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队,而且私下里火花四溅,但这地方地田贫瘠裹不住肚子的人多了,所以像他们这样的小贩子还有不少。

这时梁明明白了过来,这不就是现代的中介吗?赚的就是中介费,有这个就方便了,当下开口说道:“兄弟,开价如何?”

那小伙子一愣,心想这位也太直接了,这些做私盐中人的一般都是在买卖完成之后收钱,而且还不能明要,要说“请赏几文糊口钱”,客人要是蛮横不给,也只能是认了。谁想这位直接开口问,不过看着梁明高大魁梧,而且身上有些让人害怕的气势,也不敢多说,只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不敢隐瞒客官,每担十文钱……”

这个梁明不懂,自然看王石、陈兴的了。

看着梁明没有说话,这小伙子咬咬牙,又是说道:

“各位客官若是觉得多,七文钱也可。”

谁想到王石在怀里一摸,掂出一块碎银直接丢在了那小伙子手里面,笑着开口说道:“我们第一次来,想要卖的价钱高点,要是价钱满意,我们再给你加银钱。”

这小伙子做中人也有些年头了,来往见到的盐贩多了,原本看王石等人的打扮还以为轧不出什么,没想到这几个私贩会如此大方。碎银一到手中他就掂量出是一钱左右的(大约值七八十文,中国历来银贱铜贵,一两银子是不可能换到一千铜钱的),而且看样子等下还要加钱,这小伙子的热情顿时是高涨了起来,笑容也是变得真诚了不少,拍着胸脯说道:“几位客官放心,我刘伟在崖头镇也是有名号的,肯定让这盐买个好价钱!”

说话间,朝着他们的挑担凑过来,笑着说道:“打开盐包看看货色,才好去说合价钱。”笑嘻嘻的就要去开盐包,一凑近却正巧看见梁明那根带血迹的扁担,什么时候的私盐贩子和盐枭都是亡命徒,见血并不稀奇。

一打开盐包,刘伟伸手翻检几下,显得很是疑惑,把草袋子的口打开大些,又是朝里面掏了把,放在手里细看。这时候,梁明、王石等都围了过来,对于这批末盐的质量众人是很有信心的,绝对要比平盐贩的好上不少。

“各位客官,你们的盐都是这成色吗?”

梁明有些摸不到头脑,王石、陈兴可是知道里面道道的,很是傲气的点了点头。伸头看看,盐粒没有什么异常的模样,梁明也跟着点了点头,不过那刘伟的下句话,让他差点翻过身去:

“各位客官,你们居然一点沙子也没有掺!?”

 第十一节 第一笔钱

ps:新书,收藏推荐加点击,请多多支持!

这话的内容让梁明感到哭笑不得,敢情掺沙子才算是正常的路数。/而王石、陈兴却丝毫不感意外。

接下来这刘伟很有信心的领着王石一干人朝着镇子中心走去,大凡是做中介的不管是古今都是口舌灵便之人,即便是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小镇上的中人也是不含糊。

这崖头镇早在前明就由盐商来这里收私盐,不过那都是一年在春秋的时候来一两个月,大概是乾隆六年前后,崖头镇开始有盐商长期的住在这里收购的私盐,听起来应该是豫东和皖南口音。

说起来山东的盐政一向是朝廷的老大难题,盐场出的官盐太贵无人愿意购买,而多是到北面北直隶的长芦盐场,和南边号称天下第一的两淮盐场,这两边的官盐、私盐都是行销天下,挤在中间的山东盐场实在是什么好日子过,甚至连行盐的“盐引”都少有商人认购。

平时没有盐商愿意买山东这些盐场的官盐,成本太高没有什么销路,这些私盐商人来山东个府道县镇收盐,不管是在盐场买私盐还是收购民间的私盐总算是有人来买盐了,莱州、登州等各府的盐场和海边那些煮海晒盐的人家都是把盐卖到他们这里来,尽管都知道在这收购的价钱比起外省来要低不少,可对于山东的这些人来说有得卖就不错了。

而且山东的百姓官员知道一件事情,各府盐场的所谓官盐也多是私下里卖到盐商手中的,而且经手人大都是巡检司。可以说,巡检司本身就是山东最大的盐枭。

刘伟做事倒是很有水平的,特别是在钱财的驱动下,他把王石这些人带到了所谓的豫东盐商那边。梁明他们的盐没有掺入沙子和石子,算得上是品质很好的海盐,而且盐商们也喜欢这样的上等末盐,因为他们能多掺进一些下等的海盐,收益会更多。有新货源进来盐商是十分欢迎的,特别是梁明他们这种直接煮海熬盐的人家。

