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春秋-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人,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9柳下跖:一说原名展雄,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人,“跖”意为赤脚奴隶。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约公元前475年,柳下跖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起义。《荀子》一书称颂柳下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10支离益:见《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11董梧:见《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12柳下惠: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姓展,名获,字禽,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可以成为“百世之师”。本来,柳下惠并非本小说年代的人物,也不是柳下跖的兄长,但民间对柳下惠、柳下跖有很多传说,本小说依民间传说,不按史实。
13老子:道教信奉之教主,又称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史记》本传谓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任周守藏室之史,后辞官,应函谷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关于老子的姓字,历来说法不一。《庄子》称他为老聃,把老子视为前辈,这是战国中晚期道家学派笔下的老子。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中《曾子问》篇也把老子视为与孔子同时代的知礼守礼的长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体上把老子描写为道家,其中搀入老莱子和太史儋两个名字。也有学者认为可能“老”是老子的姓或氏,其名为聃,故称老聃。当今学术界不少人认为老子其人可能生活于春秋末年。
14叔孙氏: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之一。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都是鲁桓公的后人,分别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被称为“三桓”。
15艾陵之战: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攻齐,吴鲁联军败齐于艾陵,杀齐卿国书等人。齐军十余万人惨败,损兵车八百余乘。
16寺人:即后世的太监。春秋时寺人一般服侍周王与诸侯,也有少量卿大夫使用寺人。
17陈完:敬仲,陈厉公之子,公元前672年,陈完为避祸逃到了齐国,被齐桓公封为“工正”,赐采邑于田,此后便改称田氏,成为田氏始祖。田氏在齐国日渐势大,到公元前391
年,田和将齐康公迁于海上。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氏为诸侯,田齐正式取代姜齐。
18公子骜:姜骜,即齐平公,公元前481~456年在位。
19公主:公主作为皇帝之女的特定称谓是在汉代,春秋战国之际,周王之女,一般称为“王姬”,诸侯之女并无一定的称谓,姜齐国君之女,常称“某姜”,但未必是固定的称呼。作为国君之女,国内必定有某种称谓,是否称“公主”并不确定。公元前417年,秦灵公以假冒的“君主”(公主)嫁河伯,因此“君主”应该也是一种称谓方式。为便于读者理解,本小说使用“公主”来称谓国君之女。
20悼公:姜阳生,谥齐悼公,公元前489~485年在位。公元前485年被田乞所杀。
21晏孺子:姜荼,齐景公少子,公元前490~489年在位。公元前490年,齐景公死,国夏、高张以景公遗命立少子荼,将其它公子驱逐。次年田乞、鲍牧攻入公宫,击败国高二氏,国夏、高张等出奔鲁国。田乞立公子阳生,是为齐悼公。姜荼被齐悼公所杀,谥晏孺子,又称孺子荼。
22莱邑:今山东省莱阳市附近,原为古莱国。公元前567年,被齐国所灭。
23阳虎:又名阳货,鲁国人。作为季氏的家臣,阳虎一度掌握鲁国的实权,囚禁了季氏,后来更欲杀掉“三桓”,事败而逃。阳虎貌似孔子,曾想召孔子仕官,被孔子所拒。阳虎在鲁国失势后,先奔齐,被齐景公所囚禁,旋又逃走到晋,投赵氏。
25盘儿:田盘,田恒之子,谥田襄子。公元前456年,田恒死后,田盘继承田氏,是为田襄子。
26天子:春秋时对周王的尊称,这里指周敬王(公元前520年~476年在位)。
27端木赐:字贡,又称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端木赐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孔子名满天下,与端木赐的外交宣传有很大关系。
28吴王夫差:吴国最后的国君,公元前496年~473年在位。公元前494年,在夫椒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使越屈服。公元前486年,开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水,开辟出一条通向宋、鲁的水道,进逼中原。公元前484年,在艾陵与鲁国联军打败齐国。公元前482年,在黄池大会诸侯,与晋争霸,适逢晋室内乱,夫差一度夺得霸主地位。连年的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越王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率精锐赴黄池之会、只有太子与老弱留守之机,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匆匆赶回与越议和。吴长期穷兵黩武,民力凋敝,难以与越抗衡。公元前475年,越再次兴兵攻吴,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夫差自杀。关于夫差是谁的儿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吴王阖闾之子,一说是吴王阖闾之孙。
本小说采用第二种说法,即夫差为阖闾之孙。
29越王勾践: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465年在位。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夫差返国后只得言和。勾践不断举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
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诸侯之伯。
30外臣:诸侯国卿大夫与其它国国君交谈时,自称为“外臣”,称自己国家的国君为“寡君”,称自己国家的国君夫人为“寡小君”。
31伯嚭:楚国名臣伯州犁之孙。父亲伯郄宛是楚国左尹,被楚令尹子常所杀,并株连全族,伯嚭逃到吴国,投奔伍子胥,伍子胥将他推荐给吴王阖闾,被任为大夫。后来得到吴王夫差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太宰辅。伯嚭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害死忠臣伍子胥,外通敌国,保全失败后的越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吴国灭亡后,伯嚭被越王勾践所杀。
32伍子胥:名员(音云),字子胥。好文习武,勇而多谋。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原是楚国人。属今监利县。公元前522年,伍氏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伍子胥的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父兄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法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公元前511年,根据伍子胥之谋,吴军分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此后数年间,吴军连年扰楚,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与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今荆沙江陵西北),终成破楚之功(见柏举之战)。攻破楚都后,楚昭王逃走,伍子胥把仇人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300以报仇。由于楚国上下反对,秦国派军援楚,吴王阖闾之弟夫概偷回吴国,自立为王,多种原因下,吴军退回吴国,击走夫概,夫概逃奔楚国。阖闾死后,伍子胥立夫差为王,继事吴王夫差。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时,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夫差不纳,坐视越国自大。公元前484年,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绝。伍子胥预知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了避祸,将儿子伍封托付给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吴王夫差赐死。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
《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民间传说,伍子胥身高过丈,有拔山举鼎之力,死后与文种均为潮神。
33文种:字会,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人,后定居越国。文种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觉功高,不听从范蠡劝告继续留下为臣,却被勾践不容,受赐剑自刎而死。民间传说,文种死后,与伍子胥同为潮神。
34晋定公:姬午,晋国国君,公元前512~475年在位。
35鲍息:齐国贵族鲍氏之长,鲍叔牙之后,鲍牧之子。
36王孙:春秋时贵族不用原来的氏,常以王孙或公孙为氏。称王的诸侯国,一般用王孙,如楚、吴、越等国;未称王的诸侯国,则以公孙为氏。氏与姓不同,不可理解为后世的姓。
譬如田恒,姓为陈,氏为田。
37干:步兵所用的盾牌,一般是长方形,下面略宽,故又称“长干”。春秋时中原各国无骑兵,战国时骑兵所用的盾牌为圆形,才称为“盾”。后世将“干”和“盾”统称为盾牌。
38事见《列子·说符第八》: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2。1 董门中人

第二章、济济多士,秉文之德1

2。1董门中人
王孙封在临淄大道上策马飞奔,道旁的人见了,无不讶然。他骑术甚高,追不多时,渐渐看见那刺客的身影。原来,那刺客对临淄城中的道路不熟,急忙逃命中,走了些弯路,因此这一会儿便被王孙封追赶上了。
那刺客见势不妙,眼睛不住地往大道两边看,想寻个岔道,将王孙封甩脱。
这临淄城与天下间其它的城也差不多,只不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