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宗自从得到了秘报,不知是福是祸,他期待着幸运之神的降临,在忐忑不安中焦急地等待着。听到撞门声,他立即在灯烛之下单独出见。徐有贞等人冲入后,见到英宗立即跪伏在地上,齐声请他复出登位。英宗用力压抑住心头的惊喜与慌乱答应了他们。

军士拥着英宗来到了东华门,守门的卫士喝令他们停止前进,英宗大声喊道:“我是太上皇。”门卫见状,不敢阻拦。众人一直来到皇帝听朝的地方奉天殿。英宗重新坐在了告别八九年之久的座位上,他激动得近乎于木然。徐有贞等见大事已成,率众军士立即高呼万岁。

十六日,景帝曾通知群臣第二天上早期,十七日清晨,大臣们一大早就等在朝房中准备景帝临朝。忽然听到宫殿之中传来高呼万岁声,正在惊疑之时,又听钟鼓齐鸣,接着诸门大开,徐有贞出来大声宣布上皇帝已复位,催促大家赶快去朝贺。事情来得非常突然,官员们一时反应不及,十分惶恐,又见大殿上果真坐的是太上皇,只得列班朝贺。英宗又摆出了皇帝的威严,宣谕复位,并狡称景帝有疾,大臣迎自己复位,令各人各司其职。一场宫廷政变出乎意料地平平静静地成功了。这件事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三、宠信奸臣被迫平叛

英宗复辟后,废景帝仍为郕王,并把这一年改为天顺元年。病中的景帝被迁往西宫,没过几天就病死了(也有说是被害死的),年仅30岁。他被以亲王的礼仪葬于西山,他的妃嫔也被赐死殉葬。与此同时,英宗将在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治理国家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少保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一大批官员逮捕入狱。

由于当初主张避敌南逃被于谦反驳,徐有贞与于谦交恶。为了借机报仇,徐有贞与石亨等几个串通一气,唆使同党弹劾于谦、王文阴谋迎立英宗的侄子为皇帝。廷审时,王文辩白说,召亲王进京须用金牌信符,派人须用马牌,只要查一下内府、兵部就可以真相大白。于谦在一旁冷笑说,这是石亨等人的主意,辩白又有什么用处?果然,经过查对,金牌、信符全在内府。徐有贞又对犹豫不决的英宗说:“若不杀于谦,复辟就师出无名”。最后,判于谦等人谋逆罪,处死刑。

开始,英宗十分宠用徐有贞,认为他很有才能。徐有贞便趁机排挤异己,意欲独揽大权。他看到曹吉祥和石亨招权纳贿的劣迹太露骨,英宗对此亦流露出厌恶的神情,便有意与曹、石二人拉开距离。英宗因而对他更为信任,经常屏退左右,与徐有贞一起秘密议事。

在这之前,曹吉祥与石亨在权力争夺中也有矛盾和斗争,但当他们感到受到威胁时,两人又联合起来,秘谋对付徐有贞。一次,英宗又与徐有贞议事,曹吉祥让一个小太监悄悄在外窃听。过了不久,曹吉祥在和英宗谈话时,故意将偷听到的内容泄露出来。英宗大吃一惊,连忙问他是从哪里听说的,曹吉祥谎说是徐有贞告诉他的。这使英宗对徐有贞产生了怀疑。就这样,在曹吉祥的不断离间下,英宗渐渐疏远了徐有贞。不久,曹吉祥、石亨又唆使言官弹劾徐有贞“图擅威权,排斥勋旧”。于是,徐有贞被关进了诏狱,并被谪戍边,直到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才被释放回原籍苏州。

天顺元年十二月,英宗重新审议奖励在“夺门之变”中的有功人员。由于这时的政局已基本上被曹吉祥、石亨所操纵,结果,曹吉祥的养子被加封为昭武伯,他的3个侄子被任命为都督,他门下豢养的士卒冒功得官的竟多达千人。石亨也不甘落后,他以迎复功最高自居,不仅本人进爵,而且他的侄儿石彪也封为定远侯,他的弟弟、侄子家人冒功而授指挥、千户、百户的50多人,他的部属、亲朋故旧冒名夺门而得官的达4000多人。

在英宗的宠信放纵下,石亨借机培植党羽,扩充实力。他摸透了英宗的心理,常常带几个爪牙到英宗跟前对他说,这几个人是我的心腹,迎复陛下时他们出了很多力。昏庸的英宗只要一听说为他复位出过力,就立即按石亨的要求授予官职。到后来,石亨、石彪叔侄两家养有官员、猛士数万人,将帅中有一半出自他们的门下。

