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6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乌里扬诺夫的回国,彻底扭转了布尔什维克之前确定的方针,开始谋划用武力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一个布尔什维克主导的政府了。
    乌里扬诺夫4月4日会议上的发言引起了轩然大波。绝大多数人感到震惊。参加会议的孟什维克代表不必说了,布尔什维克派别的著名人物,布哈林、约瑟夫都表示乌里扬诺夫的策略太空洞了,没有可以支撑其观点的东西,完全不合实际。就连在中央局持强硬态度拒绝与临时政府合作的莫洛托夫也对乌里扬诺夫的讲话表示怀疑。接下来,就是乌里扬诺夫表演的时候了,他开始频繁地召集会议,做党内同志的思想工作,或者采取个别谈话的形式,说服他的战友们支持他的观点。在布尔什维克内部,乌里扬诺夫的地位是公认的,至少在理论方面,大家承认他是绝对的权威。随着乌里扬诺夫艰苦细致的工作,赞同他观点的人多起来了。
    乌里扬诺夫为什么急于夺取政权?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必须承认,就俄国一大帮政党而言,对于政权的认识高度,还没有超越乌里扬诺夫的。在另一个时空里,一位著名的元帅曾讲过,政权就是镇压之权。这位元帅的语言体系是特别的,经常说出一些令人瞠目的话,比如,在我们这个体系下,谁说真话谁就得垮台。但他却一语道破了政权的核心。
    大概是二月革命给了乌里扬诺夫启示和信心,临时政府的力量无论如何也大不过沙皇,但二月革命用百十条人命就推翻了沙皇,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时局正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只要有信心,有手段,取得政权并不是一件难事。(未完待续。。)
    。。。
 。。。  

第十三节俄国战略
    薛晓才少将一个月前正式被任命为远征军副参谋长。但他第一集团军参谋长的职务并未被免去。实际上,自王明远到来后,他干的就是参谋长的差事。
    1917年的头三个月,各大战场都没有严重的流血事件,基本沉寂着。直到3月下旬,中国远征军第1集团军负责的战线上发生了几次较为激烈的战斗,逐渐发展到战役规模,第5军的三个师和9军的一个师都卷进去了。德国人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没有选择俄国人的地段,反而找上了中国人。郭海昌指挥的第5军在航空兵和重炮兵的支援下守住了战线,经过第二阶段的反击(9军27师参加了反击战),将第一阶段丢失的大约40平方公里的失地夺了回来。远征军总部根据北京的指令,没有继续向德国人的阵地发展进攻。至4月初,战线终于平静了下来。
    这是远征军第一次依托既设阵地抗击德军的攻击。算是领教了欧战爆发以来主流模式的战争,熊勋上将是这次战役的前敌指挥官,运用了总参提倡的“弹性防御”战术,在摆兵较少的第一线阵地失守后没有让部队反击失地,而是退守第二线阵地,用既设阵地逐次消耗德军,减弱德军的攻击强度,积攒力量做最后的反击。战役的结果证明“弹性防御”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在第一阶段,战损比是惊人的一比三,华军的伤亡主要产生于反击阶段。战役的结果再次证明。在大炮和机枪的条件下,用步兵攻击夺取敌人既设阵地是不明智的行为。熊勋上将在战役检讨会上坦承,根本就没有必要做战役规模的反击,那些夺回来的土地跟我们有屁的关系?别说退上十几公里,便是上百上千公里也退得起。
    战役结束的那天,正好是美国对德宣战的日子,从王明远以下,远征军颇感振奋。高级将领们意识到,这场战争切切实实要胜利了。军师长们希望继续发展进攻,但远征军总部却叫停了战役。无心打下去了。
    英法美和俄国临时政府还是对罗兹以东的这次战役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因为自尼韦勒取代霞飞出任法军总司令后,一直策划的西线进攻战役就要开始了。罗马会议确定了1917年西线进攻的基本原则后,这次承载了尼韦勒希望的进攻因各种因素一直被拖延,其中主要是俄国局势干扰了协约国领袖们的决心。德军在罗兹以东的突击自然引起了英法美等国的高度关注。他们担心华军挡不住德军会引发连锁反应。根本的担心是东线整体的崩塌。那样将“解放”出六七十个师的德军,在美军尚未抵达西欧前,这股力量是决定性的。
