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血 作者:老茅-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片石,多尔衮领着大清军队击败李自成后,一路如同推枯拉朽般。  轻易攻占北京。  当时,所有满人都欢欣鼓舞。  尽管有老成持重之人提出将京城烧杀抢掠一番后重新退回关外,在多尔衮和一批年轻将领坚持下,满人没有再返回满洲老家,而是定下了征服中原地雄心。

  只是这股雄心却在顺治二年时遇挫,大清遭到了前所未有地失败,数万精锐人马丢了个干干净净,如今尚且没有恢复元气。  以前是南明求着大清议和,现在反过来,大清需要求着与大明议和。

  正如当初大清不会同大明议和一样,大明同样拒绝了大清的议和,去年派向大明求和地使者,到了南京连大明皇帝面也没有见到就被羞辱了一通赶了回来,让满人上下无不愤慨,好在使者虽然被赶了回来。  大明当年却没有兴兵。

  此时布木布泰正带着已经年满十岁的顺治跪在大清太庙,向祖宗祈祷,保佑今年依然能风调雨顺,战事不兴,大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积蓄实力。

  弘光三年,顺治四年里。  北方同样风调雨顺,只是为了镇压山东义军和应对李自成地战事,加上北方连年战事导致良田荒芜,大清收获的粮食依然不够消耗,以前偷偷模模从南方运过来的粮食也彻底断了线,尽管许多地方上报粮食丰收,京城粮价依然大涨。

  与南京新年热闹想比,北京冷清的多,入冬以来,北京街头就一天比一天冷清。  许多人没有防寒地衣服。  只得缩在家中不出,街上到处可以看到衣着单薄。  寒风中嗦嗦发抖的身影,这些人却多半家中连隔夜粮都没有之人,不得不出来找食。

  衙役们每天早上起身,头一件事就是巡街,将倒卧在街头雪地里的死尸拖到乱葬岗一丢,据说进入十二月后,京城每天拖出的尸体达到一百多具,往年若是遇到这个情景,哪怕官仓再空,城中的几处粥棚也要支起来,尽管粥稀得可以照出人影,喝上两大碗却可以保证不饿死。

  今年的粥棚却一直没有影子,凡是敢于聚众闹事者,一律杀无赫,满人打下京城是来享福地,不是来救济汉人,在辽东,为了防止贫穷汉人造反,努尔哈赤曾下令杀穷鬼,凡家无五斗粮者,一律杀光;后来又担心富人造反,把辽东富裕地汉人也杀光,称杀富户。  没有在京城大开杀戒,已是满人皇恩浩荡了,还想要救济?

  今年地雪比往常小了许多,只是大年三十地晚上,雪花还是飘飘扬扬的落下,京城一片雪白,将原先所有肮脏的东西都掩埋干净,街上行人更加稀少,除了一些高墙大宅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若大的北京就象是一座死城。

  尽管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的太后都希望天下太平,只是双方地权力都不是掌握在女人手中,过了正月十五,大明境内,军队,物资开始频频调动,长江上船只舟楫相连,如此十几天后,弘光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大明皇帝正式下诏北伐,将再次御驾亲征,收复京城,直捣黄龙。

  

  以下免费:

  老茅码字称得上龟速,三千字的章节需要码四个多小时,为了加更,今天早上五点就起来码字,这是最后三天了,除去两部新书,进入前八才能稳入分类前六,第九,第十就要看最面两本是否会争气保住总榜前十,本月明血一直在七八名排徊,曾冲上过第六,最差也不过第九,如今离第九已经有愈来愈远之势,真如此,一个月的努力就要白费,老茅在努力,大家也加油支持一下老茅,投出手中的月票!后面的内容会越来越惊彩。

  第三卷大明再起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三章初战顺利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三章初战顺利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大明太祖皇帝以布衣之身,起身草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自立国以来,享国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年,甲申之年,流寇入京,神州陆沉,大明思宗皇帝,宁死不屈,于煤山自缢,无损天子守国门之誉,此大明皇帝之峥峥铁骨。

  然满狄乘中原内乱之时,趁火打劫,乘机窃我北方数省之地,屠我大明子民,率兽食人,更妄想窥视神器,可乎?

