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应物抱头鼠窜,滚回了东院去。

 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再想想法子

    新年元旦,是大朝会。成化十七年元旦大朝没有发生什么惊悚的事情,是一次祥和喜乐的朝会。

    在朝会结束后,大小官吏开始过年,京师正式进入了名片满天飞的时间。人人都制作了几麻袋名片,见到朱红大门就投一张,算是上门拜过年了。主人家也不必出来见客,只需让家奴在门口收名片即可。

    这种风气,大概是礼制简化的结果,不然京师官员数千,谁没有百八十个同乡、同年、同窗、好友、上司?如果按正常人情礼节拜年,只怕拜到下一个新年也拜不完。

    方府也不例外,翰林院编修方清之虽然对这种浮躁的风气很不满,但也不得不顺应潮流,一边安排人在大门口收名片,另一边派人出去发名片。

    在家闲得无聊的方应物被抓了壮丁,背着一包父亲的名片出门扫街,但凡见到收名片的人家,就上前去发一张,甭管对方到底是谁——这种情形,让方应物恍然间有了上辈子群发短信拜年的感觉。

    西城一带官员住宅密集,方应物发着发着,居然发到了李东阳家。他站在门口沉吟片刻,叫李家人很是奇怪。

    “在下士林后进方应物,求见贵府李大人,烦请通报。”方应物对门口收名片的门子道,又补充了一句,“家父讳清之,乃李大人翰林同僚。”

    在方应物想来,对李东阳能不得罪就不要得罪,做不成亲家也别当冤家,在将来这可是比谢迁之辈声名更响亮的厉害人物。若能见到面,就要小心解释一番,争取李东阳的谅解,别让李东阳留了什么芥蒂。

    不多时,便有人出来,把方应物引进了宅中。李东阳祖辈寄居京师多年,他又是在京师生长,故而也勉强算是京师土著了,宅院面积比方家要大很多。

    方应物被领到了一处厅堂,却见李东阳身着便袍,居坐堂上当中,正与数位亲朋好友畅谈。方应物行过礼道:“晚生有几句话,斗胆想与李公单独一谈。”

    李东阳对方应物态度十分和蔼,又起身与方应物去了侧面内室,落座后饶有兴趣地说:“你有何话要讲?”

    方应物斟酌着词句,“李公文华灿然,海内共仰,晚生也是极为景仰的,只恨不能早日识荆,拜于门下得到早晚教诲……”

    方应物这一顶顶高帽子送出去,但李东阳不动声色,继续听着不说话。

    方应物拍完马屁,口气一转道:“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晚生与李公有缘无分,李公的厚爱,晚生是当不起了。”

    李东阳微微一愣,抓住要点问道:“这是你的想法,还是令尊的想法?”

    方应物很不好意思地说:“家父心中愧疚,不知如何与李公明言,故而晚生斗胆前来相告。”

    李东阳在史书上号称“李公谋”,擅长谋算,遇事极有心思,当即又追问道:“莫非你另有心仪之人?不知是哪家有如此福气?”

    方应物行礼致歉道:“实不相瞒,晚生两年前与文渊阁大学士刘公有过约定,要等他招婿,但家父始终不知,以至于冒失招亲了。”

    “原来是刘阁老……”李东阳面上没有表现出什么,但这口气意味深长,还带着几分轻视。

    方应物当然不想出现负面舆论,连忙又解释道:“当初家父下诏狱,晚生为了救出父亲,不得不与刘阁老打交道,然后才有此约定,如今实在反悔不得。”

    李东阳闻言恍然,不由得叹息道:“如此倒是情有可原,怪不得你,人子尽孝何惜此身,大义当前,正该如此。”

    方应物再次很诚恳地道歉:“晚生确有苦衷,多谢李公宽谅!否则真是无颜再来见李公!”

