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甜头,这一次他们变得更加胆大妄为。也许之前还有所顾虑,手法还比较隐晦,现在则是完全毫无顾忌的强行摊派。

可百姓的抵触情绪很严重,各种躲避与反抗,甚至是不满。但地方官态度坚决的,如此一来必然产生矛盾,随着矛盾的加剧,冲突也会升级。

可寻常老百姓哪里是官府的对手?吃亏难以避免。

杭州一带青苗法推行最不积极的是钱塘县,最积极的则是富阳县。

富阳县令刘惠已经四十多岁,仕途上一直没有什么进展,随着年纪不断增长,他开始越发的着急。就在绝望之际,朝廷开始推行青苗法,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所以表现的格外卖力,希望以此取得政绩,讨好王安石,谋求高升!

因此富阳县在杭州青苗法推行中成绩斐然,首屈一指,但是冲突也格外尖锐。可刘惠浑然不觉,夏收刚刚结束不久,便亲自带人深入乡村,加紧青苗粮的派发!

平日里也是顺顺当当的,但是这日在城郊,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富阳城郊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家境殷实,生活富足,已经能算得上是个小地主,甚至还小有名气。原因有两个,主人王员外是个读书人,虽然不曾考取功名,但是在乡间还是颇有名望的,乃是一名威望甚高的乡绅。

至于另外一个出名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家有个聪明的女儿。年方九岁,便学识渊博,诗词歌赋懂得不少,关键是甚为聪颖,在附近一带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这个姑娘名叫王朝云。附近一带,关于此女的趣事流传的不少。

不过乡亲们并不知道,这位姑娘最近一次的精彩表现是上元节的西湖边,让一位奸商无地自容,还引起了通判和一位县令的侧目!

当然了,这些并不能阻挡县令刘惠的升官大计。王家富裕,理所当然的上等户,青苗法推行中担保人的绝妙人选。

王夫人似乎不是很愿意,王员外的热情也很有限,但是出于帮助邻里的考虑,王员外还是勉强答应了。

结果却有些不尽人意,担保的七户人家,竟然有五户都未能按时归还。县衙的差役为了及时完成任务,自然而然就将债务放到了王家身上。

王员外很无奈,可是已然答应了做这个担保人,不还也不行,何况官府逼迫的紧,一个小老百姓只得从命。

为此,王家损失惨重。至于向那些邻里要粮食,难度自然不小,何况邻居们都生活困难,王员外都是看在眼里的,也多有不忍心。

这一遭就认了吧!王员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咽下这口气,算了!

可是事情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才不多几天的功夫,县衙的官差竟然再次上门,要求他继续作为青苗钱的担保人,而且这一次扩大到了三十户人家。

尽管朝廷规定的是五户或者十户为一保,但是在现实运用中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来是现实情况的问题。二来,地方官为了保证放出去的钱粮一定能收回来,自然而然就选取那些富裕人家,增加其名下的担保人数,从而保证贷款可以绝对的收回。

官府考虑的永远只是账面上的东西和利润,至于老百姓的想法和死活,他们根本不曾考虑,不曾顾及。

很不幸,王员外就被富阳县看成了一个香饽饽,所以让他为三十户人家担保。

上一个季度,王员外刚刚被坑了,损失了许多,故而对青苗法根本没有什么好感。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心有畏惧。

万万没想到,在官府竟然再次找上门来。王员外一听来意,尤其是三十户人家的数据,顿时吓的两股颤颤。

不过才七户人家已经让他损失惨重了,很勉强地支撑过来了,现在变成了三十户,其中又会有多少人还不起青苗钱呢?那到时候自己需要帮着补偿多少呢?王员外根本不敢想,只要其中略微出一点问题,自己就该倾家荡产了。

所以,这事他肯定的不愿意,于是乎婉言谢绝了。可是官差们不依不饶,根本不给王员外谢绝的机会,这事你就根本推辞不了。

王员外本是个读书人,也懂一些道理,对此很是不满,便据理力争。县衙的差役哪里肯与之讲道理,过程之中更是推推搡搡,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候,王员外的小女儿王朝云瞧见父亲被欺负,便用出面指责,估计小姑娘的言语也颇为犀利。结果成为冲突导火索,引发了严重的冲突。

县衙的差役们近一段你时间来,趾高气扬习惯了,感觉受到了很大羞辱,一时之间有些冲动,竟然和王家人厮打起来。

这个过程之中,王员外竟然意外受伤,倒地身亡了!

