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丶]
庄田(1907—)中国将领。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 年入莫斯科步 兵学校学习。次年回国,曾任红军大学教导师团政委。1934 年参加长征,北 上抗日.到陕北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队队长、抗大三分校教育长。1940 年赴海南岛,历任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副总队长、琼崖人民抗日游 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抗战胜利后,曾任桂滇 黔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 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庄严即“奥林匹克”。
庆典(Jubilee)“迪耶普袭击”的行动代号。
刘峙(1892—1971)中国将领,字经扶,号天撤。保定军校毕业。曾任 黄埔军校教官、国民政府军第二军团总捐恨河南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 后,参加“围剿”鄂豫皖苏区。1935 年投二级上将衔.西安事变发生后,率 部兵临潼关,威胁西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旋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在平汉路北段及豫西沿河抗击日军。1938 年 7 月任鄂湘川黔边区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长官,驻守宜昌,参加武汉保 卫战。次年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重庆防空司令。1942 年因发生重庆隧道窒 息惨案被撤职。1945 年 2 月,调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日本投降后,至漯河 接受河南境内日军投降。后任徐州“剿总”总司令。1949 年 7 月去香港,后 去印尼、泰国。1953 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
刘戡(1907—1948)中国将领。字麟书。黄埔军校毕业。九,一八事变 后任国民政府军第九师第二十六旅旅长,率部入赣参加“围剿”中央苏区。 后升任第八十三师师长。1933 年参加长城抗战。1935 年授少将衔。次年授中 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于 1938 年 3 月任第九十三军军长。1940 年 8 月兼 任第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 年 6 月升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杭战胜 利后,曾任整编第二十七军军长。1948 年 3 月 1 日人民解放军攻打宜川时毙 命。
刘少奇(1898—1969)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领导人之一。曾用名胡服。 1921 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 年回国后曾任中 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党团书记,中共临时中央职工部长,领导工人运动。 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北上抗日。35 年 12 月参加瓦窑堡会议,参与制定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 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领导华北地区的抗 日民主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党的洛川会议,先后发表了《抗日游击 战争中的若干刘少奇基本问题》和《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等, 论述了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战略上的重大作用,并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山西抗 日新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38 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坚定地贯彻 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同年 11 月进入华中敌后,到达皖 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1940 年与江北指挥部领导人一起,指挥新四军第四、 第五支队主力,挫败了日伪军的夏季“扫荡”,并取得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 争的胜利。开辟和巩固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同年兼任新四军和八路军华中指 挥部政委。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委和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中央军委华 中分会书记,与陈毅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恢复和壮大了华中地区的抗日武 装力量。在此期间,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丰富了党的建设 的理论。1942 年返回延安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参 与领导延安整风运动。1945 年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 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论述。抗战胜利后曾代理中共 中央主席职务,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解放战争。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 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 委员会主席。主要著作编入《刘少奇选集》。
刘文辉(1895—1976)中国将领,字自乾。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川军第 九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边防总指挥。 1936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授中将加上将衔,并任西康省政府主席, 反对蒋介石消除异己的方针。1938 年夏与中共代表董必武等在成都会晤。 1941 年与朱蕴山等在成都成立“唯民社”,主张团结抗日,反对独裁。皖南 事变后在重庆与周恩来进行联系,设秘密电台与延安通报,1944 年参加民 盟。抗战胜利后,拒绝参加内战。190 年 6 月与*邓锡侯等在彭县通电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林业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刘汝明(1895—1975)中国将领。字子亮。行伍出身。曾任冯玉祥西北 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政府军暂编第二师师长,率部参加长城抗 战。1936 年授中将衔。同年 6 月任察哈尔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抗日战 争爆发后,任第二十八军团军团长兼第六十八军军长。1939 年 1 月任第二集 团军副总司令。1943 年率部参加平绥战役,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45 年夏兼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曾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大 陆解放前夕去台湾。1952 年退役。著有《刘汝明回忆录》。
