组编。1904 年日俄战争中第二 次组编,首任司令长官伊东枯亨。1913 年规定和平时期亦可设置。1933 年起 决定常设。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司令长官为*山木五十六,下辖第一至第六舰 队,第一和第十一航空舰队以及南遣舰队。1941 年 12 月实施偷袭美国海军 基地珍珠港成功,夯得西太平洋制海仅。1942 年 6 月在中途岛海战中遭惨败, 逐渐丧失制海、制空权。1943 年 4 月山本五十六毙命后,司令长官由*古贺 峰一继任。1944 年 4 月古贺峰一毙命后又由*丰田副武继任。集中航空母舰 编成第一机动舰队,经同年 6 月马里亚纳悔海战和 10 月*莱特湾海战,已完 全丧失机动作战能力,司令部遂移至横滨市日吉。1915 年 5 月*小泽治三郎 接任司令长官。日本投降后,于同年 10 月 10 日解散。 
联合国宪章1945 年 6 月 26 日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共 19 章,111 条。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 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 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构成一协调各 国行动之中心”。为实现上述宗旨,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国际关系上 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 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步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 管辖之事件等。还热定了会员国的义务和权利,6 个主要联合国机构的职能 范围和修改宪章的具体规定。同年 10 月 24 日,该宪章在获得中、法、苏、 英、美和其他半数签字国批准后即生效。后来,6 月 26 日被定为“宪章日”, 10 月 24 日被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家宣言亦称《二十六国宣言》。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对 轴心国作战的宣言。第一次*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期间,罗斯福倡议并提出宣 言草案,先与英国继与苏联磋商修改,然后急电各国征询参加。1942 年 1 月 1 日,罗斯福、丘吉尔、李维诺夫和宋子文分别代表美、英、苏、中在白宫 首先签字(由此形成了战时“四大国”外交结构)。翌日,澳大利亚、比利 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希 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 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南斯拉夫等 22 国的大使,按国名英文字母顺序 依次签字。宣言声明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宣告各签字国保证 运用其全部军事与经济资源对“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作战,保证相 互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欢迎“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 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加入。此后到 1945 年 5 月 1 日止,还有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埃及、埃塞 俄比亚、法国、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利比里亚、墨西哥、巴拉圭、秘鲁、 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等 21 国加入。此 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为后来创建联合国奠定了初步基 础。 
 联合原料委员会(binedRawMaterialsBoard)美、英战时进行合作 的联合机构之一。在*阿卡迪亚会议之后,1942 年 1 月 26 日由丘吉尔和罗斯 福共同宣布成立。设在华盛顿,由巴特(WilliamLorenBatt,1885—1965; 代表美国战时生产局)和贝利厄(CliveLathormBaillleu,1889—1967;代 表英国供应部,1942 年 2 月起为生产部)及他们的工作人员组成。任务为对 美、英两国能从世界各地获取的原料进行估计,制订开发和利用这些原料的 计划,采取措施使之在两国间进行最有效的分配等。主要是提出建议由两国 玫府的各部门实行。通常是以英国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原料供应美国以换取美 国的物资。战后于 1945 年 12 月 31 日解散。 
 联合参谋长委员会(binedChiefsofStaff)美、英战时进行合作的 联合机构之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和美国参战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阿卡迪亚 会议上达成协议,于 1942 年 1 月宣告成立。设在华盛顿,成员为美、英的陆 海空三军参谋长(或其代表)、*迪尔(代表丘吉尔)和*李海(1942 年 7 月 起代表罗斯福)。其权限最初只是根据战略方针制订军需计划、规定分配现 有武器的方针、解决海外作战行动的先后次序等。同年 4 月 21 日起,扩大权 限为涉及全盘“战争的战略指挥”。每周召开一次会议,一般由*美国参谋长 联席会议和*英国参谋长委员会预先分别研究后,再提交该委员会讨论和调 整。重大战略决策则在罗斯福与丘吉尔举行的两国首脑会议上共同作出。该 委员会常指派若干研究特点问题的专门小组委员会。战后维持到 1942 年 9 月 28 日宣告结束。 
 联合轰炸攻势调查处(bineBombingOffensiveSurvey)即“美国战 略轰炸调查处”。 
 联 合 国 善 后 救 济 总 署 (UnitedNa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