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肿釉蚨嗍瞧湫磐健!�
汉克(KarlHanke,1903—1945)德国纳粹党大区领袖。早年当磨坊工 人二十年代参加纳粹运动。1932 年当选国会纳粹党议员。1933—1941 年任国 民教育和宣传部国务秘书,协助戈培尔工作。1941 年任下西里西亚纳粹党大 区领袖。希特勒在柏林困守时曾指令其接任希姆莱的一切职务。后逃窜至捷 克斯洛伐克境内被击毙。
汉基(MauricePascalAlersHankey,1877—1963)英国官员,1895 年成 为海军军官,此后在本土和海外基地从事海军情报和计划工作。1912 年任帝 国防务委员会秘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兼任战对内阁秘书处主任。 3 年又兼枢密院办公室主任,1938 年退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任张伯 伦内阁的不管大臣。1940—1942 年先后任丘吉尔内阁的兰开斯特郡事务大臣 和主计大臣。此后仍担任各种咨询性的部际委员会主席,直至 1952 年。有贵 族称号,并为皇家学会会员。著有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最高统帅, 1914—1918》等。
汉莱因(KonradHenlein),1898—1945)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法 西斯党头目。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3 年德国纳粹党执政后,仿效纳粹 党建立苏台德德意志祖国阵线(SudetendéutschsHeimatfront)。接受纳粹 德国的命令和资助。1933 年 3 月德国兼并奥地利后,奉希特勒秘密指示,参 与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公开要求苏台德完全自治,并组织暴乱。《慕 尼黑协定》签订后任第三帝国驻苏台德地区专员。1945 年 5 月被捷克斯洛伐 克人民俘获后自杀。
汉德逊(NevileMeyrickHenderson,1882—1942)英国外交官。毕业于 伊顿公学,后去国外求学。1905 年进入外交界。1924 年起历任驻埃及、法国、 南斯拉夫公使和驻阿根廷、巴拉圭大使。1937 年出任驻德大使,是张伯伦内 阁对德绥靖政策的忠实执行人。1939 年 3 月离任。著有《失败的使命》。有 爵士封号。
汉堡轰炸盟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战略轰炸战役。1943 年 7—11 月间, 以*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为主,*美国轰炸后的汉堡城第八航空队参加,对以汉 堡(Hamburg)为重点的德国大城市连续 33 次大规模空袭,共出动轰炸机 1.7 万架次。其中 7 月 24 日战役开始起至 8 月 3 日,连续密集轰炸汉堡(代号“罪 恶的城市”),出动轰作机 3095(一说 3340)架次,投弹 8621 吨,盟军损 失飞机 87 架。汉堡遭到严重破坏,尤其因盟军大量使用燃烧弹,并且在 7 月 24 日夜间首次轰炸即炸毁洪水系统,导致持续火灾,高温使沥青路面亦燃 烧,4 万多人被烧死和窒息死。
汉娜·塞奈什(HannahSenesh,1921—1944)匈牙利抵抗运动女英雄。 犹太人。1939 年战争爆发后参加抵抗运动,自愿承担帮助纳粹德国统治下的 犹太人的使命,协助被迫害的犹太人外逃。1944 年 3 月跳伞进入南斯拉夫, 参加游击小组。3 个月后,越过边境回到匈牙利,不久被捕。在霍尔蒂政权 监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44 年 11 月 7 日牺牲。
汉夫施丹格尔(ErnstFranzSedgwickHanfstaengl,1887—1975)德国 纳粹党国外新闻处处长(1931—1937)。早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在慕尼黑结识希特勒,加入纳粹党。1923 年参加啤酒店暴动,1931 年任纳粹党国外新闻处处长,负责扩大纳粹党和法西斯政权在国外的影响。 后因与纳粹党头目意见分歧,于 1937 年逃离德国去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任美国政府纳粹事务顾问。战后被短期拘留,后回国。著有回忆录《未出庭 的证人》、《希特勒:失去的年代》等。
汉普登式轰炸机(Hampden)英国中型轰炸机。1936 年投产。双引擎, 下单翼。最大时速 254 英里,最大载荷航程 1000—1460 英里,可载炸弹 4000 磅,乘员 4 人。大战初期为*英国轰炸机司令部的主要机种之一,主要用于夜 间轰炸。由于载弹量少,自卫力不足,后被淘汰,1942 年 9 月起转为海岸司 令部用作反潜巡逻。共生产 1430 架。
汉科克号航空母舰(Hancook)美国航空母舰。1942 年建成并服役。属 “埃塞克斯”级。排水量 2.71 万吨,航速 33 节,载机 80 余架。先后编入美 国第五舰队和第三舰队的特遣舰队。1944 年 9 月参加对菲律宾马尼拉港口的 袭击,10 月下旬在莱特湾海战中被日军*神风特攻队击伤。1945 年 2 月参加 硫黄岛战役,3 月参加攻击日本本土,4 月参加冲绳岛战役。