  满狄者,何也,本我大明北方卫所辖下一蛮夷,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老奴以七大恨起兵,实仍狂勃不实,以下犯上,趁我中原内乱,侥幸胜过几场,遂以为我中原无人哉?

  昔年太祖伐元曾言,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今日之满清,正如昔日之蒙元,牌谕虏主、九酋,当思前元之覆,若及早退出中原,重奉中国为主,朕念及上天好生之德,或可保尔族不灭,若执迷相拒,兵至城破,天下再无满人葬身之所。

  朕继位以来,兢兢业业,两次亲征,皆以少胜多,何也,此天命不绝大明。  今日朕提五十万大军,当救百姓之水火,亲伐北方数省,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凡我汉民。  迷图知返立下大功者,可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至时,悔之晚矣!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  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  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钦此!”

  这份象是檄文,又象是圣旨的文告登在大明最新一期邸报上,飞快地向四周传播,不出十余天就天下皆知,大明官绅百姓看到这份文告都欢呼雀跃,大有扬眉吐气之感。  而满清官吏则是胆战心惊,五十万大军,大清将用什么来挡?

  若没有上次明军对多铎数万大军的胜利,大明即使是有百万军队也不会放在满人眼中,可是有了上次的教训,谁又敢再轻视明军。

  这份邸报在大明境内供不应求,一再加印,而出现在满清境内。  则是单印的文告,山东各地官府惊讶的发现,城中许多显现地方一夜之间就贴满了这个文告,满清官吏即惊骇于文告上的内容,又暗惊自己的治下还有这么多大明探子。

  有了第一次文字狱地经验,这些贴出去的文告官府发现后就马上被处理。  只是官府依然阻止不了它地流传,每到晚上,新的文告就会冒出来,而且字迹不一,分明为多人书写,各地官府组织人在夜晚埋伏后,虽然抓到了不少贴文告之人,只是多是一些激于义愤,对清廷不满的读书人自发抄写,根本抓不到明军探子。

  若是以往。  这样的人被抓到。  马上就会被安上谋逆之罪,不但本人遭殃。  就是全家也会受到连累,只是现在这个情况下,这些人抓到手里反倒是成了烫手的山竽,大明皇帝马上就要御驾亲征,这山东是首当其冲,若是杀了这些人,明军一来,自己岂不是后退无路。

  只是要放人也不敢,若是传到满人耳中,明军还没来他们脑袋就要掉了,只得统统暂时关押,只要没杀人,他们还有看风向的机会,官府的软弱让更多人看清风向,一些地方文告地传播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当然,也有少部分冥顽不灵,一心为满人卖命之人,他们抓到人之后马上严厉判罚,甚至直接砍头示众,鲜血淋淋的头颅果然吓住了不少人,凡是这样的官员治下,文告的传播才得到禁止,不过,这少部分人也把自己放在了火山口上。

  二月初二,龙抬头、宜远行,主征战。

  这天,正是大明皇帝第三次御驾亲征的日子,与前两次御驾亲征匆忙不同,这次是大明主动对宿敌发起进攻,在之前,大明皇帝向满人宣战的文书已经通造天下,大明要用堂堂正正的方式将困忧了边境数十年,甚至还抢占大明京城地敌手击败,甚至完全消灭,所谓毕其功一役。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没有必要搞什么不宣而战,先行宣传起来,有助于瓦解满清官员的军心,又何乐而不为?

  南京北城外一块巨大的空地上,竖起了一座高台,高台上已经摆放了三牲三畜等祭品,一个火炉正在熊熊的烧着,火炉旁边是一个香坛,上面香烛燎绕,高台四周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一个个方队地羽林卫,羽林卫外围,挤满了更多看热闹的民众,这里就是皇帝誓师出发地。

  在文告中,王福称领军五十万北伐,实际军队差不多有二十万人,如果算上船工和动员的民夫,加起来说五十万也不为过,倒是没有什么虚言。  不过,大部分军队正分布湖广、徐州前线一带,六万羽林卫也已先期出发,真正参加誓师大会的只有三万人,另一万羽林卫则留守京城。