    但华军再次表现出色。证明他们在传统的阵地战中完全可以和德军抗衡。所以。在罗兹战役(协约国给的名字)结束后的4月6日,英法两**事领袖们在巴黎附近的贡比涅森林里,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终于确定了在舍曼代达姆发起攻击。战役的发起时间确定在4月9号。
    协约国贡比涅军事会议要求俄中两军在东线牵制德军,做战略上的配合。但华军以罗兹战役甫结束急需补充整顿拒绝了英法提出的要求,俄国临时政府却答应了在西方向上发动进攻以牵制德军。尽管在3月29日(俄历)全俄苏维埃大会上投票决定继续打下去,但在4月2日(俄历)却发生了几万俄军毫无征兆地从战壕里跳出来与敌人进行复活节联欢的事件,这说明俄军已经不愿意将战争进行下去了。
    薛晓才受命撰写给总参的战役总结,这是参谋长的分内之事,但稿子却不好写,蒙山军的传统,战后总结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各级均对此极为重视。战后总结必须是以查找问题为主,而不是表功。败仗不必说了,胜仗也须将失败的环节一丝不苟地找出来。比如波东战役,事后的战役总结几易其稿,王明远上将那一关就很难过。而这一次的战役总结还要阐述俄军的问题,令薛晓才很难措手。
    一直到西线英法对德国展开了进攻,薛晓才的战役总结报告仍是草稿状态,一些琐事缠绕着他,一些事情是他主动关注的,牵扯了他的精力。
    薛少将关注着仍住在文尼察的沙皇。从3月份起,不断有保皇派人物跑到文尼察“投靠”已退位的尼古拉二世,形成了以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和陆军中将阿尔杰米耶夫为首的一个军事小集团,据说他们已经说服尼古拉二世前往远东了,地点是鄂木斯克,不过尚未动身。战役进行期间,跟华军诸将多有来往的阿尔杰米耶夫中将曾到卢布林询问战况,大概是考虑文尼察的安全吧。
    另一件事就是西线的尼韦勒攻势。这次投入上百万军队的大进攻再次被证明是一场灾难,鲁登道夫新的防御体系的优越性得到了证明,短短十几天,英法已经伤亡了20余万人,其中阵亡超过了10万,但所得甚少,更不要谈什么将威廉皇太子集团军连根拔起了。战役不仅导致了尼韦勒的下台(贝当取代了尼韦勒),还出现了法军拒绝执行军令的现象,令新任法军总司令贝当将军大为惊恐。
    总结尚未写完,薛晓才便接到了代表王明远回国述职的命令。王明远对他说,“把总结草稿带上路上完成吧,我的意见你已经完全明了了。总的经验就是尽可能不要做阵地进攻。有关步炮协同,空地协同方面的问题,要重点汇报,以利总参总结教训,改进部队训练。另外,关于建议组织基层军官实习团应加紧进行,这样的机会不抓住可惜了。”
    薛晓才第一站先到了文尼察,在这里他遇见了驻俄大使陆征祥和国安总局国际局局长李三才准将。他们是来拜会退位的俄皇的。已经来了好几天了。有关外交方面的事,薛晓才不去关心,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是肩负重要的使命。他对李三才比较好奇,不晓得国安总局在彼得堡搞什么名堂。薛晓才有些瞧不上国安总局的工作,总觉得有些鬼鬼祟祟的见不得人。不过,薛晓才回国算是有了伴。要不然,漫长枯燥的旅途实在是乏味。身为高级将领,又不能跟随性的副官警卫过多地交谈,多了个驻俄大使和情报准将。聊天总是方便了许多。
    他们三人用了一个包厢。李三才闭口不谈自己的业务。薛晓才也不能更多地讲军务机密,倒是陆大使这位“系统外”官员口若悬河地讲述二月革命以来彼得堡的闻见,令薛晓才颇感兴趣,也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尤其是陆征祥讲述的彼得堡的建城史。让薛晓才萌生了去一趟彼得堡亲自浏览这个俄国首都的**。白昼的风光只是听说。亲眼见一见肯定美妙无比。至于陆大使讲述的那些建筑和名人。薛晓才反而不大在意了。据说俄国的皇宫气派无比,就建筑的精美和藏品的丰富,怕是已经辟为博物院的故宫也比不上。也勾起了薛晓才的向往。
