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金手指-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有想他这样一边治理一边扩张的人,才知道其中辛苦,尤其是从无到有的建设。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又会引发新的问题。一个新的问题,又会出现许许多多新生的事物,进而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这就如同一个无限增殖的循环,让人烦不胜烦。
    就算他已经宣布立宪,走的是华夏特色的君主立宪制度,但许许多多的新政策他必须要过问,因为这个时代人的视角太窄了,他们看不到更远的未来,而放眼天下暂时只有自己可以做到。
    朱存媛或许也可以,但她正在研究更强大的火药,至少正在研究如何让火药量产化的办法。
    如今的火药产量,还是太糟糕了。
    事情处理多了,就没什么心思去放眼战争了,那些‘穷乡僻野’在大明人的眼里或许还不错,但已经入不得他的法眼。最重要的是一个新的地盘意味着一份新的责任,没看见崇祯三省之地就忙得手忙脚乱的,自己刚刚打下云南和缅甸,要处理的事情都算是多的要死,最近几天还要忙着海军的事情,更是让他感觉忙不过来。
    对外作战?军部的人感兴趣,因为他们的责任就是这个,但涉及战争补给、战后修复工作,国会的人一致不同意。实际上这段时间,他们也忙坏了。
    第一条铁路开通,这的确是好事,但同时也使得长安到京城的人流量提升了数倍。很多人,有共和国的百姓,也有外地的百姓,他们都想要看看这钢铁怪兽,是如何在五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可以从长安去到咸阳的。
    很多商人在体验过一次之后,立刻双眼发亮,询问这车子能不能载货,得知可以之后就打算租赁几节车厢装货。
    只会很无奈,如今的车厢用来搭人都有问题,哪里还能够载货?这可不是多加几节车厢就可以的问题,蒸汽机的威力小,不够力气带动那么多的车厢,或者就算拖动了也是龟速,那还不如不用。
    百姓需要更多的铁路,铁路部需要更多的铁轨,钢厂需要更多的铁矿和煤,还有工人。采矿场需要更多的**和更多的工人,爆炸物管理局需要更多的原材料
    这就是一个无解的循环,但可以肯定的有一样东西最缺,那就是工人!
    是的,这完全是进入了工业时代的节奏,如今华夏人民共和国缺人,太缺人了!
    前两天,郑芝虎又带来了一批一千人的黑奴,甚至还有三千人的南洋汉人奴隶,但依然没办法填补这个缺口。
    铁路的出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商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的频繁,货物的情报随着铁路的运输来到了各地,然后又是一连串的商业行为。生意好做了,生产规模就必须要增加,生产规模增加了原材料就要增加。
    简单来说,就是百姓生产经济作物的必然性被提高。实际上西北也的确更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而不是食物。
    于是新的规划必须要进行,有了三种杂粮,以及更好的耕种工具,使得陕西和山西的农作物产量就足够供应整个帝国所需,这还是受灾的情况下。如今四川和云南被打下,两地的雨水更足,出产更多,两地的产量完全足够全国粮食开销,更别说还有缅甸行省。
    在这个基础上,陕西和山西就不需要种植食物也没有关系。国会经过讨论之后,决定重新规划两地的农业构成。说穿了,就是粮食部分的比率下降,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原因很简单,作坊需要的原材料有太大的缺口。
    崇祯要哭了,当他知道共和国先是建设了一条铁路,本以为是类似京杭大运河之类的昏君之举,谁知道张弘斌居然开发出了不需要马就能够跑的车子。而且听说速度比马还快,只需要加水加煤,就能够不知疲惫的日夜往返。
    身为一个帝王,尤其已经主政几年,各地的情况都欣欣向荣的帝王来说,他自然知道铁路的价值。
    奈何,自己没办法制造出来,只能干瞪眼。
    随后他听说共和国各地的作坊又增加了许多,而且出品率也提高了许多。大量的商品不仅仅是在共和国里面出售,更直接出售到了共和国外,甚至他们大明也在倾销之列。
    何谓倾销,就是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大量抛售。土布的质量和价格在这些工坊作品面前直接完爆,直接导致大明的土布根本没有任何市场。不否认,这些商人也交税,而且交上来的税收不少。但相比之下让那么多的百姓失去了土布这个经济来源进而破产沦为佃户,作为统治者其能够这样饮鸩止渴?
