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书生混大唐-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匆匆吃过早餐,穿了一件天青色的官服,孟星河就跳上马车。负责带路的是王龟年,这个和孟星河称兄道弟的黄门侍郎并没有因为孟星河从户部尚书直接贬为一个小小的史官而对他忽冷忽热。待孟星河一上车,他就开始细心为孟星河介绍宫中修撰史书需要注意的细节。

史官虽然官位小,日子也清闲,但需要学会的道理很多,其中更有不可妄写一条,所撰写的史书由于是流传后世,所以大多撰写君王如何英明神武,国、家中多有能人辈出,四海升平丰功伟绩。李龟年善言道:“孟兄初到皇宫可能还不熟悉里面的制。在宫中除了有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办公之外。还有秘书省和内侍省两大机构,龟年我就是在内侍省做内廷侍奉工作,而秘书省则担当史书和律法的修整。通常每隔十年就要复查修撰一次,所以平时这个官署都比较悠闲。秘书省有长官秘书监一人,下有少监二人,秘书郎三人,校书郎十人。当然这中间还有更细的划分,比如说负责掌管国史修撰,掌管天文历法,掌明经农商,撰录文史律法等诸如此类的分工,在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孟兄你是随房大人负责修撰史书,应该在东边的翰林院中。我这就带你过去。不过,兄弟可要记好了,修撰史书要符合圣上的心意。该写的,不该写的,房大人会亲自审核,然后才交给圣上过目,以前就有几个新科进士修撰史书的时候一根筋,非要据实而写,结果被圣上砍了脑袋。兄弟你可要引以为鉴!小心驶得万年船,等在翰林院中待一段时间,你就什么都学会了,到时候飞黄腾达可别忘了我这个兄弟。”

“谢过王兄。孟星河记下了!”听王龟年讲了那么多,孟星河全部记在心里。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史官也要守那么多规矩。看来编写史书,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翰林院外面。王龟年指着前面,道:“孟兄,前面就是翰林院,我就送到这里,得回去复命了。”

“王兄慢走!他日再请王兄喝酒。”同王龟年打了声告别的招呼,孟星河就往翰林院走去。

走进翰林院。里面摆着数百个高大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罗列着一本本厚重的书籍。孟星河目测一下,不下数十万本。正前方,翰林院中办公的地方,有几个眉须花白的老头正坐在里面小声讨论。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让孟星河不忍心打搅。孟星河走进房中,只是站在一个书架前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他正聚精会神看书时候,从书架另一端,走出来一个双手捧着厚厚书卷的青年。那青年显然看见了孟星河这个陌生人。原地停顿片刻,立刻问道:“阁下是不是桃源孟星河?”

“正是!”孟星河笑道“敢问兄台何人?”

“兄台?”那男子爽朗笑了起来,显然很少听见这个称呼。颇有几分谦虚道:“在下李泰。”

“原来是李兄啊!”孟星河见人自来熟,这个身材中等的男子,长的倒也儒雅,只是浑身一股子书卷味,颇有学堂书呆子的模样。想必是在翰林院中呆久了,人也变得痴呆了。

两人在说话的时候,那边负责修撰史书的几个老头听见此处有声音。连忙走过来看出了什么事。当见到李泰和孟星河站在那里。上头说今天会有一个人到翰林院修撰史书,没想到是个如此年轻的人。几个老头相互望了一眼,心里都在想,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有何本事,小小年纪,居然就有修撰史书的本事。

考考他!几个老头相互望了眼。他们中间,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走出来。摸着三寸白髯。不温不火道:“你就是孟星河?”

“正是学生!”孟星河恭敬道:“以后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学生才疏学浅,知道修撰 史书工程浩瀚。以后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点一二!”

见面三分缘。几个老头都比他年长数十岁,孟星河谦虚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反倒让他的形象在几个老头眼中亲近了几分。听说这个人可是金科状元,进入翰林院这种闲差地方必定是满肚子牢骚,没想到却是如此平静,此子不悲不喜倒也适合修撰史书。

不过,规矩不讲人情,要来翰林院修撰史书,进门就得接受考核,不然倘若在修书中间出了什么差错,那可是株连罪马虎不得。

“孟星河。我们现在要对你进行一系列考核,倘若合格,就允许你在翰林院中同我们四个老不死修撰史书,要是不合格,那你以后就只有端茶送水,不能碰那史官桌上的朱笔。你可愿意?”没和孟星河打哑谜,他们直接把考核的事情说出来,主要是四个老头对孟星河的印象还不错,也就决定不刁难他。

怎么写书还要考核啊。孟星河不知道翰林院中有这条规矩。小心翼翼道:“学生愿意!”