冯玉祥(1882—1948)中国将领。字焕章。行伍出身。早年任职于北洋 陆军。1924 年 10 月发动北京政变,任国民军总司令。后参加北伐战争,任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 政部部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1933 年 5 月,在中国共产党推 动下,与吉鸿昌、方振武等发起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率 部抗击日本侵略军,曾收复宝昌、沽源、多伦等地。后在国民政府军队和日 军夹击下失败,8 月辞职,到泰山隐居。1935 年授一级上将衔。同年底到南 京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937 年七七 事变后,出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淞沪会战。旋被削去军队 指挥权,改任军委会督导长官、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真诚与中国共产党合 作,辗转各地,巡视部队,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1946 年 9 月赴美国考察, 在美公开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 年 9 月 1 日由美归国途中,因邮轮失 火在黑海遇难。著有《我的生活》、《冯玉祥日记》、《我所知道的蒋介石》 等。
冯白驹(1904—1973)中国将领。别名继周,又名布文。1926 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曾任琼崖工农革命军第七路军党代表。抗日战争爆发时任中共琼 崖特委书记。1939 年兼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长,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率 部与日军作战达 60 多次,击毙侵略军 500 余人。1941 年被选为琼崖东北区 人民政府主席。1944 年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先后 开辟琼文、美合、白沙等抗日根据地。1945 年 8 月率部向日军反攻。解放战 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 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冯安邦(1896—1938)中国将领。字化民。曾任国民政府第二集团军师 长、宁夏省政府代理主席。1935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成区 第二集团军第四十二军军长,率部在北平(今北京)附近琉璃河、房山一线 抗击日军。后参加太原保卫战,在娘子关战役中重创日军,击毙敌联队长以 下 1200 亲人。1938 年参加台儿庄会战。9 月奉命驻防大别山,曾在小界岭、 鸦雀山与日军激战 50 余日。不久奉命转战鄂北襄樊一带。同年 11 月 3 日当 行抵襄阳时,遭敌机轰炸牺牲。
冯治安(1896—1954)中国将领。字仰之。北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西 北边防督办公署卫队旅长。九·一八事变时任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主 张对日作战。1932 年率部在喜峰口阻击日军。1935 年授中将衔。1936 年任 河北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七师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与日军激战于芦沟桥。 旋升任第七十七军军长、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九军团军团长。1938 年 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 12 月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 年参加 鄂北会战,5 月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45 年 8 月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 官。抗战胜利后,曾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上海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 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让内内(JulesJeanneney,1861—1957)法国政界人士。曾为议员。1909 年起为参议员,活跃于法国政界。1940 年 7 月 10 日主持两院联席会议,将 全权授予贝当。后曾致函贝当,谴责维希政府破坏宪法。此后一度隐退。1944 年 9 月,经戴高乐邀请重返巴黎,10 月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国务部长。 翌年退出政界。