    李东阳略微感到诧异,他诧异的不是方家拒亲,而是方应物的态度。

    一个巴掌拍不响,亲事是双方的事情,本来就只是处在初步接触阶段。方家答应也好,不答应也好,都实属正常,李东阳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可是这方应物的态度却让李东阳十分稀奇。按理说,方清之虽然地位略低于他李东阳,一个是七品编修,一个是从五品侍讲,但大体上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编修和侍讲之间的差别对翰林们来说不算什么,所以两人之间只能说是新人和老人的差异,相对而言比较平等的。

    方应物作为方清之的儿子来见他李东阳,只以晚辈身份即可。但是李东阳感到,方应物对待自己,简直就像是当成了朝廷大人物一样对待。

    方应物接人待物本该是什么样子,李东阳在翰林公宴上都见过,当得起不卑不亢四个字,但这小哥儿却对自己另眼相待、毕恭毕敬,实在让李东阳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礼多人不怪,方应物这种态度效果很不错,至少比前面那些拍马谀辞的效果大得多。而且李东阳自诩还是有几分眼力的,方应物这谦逊表现做不了假,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他对不能结亲表现出来的遗憾也不是假的,确实是非常懊恼的。

    这时候方应物正要告辞,李东阳开口道:“人不信不立,我自然不会劝你失信于人。”

    方应物暗暗松了一口气,今天来见李东阳,其实就等得这句话,如此事情了结,以后专心等着刘棉花消息就是。

    随后李东阳突然又道:“不过你若真有心与我李家结亲,我再想想法子,事情说不定还有转机。”

    什么?李东阳还不肯放手?方应物呆住了,他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不结仇的前提下婉拒掉亲事。刚才好像已经达到了目的,但这李东阳怎么转眼之间还想继续?

    李东阳只以为方应物因为内心惊喜而发呆,便笑而不语。如此聪明能干、才气横溢的少年人,又真心向着自己、敬重自己,若不能成为自家女婿就太可惜了,当然要再试试看。

    方应物连连苦笑,“晚生何德何能,招来李大人青眼相加。”

    直到出了李家大门,方应物仍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今天表现得太过火,反而激发了李东阳的爱才之心?若这件事还继续扯皮下去,他夹在中间就十分难做了。

    从史书记载判断,李东阳的谋略和隐忍不亚于刘棉花,虽然道不相同,但却同样的坚韧。

    刘棉花可以在一帮正道清流围攻中屹立不倒,而李东阳也是能在奸邪横行时稳居不动的人。所以夹在李东阳和刘棉花两个韧性十足的人物之间,是非常令人感到窒息的事情。

    方应物心里的苦恼无人可倾诉,又该要费嘴皮子去向刘棉花解释了——不然刘棉花再产生误会,以为他还想继续骑墙观望,恼怒之下一巴掌拍过来就不妙了。

    想到这里,方应物头大如斗。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

    方应物徜徉于西城街头,继续发名片大业,但经寒风吹了吹,脑子更清醒了,登时发现自己问题之所在。

    一是自己因为上辈子记忆,对未来巨头李东阳实在太恭敬了。

    当今的李东阳地位只是一个文化名流加普通翰林,说好听点就是还在养望,距离以宰辅大学士身份执天下文柄的巅峰期还有十几年,但自己却总是不由自主地将李东阳当成印象中的高官大佬去对待。

    自己这种错位让李东阳产生了错觉,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认同感。

    第二问题则是由第一个问题衍生而来的。

    李东阳提出和方家联姻,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是两个关系不错的同僚之间结个亲而已,京师里这种事数不胜数。

    但他方应物却因为看重李东阳,把这桩亲事却当成了一件可以影响未来格局的大事件看待,态度极其郑重,婉拒时表现得极其遗憾。看在李东阳眼里,当然就会觉得自己“意犹未尽”。

    此外再加上李东阳喜欢提挈年轻后辈、李东阳和商相公关系不错等因素,结果又叫李东阳不想放手了。

    方应物又突然醒悟到,只要再与刘棉花解释明白,别让刘棉花对自己不满,那下面就没自己什么事情了。今后这段时间,将是李东阳和刘棉花角力的时间,谁赢了这一局,他就只能当谁的女婿。

    想至此处,方应物忽然轻松起来,也不再纠结了,不用承担抉择重任的感觉也挺不错。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让别人去争罢!