随着权势的扩大,石亨更加胡作非为,横行朝中,他大肆排斥异己,将两京大臣斥逐殆尽。他还屡兴大狱,构陷纠劾他不法行为的言官,使得朝中官员大都十分畏惧他的权势。

直到这时,英宗对石亨才有所认识。起因是石亨在皇城中建造了豪华府第300余间。一次,英宗在官员的陪同下登上翔凤楼,他遥指石亨的府第对身边的官员明知故问:“这是谁家的住宅如此宏丽?”官员们没有一个敢如实相告,大都推说不知,个别的则含混其辞,说那一定是座王府。英宗一笑说:“不是这样。”官员们假装惊诧地问:“不是王府,谁敢盖这么宏伟的房子。”英宗恍有所悟地长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都是害怕石亨,不敢说他。”从此英宗对石亨叔侄内外拥有重兵的疑虑越来越重。为了削弱他们的兵权,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七月,英宗召石彪入京。石彪不肯从命,暗地里指使千户杨斌等50余人到京师奏保,乞令石彪留在大同镇守。这更引起了英宗的怀疑,他命人将杨斌等人收入狱中严刑拷问,杨斌供出了是受石彪的指使。英宗严令石彪疾驰入京,石彪一到北京立即被关进了锦衣卫狱。

石亨措手不及,只好上章待罪,请求尽削弟侄官爵,放归田里。英宗没有准许。很快石彪招供,牵涉到了石亨,在朝的一些大臣也上章 弹劾石亨招权纳贿、肆行无忌、图谋不轨等罪行,说石亨不可轻宥。于是,石亨也被关进了诏狱。第二年二月,石亨在狱中死去,紧接着石彪等人也被处死。

石亨叔侄的下场使曹吉祥等惊恐不已。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与石亨等人是紧密相连的,石亨今天的结局也许就是他们明天的命运。他们认为如其坐以待毙,不如孤注一掷,发动军事政变。

英宗得悉曹吉祥等人的不法行为后,加强了对他们的控制,派锦衣卫指挥暗中进行监视。曹慌了手脚。天顺五年七月,恰巧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告警,英宗下令怀宁侯孙镗统领京军西征。部队正整装待发,曹吉祥等秘密商定在七月初二由其侄曹钦率人袭杀孙镗,夺取兵权,曹吉祥则在宫中率领所属禁卫军为内应。计议已定,曹钦设宴招待他的党徒等待起事。夜交二鼓,酒吃到一半,叛乱军官之一的都指挥马亮怕万一事情不能成功而遭杀身之祸,悄悄溜出来,到皇宫朝房告发,恰好孙镗和另两个军官住在里面,他们急忙草成奏疏从长安门缝隙中投了进去。英宗接到这份报告,便下令火速逮捕了曹吉祥,并严令坚闭皇城各门及京城九门。

曹钦发现马亮去而不归,察觉到走漏了消息,慌忙率领他的几个死党和几百士卒直扑长安门,但一到宫门看已紧闭,便冲到朝房砍杀了几个官员,并纵火焚烧东西长安门。这时孙镗已集合起征西部队攻击曹钦,曹钦不敢恋战,想外逃出城,但各城门已依照英宗命令关闭,没有办法他只好奔回家中,孙镗的部队很快冲进来,曹钦走投无路,投井自杀了。3天之后,曹吉祥被凌迟处死。

英宗宠信曹、石,酿成了曹石之乱。在这之后,他虽然也想任用贤臣重治国家,然而,这时的国力已遭到极大削弱,英宗的身体也日渐衰弱多病。天顺八年正月,年仅38岁的英宗死去。临终前,他命太监草书遗诏,废除了自成祖、仁宗、宣宗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最后总算办了件明白事。他死后被葬于裕陵,庙号为“英宗”。

第三百四十三章 代宗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九月初六,秋高气爽,郕王朱祁钰在群臣拥戴下,登上帝位。尊被也先俘虏的明英宗为太上皇。