 第六章 小小史官

虽然孟星河答应接受考核, 但他心里也没底,这群老头会不会专挑那些他平常不肯花时间去记住的历史知识。若是等会儿问他发生在几百年前的编年史记大事详情,孟星河不一定能够回答的很流利。

负责提问的老头姓张,是秘书省一个少监;人人都叫他张少监。他在翰林院中待了不下十年的人。官职虽不大,但若论涉猎渊博广阔,大唐朝没有几个人能和他比肩。见孟星河这个才来的新成员表现不算太嚣张很合他胃口,张少监到没有为难他。

将孟星河叫到办公的地方。张老头指着书案上的笔纸。道:“你先将桌上还没有进行校对的上随便摘录两篇文章看看!”

这个问题简单,不就是抄书吗?孟星河坐在桌子前,拿起毛笔就在纸上抄了起来!

“不错。不错!字迹颇有东晋王右军的风采!书法这关,你算是过了。”几位老头包括先前那青年李泰站在孟星河桌子周围齐头观看孟星河抄书。见他写字如龙飞凤舞般形神精炼,没有数十年苦工是写不出如此笔力雄厚的行书飞白。史书修撰对书法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对孟星河的这项考核众老头没有意见全部通过!

还好,只是考写字。毛笔字还勉强过得去的孟星河在写完之后,以为众老头对他的考核已经完成,那以后他就是个能拿起朱笔的史官。谁知道没等孟星河放松警惕,等待他的第二项考核却已经开始了。

考核官张少监将一本厚厚的书籍扔到孟星河面前。“第二项考核,你必须在两个时辰内将书上的内容一字不差背下来!倘若背错了一个字,就算不过关!”

孟星河拿着书翻了几页,上面都是晦涩难懂的古文,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前发生过被人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修撰,文字肮长而拖沓,背起来难度很大。也难怪古语有云,笔写千秋,胸怀天下,看来要想做个合格的史官也是如此困难。

好在孟星河并不是那种凭借头脑聪明就死记硬背的货。花了个把时辰将整本书看了一遍,然后在纸上做了几处重点的笔记。接下来还剩的一个时辰,孟星河几乎没什么悬念就把厚厚一本书全部背下来。

他并没有超凡的记忆,而是从小就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把书本已经玩的熟透,平常的背诵完全不在话下。只是孟星河那变态的记忆,让负责审核的张少监都目瞪口呆。他不但在两个时辰内,一字不差背完一本张少监当初花了一个月才能完全记住的书本,更恐怖乃是孟星河在背诵的时候,甚至还能提出两个连张少监都吃不准的问题。直到最后翻开书,本核实,张少监才知道此人的确是个神童,仅仅看两遍就对一本从未学过的书能倒背如流完全掌握。不得不说,他们这些终日躲在翰林院的老史官已经不中用了,该是被年轻人取代的时候。

挑不出任何毛病,第二轮考核孟星河直接通过。这让翰林院中四个老头对他的好印象又增加几分。年轻人,记忆力好,以后有什么晦涩的史书要修撰的时候就让孟星河去,这是几个老头都默认的事。

在连续考核了书法、记忆两项之后。张少监并没有因此放下对孟星河的考核。最后一项,只要孟星河过关,那他就能够担当修撰史书的重任。

张少监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忍!然后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叫孟星河照着他写的字抄。也没有对孟星河提出什么条件。就同其余三个老头坐在离孟星河不远的办公地方开始忙活手中的事情。

孟星河脑袋不笨,知道这第三项是考验他的耐性。都说撰书枯燥,要耐得住寂寞。就凭张少监这个忍字就可以看出在翰林院工作的无趣!今天是他第一次来这里,就当熟悉这个地方,练练字也不错。拿起笔,孟星河就随意在纸上写写画画。