    要禁止吗?崇祯也在怀疑,但黎落的意思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大明引向工业化的道路。伪朝已经开始工业化,而且发展迅速,大明继续守着传统的农耕经济,和小资本经济的话,下场只能是被伪朝吞并。
    吞并!崇祯眼皮跳了跳,实际上他最害怕也最不希望听到的就是这两个字。
    奈何黎落说得很有道理,如今大明完全还是小农经济,小工坊经济,和被人比完全不行。就算有所谓的炼钢行业,也是在国有的控制下,规模不大。话又说回来,国有企业是怎么样的,就更不必细说了。
    但自古盐铁都是国家专营这是必须的,否则谁都可以弄到更多的武器,岂非说造反就造反?
    说道造反,崇祯似乎又意识到,为什么伪朝允许一部分的私人资金进入钢铁行业。那是因为伪朝依靠的是强大的火器立国,而不是冷兵器。就算敌人有一万把冷兵器十万人,在强大的火器面前斗不过是渣渣。伪朝需要控制的是威力强大的火药的制造渠道,而不是钢铁。
    “果然,时代变得太快,但是我的思想变化太慢往往是别人走出到了这一步,我这边蓦然回首,才发现是自己在一开始就走错了。”崇祯此刻也是感慨万千。
    别说他,就算是黎落也差不多是这样。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眼界和灵感。有时候觉得张弘斌的想法不着实际,但是当别人创造出了新的东西之后,之前的决定就变成了神来之笔。相反他们一直不跟着别人的步伐,结果总是发展得不伦不类。最糟糕的是,就算跟着也没什么用,他们没办法创造出这样的新鲜事物。至少蒸汽机是什么东西,火车行动的原理,他们就没人知道。
    “陛下,为今之计,想要我大明强大起来之有两条路了”黎落低声说道。
    “直说无妨!”崇祯此刻真的是需要谁来给他排忧解惑。
    “第一条,许以厚利,而且保证在伪朝的工作如何,在大明也是如何,以此来吸引伪朝的工匠。至少,他们的技术是我们需要的;第二条,提高我国工匠的待遇,奖励新发明新发现者。虽然这个方法见效慢,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黎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为今之计,也只能这样了对了,你说走入工业化,什么是工业化?”崇祯询问到。
    “这个,微臣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张弘斌一直强调全面工业化,而且提出工业化的速度要继续加快。在这个之后,各地的工坊不断出现,到处都是在招人去干活,而且似乎技术创新也在不断的出现。”黎落只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技术创新工业化对,我们也需要进入工业化,不能太晚了,否则我们就迟了!”崇祯焦急的说道。
    “但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那些大地主们,不会允许这样。因为大工业化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土地没有任何人耕种,而这些大地主,大士绅其实就是维持着我们大明政治利益的关键构成。”黎落为难的说道。
    “那伪朝是怎么处理的?”崇祯知道伪朝一定可以处理,否则他们只怕也是举步维艰。
    “他们建立在废墟上面,至少是权利的废墟上,一切回归了空白,所以他们可以自由的涂抹。但是我们却是在大明的这个老国家上面,我们有着祖先留下来各种痕迹,要抹消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黎落回答道。
    崇祯也无语,他知道黎落说得对,大明有太多祖先留下来的痕迹,太多的制度,太多的习惯。
    这些,只怕他们也不知道,会在数百年后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带来麻烦吧?
