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梅煮酒话西汉-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孙通在一旁冷眼旁观,发现二世这个人渣已经无可救药,就跑上前谄媚地说:“陛下不要听他们这帮腐儒的话,您是如此的伟大光荣正确,各级有关部门的官吏们在您的英明领导下,都勤勤恳恳,廉洁奉公;老百姓也都喜笑颜开,安居乐业,怎么可能会去造反。这肯定是一小撮流氓无赖捣乱,自有当地的公安干警会去处理,哪里用得着发兵。” 
二世的脸上立刻乐开了花,下令把那些说造反的儒生全部治罪,说有强盗的儒生则全部罢免,独独赏赐了叔孙通二十匹帛,一套高档衣服。罢朝后,其他儒生都纷纷指责叔孙通无耻谄媚,叔孙通陪笑着说:“哥们,实在对不起啊,刚才我如果不这么说,说不定大家都会死得很难看。我救了你们一命,你们倒来怪我。”他跑到家,手脚并用,快捷地收拾了几件衣服,一溜烟就逃回了家乡。 
后来他归顺了刘邦,刘邦看见他穿着儒生的长衫,对他讨厌得不行。他很识趣,第二天马上换了套短衣,还是刘邦老家的楚国风味。刘邦见了大为欢喜,觉得这小子挺没有原则的,很讨人喜欢。 
叔孙通也时不时向刘邦推荐一些人才,不过都是些孔武有力的流氓无赖加强盗。他的弟子们有些不高兴,抱怨说:“大哥,我们侍侯您好几年了,您经常能见到汉王,却从来不把我们推荐一下,反而推荐一些流氓,未免太不讲感情了罢。”叔孙通笑了笑:“你们啊,真是不识时务。现在汉王为了争夺天下,正和项羽打得热火朝天,每天都冒着残废的危险,迫切需要能打的人。你们掂量掂量自己,能帮汉王打仗吗?” 
儒生们都不约而同地挼起袖子,看看自己细瘦的胳膊,面带羞涩地说:“打不了。” 
叔孙通嗤的笑了一声:“这就是了,拜托你们用自己的猪脑子想想,我这会推荐你们去送死啊?你们也别沮丧,跟着我,该给我捶背还捶背,该侍侯我洗脚还是照样来。等天下平定,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刘邦当皇帝后,因为群臣都是泥腿子出身,一点礼节都不懂,刘邦为此很烦恼。叔孙通知道机会来了,进谏说:“我们这群儒生确实不能打仗,难怪陛下您看不起。但是现在天下平定了,打仗不重要了,我觉得应该发展文化了。我们玩礼仪很有一套,您要不要尝试一下?” 
刘邦抓抓头皮,说:“麻烦不麻烦?” 
叔孙通笑了:“礼仪这东西,从来就是根据人情来量体裁衣的,如果高不可攀,除了假模假式的人,谁受得了?所以夏商周三代各有各的礼,您放心,我一定做到繁简合适,让您感觉爽为止。” 
汉七年的十月新年,长乐宫落成典礼那一天,诸侯功臣们都来觐见刘邦。叔孙通命令主管官员把群臣一个个引入大殿,廷中陈列满了警卫,都全副武装。赞礼的官员叫“疾走”,群臣就要疾走;叫“跪”,群臣就得跪。文官站在东边,武官站在西边,一丝也不能乱。不听话的就拖出去治罪,搞得往日不讲礼节的土包子将相们都战战兢兢,必恭必敬。刘邦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开心地大叫道:“牛逼啊!今天才知道当皇帝可以爽成这样。” 
叔孙通这才找到机会,把自己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弟子们列了个名单,全部推荐给刘邦,刘邦照单全收,封官赐爵。弟子们欢呼雀跃,赞美道:“师傅真是圣人啊,能够与时俱进。不服不行。” 
虽然叔孙通这么滑头,但他也不是一味阿谀取宠的人,如果碰到可以讲道理的人,他还是毫不含糊的。这符合孔子他老人家谆谆教诲的:“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叔孙通可谓精通儒家之道。 
刘邦当初想废掉太子,改立赵王如意的时候,叔孙通不答应,因为他那时正当着太子太傅,而刘邦也是从善如流的人,所以他引经据典,极力反对,搞得刘邦只好承认自己是开玩笑。叔孙通还不依不饶地说:“有没有搞错?立太子这种事,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随便拿来开玩笑?”刘邦不得不再退一步:“拜托,别没完没了了,我听你老人家的,这总行了罢?” 