    发完了名片,又去拜访过书坊姚先生等几个同乡好友,方应物暂且闲了下来。京师毕竟不是故乡,没有那么多亲朋好友需要拜年。

    但是北地风俗毕竟与南国不同,方应物与两房小妾对京师新年气象颇为新鲜,连续两三天都出门游街串巷看热闹。这天午后,方应物领着小妾从外面回来,在门房里迎头撞上了父亲。

    方清之皱皱眉头,教训道:“按照昔年惯例,会试第一场是二月初九,距今只有一个月了。时不我待,你也该收心读书了。”

    父亲说得没错,方应物也不是什么逆反的中二少年,当即唯唯诺诺道:“父亲所言极是。”

    方清之又道:“你的春节到今天就算过完了,从今日起你须得闭门温习经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要出门闲逛了,若外面有什么事情也不要分心。”

    方应物继续唯唯诺诺。“父亲所言极是。”

    “去罢!”方清之挥挥手,让方应物回了屋。

    大明会试基本模式与乡试相同,只不过乡试在秋季八月举行,所以叫秋闱;而会试在次年开春后二月举行,便称为春闱,几乎就是刚过完春节就要开考,时间很紧张。

    书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距离会试开考还有最后十几天,京师气氛陡然紧张起来。这会试可是一项大工程,不仅仅是几千考生的事情,还需要朝廷与两个京县动员大量人力、物力。

    但正如方清之所说的,外面的一切都与方应物无关,他只管读书。

    这日,方应物正在屋中复习论语集注,兰姐儿在一旁帮忙。考试题目中,有三道四书题,其中一道必然出自论语,其余两道则从另外三本里选,所以论语乃是重中之重,不能不多复习的。

    忽然光线一暗,方应物抬起头,发现父亲站在门口,便开口笑道:“父亲所为何来?莫非是要考校儿子么?”

    方清之并不说话,伸手递给方应物一张纸笺,“这是为父刚刚抄来的,你自己看。”

    方应物很纳闷,自己家里有什么不能说的?父亲从来不是故弄玄虚的性子,今天怎么也这样了?

    他接过纸笺,展开细看,却见上面写道:“达贼自去年冬季西入河套,侵扰宁夏、延绥等地方,又数次入大同、宣府边境。奴婢与提督军务王越议定,宣大数十年来无人出外边追杀贼子,料定贼子必然掉以轻心,官军如若挑选精锐,趁虚而入,捣其巢穴,破之无疑。

    一月十二日,选调京营、大同、宣府官军三万一千员名,自孤店关出兵,昼伏夜行,不动烟火。其时风雪交加,大军不为达贼所察,至十七日到达猫儿庄边界。

    当夜将所统官军分为数路出境,奴婢与提督军务王越皆为前驱。行至天明,前哨官军到达威宁海子,探哨亦看见达贼老营……

    各哨官军趁势争先砍射,在阵前夺取达贼首领旗纛,达贼方才败退。追奔四十余里,达贼重新聚集对抗。奴婢与王越并合官军,用枪刀弓箭一齐射打,贼军再次溃败。

    ……十九日,回到大同城,查得本次战役生擒幼男、妇女三百七十一名,斩首八百三十七颗,掣夺旗纛十二面,战马两千三百二十五匹,沿途砍死乏马不计其数,盔甲弓箭皮袄鞍仗等项一万五千余件。

    又,乱军中酋首汗主巴图猛克、满都海斯琴伪装潜逃,为奴婢身边护卫侍女孙氏识破射杀,经达贼口中确认无疑……”

    只看得方应物目瞪口呆,脑中像是开了锅似的,一片混沌。

    首先,这应该是一封奏折节选,从口气来看,应该是汪太监的手笔……不过这手笔也太大了罢!

    关注威宁海方向这个主意,确实是他提供给汪芷的,历史上本来就有这么一场著名战役。所以作为线索提供给汪芷,应该能小小满足她的追求军功之心,但是汪芷玩得也太大了罢?

    奏折里的战果若不是虚报,好像远超他上辈子看到过的史料记载。不过细想也正常,这次各方面准备更充分,战果大一点也不算奇怪。

    其实斩首多几百少几百还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次汪芷大军怎么把鞑虏可汗巴图猛克和满都海皇后两个历史名人一锅端了,历史不应该是这样啊?

    巴图猛克就是北疆史上声名显赫的小王子,是当今黄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