    “我们,就没办法进入工业化了?”崇祯不甘心。
    “有,学习伪朝采用君主立宪制同时想办法把大地主变成资本家!”黎落这句话冒着很大的风险。
    “这这和原本有什么不同?”崇祯真的不高兴了,好不容易可以乾纲独断,却又要走回老路。
    “不同的是您掌握着军权,谁也不能忽视您的存在。同时微臣看过伪朝的《宪法》上面也规定了许多君王的权力,在重大事情方面,国会没有资格处理,否则就有被解散的可能性。所以至少在大方面的掌控这点,依然由陛下您做主,至于那些详细的行政工作,无关紧要的小事,则可以适当下放,反正谁来处理都一样。
    实际上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之后,张弘斌也有了不少的空去陪伴家人,这不所谓的足球赛,就是他为了让儿子高兴给办起来的,没想到如今也是规模庞大”黎落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回答到。
    “家人”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陪伴过的家人,崇祯也有点感触。
    最后闭上眼睛,靠着龙椅思索了一番,缓缓说道:“让人传令下去,即日起,大明开始修订宪法!”
    '连载中,敬请关注。。。'
    看过此书的网友向你推荐
    本书由(3g。。)正版提供,请支持正版
    。。
    投票:。

第45章 华夏的形势
    大明要修订宪法,学习华夏人民共和国采用君主立宪制的消息,自然也传了出去。
    谁都知道大明就是共和国的跟屁虫,从崇祯亲自主政开始,就有这样非常明显的痕迹。基本是共和国在着重发展什么,他们也会跟着发展什么。但不否认的是,经过一系列的变法和改革,大明的战斗力提升了数倍。周围几个势力都是战战兢兢地的,生怕大明会朝着他们那里扩张。
    其实也正因为这样,大明的扩张步伐也跟着被拖了下来。且不说还需要支付约定好的赎金,只说张弘斌以内政为重战争为次的发展理念,直接导致了跟着学习的大明也沉浸在了内政发展的喜悦之中,浑然忘记了对外攻略。
    大明似乎也忘记了,在华夏的地界上,除了他们还有别的势力存在。而且这些个势力,大明最大的敌人还没有攻下,只要抢先一步,他们就能够有更大的地盘。而更大的地盘,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士卒和更多的税收。
    不过谁也不会嘲笑大明,这些年下来,大明的强大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过去的那一套根本行不通。甚至不少儒家子弟开始怀疑自己的学问是否真的有用,这点就算是东林党如何制造舆论攻势都没用。
    再说,如今是军阀割据的时代,东林党作为一个代表着大地主,小资本主义的党派,根本没办法和那些掌管了地方政权的原军方代表沟通,更别说说服他们。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爽东林党,他们以前作威作福惯了,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大明的军人,如今他们算是尝到了苦头。此刻他们就如同一群没有权利,但只知道瞎嚷嚷的麻雀,非常惹人不爽,而且当很多人发现,他们的舆论攻势失去了效果之后,就有更多人在质疑东林党的能力,质疑儒家的学说。
    毕竟在很久以前,或许是几年前,《周刊》就刊登过儒家的学问考。里面就明确提到自儒家建立,到为了迎合帝王的统治需要,一次次修改导致儒家学问面目全非的事情。而且写这篇考证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徐光启。
    有那份文章铺垫,再加上如今东林党的失势,如今真的有不少的儒家子弟,质疑并且试图恢复儒家的正统学说。
    至于那些为了当官而读书的穷人家,直接放弃了读书,开始学习工匠技艺起来。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如今各大势力对工匠的待遇越来越高,甚至可以封官封爵的程度。只需要一个好的灵感,只需要一个好的技术,飞黄腾达其实并不是梦想。而且就算是最低级的学徒,其工钱也比以前提升了许多,社会地位也比以前高了许多,尤其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赚钱这点,要说对士人们没有吸引力那绝对是假的。
    读书为什么?就是为了当官,为了富贵嘛!他们不是富人,富人可以好好研究学问,他们读书就是为了能够中举。而如今很多势力开始废除八股,着重考验一个人的执政能力和行政手段,那么这些没有家族底蕴,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寒门学子们,哪里还有机会考中?除非是天才,否则大多数人还不如选择当一个匠人。
    再加上他们识字,在工坊里面很快就能够混到一个小组长或者主管的位置,日子也因此会过得好上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