惠帝当了皇帝,叔孙通也曾经因为很多礼仪问题对惠帝进行劝谏,有这么一位儒生师傅,惠帝多少会受点影响。所以史书上这么评价惠帝: 
孝惠帝是个好人,内,知道爱护宗室兄弟;外,懂得尊礼宰相。对齐王和赵王非常关心,真是恩情深厚。听了叔孙通的劝谏,就凛然敬畏;得到曹丞相的意见,则满意开怀,可以算得上一个宽厚仁爱的皇帝了。可惜摊上吕太后这么一个残忍的老妈,家庭出身无可选择,郁郁不乐,闹得英年崩殂,真是可悲啊! 


小章:第二集

惠帝一死,对吕后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在办丧事的时候,她哭得死去活来,但就是一滴眼泪都没有,全是干嚎,搞得功臣将相们都很纳闷。侍中张辟强是张良的儿子,那时才十五岁,非常聪明,看出了其中的蹊跷,就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么一个儿子,可以说是疼爱得无以复加了,现在英年早逝,太后竟然干嚎,一滴眼泪都没下,这正常吗?这说明她心里有很重的忧虑,哭的时候没有心情。” 
陈平问:“有什么忧虑?” 
张辟强说:“当然是害怕你们这帮人对她们吕氏家族发难了,毕竟刘姓天子驾崩了,他们怎么放心得下。” 
“那怎么办?”陈平也有点惊恐,因为他深得吕后宠幸,真要闹起政变来,说不定自己会首先人头落地。 
张辟强道:“你们应该请求拜吕产、吕禄为将军,监管南、北两支军队,这样的话,太后一定会高兴,大家也就各自保平安了。” 
陈平高兴地说:“好,我马上照办。” 
当时的右丞相是王陵,秉性耿直。吕后想把自己的家族子弟立为诸侯王,问王陵有什么意见。王陵说:“当年高皇帝曾经杀白马立誓,誓词说得好:‘不是姓刘却胆敢称王的人,天下人都不能放过他。’你们既然姓吕,当王恐怕不合适。” 
吕氏气坏了,转而去问陈平和周勃,这两个人马上表忠心,说:“高皇帝当年打天下,当了皇帝,分封他的子弟们为王,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您老人家称制,掌管着皇帝一样的权力,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也完全说得过去。臣等全力支持。” 
吕后大喜,马上下诏,封自己哥哥的儿子吕台为吕王(第二年,吕台死。子吕嘉嗣位。六年,因为行为骄恣,被吕后废掉,改立吕台的弟弟吕产为吕王,两年后又改封梁王,不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而是在中央当太傅。同年十一月,吕后又封吕禄为赵王),其他姓吕的后辈六人则封为列侯。 
王陵气得大骂陈平和周勃:“你们两个人真他妈的厚颜无耻啊,把高皇帝当年的盟誓当成耳旁风了,看你们将来到地府怎么有脸去见他老人家?” 
陈平憨厚地笑了笑:“当面抵触君主,这个我不如你;但是安定刘氏社稷,你就不如我了。”意思是咱们走着瞧罢,我的心,将来你会懂的。 
那时候以右为尊,为了报答陈平,吕后罢免了王陵的右丞相职位,升左丞相陈平为右丞相,她自己的宠臣辟阳侯审食其则升为左丞相。 
惠帝之死,可能是吕后思想的一个转折点,也许她以前并没有取刘氏而代之的想法,但独生儿子已经没了,时势逼着她必须做一些政治思想的转变。 
在详细讲述之前,我们先得看看现在的皇帝是谁。 
起初,吕后把惠帝后宫某位姬妾生的儿子交给皇后张氏抚养,那位姬妾则被吕后杀了。惠帝一死,这个小孩子即位,史书上称为少帝。除他之外,惠帝还有五个儿子,全部封为王侯。 
惠帝活着的时候,尽管自称不理政事,但偶尔还会履行一下皇帝职责,比如他听说曹参当丞相不负责任,天天只知道喝酒唱歌,就派曹参的儿子去询问劝告;听人说辟阳侯审食其和自己的老妈有一腿,还想杀了审食其。他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吕后要把他完全当成空气,也不大可能。但既然他死了,吕后当然就毫无束缚,可以随心所欲了。 
吕后元年,她把御史大夫赵尧免职下狱。因为这个家伙当年竟然给刘邦出主意,想保全戚姬和赵王母子。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吕后这股怨气还没排泄干净。惠帝活着的时候,这点小仇自己还有点不好意思报复,现在当然毫无顾忌。 