让巴尔号战列舰(JeanBart)法国军舰。*黎塞留号战列舰的姊妹舰。 1940 年 6 月服役。舰长 248 米,宽 33.2 米,排水量 3.5 万吨,航速 30 节。 舰上装备 380 毫米火炮 8 门,152 毫米火炮 5 门,100 毫米火炮 10 门及其他 防空武器。1940 年 6 月法国投降时,未及全面竣工,即被迫自法国的圣纳泽 尔港避难至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1942 年 11 月,曾试图抵抗盟军登陆,受 重创。此后来发挥作用。1946 年 2 月重返法国。1953 年完成改装。1968 年 拆毁。
礼萨汗(RizāShāhPahlavī,1877—1944)伊朗国王(1925—1941)。 1921 年发动政变,控制了军队。1923 年出任首相。1925 年推翻卡扎尔王朝, 加冕为国王。大战爆发后,推行亲德政策,为纳粹间谍提供活动场所。1941 年 8 月 25 日英、苏两国同时出兵伊朗,遂被迫承认英、苏对伊朗的占领,并 关闭德、意使馆。9 月 16 日苏军进驻德黑兰后逊位,流亡国外。在南非病逝。
永田铁山(1884—1935)日本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 初在驻德国、丹麦和瑞典使馆供职,后任驻瑞士武官。期间曾与*小畑敏四郎、 *冈村宁次结成所谓“三杰盟约”,谋求提高军部地位,确立总动员体制。回 国后,作为作战资材准备会议干事推进总动员政策,井历任陆军省军务局军 事课长、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和第一旅团长。1932 年晋升少将。1934 年 3 月任陆军省军务局长。力主加强对军队的统制,以合法手段建立军部政权, 成为*统制派的首领之一。1935 年 7 月皇道派首领真崎甚三郎被免职,皇道 派视其为罢免真崎的元凶,遂于 8 月 12 日由皇道派成员相泽三郎将其斩杀。 死后追封中将。
永野修身(1880—1947)日本海军将领。毕业于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 1920—1923 年任驻美使馆副武官。后历任海军兵学校校长、军令部次长。1931 年出席日内瓦海军裁军会议。1933 年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1934 年晋升 海军大将。次年作为日本首席代表出席伦敦裁军会议,反对*《华盛顿限制海 军军备条约》,中途退出会议。1936 年 3 月就任广田内阁的海军大臣。次年 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1941—1944 年任军令部总长。任内认为日、美战争 已不可永野修身避免,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日本只有在取得充分物 资和夺取战略要地的情况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主张对美开战并应先发制 人,最后裁定了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1943 年晋升海军元帅。日本投降后, 以甲级战犯被捕,审判期间病死。
[ ]
尼禄(Nero)1945 年 3 月 19 日希特勒发布的焦土命令的代号。1945 年 当苏军和盟军从东西向德国腹地挺进时,希特勒不顾将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毁 灭性后果,签发此令企图顽抗。命令责成德国武装部队和纳粹党大区领袖, 在放弃他们的所在地区时,实行最彻底的焦土原则,破坏一切军事、运输、 通讯、工业和供应设备以及全部资源。由于武装部队将领大多对此命令持反 对态度,同月 23 日由*鲍曼签发补充命令,责成纳粹党大区领袖全权负责, 并规定即使是徒步转移全体居民亦应全部撤离。此命令遭到抵制,未被彻底 实行。
尼米兹(ChesterWilliamNimitz,1885—1966)美国海军将领。1905 年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大西洋舰队服役。历任潜 艇艇长、大队长和战列舰舰长等职。二十年代在新港海军军事学院深造,较 早认识到航空母舰的战略地位。1938 年获海军少将衔,次年任海军人事局局 长。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后不久,被任命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晋 升海军上将。主张利用航空母舰开展无限制的空袭战,并开展无限制的潜艇 战,以击败日本。1942 年 4 月派*哈尔西率航空母舰编队出击,空袭东京。 当月美国在太平洋建立区域指挥制后,兼任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统辖该地 区陆海空军部队。同年 5 月指挥珊瑚海海战,使日军攻势受挫。6 月再获中 途岛海战之捷,为扭转太平洋战局奠定基础。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 果断指挥战事,以*航空母舰突击编队破坏日军交通线,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