  眼下虽然后方稳固,只是当初多锋气势汹汹近十万人马南下,王福身边只有五万刚训练数月的羽林卫,依然留了一万人留守京城,这次率近二十万大军北伐,不需要留守更多,不过,一万人却不能少。

  在文武百官和数十万双眼睛的注视下,王福身穿皇袍,头戴皇冠,一步步走向高台,当王福的身影在高台上站立不动时,三万名羽林卫全部哗啦啦的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羽林卫跪下之后,十数万围观的人群也跟着跪了下来,万岁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所有人都拼命地喊出了自己最大地声音,耳朵里除了万岁的声音外,再也没有其它声音,经过先前地邸报宣传,大明现在无论军民士气都达到顶峰。

  欢呼声持续了数分钟之久还没有停息之意,王福伸出双手压了压,羽林卫的欢呼声先停下来,慢慢的其余民众的声音也停了下来。

  王福先来到祭坛前,将数根燃着的香插到祭坛,拜了数拜,默默祈告一番,然后从怀中抽出一份帛纸,展开看了数下,将帛纸丢入熊熊燃烧的香炉中,帛纸发出明亮的火焰,烈火很快将帛纸燃烧完毕,王福离开香炉,重新转向前台。

  皇帝做这些时,整个广场哑雀无声,仿佛十数万人皆成了哑吧。

  “诸位将士们,鞑子占我家园,杀我同袍,**我等姐妹,率兽食人,其罪行罄竹难书,今天,终于到了大明反击之时,朕在此立誓,此番北伐,不破鞑子老巢,毕其功于一役,朕决不收兵,我军必胜!”

  “必胜!必胜!”无数人呐喊同时响起。

  等到声音稍小,王福才用力向下一挥:“传朕旨意,大军出发!”

  前面的羽林卫听到皇帝的话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万岁!万岁!万万岁!”转身向后,一队队羽林卫动了起来,羽林卫上空,一股滚滚的烟尘升起。

  看到皇帝短短数句话就从高台下面,用了半个月时间才写好了一篇华丽之极出师表的吴梅村难受得差点要吐血,他连忙向旁边的钱谦益问道:“钱阁部,皇上的誓师大会这就结束了?”

  吴梅村被在弘光二年被皇帝招为翰林院侍讲,经常在皇帝身边,为皇帝起草各类文书,顿时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只是跟在皇帝身边的时日还短,难免有时摸不到皇帝的脾气,比如这次,他的誓师表明明通过皇帝的审核,只得皇帝却一句也没有念。

  钱谦益看了一眼就明白吴梅村的疑问,他这些年倒是摸准皇帝的脾气,拍了拍吴梅村的肩膀:“吴大人,皇上一向如此简短,你的出师表写得很好,只是太长,皇上只能烧给上天看,至于这些武人吗,越简短越好。  ”

  吴梅村若有所悟,看到皇帝的车驾已经移动,连忙跟了上去,他必须时刻跟在皇帝身边,而其余文武大臣跟了上去,却多半是为了给皇帝送行,他们大部分人都将留守京城。

  大军虽然行动,民众的热情却没有消退,与前两次皇帝御驾亲征时,许多人担心不已的心情相比,这次所有人却对皇帝亲征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担心,心情自然也就轻松。

  大军跋山涉水,一路行进,刚过扬州时,前方和清军的战事已经开始了,黄得功和阎应元两人各领数万人马,一路直扑交州,一路直扑青州,最后两路大军将在济南城下合围。

  各种情报流水一样向皇帝的行辕送来,几乎都是好消息,面对明军强大的力量,沿途各个府县大多数明智的选择了投降,少部顽抗的府县如同推枯拉朽一般被明军攻克,没有一个府县能挡住明军一天的攻击,明军几乎是以行军的速度拿下了一个个府县。

  对于抵抗的清军,明军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态度,每一个攻下来的城池,为首之人都难逃一死,即使是一般的士兵,等待他们的至少是数年的苦役生涯。

  第三卷大明再起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四章大难临头心思异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四章大难临头心思异

  兖州为古时天下九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