四年,她宣称少帝患了精神病,把他废掉了。因为这个不识相的傀儡皇帝,竟然声言:“太后杀了我的母亲,等我长大后要为她报仇。”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七年,她还杀了刘邦的另外两个儿子:赵幽王刘友、赵共王刘恢。刘友本来在高皇帝十一年封为淮阳王,赵王如意被吕后毒死之后,刘友被徙封为赵王。开始他和吕氏家族的关系还不错,和吕氏家族的一个女子结了婚。这显然是政治联姻,刘友对这个王后一点也不喜欢,他有自己的宠妾。吕家那位王后日日独守空房,咽不下这口气,就去向吕后告状:“赵王天天抱怨说,吕氏家族的人有什么资格当王,等太后死了,我就要举兵击杀他们。” 
吕后大怒,立即把赵王召来长安,安置到赵国郡邸,也就是赵国政府驻长安招待所,但是派兵把招待所团团围住,不许往里面送食物。赵王手下的大臣有往里送的,则全部抓起来判刑。刘友饿了几天之后撑不住了,饥饿出诗人,于是做了一首诗抒发愤懑。但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对胃没什么帮助。没多久就饿死了。他死得很难看,很猥琐,所以谥号为“幽”,意思是“幽禁”而死的。(谥法上说“壅遏不通曰“幽”,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说刘友死得虽然猥琐,但多少还带点悲壮的话,刘恢则可谓死得安详,死得其所。 
原来刘友死后,吕后又把原来封为梁王的刘恢改封为赵王。刘恢的大老婆也是组织上(吕后)安排的,是吕产的女儿。在这里我们忍不住要批评一下吕氏的遗传基因了,可能除了吕后本人算有几分姿色之外,吕家其他女人都长得巨丑。反正刘恢也不喜欢这个王后,而自有爱姬。但是他的这位王后则比较强势,用不着去吕后那进谗言,而是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路,干脆派人用一杯鸩酒毒死了刘恢的爱姬。只是她没料到刘恢是个罕见的情种,在得知爱姬毒死之后,痛哭了几场,写了四章抒情诗,竟然自杀殉情。吕后是最见不得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了,大概刘邦和戚姬恩爱缱绻的阴影还在心头摇曳,听到刘恢竟然为了爱姬自杀,下令废了赵国,不让刘恢的儿子继承王位。 


小章:第三集
 
吕后杀了三位赵王,的确比较凶狠,但是,我们也不要以为吕后看见刘家的人,握刀的手就痒痒。实际上,只要刘家的孩子比较顺从她,她就不乏祖母疼爱孙子的煦妪之情。前面我们提到过的齐王刘肥就是一例,因为他服软,吕后就放他一马。另外有个刘章,他的情况更为典型。 
刘章是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肥在惠帝六年就死了,高后二年,刘章从齐国来到长安,被封为朱虚侯,担任宿卫皇宫的职责。高后六年,刘章的弟弟刘兴居也来到长安,被封为东牟侯,也来到皇宫担任宿卫。这可以向我们透露这么一个信息:谁要是对吕后服软,吕后也并不会斩尽杀绝。她之所以开始想把刘肥鸩杀,是因为刘肥竟敢和惠帝平起平坐,毫不谦让。但在刘肥献上城阳郡这一厚礼之后,她对刘肥就完全改变了印象。可以猜测,作为刘邦的儿子,刘肥应该是和吕后关系相处得最好的一个。要不然,吕后不会放心把刘肥的两个儿子都安排在身边宿卫。要知道,那时担任宫廷宿卫的人选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祖孙三代都得查个底朝天,一定要根正苗红。如果一个官员犯了罪,而他的亲属有在宫中担任宿卫的,都马上要被清除出去。甚至那些户口和出生地属于王国而不直接属于大汉所辖郡的人,都不能担任宿卫。吕后却偏偏让出生在齐国、户口是齐国的刘章和刘兴居担任宿卫,可以想见对他们兄弟的信任程度了。 
但刘章可不是什么善茬,他心里对吕氏家族的专权恨透了。特别是在两位赵王都被吕后逼死后,他内心的仇恨像火一样熊熊燃烧。有一次,宫内举行宴会,吕后让刘章行酒令,也就是监督执行喝酒的一些游戏规则。刘章请求道:“臣是将门之后,要臣行酒令,臣就要一切按军中的方式来。”吕后不知他的用意,许可了。喝酒喝到中途,大家都微醺的时候,刘章主动请缨,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然后就手舞足蹈,扭腰摆臀,非常起劲。跳完舞后,他又对吕后说:“臣想写首歌献给太后,名字叫《耕田之歌》,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吕后看着他年轻的脸庞,慈祥地笑了:“你这小家伙,生下来就是尊贵的王子,哪里懂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