张少监看了眼略显轻浮的孟星河,颇为失望的摇了摇头继续和同仁修撰史书。先前那个和孟星河打招呼的李泰显然也是在翰林院中任职。不过他只负责史料的收集,并不亲自捉笔。孟星河并不知道,这位仁兄当初在接受张少监考核的时候只过了第一关。

就这样,孟星河一直在翰林院中重复写了七天的“忍”字!在这七天中,他和翰林院中仅有的五人都已经混的很熟。除了张中正这个少监之外,其余三个老头都是秘书郎,孟星河则打趣的叫他们大内秘书。而那个斯斯文文一脸儒生模样的李泰,在闲聊的时候孟星河终于知道原来这位仁兄居然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主儿,有一个当皇帝的老爹李世民,被一大群宫女侍卫伺候,却非要好死赖活跑来翰林院做修撰史书这份无趣的差事。不过,他为人倒也实诚,并没有什么心思去勾心斗角,更多目的是专研如何修撰史书,曾对孟星河豪言道,等他有资格拿起史官笔的时候,定要写一本传记名流青史,比做什么王子、王爷都要有趣。

有李泰这个说话的人,在翰林院中倒也不那么枯燥。张少监虽然嘴上厉害一点,喜欢多话,当检查到撰写的史书上有不对的地方难免烦了点,但大家都知道他是好心不想让大家受到株连。但张少监对孟星河却格外照顾,在吩咐他写“忍”字后的第十天,张少监突然让孟星河不用写了,说第三份考核已经通过,从明天开始就和他们修撰史书。

孟星河点头答应。在连续写了十天的“忍”字之后,他放佛将那个字刻进心里。现在遇见什么事情,都能心平气和对待。就连孟府的云姨都在说孟星河最近不那么轻浮,居然越来越沉稳了,这是件好事。

修撰史书之事并没有想的那么困难,张少监和其余三个秘书郎负责重要史文撰写,而比李泰幸运能够拿上史官笔的孟星河则是临摹副本。一般在还没有印刷的时候,修撰好的史书有真迹和副本一式两份,真迹会交给圣上过目,待圣谕下来之后自会加紧印刷。副本则是为防以后突发事变造成史书遗失而作为唯一孤本流传后世的备份。史官虽然是个悠闲的官署,但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以前孟星河还是个门外汉,在翰林院供职一段时间他学会的东西不少。也越发佩服那些为后世留下宝贵典籍的小小史官。其实他们每天想的事情除了撰写史书之外,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东西留给后世子孙。那样他们也自觉无愧史官的职责!

这一日,几人闲暇下来,正在翰林院中闲谈春秋战国那段历史,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析了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王朝为何只经历两世就灭亡。他们正讨论激烈时候,从来没来过翰林院的房玄龄居然破天荒的来到这里。见里面一派热闹的场景,这是以往都不敢想象的。房玄龄咳嗽几声,笑着打断他们的谈话,道:“讨论什么呢?那么认真?”

张少监站了起来:“没什么!刚才听孟大人一席话,让我们这些史官都引以为豪,找不出话来形容!”

还有这样的事?房玄龄当然知道张中正是何等人物,和他讨论文史的事,大唐就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熟悉。他心中好奇孟星河说了什么话,连张少监都如此客气,兴致极高问道:“说说看。是什么话!”

张少监回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房玄龄一听。没想到孟星河还有如此胸襟,这两句话要是让圣上听见,想必又要被他装裱起来挂在那里了。不过,他并没有评价,也回了一首诗,道:“史官心须正,一笔留千年。”他说过之后,又问道:“张大人。修撰的怎么样了。”

“已经修撰好了!”张中正指着旁边那一大摞书籍。正是他们几人花了数年的时候,四处走访民间,从修前朝的史书。

房玄龄随便看了几眼。屋子里就孟星河和李泰两个壮劳力,其余都是弱不禁风的老头。出于体力考虑,房玄龄吩咐道:“孟星河,你抱着修撰好的同我一起去面见圣上!”

孟星河点头答应。他一个人拿不完,李泰便自告奋勇同孟星河一起抱着厚厚一叠去面见圣上等候审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