刘伯承(1892—1986)中国将领。原名明昭。重庆将卉学堂毕业。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30 年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 事学院。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 参加领导反“围剿”和长征。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师长,率部东渡黄河,在华北前线组织所部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 等战斗。1938 年后与政委*邓小平等组织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刘伯承响堂 铺等战斗,重创日军。后又取得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 荡”的胜利,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同时,正确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方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磨擦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0 年 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破击正太、平汉、白晋、同蒲等铁路交通线,挫败 了日军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领导根 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的“蚕食”和“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945 年 8 月指挥所部参加对日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首任院长、人民革命军事 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 主席。1955 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刘茂恩(1898—1981)中国将领。字书霖。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鄂豫皖边区“剿总”总司令。1934 年率部阻截*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翌 年授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三军团军团长,率部开往石家庄,参加* 忻口战役。1939 年 2 月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同年 10 月升任第十四集团 军总司令,率部与日军激战于安泽、浮山、晋城、阳城一带。1941 年率部参 加中条山战役。1944 年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省警备总司令。l945 年 8 月任第 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徐州“剿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常委。 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
刘郁芬(1886—1943)汉奸。字兰江。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冯玉祥部驻 甘军总司令。1928 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军第二集团军第七路军总指挥、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任陕甘青宁四省“剿 总”总司令,参加反共军事“围剿”。1940 年初叛国,投靠汪精卫,参与策 划制定汪伪军事委员会条例及组建伪军,并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3 月汪伪 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开封绥靖主任,极力推行华北治安运动,为日本侵华战 争效劳。1942 年 8 月调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兼伪军总参谋长。翌年病死。
刘易斯(AlunLewis,1915—1944)英国诗人。自幼在威尔士矿区长大, 熟悉并同情贫穷的煤矿工人。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大战爆发 后入伍,1944 年阵亡。其间出版诗集《破晓进击》、《哈!哈!吹起军号》 和短篇小说集《最后的视察》,生动地描述了英国官兵的作战和生活状况。 另有《印度来鸿》和《诗歌散文选》于战后出版。
刘建绪(1892—1078)中国将领。字恢先。保定军校毕业。曾任湘军第 八军第二师团长、师长、副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赣粤闽湘鄂“剿总” 西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围剿”。1934 年冬任“追剿” 军第一路司令、阻截中央红军北上抗日。1935 年投中将衔。次年加上将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淞沪会战。同年 12 月任第十五 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三军团军团长。后仍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1940 年 7 月升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 年 8 月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抗战胜利 后,改任战略顾问。1949 年 8 月,因反对内战而被免职。1950 年移居巴西。
刘道生(1915—)中国将领。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 军。1933 年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曾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 年参加长 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七一七团政委、 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政委、平西军分区政委、冀察军区政委,率部转战晋 察冀,领导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抗战胜利后,曾任第四 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副政委。1953 年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曾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刘老庄战斗1943 年新四军在江苏省淮阴县北对日伪军的一次战斗。 是年春季,日伪军对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新四军第三师主力转移 至外线打击敌人。3 月 18 日晨,日伪军千余人突然袭击转移到淮阴以北刘老 庄的新四军第七旅第十九团第四连。该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率领 82 名战士,血战 1 天,击毙日伪军 170 亲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齐尼(VittorioCini,1885—1977)意大利企业家。早年在威尼斯经营 工业和港口业,任全国内何航行协会和工业信贷协会主席。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加入国家法西斯党,策动国内则团及大资本家支持墨索里尼上台。1934 年 起为参议员。1943 年 2 月任交通运输大臣,对意军的失利和政府的无能深表 不满,开始参与策划反墨索里尼的密谋。同年七月政变后前往瑞士,途中被 德军截获,押往德国囚禁。战后回国,继续从事工商业。
齐亚诺(GaleazzoCiano,1903—1944)意大利外交大臣(1936—1943)。 早年在罗马大学学习法律。1925 年起先后在驻巴西、梵蒂冈和中国使馆任 职。1930 年与墨索里尼之女埃达(EddaMussolini)结婚后,平步青云历任 驻华公使(1932 年)、首相府新闻处主任(1933 年)、新闻和宣传部大臣(1935 年)。成为*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并在法西斯党内,纠集亲信形成“齐亚诺 集团”。1936 年出任外交大臣,极力推行扩张和侵略政策。任内,促成意大 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奉厅与齐亚诺纳粹德国接近的方针。1936 年 10 月赴德 会晤希特勒,签订德意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7 年签署加入《反 共产国际协定》。次年陪同墨索里尼参加慕尼黑会议。1939 年 5 月赴柏林, 与德国签订*《钢铁盟约》。追随德国挑起新的战争,但认为意大利国力太弱, 对战争准备不足,不宜过早参战。1939 年 8 月曾赴德,寻求解决波兰危机, 未果。大战爆发时,促成墨索里尼宣布意大利为“非交战国”。1940 年春曾 将德国即将发动西线攻势的消息泄露给英法政府。意大利参战后,力主对德 保持相对独立地位,同时积极谋求在巴尔干的霸权,敦促墨索里尼于 1940 年 10 月发动侵略希腊的战争。在意军连遭惨败后,对轴心国前途逐渐丧失信 心。1942 年冬,奉墨索里尼之命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