那名豫东的盐商觉得应给给些甜头,加上梁明竟是一口利落的河南话,也算是照顾老乡了。一担盐一两四钱银子,梁明他们这次拿来了不足七担末盐,不计较零头直接给了十两白银。

十两白银,梁明的表情也有了一丝激动,王石和陈兴他们的眼睛都已经是瞪圆了,算起来可是多给了二两银子啊。

那河南盐商对他们的盐货很是满意,直接开口说如果都是这种品质的海盐,那是有多少吃多少,价钱不变。

走出逢兴客栈的大门,刘伟跟在王石的身边欲言又止,只是一个劲的陪笑。王石反应很快,笑着掏出一小块碎银子递给了他。像这样的小块碎银子,梁明是盘算不出值价值的,才来几天的他是根本不可能像王石他们那样一摸银块就能掂量出分量的。只是看到刘伟满脸笑意不断说好话的模样,就知道已经是够了。

在刘伟眼里,梁明这些人虽然没多少钱(人家眼睛也不瞎)可是出手无疑是大方的,要好好的巴结联络,争取下次也找他们做生意。

梁明和王石这些人身上穿的都是破破烂烂,举止行为也有些土气,不过刘伟却没有一点要蒙骗的心思。做中人的靠的就是信誉吃饭的。

打走了刘伟,看着天色还早,估摸着逛街之后也可以赶回成山庄,一帮人索性是溜达一圈,放松放松。

看着刘伟走远,柴坤就有人凑到跟前问道:“二郎,你倒是说说,咋的唬住那七个盐丁的。”

梁明笑笑,停下脚步回答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到西边再说。”

柴坤挠挠头,几个人看到梁明一副大事的样子,想到早晨的那场事也知道不宜在人多的闹事谈论。掂起扁担、篓筐,挤开了一条路,来到了西边的一个废弃的胡同里。

这天时已经是过了中午,众人大清早的起来挑着一二百斤的担子赶了这么长的路,肚子早就饿了,但到小店里吃又不舍的,好在出门的时候就带了些杂粮饼,就着水囊也就对搭过去了。

喝了口水将口中的杂粮咽下,梁明招过王石四人说道:“这事绝不能外传,不然就是抄家灭族的罪过。”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片,上面用鲜血写了不少的字,还有李狗儿七人的签名和血印。这纸是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写字的自然是梁明,只有七个血印是他们的。

梁明倒弄这东西的时候特意把王石他们支开了,他不想连累了他们,虽说事了五个人都是一个死字,但如此一来就不会牵扯到他们的家人了。

“就着一张纸,就镇住他们了?”柴坤感觉到有些不敢相信,王石、陈兴也有些惊诧,他们可是知道那些盐丁的,都是些滚刀肉。

“那就听我念念。”梁明很是骄傲,这张纸可是他的得意之作,“这第一句:驱除鞑虏,复我中华。”看到还不甚了解的四人,梁明决定来次够劲的,“第二句:反清复明,誓杀满狗。这下面的我就不念了吧?”

看到脸色白的王石等人,梁明无良的嘿嘿奸笑道:“在下面是他们的签名和手印,就凭这个打死他们都不敢来招惹咱们。”

王石他们可没梁明这么没心没肺,回过神来的他马上站起赶到胡同口,看到周边没人了这才放下心来,踉踉跄跄的走到梁明跟前,正要说话时胡同口猛的响起了一阵喧哗。王石心中一惊,两腿一软若不是梁明扶得快险些就一**蹲在地上了。看着胡同口进来的七八个混混,王石他们脸色“刷”的一片蜡白,就是原本不以为意的梁明也心肝“嘭嘭”乱跳。

“难道刚才被人听去了……”

 第十二节 红糖

ps:新书,收藏推荐加点击,请多多支持!