景帝朱祁钰之所以能登上帝位,是和土木之变中明英宗的被俘有关的。

“土木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文武百官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代英宗主朝的郕王朱祁钰,应该说对“土木之变”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只是他没料想哥哥英宗会被俘。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祁镇继父位称英宗时,比他小一岁的弟弟祁钰13岁,也被封为郕王,之后二人来往甚少。英宗继位后,便一味追求玩乐,极少过问国事。宦官王振独揽朝中大权,专断骄横。对此,祁钰十分反感。当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准备亲统50万大军,以解大同及边关之围时,许多大臣均认为朝廷没有充分准备,劝英宗不宜亲征,祁钰也劝英宗待探明敌人虚实,做好准备后再亲自统兵支援不迟。但英宗的耳朵里只听得进奸宦王振的话,对祁钰和群臣的进谏一概不听,结果落得兵败被俘。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为了安定人心,太后下诏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但是,在这国难深重的时刻,怎能让一个年仅两岁的小孩登基当皇帝呢?因此,张太后根据群臣的建议,又命祁钰监国,总理国政。

祁钰下定决心坚守北京,并针对守卫京师的兵士多为老弱病残及人心震恐的情况,采纳了于谦的建议,将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各府的运粮军,全部调进北京。经过于谦的亲自筹划部署,加强防守,人心才稍为安定了。于谦所为深得祁钰的称赞。不久,祁钰便把他提升为兵部尚书。

外患虽防,内祸未除。一天,祁钰上朝,文武大臣数百人联名呈上一份弹劾王振的奏章,上写道:“王振危害了国家,请求郕王对王振抄家灭族,以平民愤。如果郕王不答应众臣的请求,臣等死也不肯退朝”。奏章读罢,群臣放声大哭。群臣所奏正合朱祁钰之意,因此,他马上以监国的名义传旨,将王振的田地家产全部没收,抄家灭族。

铲除了王振的党羽之后,祁钰的威信进一步提高,京城的人心也基本稳定。但也先仍以英宗相要挟,不断袭扰边境,企图迫使明朝赔款割地。群臣认为,虽然京师已稍稍太平,但国家正处于危难之秋,人心惶惶,心须另立一个皇帝以安定人心,于是,群起上书太后,建议让祁钰早登大位。太后见英宗归回无望,便传旨:皇太子幼小,郕王宜早正大位,以安国家。起初,祁钰对群臣的奏章劝进再三推辞,后来见太后已下旨,便遵从了母命。他登基后定年号景泰,故史称“景泰帝”。

尽管景泰帝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对如何巩固政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但他比起其兄英宗来,可称得上是因忧国而思治国的君主了。面对严峻的现实,他抛弃了议和求生存的念头,几乎采纳了于谦提出的所有建议。十月,也先挟带英宗,攻破紫荆关,直指北京城。面对强大的敌人,景泰帝任命于谦为统帅,同时飞马报知各省巡抚火速派兵援京。由于景泰帝的周密安排,于谦等将领的出色指挥,将士人人效命,连京城的百姓也纷纷爬上屋顶,以砖石为武器投击敌人。两军相持5天,瓦剌军连战皆败,仓皇撤围西去。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一战也为景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明朝边疆和京师防守力量的增强,使也先无隙可乘,而景泰帝又识破了瓦剌以英宗相要挟的阴谋,拒绝与他议和,逼得也先无计可施。为了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也先不得不将英宗送回北京。兄弟二人在殿堂相见时,双双泪湿衣襟。一年的颠簸生活,使英宗显得苍老了许多。英宗见弟弟祁钰既已正式登基且治国有方,考虑到自己一年来身体虚弱,做个太上皇就行了,便出居南宫远离朝堂。

经过整编的团营在保卫京城、守护边疆中发挥了作用。但此时明朝江山已远不如明朝初期那样稳固了。景泰帝深知,要想稳定住并治理好这个国家,必须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指导,实行开明政治,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以仁政治国。由于连年战事,瓦剌骚扰,加之黄河逢汛必决,因此,全国灾区广泛,饥民几乎遍布黄河流域。针对这些情况,景泰帝对各灾区采取了宽恤政策,对受灾较重的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给予了不同程度减免赋税,并发粮赈济饥民。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可她也给百姓带来了许多的灾难。自英宗当政时,黄河就时时泛滥,虽经几番,但终因治理措施不当而以失败告终。景泰四年十月,景泰帝召徐有贞进京,命其担任右佥都御史负责治理黄河。徐有贞总结了以前治黄失败的教训,采取了在河水平缓时,先在上流疏浚河道,然后在中下游挖河道,固筑堤堰,并修成广济渠。景泰七年四月,徐有贞治黄获得了成功。

经过两年的整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