    薛晓才承认,俄国是一个大国,不仅在于其幅员辽阔,更在于其近代辉煌的历史。自从来到俄国,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绪就干扰着他。打仗的时候顾不上,但还是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得以了解这个国度。就薛晓才看来,俄国有许多地方是中国所难以比拟的,比如自然资源。乌克兰一望无际的草原、森林、河流令他羡慕,俄国人豁达乐观的心态也给了他好感。他接触了很多俄国人,有军人,有地方官员,也有平民商人,尽管在战争中物资极度匮乏,但俄国人的生活水平无论是吃穿用度仍在中国之上。而普通俄国人都好客热情,特别是对帮助他们打仗的中国人更是如此。他们喜爱音乐舞蹈,即使在战争中,总能见到居民拉琴跳舞,充满了乐观喜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于战争抱有极大的信心,总是说当年拿破仑把莫斯科都占了,最后还不是一路败退回法国?最后还不是被俄军占领了巴黎?相反,倒是俄军那些高级将领们对战争感到绝望
    龙谦所讲的地缘战略理论薛晓才是听过的,虽然他对此理解不透彻。他感到总统对于俄国的戒心要比日本深的多。组建远征军绝对不是帮助俄国人抵御强悍的德国,而是另有目的。这个薛晓才一清二楚。但究竟是什么目的,薛晓才却想不透。彼得堡事变轻而易举地推翻了帝制,为何中枢几次来电强调确保沙皇的安全,一定有极为重要的原因。没错,沙皇身边如今聚集了一帮保皇派,但他们能成什么事?薛晓才看不清楚。而且,薛晓才不喜欢皇帝,更不喜欢帝制。蒙山军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吗?自己的祖国从建立共和以来发生的变化,不是证明了没有皇帝的日子更幸福吗?
    薛晓才承认自己不懂政治,所以在和两位同伴聊及俄国政局时,他更多的是听,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回到北京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三位“大人物”各自向自己的上级汇报工作。李三才甚至没有回家,直接去了局本部,向江云详细汇报了彼得堡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江云对他的工作做了肯定,认为干的不错,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总统很关心俄国的工作,你好好准备一下,等待我的通知。总统应当会当面听取你的汇报。俄国处最近要高度关注,你要亲自抓这个处。”
    国安总局在国外的情况工作归六局管辖。局长正是李三才。六局的前身是六处,国安总局在龙谦连任总统后级别升了半格,从隶属于警政部的一个副部级单位**了出来,成为正部级机关。总局本部所辖各处升格为局,李三才是主管国外情报的第六局(国际局)的第二任首脑,因为是参加过蒙山整军的老人,还担任过龙谦的护兵。在总局威权日甚的江云对李三才的态度要客气的多。
    次日下午,李三才接到总局办公厅的通知,要他在晚九点去总统府汇报工作。李三才以为即使总统会召见他也会在数日之后了,没想到如此迅疾,足见总统对俄国局势的重视。
    李三才准时走进一楼的会议室时,感觉到屋里浓重的烟气,桌子上的茶杯和烟缸围着椭圆形的会议桌坐着几个人,总理方声远,参议院议长洪粤诚,众议院议长陈超。国防部长封国柱。国防科技委员会主任叶延冰,总参谋长司徒均,联勤总部部长宋晋国,外交部长唐绍仪。副部长顾维钧。军情局长田书榜。国安总局局长江云。还有就是一同回国的远征军副参谋长薛晓才。
    看样子,他们刚刚结束了一次会议。
    “你辛苦了。干的不错。”龙谦握住李三才的手,“刚才我们研究了俄国的军事问题和彼得堡局势。请你来。是为了研究布尔什维克下一步的行动,你把乌里扬诺夫先生回国后的情况谈一谈,可以详细一些,但要讲清楚消息的来源。另外,你领导的国际局对布尔什维克今后的发展是什么一种判断也讲一讲。”
    “是。”李三才在指定的位置坐下来,摸出他的笔记本,迅速整理了思路,开始他的汇报。
    汇报用了半个小时。
    “现在可以证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左翼派决心走武装夺取政权之路了。”李三才汇报时,龙谦一直在地上踱着步,“不能不承认世界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