事实证明他们是很幸运的,那些个混混不过是回家而已。不要惊讶,这个废弃的胡同就是他们这些落魄户的家。双方一碰面不仅梁明他们大吃一惊,就是那些混混也是吃惊不小,不过事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双方秉着和平友好的原则,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此次会面……

出了胡同老远,梁明还能清晰的感觉到心脏的跳动,这感觉可不是单单一个刺激……

崖头镇很繁华,听王石、陈兴说镇中的酒家货栈较之荣成县城也不逊色,特别是这里的市集各种货物应有尽有比县城的还要多。

这点梁明很难理解,私盐贩子的主要成份是些贫穷百姓,得了银钱后不大可能大肆买卖啊?但是看到西市上长长的街道两旁,货架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而其间顾客多是衣着破旧之人,梁明久久无语。

虽然在这生活四个月了,身边还有两个现成的例子,但在他的意识中贩私盐依旧是一行很危险的买卖,特别是在这趟买卖途中还遇到七名盐丁后。所以他很不理解这些人的行为,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玩命挣来的银子就大大方方的扔在崖头镇了,好像是很不值得的……

王石、陈兴丝毫不感有什么不对,对于住在海边的人家而言,在闲时打捆柴火煮几锅盐补贴家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既然是补贴家用,那当然是要买一些日常用品了,相比着跑到县城而言就地采买自然是一个很不错的注意。

“二郎,那东西可要好好放着。”王石像是闯下了天大的祸事一般,面色苍白,说话间嘴唇哆嗦个不停:“只要还在咱们手中握着,李狗儿他们就翻不了天。”

陈兴、王东、柴坤也在一旁点头不已,但脸色蜡白显然心理压力极大。梁明心中很感激,王石的这句话是将他们四家十多口的身家性命绑在了自己身上,如此大的风险……

想起自己刚刚嘭嘭乱跳的心脏,梁明十分理解王石他们的担忧,这张纸在这个年月可是一个毁家灭族的“祸害”啊!即便是王石他们要求梁明毁了它,他也丝毫不感意外,如今只能说老天有眼让他遇到了一群舍生取义的汉子。

努力地睁大眼睛,将溢出的泪水黏在眼眶,梁明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说。既是同生共死的兄弟,那就用不着说客套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哥,这次的银钱比咱们预期的要多出二两来,我看就买些荤食回去,也好给大娘补补身子?”王东看了看街边的货店说道。

没有考虑,王石直接答应了,每担一两四钱银子的收价以后只要保证产量就可以无后顾之忧了,虽然出了一些事儿,但想起那名河南盐商的保证喜悦依然充满了内心,苍白的脸色也有了一丝红晕。

一个硕大的连颈猪头、两只老母鸡,一两一钱银子,看着着这些东西梁明说道:“再买些鸡蛋和红糖吧,鸡蛋这东西味甘,性平;能养心安神,可补血,有滋阴润燥的功效。至于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可益气补血、健脾暖胃,还能缓中止痛、活血化淤。”顿了顿他又说道:“红糖煮荷包蛋,对于老人的功效是很不错的。”

这话听的王石几人一愣一愣的,但对梁明的话他们还是很相信的,况且红糖煮荷包蛋也是人尽皆知的。

鸡蛋、红糖在集市是很平常的东西,多走了几步就看到了一家货店前堆尖的砂糖。红糖的价钱还不是太贵,三封(斤)红糖也不过才一钱银子,算起来每斤也就二十多文。(银贱铜贵,一两银子合七百余铜钱)

但梁明现了一个让他激动万分的信息,深吸了一口气,平缓了一下激动地心情,梁明向掌柜的问道:“掌柜的,这霜糖(白糖)的价钱都是这么高吗?”一斤霜糖的价钱竟是红糖的两倍还多。

“六十文一斤,这哪还贵啊?”那掌柜显得很惊讶,“要不是荣成民间疾穷,这糖价至少也要一钱银子一斤。”

王石讪笑一声,说道:“我家二郎很少出过市集,掌柜的见笑了。”说话间王石四人拉着梁明就出了店铺。

才出了店铺,柴坤就拽着梁明说道:“二郎,咋这就不懂了呢,那霜糖都是为有钱人家置办的,像咱们这样的家境便是砂糖也吃不起几回的。”

听他这么一说,梁明是明白怎么回事了,怪不得他们立马就拉着自己走呢?这霜糖根本就不是为他们这类的人家准备的。

想起那掌柜的说话的语气,梁明既是恼火又有点脸红,呛了呛嗓子他不屑地说道:“大哥,来日多的呢?这霜糖今天咱们买不起,以后有的买。”

“对,二郎说得对。”陈兴将猪头扔进挑担中,说道:“有了那盐商的照应,以后有的是好日子过。”

“对对对……”

“对……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