两浙路,乃至大宋朝,青苗法推行中的第一桩命案就此发生!

第一九二章小朋友

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竟然发生命案了,听起来有些滑稽,可这件事情可能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毕竟初衷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法令,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不和谐的情况,竟然死人了,这算是怎么回事?

而且王员外之死是官员差役们直接造成的,原因则是对青苗法抵触与不满,更是因此而发生冲突,影响难免就有些恶劣。

发生此事之后,富阳县令刘惠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晦气,当真是晦气!

青苗法正如火如荼的时候,死了一个人,无疑会影响到正常的推行进度,效果,并且影响到他的声誉。如果这件事闹大了,被保守派的官员们拿出来做文章,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大局。

刘惠很恼火,可不敢触这个霉头。对于他而言,此番推行青苗法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是仕途上能有所起色的唯一希望,因此绝对不能容许有任何的事情影响到前程。

故而,刘惠的第一想法就是遮掩,弹压一下王家的人,就让这件事当作是从来没有发生过。

不管怎么着,自己也算是一县之主,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办到的。至于王家人,凭借着自己的强权,不怕他们不听话。只要事情不闹大了,一切都好说!

起初的时候,王家人表现的很的温顺,当然了,兴许心中满是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罢了!见此情景,刘惠也就暂时放心了。兴许在他眼里,一个乡绅根本就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可是很明显,他小看了乡绅的女儿……

王朝云看到官差为难父亲,很是不满,出言维护父亲,可到底因为年纪太小,不懂得是人间险恶,说话也太过纯真直接。以至于冲突升级加剧。

王员外也是在盛怒之下,加上想要维护女儿,结果在冲突上不幸亡故。

发生这一切之后,王朝云很伤心,也很自责,不管怎么说父亲之死与自己是有关联的。当然了,朝云姑娘更多的还是愤怒与仇恨!

父亲是被人害死的!

王朝云虽然只有九岁。但出奇地早熟,心智也更加成熟。当县衙的差役们紧紧看着自家的时候,她知道暂时没有机会。

为了报仇,必须要学会忍耐,学会寻找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惠与差役们的警惕性在下降。同时他们主要防备的还是王家的大人。至于王朝云虽然有聪慧之名,可到底只是个孩子,多以对他的警惕性与防御性都很松懈!一个小女娃能做什么?不就是一个平常的乡绅们,还能斗得过县令老爷?或许刘惠至始至终都不曾正视过这件事。

事情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转折!

想要为父亲报仇,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比富阳县令更厉害的人物。也许以前,王朝云束手无策,但是现在另当别论。至少与杭州通判和钱塘县有过一面之缘。而且在印象他们都是嫉恶如仇,善良的好人。

按理说是该直接去找杭州通判,小姑娘这几日耳濡目染,已经懂得一个道理,官大一级压死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王朝云却首先想到的是钱塘县令,一位帅气的大哥哥。

兴许是在危险的时候,林昭出手将他拦腰抱住相救的缘故吧。想起那双有力的臂膀和温暖的怀抱,小姑娘心中便有种莫名的安全感。

所以潜意识里,她觉得应该去找林昭!

于是乎小姑娘在家人的帮助下,偷偷溜出了富阳县……

钱塘县的花厅之中,林昭正与几个美女坐在一起喝茶!

今年在孟家在西湖附近买了不少的茶山,新鲜出产的茶叶口味很是不错,林昭对此很是满意!

“已经是夏季了。出春茶之后,今年的茶叶品质正在逐渐下降。”孟若颖说道:“工人们都很卖力,已经全部哄炒……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林昭轻声问道。

孟若颖迟疑道:“春茶的品质不错,想必销路还好。可是后面的这些,当真不怎么样……售卖的事情可能会……”

“不必担心,都很好卖的!”林昭这才知道,原来孟若颖是担心茶叶质量问题会影响到销售。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茶叶的品质是随着节令变化的,当然了这与温度、水分等各种自然条件大有关联。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对于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而言,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时节。据说,从时间上分,明前茶是茶中的极品,雨前茶是茶中的上品。至于立夏之后,茶叶的品质便会下降许多。

林昭摇头道:“不会的,明前茶和雨前茶我已经派人送去汴京了,不知道诸位达官贵人是否喜欢?”

不管是棉花还是龙井茶,林昭都想要走高端路线。只听他继续道:“至于雨水之后,立夏之后所产出的茶叶,中原人看不上,但是有人看得上!”

“你是说……?”孟若颖对此似乎有那么一丝不解。

林昭笑道:“别忘了,北方草原上的人,吃的都是牛羊肉,难免燥热,茶水清爽,正好解油腻,想必他们会喜欢的。”

“对了,去岁西夏来朝,陕西路的榷场已经开了,把茶叶买到西北去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可能得要官府的同意才行!”

西北边境与西夏的榷场贸易是彼此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这一过程中,宋朝一直都小心翼翼,对贸易的商家管理极为严格。因为他们担心一件事,那就是走私……

要知道,西夏国内物资匮乏,与宋朝的榷场贸易是重要的物资流通渠道,甚至有严重的依赖性。每逢西夏不听话,宋朝就会关闭榷场,对西夏的威胁很大,屡试不爽。

之前梁太后为了在国内站稳脚跟,废除汉礼,同宋朝关系紧张。可是在不久之后,还是得低头向宋朝求和。原因何在?除了是已经稳住了国内局势外,另外一个重要缘故,就是迫不得已。

不过才一两年时间,西夏国内的用度已经严重匮乏,尤其是他们所产出的青盐无法外销,已经有些民不聊生了。所以梁太后的让步与低头,也有着现实的无可奈何!

林昭一提到西北,孟若颖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夏!不过转念一想,以林昭的人脉资源,想要办到这一点似乎不难!

林昭只是淡淡一笑:“不只是西夏,茶叶可以卖去很多地方的!”记忆里,有一条茶马古道甚为出名,如果有些模式成功,兴许可以辅助解决大宋朝现存的一些问题。

早在去年开始投入棉花种植之后,林昭便有了一个想法,而今一个方案与建议早已写好,已然送去了汴京,上奏给皇帝赵顼。

想必官家会有兴趣的,那么这些个茶叶……孟家又将多一份利润可观的生意!对此林昭很有信心。

孟若颖见状道:“既然你早有安排,那我就放心了……”

“没问题的,你放心就好了,倒是棉花的事情就得多盯着点,那玩意要秋天的时候才能采摘,现在是关键时期,不能松懈!”相比之下,林昭更为在意的是棉花。茶叶已经有上千年的饮用历史了,可是棉花……一个海外来的新品种,接受认可度比较低,现在正处在推广的关键时期,自然得慎之又慎。

孟若颖点头道:“没问题,粮食我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一收获,粮食会全部发放给村民的。倒是收获的那么多的棉花,处理起来并不容易……”

“棉纺作坊的情况如何了?”林昭思来想去,觉得棉纺织与棉被,棉衣制作该同时展开。毕竟棉花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纺织,织棉布!

“已经在修建了,秋天的时候可以落成,只是需要的女工不少。江南的纺织女虽然不少,可熟悉的大都是丝织和麻布,对棉花有些生疏……”

“这个不打紧,先慢慢摸索吧,可以重金在江南招募纺织高手,只要能够对棉布纺织做出贡献或者改良的,再予以重金奖励。纺车的模型不是已经有了吗,只要有棉线,织布完全同理,相对不是很困难!”

孟若颖轻轻一笑:“你倒是什么都为我想好了,可是你自己……”

林昭也是无奈一笑,上一季的青苗法用棉花种植推广应付过去了,可是下半年又该怎么办呢?

总不能一直这样用两倍的粮食去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